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网
标题:
职业危机与职业生涯规划深度分析
[打印本页]
作者:
HR天才人
时间:
2010-8-20 17:09
标题:
职业危机与职业生涯规划深度分析
分享]职业危机与职业生涯规划深度分析
! s1 A, X: s N' d7 g: o+ I M9 i: J3 g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
& X$ j+ w4 r! z: J4 y1 n& C. y0 ~
在这样一个充满变化、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危机与压力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当公众的目光一次次被政府组织、商业企业遭遇的突发性事件和危机风波所吸引,当艰难求职和频繁跳槽令人疲惫不堪,当各大城市高企的房价让人望而却步,不少人开始静下心来思考一个更加现实而严峻的问题-个人的职业生涯。
: u# t: A7 S$ Z$ n; K/ M# g+ _4 R
高校扩招、组织变革、年龄增长、知识老化,内外因素的综合影响,让更多的中国人感受到生活的压力和发展的迷茫,“职业危机”仿佛突然变成了一个让人心痛不已的字眼。从刚刚走出校门的天之骄子到闯荡职场多年的白领人士,从普通企业职工到高级经理人员,不同角色、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行业、不同职位的人们的字典里,“职业危机”一词开始出现并日渐清晰起来。
& Y6 B# D+ W; _4 w; q
具体而言,职业危机可能因人、时间、环境、机遇而异,但普遍来说,从年龄层次来划分,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大多数人最可能遇到以下四类职业危机。
3 D0 H# F1 e" ~
2 f0 D2 T8 H5 m" x, m0 w$ _
20岁~25岁:选择危机
& k+ Q/ |" \+ C' d% v
20岁到25岁,这个年龄段的人正处于生理上的黄金时期,他们充满活力、精力旺盛、富有进取心、对未来充满憧憬,但却普遍缺乏社会经验。一方面非常渴望成功,希望尽快取得成绩得到社会和他人的认可,一方面心境又比较浮躁,初涉职场,不少人会感到很难适应,甚至有时会怀疑自己的选择。由于受到自身性格、价值观、社会经验以及客观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比较容易出现职业选择的危机和困惑。
: {% p# Z0 r6 K) S
所以,选择第一份工作,找到一个良好的职业生涯起点,对于这一时期的人来说显得至关重要。
6 F+ T- _( Z) ~1 Y! ]: D+ s
对于毕业生们,面对眼花缭乱的职业和岗位,在感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同时,也往往会迷失方向,不知道如何选择。在危机和压力面前,很可能出现两种极端。一是过于自卑,二是自视清高。初涉职场,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们在市场上几次碰壁后,一些人容易产生自卑情绪。在这种情绪感染下,有人会选择继续进修,把读研究生作为暂时的避风港。有人会降低要求,草率的找份工作。还有一些人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干脆在家待业逃避就业。而自视清高的人由于对工作单位、岗位职务、薪酬福利的期望值太高,在求职过程中也可能遇到挫折,从而陷入盲目就业的境地。
3 l% C7 ~& F6 K
在职业状态上,大部分人刚刚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从职位分布上看,这一阶段的人基本上是企业普通职员或基层人员,或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的科员、干事等。当然,不排除一部分特别优秀的人,在天时地利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在这个时期就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整体上,这个阶段的人多数处于职业发展的探索期。
+ l/ t) Z& `' r, `# V2 o: _
9 {2 Z; Y2 M H; R t6 H* b
对策与建议:把握起点,融入社会
' ]5 x+ g+ W! f* a
理性分析:这一阶段的最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选择第一份职业。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考虑两个因素,首先是自我剖析,包括准确分析自己的核心优势、核心劣势、能力短板、发展潜能等。这个环节做好了,在择业时可以减少很多弯路。举个例子,如果你很不习惯与别人沟通,就不要试图做人力资源的招聘经理;如果你天生嗓音很差,就不要尝试成为歌手。自我剖析还包括认识自身性格和兴趣,这一点也非常重要。性格外向、喜欢与人沟通交流的人,比性格内向的人去做销售和市场,通常会更容易成功;让不喜欢小孩的人去做幼儿教师,只会误人子弟。
( t9 A! l- Y; P: ^' [
