中人网
标题: 如何依据理论提出假设 [打印本页]
作者: cbl223 时间: 2010-7-13 23:32
标题: 如何依据理论提出假设
kenny好,听了您的报告受益匪浅。为了检验学习效果,特向您请教几个问题,关于如何依据理论提出假设。例如,您在JIBS上发表的一篇paper:Does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Matter in a Transitional Economy? China as an example,假设一:In China, firms that recognize and emphasize the strategic role of the human resource department would perform better than those that do not. 理论依据是RBV,对么?
; d" B0 {& w9 Z& _/ s% C假设二: Positive employee attitudes toward firm leadership will be associated with higher levels of firm performance.依据的理论是什么?是leadership theory么?还是只是logical-based argument not theoretical-based?
/ I' c; \& w) |9 k" h7 y/ q+ H期盼您的解答:)。
3 O* f+ X, P3 n2 x! g- |. U( I
2 J5 R( \" q+ C3 B
作者: Kenneth 时间: 2010-7-14 09:27
书童,这系列的 “人力资源管理本土化” 的研究是从实战开始的(原来是我们按香港雇主联会邀请免费替他们做的),所以开始的时候根本就没有理论。它现在的理论也不是 Resource-Based View ,而是 Resource Dependency Theory (RDT)。这个理论是其中一个评审要我们用的。我按他的建议想了一下,是可以讲得通的,所以就用了。: d4 y$ `- H0 [! V. m, Y
所以,要正面回答你的问题,答案是 “这篇文章的所有假设都有理论基础的”, 但是是 post hoc attributions。
作者: cbl223 时间: 2010-7-14 09:38
谢谢kenny,我看了您的文章,觉得这篇比较不够theoretically,看来我的感觉是对的,学习可以说有效果吧。' {: O/ `4 \* h0 H6 H
再问kenny一个问题,如何写出假设前面的那些argument?我知道Toulmin Model,这个够用么?* x0 D! k* @+ R1 z
再次谢谢您的回复。
作者: cbl223 时间: 2010-7-14 15:34
继续向Kenny请教。从实战开始的,所以没有理论,是不是说“人力资源管理在中国是否有效?“只是一个empirical question,不是一个theoretical question,因为刚开始的时候它还不是一个普遍现象,无法抽象出可能的construct。而以后随着很多中国企业在较长时间内都采用了HRM的实践,这个时候再问“为什么有的中国企业运用HRM管理能带来绩效的提高?”研究者就可以提出新的理论或者运用已有的理论来解释,按照您的说法,以后的学者采用了RDT来解释的。
作者: Kenneth 时间: 2010-7-15 10:46
回应:书童发表于 昨天 09:38 (Kenny)
4 M& v# S) P* b最理想是「必要」又是「充分」的论据。如果达不到,「必要」的论据是需要的。如果还是达不到,我只求一个前后上下一致的论说(i.e., a systematic perspective)。Toulmin 的模型,都在我这个条件底下了。( e$ ?+ P7 w" |
本帖最后由 Kenneth 于 2010-7-15 10:56 编辑
& i7 v2 I& ^- u! C/ X3 G
1 s2 y$ w- e w0 u$ T$ U1 m
作者: Kenneth 时间: 2010-7-15 10:53
回应:书童发表于 昨天 15:34 (Kenny)5 y2 m/ \9 b' i1 {* K! W6 C
「是不是说“人力资源管理在中国是否有效?“只是一个empirical question,不是一个theoretical question」,这句话是不对的。我们原来的目的是找出一套可以帮助管理者做经理本土化的准则,然后用数据来验证。背后没有理论说为什么这样做是好的。后来应评审的要求,套用了RDT,从理论建构的角度,不失为一个可能的理论架构。但是我们只是论说了这个理论,没有真正的验证这个理论。这是这篇文章做得不好地方。不过,我们从“零”开始,没有建基的立足点。作为第一个这样的研究,虽然是不完善,应该是可以接受的。
