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网

标题: 资深HR解读职场谈薪规则 [打印本页]

作者: annaywh    时间: 2010-8-11 16:30
标题: 资深HR解读职场谈薪规则
来源:南京佑佐人力资源专业论坛
谈薪心理 - T" x$ j* A  F, h7 H: H- [
  不敢、不会、不愿谈薪/ L/ I1 Z% |7 [# L# R  V
  1 不敢写薪资要求

7 _2 v5 F: W0 T) Y6 L  H  我从来不在简历中写
薪酬要求,写低了,一怕用人单位怀疑自己的能力,二怕入职后会被用人单位无情剥削;写高了,又担心用人单位觉得自己太“高贵”,连面试的机会都得不到。
5 H# [' O0 K4 F7 c, c3 e% l  分析:求职者其实可以标明自己所希望的年收入范围,对于有能力的人,企业求贤若渴,不会因为薪酬问题而拒绝你;而对于无法胜任的人,在简历中标明的薪资再高也未必能上任。因此,不必要白白浪费自己和企业
管理者的时间和精力。3 i0 @0 Q3 P5 s
  在选择新工作机会时,要对自己的能力和经验进行恰当评估,而不是权衡在简历上写多高的期望薪资。

3 Y- Q2 t* m6 T* D4 a  D  2 谈薪是双方的事
+ f/ L1 e% |5 ]; G, d. u
  一般正规公司都是定岗定薪的,等双方基本意向都确定了再谈薪水也不迟,到时自己可以临场随机应变回应对方提出的薪资问题。

4 O8 N1 P% c, t8 G; Q1 c: g4 r! n  分析:大部分正规公司均会有自己的薪酬体系,因此也没有必要“随机应变地回应”。但如果应聘的是中小公司,可能薪酬体系并不健全,这时更应该明确表达薪资要求范围,既是保护自己,也是出于对企业的尊重———不至于双方差距太大而浪费双方的时间与精力。' N* I8 k  i3 N; b  P/ O1 F
  3 更看重发展空间
/ g3 `, N' b% l8 l
  对于自己心仪的公司,我在简历上会不标明薪资,因为个人的发展空间更值得考虑,而大公司的品牌有助于提升个人职业含金量。

% k& P6 \; s, T: {5 a" A- `5 `  分析:这类求职者的想法值得肯定,在职业发展的初期,更应该重视自己的职业发展履历,不是只看重自己眼前的薪水。尤其应聘的是大公司,或是自己心仪的公司,更值得去考虑个人发展空间。
; e& e% j9 v$ }) @  4 拿到OFFER再谈薪