再次,要理性分析和把握地域、行业前景、企业环境等因素。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同样资质相近、素质差别不大的人,有人在很短时间内就获得职业发展的成功,很可能就由于行业选择的不同。所以,初涉职场,应该在做好充分自我分析和内外环境分析的基础上,理性地思考和选择适合自己的第一份职业,设定明确的人生目标,制定相应的职业发展计划。
: W. I5 r6 @3 e7 f
树立形象:第二项任务,就是要尽快完成角色的转换,树立自己作为职业人、社会人的形象。年轻人从学校踏入社会,给人的最初印象、表现如何,对未来的发展影响极大。一些年轻人,特别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总认为自己有知识,有文化,到单位工作后不屑于做琐碎小事,不甘于从底层做起,不能给同事们留下良好的印象,这对年轻人的发展而言,可以说是一个危机。
, ?) i, r7 V& a
平衡目标:由于大部分为白手起家,缺乏经济基础,初涉职场的年轻人对物质往往有很强烈的追求和依赖感,他们希望尽快拥有车子、房子,过上体面地生活,这种心理往往导致在择业方面更具功利性,总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报酬。我并不反对在选择工作时追求薪酬福利,甚至当年在刚刚工作时也有很强烈的类似想法,但前提是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期望值。天上不会白掉馅饼,一个人的薪水收入,基本上是和他为组织创造的价值相对应,如果能力达不到,一味追逐高薪职位只会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有一点,某些短期收益很高的行业和职位,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对个人职业生涯的推动作用并不大;而某些行业则属于短期内直接收益不高,但却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在选择职业生涯的起点时,需要平衡考虑短期利益和长期职业发展目标。
4 i. R0 f/ F' u- J2 |- F0 p' s& N
& B* L, O" h- ]2 `! O! J$ Y
^4 i5 Z6 r& X2 D
1 v' x5 H1 `. U
* \3 _2 |9 X3 s5 ~ {
& p$ n" U4 i* E* Y
等级:致知者
' J, F7 s* H+ _6 t" e( C- ~
可用贡献值:35
# S: ~: ?& \# I9 I* B( x
累积贡献值:1285
( y! ]+ A' D0 k5 |0 B
文章:195
* ^- E# G4 X8 s- r% _) a0 K
注册:2006年7月30日
, V, c( E' I9 k& e" V6 J# {! e+ [
我发表的主题
& _8 ]; T7 q0 s2 Y3 f4 x! ]
我参与的群组
$ _! |) v/ I/ j# @( C7 X' B8 f
访问我的博客
$ g1 }: @0 ?( t5 J: t+ |
所在地:广东省深圳市
5 I! ?, g* b- @; f5 Y
行业/专业:咨询/经营管理 字体: 正常 放大第 2 楼QQ 加为好友
8 [; \0 ~, j, R
--------------------------------------------------------------------------------
7 C9 X3 \/ v+ D4 p* ^) l
25岁~35岁:定位危机
G/ d1 r# \: W7 Z
经历了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和融合,人的职业发展将迎来第二个阶段:从25岁到35岁的调整和定位时期。个人认为,这个阶段是职业生涯规划最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职业基础和平台,将直接决定以后的职业高度和成就。譬如在公务员队伍中,35岁前能够做到处长,那以后就很有可能上升到厅局级领导。商业企业中,三十多岁就已经是人力资源总监或分公司总经理,那日后进入总公司或集团决策层的机率将会非常大。因此,把握好这十年时间,以后的职业生涯将变得平坦畅通,而错失这段宝贵的黄金时光,将很难再有机会弥补。
8 w1 h. g3 U8 j h5 I
中国人常说“三十而立”,30岁就如人生的期中考,是检验前阶段成绩的时期,审视过去,思考未来,并自觉不自觉地将此当作人生的重要门槛。许多人会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调整:有些打工的自主创业了,有些从这个行业跳到另一行业,有些人尝试在公司内不同部门和职位间进行轮换,“定位和调整”成为30岁左右职业人士的主题词。因而,处于这一年龄段的人们最容易出现的职位危机为定位危机。
`4 [ l& C( p. Q5 _
出现定位危机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是外部环境因素影响。时代的发展和竞争的加速,让一些看似前途无限的行业和职位在短短几年内变成冷门,曾经风光无限的商业巨人则纷纷倒下,这一变化趋势必然直接影响到组织中的个体。当三株公司从年销售额80亿元的顶峰迅速滑落直至宣布破产,其引以为豪的15万员工不得不重新选择职业;当90年代繁荣一时的IT产业泡沫在21世纪初期相继破灭,无数软件公司研发人员开始重新思考职业前景;当长期占据垄断性资源的国有企业逐一暴露于公众面前,丧失“铁饭碗”的职工们只能选择接受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