作者: cbl223 时间: 2010-7-18 13:39
谢谢kenny 的回复。
) F+ f# v4 N4 l# l& u* Y我想继续请教。在您给我们的参考文献中,有一篇是Colquitt和Zapata-Phelan发表在AMJ,2007(6)“trends in theory building and theory testing”,根据此文对理论贡献的分类,您认为在JIBS上发表的这篇文章属于哪个类型? 在Building new theory维度上呢? 在Testing Existing theory维度上呢?+ N: k" Y1 |. n
我是学术道路上的刚入门者,不敢妄加评论,心中有一个答案,想听听您本人的见解。( M+ [3 z( K, @, w8 R" e
还有一个请求,Kenny是否可以把您自己的文章做个推荐,按照您对每篇文章的满意度拍个顺序,供我们学习借鉴,不知这个要求是否太过分。* u! i; g1 c. o
再次向您的无私分享表示感谢。
作者: Kenneth 时间: 2010-7-18 14:46
cbl223,我会把这篇JIBS的文章定为“初步的theory building;主要的theory testing”。
4 p, P* @5 X0 G7 h3 Q
) H- a0 C0 ` @3 C$ z+ ?至于“Kenny是否可以把您自己的文章做个推荐,按照您对每篇文章的满意度拍个顺序”,这当然是太过分了。更重要的,我不觉得你们要“学习”我。在学术界有很多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贡献。我打个比方,我们应该学习每一年的诺贝尔奖的得奖研究,而不是跟着爱恩斯坦研究他一生的贡献(自然我不是诺贝尔奖得奖人,更不可以与爱恩斯坦相比)。什么是管理中的诺贝尔奖呢?我们有AMJ,AMR,JAP,ASQ等杂志给你去读啊!你也可以看 citation count 来大约看一看一篇文章的地位。
8 M$ n$ _' i; g/ o- w+ [3 x) w3 W$ s6 a8 g! R4 V' F9 `+ x6 U
有人甚至把我十年以前刊登出来的研究挖出来问我为什么这样做(也就是十多年前做的)。我不回答他也不是,但是第一件事就是首先“把自己十几年以前的研究重读一遍”,了解自己在做什么!其实,我是一个老师。我看我自己是像一个“教练”多于 一个“球星”。我提醒大家应该做的是每一个学者的目标。我希望你将来的成就会比我更大的。你抱着中国人「学生不能好过老师」的心态,是很难有大成就的。
作者: cbl223 时间: 2010-7-18 16:02
谢谢Kenny的鼓励和指教。您是我们大陆学生通向AMJ和AMR等管理诺贝尔奖的坚实桥梁,也是改变大陆研究Paradigm的推动力。' H* \8 k5 I4 a/ `7 T' \* M4 T4 f) N
我能猜到为什么有人把您十年前的研究挖出来问您。我自己也偶尔读AMJ和AMR,可是在听您讲课之前(我最早在复旦旁听过您的课,受益匪浅),这些top-tier的文章和“天书”一样,那么多的citation,把一篇文章分的七零八落,每一句每一段都不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碰到疑问就没办法解决,不知道该问谁。而您的出现就成了大家解决问题的最好和最有效的求助者,很多人会寄希望于把您在AMJ和AMR上的文章读懂,向您请教,进而可以看明白其他人的文章。1 p2 Z/ T! w5 Y0 O4 [: ?# j+ ?0 l
kenny,请您一定体谅我们大陆的学生,如果有人问您很naive的问题,不要惊奇和无奈,因为我们embedded在原来的“学术”中太深了,在转变中还有Inertia,就像原来画水墨画现在改学油画,其实这个转变还不如从零开始学起,但我坚信,这种研究Paradigm的转变是必须的,目前正在积蓄力量,很快就会势不可挡,中国的很多事情就是跨过一个坎后,后面的事情就容易多了,大陆在经济发展上不就如此么?有您和其他学者的奉献,大陆的学术也会如经济一样欣欣向荣的。
作者: WIN7 时间: 2010-7-18 17:02
谢谢Kenny的鼓励和指教。您是我们大陆学生通向AMJ和AMR等管理诺贝尔奖的坚实桥梁,也是改变大陆研究Paradig ...
% h; E' f) s& B, H* ?9 ncbl223 发表于 2010-7-18 16:02
1 ^3 W+ Y5 h0 a! g& F `7 a; @$ ]( A' I- M/ K; O% i
- _, G' v4 g+ {' ~7 ]6 i2 x9 R我觉得对于这些期刊的论文,我们对其中的优点也许理解的过于肤浅,而只有向kenny请教之后,才能体会到它的贡献。能把学习参考文献贴出来吗?谢谢!