0 d. H8 M0 y* @+ Z; ^* M' w  总是感觉面试时很难和公司讨价还价,我采取的办法是不问薪水,等拿到offer再谈。

$ S; o6 J, O( ]3 p6 T  分析:有一部分求职者刚离开学校,没有什么工作经验,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因此有这种心理可以理解;但也有一部分求职者目前有不太满意的工作,希望能找到更有挑战性的工作机会与福利提升,建议这类求职者将期望的薪资范围明确表达出来。 1 [+ b, t2 K) q- |2 q! n& g
2 [. N$ x  U8 ]
谈薪技巧
5 H* H  Z8 y7 j: D5 E) `
  充分准备 提出薪酬约数 (可以参考南京佑佐人力资源论坛提供的江苏省薪酬调查报告)  _" F* \8 @$ w/ j# [& D
  在面试前期要掌握公司的基本情况,比如应聘职位所处的行业、企业的规模、分析自身资历包括文化水平、工作年限、技能程度等,分析目前市场的薪酬水平,总结出自己的预期薪酬范围。
& `( c. {+ C/ A. }4 F  询问薪酬时可以提出一个约数或范围值,比如:底线薪酬为2000元,期望薪酬为4000元。也可以选择一个中档薪酬,比如:2300元左右或2000-2500元。  
寻找时机委婉咨询
. V7 e7 S6 s, ~1 K- F  一般正规公司在面试后都会主动和求职者进行薪酬谈判,如果没有谈可以在最后一轮面试时委婉咨询。/ L0 U# h  `8 I8 |7 m# [4 R
  企业在面试结束前都会问面试者想了解哪些问题,此时不提,更待何时?但不妨说得委婉些:“我想了解一下企业的薪酬体系,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吗?” 面试官明知你的小算盘,也会整体介绍。如果依然不清楚,还可再问:“公司除了
工资还有哪些奖金、福利?”从对方的回答中,再对照自己的期望薪酬,最终提出 合理薪酬。
" T% r" i0 N9 f/ }  察言观色 适可而止
3 X' R% o. S7 j+ v3 @: ]. }4 P  在面试中提及薪酬问题时要察言观色,坚持适可而止的原则。比如:当问到薪酬、福利等敏感话题时,
招聘人员皱了皱眉,表示不方便透露时,你可以说 “简单介绍一下公司的薪酬体系也方便我的选择”。对于自己意向很强的企业,对方要求提供期望薪酬,也可补充一句:“我相信公司肯定有完善的薪酬体系,会根 据我的资历给予合理的薪酬。”
6 ?2 p  n" J) |7 x# M9 C特别提醒
4 \* u6 R4 a) {  X* ^! ^, d  薪资“暗战”主要在于求职者对自己能力和经验的评估,而不在于衡量自己在简历上过高或者过低的薪资要求。因此一定要对市场上自己值多少钱把握好。
* w, r- t; h/ p6 ?' j/ k  作为新人,理智地降低薪资标准、放低姿态对找一份好工作来说是个不错的调整方法,但“倒贴”就太过头了,这会滋长一些不规范的企业的“邪念”,不停地用刚毕业的学生换血以减少成本,扰乱
人才市场的正常秩序。5 K/ S( E; f. V
  有时候妥协是为了生存,有时候妥协却离自己的目标愈加遥远,选与不选,看的是个人内心底线。要谨记薪水是对个人价值的一种反映,应该合理体现自身的真正价值。
+ G- X* h9 `% ~/ @% x$ }  谈薪时不能只着眼于薪水,还要谈些别的东西。如果公司真有一个美好的发展前景,薪水稍微下降也不是不可以。但更要和企业谈清楚“福利”和“职业发展”。薪水只是数字,有时候虽然看上去没差多少,但仔细一算差别不小。