* Q2 q$ _2 y5 y) `- K) ]. k
另外一个因素是对自身认知的不足。认识自我对于个人的成长和职业定位却实在是太重要了,但要清晰、准确的认识自己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地,越是有些能力的人,越不容易客观的剖析自我和判断周围的环境。认识自我的两个层面,说通俗点就是首先要清楚你有什么能耐,你能干什么;其次要明确你打算干点什么。道理非常简单,但很多人却不能真正明白,反而深陷其中。许多有素质、有能力的优秀人才,就是由于定位不准而在职场上反复挫折,这种事例屡见不鲜。
% R/ A2 x; T3 d+ w; i+ K
我的一位同学,大学四年成绩一直都很优秀,英语水平非常好,思维活跃,也特别有创意,2000年毕业时经过层层面 试,过五关斩六将后进入一家全球500强公司。当时全班同学仅他一人进入到这样著名的跨国企业,其职业发展可以说前途无限,但半年时间不到我便听到他辞职的消息。2001年春节我们见面好好聊了一次,他很用很坚定的语气告诉我不甘于过那种替人打工的生活,想要做些属于自己的事情。我没有说太多反对的话,因为毕竟选择是每个人的权利,当然每个人也都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尽管时机非常不够成熟,他还是非常执着地开始了创业。一个缺乏行业经验和必要社会资源支持,一个没有明确创业思路而仅仅有满腔热情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将生命中最宝贵的时间用来进行闭门造车式的创业,其结果可想而知。最终,在历经三年多没有任何实质性成果的创业尝试后,他不得不接受失败的现实,重新规划其职业生涯。2004年6月,当我再次见到他时,明显感到成熟和理性了许多,这时他的职业身份是一家在华外企连锁餐饮店的见习经理。
" M8 O; {, z9 m6 b
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类人大多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最初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应该在哪个领域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所以频繁跳槽换工作。而且越是聪明的人越容易产生这样的问题。因为似乎什么工作都难不倒聪明人,他们就有机会尝试不同的工作,结果却都是“蜻蜓点水”。几年过去了,稀里糊涂的换了几家公司,回过头来才发现,年龄不断增长,实质性工作经验并未随之增加,反而造成了自己缺乏专长、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局面。
9 L& y6 z- e6 n# X+ R
C" t8 Y( A! w, k: V) \
( r! s9 F, T) |- R8 R6 D& u( f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18 20:15:37编辑过]
9 C1 s% ~' l/ n) r( y, H. |+ y
2 i. K4 E6 i$ z: k5 M
' q9 b! z7 @2 ]5 L% X
Z; e; J6 C; r. M! H
1 |6 W$ o% P/ {6 X! t
等级:致知者
, a* a5 x( v' I1 F( f0 H/ u
可用贡献值:35
+ u7 U& J# {- C5 G
累积贡献值:1285
) Y) w! N, P0 @: m" ^! @! B
文章:195
' S9 A. o2 j0 S8 w( K3 L# d
注册:2006年7月30日
; [7 p+ S: S8 ~* f0 ]& O( I- l$ |2 M6 ^
我发表的主题
- v/ ]2 V) ]* ^; U' v5 \7 {$ ^
我参与的群组
n! E5 F: R1 o- D% O; S
访问我的博客
7 N' ]) x5 i% H& v9 D
所在地:广东省深圳市
: l4 N3 ~* {3 I' b
行业/专业:咨询/经营管理 字体: 正常 放大第 3 楼QQ 加为好友
5 P! B- K2 U' J. e7 h
作者:
HR天才人
时间:
2010-8-20 17:09
--------------------------------------------------------------------------------
6 W* J$ Q7 k G. T u( z! _3 k
对策与建议:准确定位,厚积薄发
. O; A6 C h/ R8 m* P
) w& t2 S8 y$ g. y! }' y
这个时期应该是一个人风华正茂之时,是逐渐展现自己才能、获得晋升、事业得到迅速发展之时,但前提必须是保证 职业方向的正确以及自身不懈的努力。
, V. S. p0 Z7 D6 O j
: l3 K# t9 i" v' S+ c. L+ U