作者: Kenneth 时间: 2010-7-18 19:10
我大概要解释一下。请不要以为成为一个“大师”(或者有经验的学者)后,就可以轻松的看懂“所有的”AMJ,AMR文章。要知道一篇文章的贡献,你要在这个领域内学上几年才看得懂。我做了这么多年的研究,甚至做过副编辑,我也不是随便拿起一篇今天的文章,就知道它“棒”在什么地方的。你要了解了一个领域,才可以知道一篇新的文章好在什么地方的。你的可怜的地方,是无论是哪一个领域,都是从零开始。也没有人可以指导。所以我建议你们组成小组,在共同的兴趣下互相分享,分享读文章心得,那才可以学的快哦。
作者: rockymu 时间: 2010-7-18 19:46
kennny的这个建议好啊,我们可以在他的带领下,我们自己按照专业兴趣的不同,就不同的研究主题建立“小圈子”读文章,然后大家在分享阅读心得,呵呵!
作者: cbl223 时间: 2010-7-18 20:41
是的,我也非常赞同Kenny的建议,要发挥出我们自己的力量,Kenny毕竟只是一个人,纵使他有三头六臂也不够照顾这么多大陆的学子。我们要集思广益,形成合力。其实,科学知识本身不就是要求研究者合力么,找到前人的不足,把问题解决掉,后人继续完善,形成连续的积累。5 |2 }* K3 l: G4 @: e
现在问题出来了:我们如何分享阅读心得?
' ]! f) N" u: ], a: v/ X我的初步设想,分成这么几块: F8 f7 P; E" c2 _6 D! e; W9 w; f
第一,该领域的综述性文章,从中总结出这个领域的主要Topic有哪些。: [9 X, O3 s. b
第二,按照每一个topic,大家把相应的文章阅读心得放到对应的Topic里。5 V- ~% A% C) ]% }0 L) l% e- U) i
第三,定期对这些文章进行总结和讨论,发现每一个Topic里,是否有可以进一步研究的空缺,以此去寻找新的文献,或者大家合作研究。
/ q/ Z6 g/ U/ t/ Z! F随便想想的,大家一起来提建议,还有kenny多给我们指导呀。! m' t8 F* \4 R" w( f/ _5 m/ G9 i
我是做strategy的 本帖最后由 cbl223 于 2010-7-18 20:44 编辑 , v& c& @' ?. N7 q
' h! ?: J% g. J; T! o
作者: C.W. 时间: 2010-7-18 21:02
「如何依据理论提出假设」,对于刚完成博士论文的我而言,整个假设theorization的过程,正是我进行该研究时最大的挑战。遇到瓶颈时,反复地阅读Kenny在日志上的: Y' R! b' ]; B5 C9 @
“理论与逻辑”、
% N+ x/ ?) Z* I& m“我对理论的理解”,期盼能理出头绪何谓「充分性」与「必要性」;拼命的翻阅、咀嚼值得学习的好研究的论述逻辑,希望能让自己整个假说读起来是一个紧密且环环相扣的理论论述、、、但即便如此,每每尝试都精疲力竭,甚至失去信心,不知应如何处理,不敢触碰它。幸运的是,我有个研究讨论的好姐妹,两人会针对假说彼此询问与思考『为什么呢???』
& r- x% c( O; F! y7 m『为什么是这样呢???』『为什么不能、、、呢???』。在这样彼此练习反思与答辩的过程,假说的论述似乎读起来较像一稍紧密的理论论述。
很大的学习心得是:原以为所有的推论均可藉由现有的理论表达清楚,后来才发现有些环接似乎须靠我们研究者自身加以论述才能予以紧密连结。
我不清楚我的博士论文的假说论述,旁人阅读起来是否真得达到了充分性与必要性、甚或前后上下一致的论说?但我强烈地发现在这实做的过程中,似乎渐渐能体会theorization是怎样的过程。
9 x; ?( \: u( z5 l. `C.W.