作者: zixi040111    时间: 2010-8-11 16:37
做个沙发
作者: gabriela    时间: 2010-8-11 16:46
板凳
作者: 舒雅    时间: 2010-8-11 17:27
明天好好学习下
作者: annaywh    时间: 2010-8-18 11:19
薪水不是唯一的,职业发展才是重要的。考证成风啊。推荐一篇文章。) q, C# b1 t3 n, ?5 z! j
到底要不要考证?!职业资格认证:为你欢喜为你愁
2 d: j) z$ [! Z$ W进入新世纪以来,政府推进就业准入制度的力度进一步加强,各行各业都在推行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制度,劳动者需要持证上岗的领域越来越多,考证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07年我国共有995.6万人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民调显示89.7%的人曾经参加过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其中34.5%的人握有一种证书,57.2%的人握有2-3种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趋势。
3 ?$ @! ~- W) m3 J  现在社会上关于考证的争论很激烈,赞成和保守的双方都很难说服对方,关于证书好与坏的争论还将继续下去。作为HR经常看见各种各样的简历,上面的资格证书也是各种各样,在这里,我们不想武断的说谁是谁非,相信各位HR同仁对于证书在衡量应聘者能力和帅选简历的过程中都有一杆属于自己的秤,我只想借用SWOT分析法作一个简单的分析,供各位同仁和考证者参考和理解。
" B0 j4 L# a( R* _3 P) b0 [5 M  SWOT分析法本是用来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 (threat),但是我想用来分析考证一族也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当然主体就是考证一族,熟优熟劣就供各位自己选择啦。+ {/ q9 N) p1 _, O; i8 o4 C
  竞争优势/ u+ |1 L! w: E# U  U  H
  法约尔在其成名之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指出,管理者需要有商业、技术、财务、安全、会计和管理六种能力,后来的管理学家对不同行业从业人员也提出了不同的能力要求和资格条件,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热潮来临以后,岗位分析更是对很多岗位胜任资格和能力要求明文规定。但是现实生活中怎么定义和考核这些能力呢?学术上可能很好规范和诠释,但是具体到操作过程中就很难衡量,这时职业资格证书就是一个很好的衡量标准,这也是企业热衷于以证书评价员工的无奈之举。既然企业有这个需求,那么职业资格证书就成为个人能力和实力的证明,在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指导思想下,证书能给个人就业带来机会和优势。所以证书的优势之一就是为个人就业带来机会,是就业的敲门砖,这也是很多人选择考证的首选原因。
, p: H. r: {6 w" x$ \! u2 `' J  其次,证书考试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次系统的学习和梳理知识的过程,可以使个人很好的理解专业知识和系统的学习理论知识,掌握专业领域的很多基础的和新兴的理论。6 |# N# Y9 z( _
  最后,考证一族时间总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考证过程中去,这就需要他们具有很强的快速学习能力和突击能力,无形之中对于他们快速学习和记忆能力是一个提升,也算是一个意外收获吧。% V' O3 o0 o, Z% ?$ S9 Y6 A
  竞争劣势% s+ w; c" Q; }- G4 l4 X
  当然,考证也是一个双刃剑,对于考证一族来说,在选择考证之时,也就是把自己有限的时间要分出很大一部分来进行学习,这对于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分配是一个挑战。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有证书不说必然舍弃工作,但是对于个人工作来说多少会有点影响。因此,对于个人来说,劣势首先就是时间分配的冲突可能导致工作绩效受到影响。  d: x4 c4 p( i9 |, ]; n3 i9 V
  再者,执业资格考试很多都是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虽然可以理论联系实践,但是现在社会上面充斥很多文科类的证书考试还是偏重理论知识的识记,证书和实操存在脱钩,学习者个人的实践能力肯定会受到冲击。4 \1 q. R/ U' ~1 \" Y
  机会
' s; ^6 K$ X" p* Y7 |6 `: `" T& e  考证虽然是双刃剑,但是结合外部环境来看,证书还是对个人有着很大诱惑力的,不然也就不会出现考证热潮。1 |+ E' Z  Q% b8 l; z) u# ~
  首先,现在很多行业实行职业准入制度,需要职业资格证书,像教师,医生,律师等没有资格证书就不能从事相关职业,这说明职业资格证书能够影响从业资格,这也逼迫很多人走上考证之路。$ Y$ g6 Z1 W( L
  其次,既然现实生活中很难客观公正的考核一个人的能力,那么资格证书很好的充当衡量标准,因此,证书能够给个人带来就业的机会,无形中提升自己的实力。4 Z! C- \2 O1 h* F+ |( U& S
  最后,很多含金量高的证书,诸如人力资源管理师(参见:南京佑佐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论坛)的证书能够给从业者带来高薪和地位,这种名利双收的好处也刺激很多人走上考证的道路。3 Q9 f% \! K2 ~5 Y! u  q5 |+ J
  威胁0 Y1 |  g& _* k1 |7 }4 H7 T7 l$ k
  加里•德斯勒在其著名之作《人力资源管理》中曾说,有近四分之一的主管人力资源的副总裁是从没有人力资源管理的经验的直线经理中提升上来的,虽然他接着说了也有一部分是具有职业资格认证的人员,但是总体来说,现在社会对于证书在企业实际操作中还不是很认可。5 V2 ~9 B6 H2 N8 m* r
  做过HR或者进行过帅选简历工作的人都知道,考证的威胁主要集中于证书的实际效用,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证书品种繁多,良莠不齐,证书管理欠规范,考证者也不知道证书到了劳动力市场或者在HR眼中到底能够给自己多大帮助,因此,选考何种证书以及证书含金量可以说是考证者最难衡量的了。有时候花费很大代价获得证书根本就难入HR的法眼,令人寒心。1 M7 p( x2 D; g1 g/ ]$ Z
  最后,套用一句股市行话,证书有风险,南京佑佐再次提醒各位,考证需谨慎啊!
5 U/ K8 E  A, W2 a# O
! B# L9 `9 H2 Z4 o仅供参考。
) r+ ]5 H) u* U) d/ q  E
作者: lilyfang    时间: 2010-8-18 15:36
谈薪的确是一门学问,无论是作为谈话者,还是被谈者,都很需要研究
作者: moonduke    时间: 2010-8-25 15:16
做个沙发




欢迎光临 中人网 (http://bbs.chinahrd.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