作者: cbl223 时间: 2010-7-18 22:47
谢谢 C.W.的经验分享。我也是被这个部分严重困扰,读不懂期刊论文中这一部分应该写些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写?自己也不明白该如何论述、参考那些文献以支持自己的假设。重新读了Kenny的 “充分”与“必要”(if and only if)的帖子,感觉确实需要反复咀嚼和练习。
. _( p6 [$ _. i0 m9 G5 D还有一个问题:您是先有假设,内心猜出了可能相关的自变量(predictor),然后再论述与因变量(criterion )二者的关系,还是在论述的过程中,推导出了进一步验证的假设?8 s6 O& I% l5 @6 m
) |/ _/ M" y/ m3 H f& J
作者: Kenneth 时间: 2010-7-18 23:16
受人所托,提供以下的贴子:
4 R& c+ m* P+ l9 o8 d r
! N+ {! E' i1 K2 q# n* s1 L对于Kenny所提的四类学生,我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虽已博班毕业,但却仍是个从「第三类」慢慢朝着「第四类具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方向走,这条学习路若少了研究同伴的批判提问与分享、老师们的挑战与困惑、以及自身不断地自问自答的练习,这学习批判式思考(critical thinking)的过程必更艰辛。
* a5 `- ~1 Q) v: d# q6 M% P# i
6 F% I% t P9 s8 F- E! z8 o分享一个 David Whetten有关research question的演说http://vimeo.com/10005298 (EIME David Whetten 3/5/10 by McKay School of Education),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 e% w. Z! C( \# J
, C T7 L4 Z8 r/ r: b* f* l
对不起,今晚话多了些。最后,仍想藉此谢谢Kenny多年来对于提升中国研究能力的奉献,表达尊敬与感激;也谢谢一起学习与分享的同行者的各位。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Kenny所谓的「第四类学生」。至于「组成小组,分享读文章心得」的作法,若成形,请算我ㄧ份。我是做组织行为与人资研究的。大家加油啰! C.W. 1 T% u" D) n; A0 }8 V; V" p- Z
作者: C.W. 时间: 2010-7-18 23:49
回复 15# cbl223 的帖子( D. _* f, m, |7 m1 D% I1 Q0 w
' P* t; Z/ L- t1 k5 L0 M# t
Cb1223,您好!我希望我明白了您的问题!您应是想了解我是先找出相关的构念再论述其关系或是在论述中才把构念间的关系说明并做检视,是吗? 不知是否误解了您的意思??? 请指正! U V* Q) G- x* ]# n# r$ Q/ \
谢谢~
我所接受的训练,让我的研究假说形成过程,约略如下。欢迎大家指正或分享自身的!
1.% R& c5 ?( }- x0 A2 n# o
先找出该文献的研究缺口:
' S, A w) A" P: f% Y
(1)、过去文献回答的问题,是否还有什么重要的问题未回答,而本研究要补足该缺口?
(2)、补足缺口为什么重要?跟过去研究相比较,该研究在理论与实务的重要性!在理论上,为何我采取这样的视角来看该问题?这样的取向对实务有何重要?其中,我选择的理论视角会决定我的研究变项为何?若不如此做,就难以在假说推导时,用理论来解释变项间的关系。而这正是你关注的问题:如何从理论论述假设?
2. 如果我的重心是要说明研究的「主关系」中的「X」(antecedents) (你所谓的predictor),我应会先论述过去研究回答了『「X」影响了什么样的Y?』。也就是你的文献回顾应着重于review「X」过去找到的结果Y (consequence)。例如: 过去文献论证「X」会影响Y1, 「X」会影响Y2,然本研究要论证「X」会影响Y3,且该Y3的本质与Y1、Y2是截然不同的。
3. 但若我研究的重心要说明研究的「主关系」中的「Y」,我应会先论述过去研究过去文献探讨『「Y」的antecedent(X)有什么?』。也就是你的文献回顾应着重于review过去探讨Y的前置因素有哪些。我应会先论述:Y的重要性,所以必须探讨Y的前置因素;再说明过去研究有从X1、X2的角度探讨Y,但本研究采取了在本质上截然不同于X1、X2的变量(X3)去预测Y。
总结,我是认为要先深理解文献的理论脉络,才能找出需补足的研究缺口;你的理论视角会决定你的构念,你的理论会协助你把变项间关系作一说明,但往往所立基的理论基础未必能清楚说明各变项间关系,此时,身为研究者的我们往往需要将其论述的逻辑性达到Kenny所说的充分性、必要性或是最起码的前后逻辑一致性。
' b6 @. \/ W$ N' r) R/ q
研究这条路,我才刚从「第三类学生」往「第四类学生」迈进,我们一同学习~ 希望如上的说明,回答了您的问题! W- n7 b( I; o3 u- ~
C.W.
8 o+ F3 j2 }5 s# X) [
作者: cbl223 时间: 2010-7-19 11:05
谢谢C.W.帮我厘清了研究的框架,非常清楚,谢谢。但我也深知知易行难,从“第三类学生”向”第四类学生“的跨越,这中间有太多的路要走,希望Kenny还有大家一起贡献智慧和力量,我们一步一步向前迈进,问题一个一个的解决。
* r o) C/ j9 U1 C+ b. m* D第一个问题:我们如何组成小组,分享读文章的心得?) {: ?- N' w% T9 ^2 M- ?+ l
初步设想:我们也按照Academy of Management的划分(见AOM online),分成小的Group,在每个Group下再分成Topic,每个Topic下面的经典的有影响力的文章大家一起阅读和讨论,其他非经典但和讨论有关的文章,由个人介绍和分享。
/ v0 q( i' G1 N4 z1 g7 F# k想法不成熟,请大家一起提建议,早日形成我们的分享网络。
作者: WIN7 时间: 2010-7-19 12:09
谢谢C.W.帮我厘清了研究的框架,非常清楚,谢谢。但我也深知知易行难,从“第三类学生”向”第四类学生“的 ...; Y: z' h2 U( o7 o
cbl223 发表于 2010-7-19 11:05
) M# A5 X' W- p0 ?
" N% y$ W4 a- `# Y8 ?7 g- j9 c; A6 ~8 G- P; ^+ R6 {
建议不错!
作者: Kenneth 时间: 2010-7-19 14:22
回复 18# cbl223 的帖子( q- H2 N$ v* }( O0 V
8 x" T) ]" c" l* A+ t9 Z2 y在圈子里你们可以自己发日志。比如,你可以创建一个叫 Creativity Research 的日志。有兴趣分享的同学就可以写在这个日志里面了。
0 X) S% o1 \, P( w& p2 ~
作者: C.W. 时间: 2010-7-19 19:58
回复 18# cbl223 的帖子
0 S! y* \' H. K2 ]3 l2 xCb1223,您好!很高兴能提供一些想法!是的!拥有知识与实作体证间的差异应就在于有无体验过!希望您能享受这体验的过程。我常期许自己要体认从事研究工作的真正尊严,目光别只盯着结果(所以,研究成果至今仍不太好 ),但若忽略了过程中的ㄧ切,那将会错失更多的、、、 祝福您~~ have fun!1 x0 \6 {9 [& b, P& `3 `
Kenny19楼的建议很不错,您愿意先起个头吗?!
( `- ?* ?$ u( j5 q. Y h3 \) LC.W. 2 L! R8 o3 k8 {- J6 k0 K
6 I$ Q1 w) d& }3 z
作者: cbl223 时间: 2010-7-19 21:35
建了一个,圈子的名字 服事人的(战略小组),按照strategic management society的兴趣小组分了一下类。这样行么?大家还有什么建议?
作者: Kenneth 时间: 2010-7-19 22:21
回复 22# cbl223 的帖子5 W! r" c7 ^& M* @
9 C1 Y( q* v3 }$ A S1 F, C: I0 Y6 c% Q/ r
既然 cbl223这样用心,有人支持一下他吗? 提一些问题、分享、最近所学等等。
作者: cbl223 时间: 2010-7-19 22:30
呵呵,谢谢kenny,这个圈子只是我建的,但是维护要靠大家,贡献要靠大家,拥有者也是大家,所以大家多来分享。我希望它的目的是“分享和讨论并力争贡献<科学的战略管理研究>”,
作者: Kenneth 时间: 2010-8-4 09:50
回复 24# cbl223 的帖子
, ~9 ]8 W x( J3 i+ b: h' W" {* L) P2 _- j0 U& K! p: y! A8 ^
$ K& y- x+ Y% ^8 p/ s% u" f cbl223 花了很多时间、心思,在中人网创建了一个叫「服侍人的(战略小组)」(在“专业圈子“->“管理”内)。务请大家多多参加讨论。学问是一群人一块来学的,不要做貔貅,只进不出啊! Kenny
6 s1 r! F* r a: C: O: r# k4 t
作者: vencent81 时间: 2011-2-15 14:33
弱弱的问一句,Toulmin Model是什么啊?
作者: Kenneth 时间: 2011-2-17 15:18
看看正反双方的意见,权衡轻重,然后作出决定。
作者: jhbymx 时间: 2011-2-28 16:35
回复 17楼 C.W. 的帖子& q4 [/ M% X8 Q
; P- ~# p2 f- P9 M
您好,现在有个问题向您请教:2. 如果我的重心是要说明研究的「主关系」中的「X」(antecedents) (你所谓的predictor),我应会先论述过去研究回答了『「X」影响了什么样的Y?』。也就是你的文献回顾应着重于review「X」过去找到的结果Y (consequence)。例如: 过去文献论证「X」会影响Y1,「X」会影响Y2,然本研究要论证「X」会影响Y3,且该Y3的本质与Y1、Y2是截然不同的。
% n+ Z3 u% G0 r+ h1 Q0 v7 n
有个概念要讨论:如何依据理论提出假设?
& X, u) @. g# k7 b 这里的”假设“是指什么?* }/ I) A4 f6 x4 Q
是指"「X」会影响Y3"?! Q1 O& z; A; c
还是指 Hypothesis(例如「X」的measurement 与 Y3的 measurement 的某种关系)?5 @& c) j2 f z& Y! x% x
9 }; Y% x$ W1 R4 N+ c
要得到"「X」会影响Y3",靠什么?! d; C6 R0 Z# v1 x
若是靠其它某种理论,那我们就没什么贡献了,因为通篇论述的就是“「X」会影响Y3”,而这个结果早就被所引用的那种理论给演绎地解释了。% H# A4 g/ A. h6 S' A
要么就是靠猜想。一种归纳式的思维结果。+ c7 [/ u! B) M( |- g$ u O
( K; J, j+ ]" `
我所理解的“如何依据理论提出假设?”这个问题,应该是以“「X」会影响Y3”的这个猜想为前提的。这个猜想就是我们的理论,然后要做的是根据“「X」会影响Y3”演绎地得出Hypothesis.
# \% m1 d$ U+ _, G$ |3 G+ F0 u
3 I2 s: v( v D 关键是如何在review了“「X」会影响Y1,「X」会影响Y2” 的基础上猜想出“「X」会影响Y3”?他们之间有必然联系吗? 不见得。我想review 最大的作用是使我们不再作出“「X」会影响Y1,「X」会影响Y2” 的猜想而已,并没有其他作用。
# \8 f U' d, n1 h4 r7 c& \5 X, Z5 Y: O$ Z5 W7 Y
我对这个问题比较模糊,还请释疑。
$ s0 M4 t! } Z6 j
& b" e% h8 l) Z( l# H; k0 w' Y8 a2 K/ v$ \, N
9 N: K# u. J8 O2 F; U% n8 | |/ D- r
7 ^( t* s6 `# l+ j; n
7 a3 W# S8 Z+ m l1 z1 d
; n) H6 ~. r) S( `- R
) F$ s8 x% `! T 本帖最后由 jhbymx 于 2011-2-28 17:16 编辑
0 G3 J$ a% d9 Z% z& D& M: I- @( |3 {& r) E2 r
+ D5 S X8 {9 U4 p: F, K 本帖最后由 jhbymx 于 2011-2-28 17:26 编辑 ) p" A, p+ E4 e( F8 }7 g
( W, l5 ?# b M2 ]: Y7 {( }# v3 N+ G
作者: Kenneth 时间: 2011-3-4 22:44
回复 28楼 jhbymx 的帖子
' F9 k' @2 D z$ R: f' x. {! M6 a4 `9 D$ L
jhbymx,' G" M$ P( X% ]9 R2 a0 L
你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我的反应如下(蓝色是你的提问、黑色是我的反应):
% n' b1 V. F, h0 i. M3 t
4 B! ^2 i" s! c% T有个概念要讨论:如何依据理论提出假设?: c$ @% T: X! T# v3 S
2 }* Q, h, L# } 这里的”假设“是指什么?
/ q3 t: ?1 Z/ I' d) I7 ]2 A* n) h% ~0 y$ E: R# Z# I! q1 Y 是指"「X」会影响Y3"?. o" I; p1 X$ n
e* O! T+ n/ a( ? 还是指 Hypothesis(例如「X」的measurement 与 Y3的 measurement 的某种关系)?6 U8 @& U& K \. H* }5 S
% w6 D0 z2 y0 A0 |4 h
# |' X4 R( k( q/ ^6 ]4 d2 G. m/ ^假设是X1会影响Y3。验证的时候是看看X的measurement与Y3的measurement的关系。正因为这样,所以信度、效度在研究中才这么重要。
) V& o- O: p6 O
& V9 X! W" p7 b0 S& O1 _4 h4 s) Z( l( `" k# v2 I1 g 要得到"「X」会影响Y3",靠什么?; u$ b) k5 L5 W! h8 y
' s" E' z+ c, H% Y) w3 v4 E 若是靠其它某种理论,那我们就没什么贡献了,因为通篇论述的就是“「X」会影响Y3”,而这个结果早就被所引用的那种理论给演绎地解释了。* j |$ g! \, _& u3 @
' \1 O* u, a) B/ e- ^ 要么就是靠猜想。一种归纳式的思维结果。
/ N0 [6 w: n' ]& J4 s
' H/ R' T/ ~5 C \7 N3 F( K(1)一个理论可以用到不同的地方。我们可能把一些心理学、社学学理论用到管理来。那它们的应用就不一定是显而易见的了。因为应用可能对、也可能不对。这叫 theory testing。
* X, f2 F0 i8 g1 ](2)你可能自己透过观察、总合、逻辑推导一个新的视角。如果视角是由系统、精细的,也给你的数据支持了,慢慢它可能发展成为一个理论。这叫 theory development。
. [, Z5 ]+ ]% E& Y& U5 c
# |: d, V) A; v2 U0 M! Y* T% z
0 S3 W+ q; `! {/ K1 _( Q8 ?+ }5 i3 r4 @1 v" A
+ g7 j, k2 c% o 我所理解的“如何依据理论提出假设?”这个问题,应该是以“「X」会影响Y3”的这个猜想为前提的。这个猜想就是我们的理论,然后要做的是根据“「X」会影响Y3”演绎地得出Hypothesis. & F2 I% ^! N$ Z, s
6 J f, w5 K/ D/ h- g1 I * l5 O& X+ `6 r% o4 k- ~9 j+ h" R! f
我对这个讲法有怀疑。X会影响Y3是一个假设,这个假设应该是用上面(1)或(2)的方法找出来的。所以,我们要么是 theory testing,要么是 theory building。$ Q5 k( M1 L% Q" M) ^' d4 V0 w/ E6 {
( Y; H# m; K, s4 c$ r
3 n( v, A; z1 a+ G0 |$ ]1 Z7 Q 关键是如何在review了“「X」会影响Y1,「X」会影响Y2” 的基础上猜想出“「X」会影响Y3”?他们之间有必然联系吗? 不见得。我想review 最大的作用是使我们不再作出“「X」会影响Y1,「X」会影响Y2” 的猜想而已,并没有其他作用。' \4 H# z r' o+ H7 R9 M
2 g: U0 r* m5 ^% i4 `, Z: D/ G; d! j' X% G6 o$ I8 Z1 @0 d: Z, K% Q( y4 S l; }) U) i, C: `
% 我猜review扮演了几个公用:! K$ ^ W0 F0 U. f1 B
(1)review这个领域过去做了什么(是跟我这个研究有关系的);
8 q5 O7 x: p V(2)点出我这个研究与过去这个领域的研究有何不同?(这就是我的贡献);7 x v+ n9 M9 E/ ~9 [7 x
(3)帮助我找出理论或是推导假设。, U' k0 P& B2 `! s- q- k- R
作者: caozhongpeng 时间: 2011-4-23 11:08
我对理论和假设hypotheses的理解:
# o H7 ^9 V/ M6 L个人观点,通常我们是通过现实中的现象去寻找理论来解释,更多的是theory testing。假设是对现象的描述,而理论则是根基;假设是具体的表征present,而理论则是抽象的概括;假设是知其然,理论是知其所以然;没有理论的假设只是描述了一现象而已,说明了construct之间存在什么的关系,而有理论根基的假设则是为什么他们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假设是:苹果从树上向下落,理论则是万有引力原理。我觉得theory building的贡献要大于theory testing的,另外不同的理论下,假设也可能不同,那就是competing theory,competing model。记得听一位学者的讲座说过,theory building或development贡献最大,其次是competing theory,再次是theroy tesing,最后就是无理论,无逻辑推理。" @& O7 z$ X) C' f l7 R- B
不知我理解的对不对,希望kenny能给予评价。
作者: Kenneth 时间: 2011-5-30 10:08
回复 1楼 cbl223 的帖子" _* O) o: b* V. \4 z% }
这篇文章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是 reviewer “建议” 我们使用 resources dependency theory。这本来就是一篇实用性的文章,不是理论主导的。9 q4 c4 }; U/ B1 }' \
. [9 ]6 b! t5 R+ `
欢迎光临 中人网 (http://bbs.chinahrd.net/)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