方向决定成败:此时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全方位审视自身以及职业的现状和未来,明确职业发展方向。事实上,许多职业人在30岁以前对自己的定位不明确,没有好好的规划过自己的未来。或者由于年轻功力太浅没有经验,所以把事情想的太简单;或者由于年少,多少有些轻狂;或者仅仅囿于职业来考虑职业,没有能够从更高的高度上来考虑职业定位的问题。到了30多岁,随着阅历和经验的增加,应当对自己、对环境有了更清楚的了解。看一看自己选择的职业、所选择的生涯路线、所确定的人生目标是否符合现实,如有出入,应尽快调整。
, k6 _+ s0 F/ |
' F& d9 ~2 U$ Y2 o
方向的确定有几个不同的路线和模式,譬如定位成为某一行业或领域的资深专家;或者致力于跻身企业组织中高级管理层;或者自主创业;或者步入仕途等等。具体选择哪一条道路因人而定,但一定要综合个人志向、能力特长、社会资源及外部环境等因素确定。
7 ^3 Q( V' V2 p: ^
7 B. A" I7 ?! Y! z
培育核心竞争力:机遇往往偏爱有准备和有真正能力的人。今天的社会,竞争和变化是永恒的主题,成功人士们的资质、素质及个性固然不尽相同,但一个共性便是他们拥有不同程度的他人难以超越或复制的核心竞争能力。不论任何行业或组织,出人头地、鹤立鸡群的人毕竟是少数,只有经过不断积累和学习,厚积薄发,培育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才能大大加速职业发展和成功的步伐。
2 v2 V( K# G& q0 F) `
/ _9 \& n3 i# [) I' W7 K$ Z9 E
; m. i: h8 N7 |6 P9 d" R/ C
) r. y$ J/ u7 l. `& q
# Q- e0 q4 t c6 j1 h" h" \
7 J0 O J1 N1 l9 h; ^ t; U$ p
& O; M: D& Y+ {( m6 A
等级:致知者
: u- B8 B$ L2 k/ }
可用贡献值:35
; G) I- s. R! d/ L/ p( s) _
累积贡献值:1285
( G3 Q4 [6 R1 D6 P) @
文章:195
% d T. F" \/ P' B, }% J. U9 `. x
注册:2006年7月30日
% D# S- |2 O$ d# |5 l0 j3 @4 v
我发表的主题
: q: i) h. T& R7 M* J4 v9 \( F+ i
我参与的群组
( j6 r7 s/ m' i# j3 i P
访问我的博客
( R4 `, q4 i- G' S
所在地:广东省深圳市
* ^& O- [4 m7 V1 b9 C2 r# |6 ?
行业/专业:咨询/经营管理 字体: 正常 放大第 4 楼QQ 加为好友
$ i) f( {+ W1 R
# W4 k; X2 K9 W e f* @
--------------------------------------------------------------------------------
1 x2 d, O6 z) S: i- H+ R, b
如何培育笑傲职场的核心竞争能力?我的核心建议有两个:
c/ f' Z7 I% m/ }
( m, K0 t% {$ y. m
第一,最大程度发扬自身核心优势。上帝是公平的,他不会将所有的优点和幸运赐予同一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缺点,很多缺点甚至是难以克服的。真正聪明的人不会用自己的劣势去和别人比较,那样只会自欺欺人。只有将自身的优点和长处最大程度发扬和扩展,把天赋运用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才可能培育核心竞争能力。
8 a1 O. a2 l- i3 M/ f. v
! \5 ]. i& Q0 I8 ^6 P* P$ Q
第二,要专注,做专才而不是通才。每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一个人即使知识再渊博,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一个人即使再能干,也不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在社会化分工如此细致的时代,只有在一定时期专注于某一方向和领域,你才能做到更加专业。在同等条件和形势下,当你比别人眼界更宽、思考更加深入、行业经验更加丰富时,你的核心竞争力就开始形成了。
* F- ^" | E( }: G! Z; r; C
; g: [/ I, ^ i% H) K
在跳槽中成长:更多时候,只是简单的自我分析还很难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方向。很多人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业和职位,往往是通过职位的变动实现的。个人因为跳槽而更好的认识自己和发现机遇,企业由于员工的适当流动而保持活力、不断创新。
$ G' }) D ^* o" x& I
% h* C+ G$ o" _3 F I
但也有不少人,却是为了跳槽而跳槽。有的人做出的每一步选择看起来都没有错,他们或者通过跳槽增加了薪水,或者职位有所提升,或者遇到了一群好同事,但当所有的选择加起来其整个过程却是失败的。
% U+ w ]) ]0 m$ Z# M- Y
" w# |, A! [% b3 @
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跳槽要避免三个错误:
0 n% {# x% E B/ ^4 Q% A
( t) G$ Y6 L0 F* n, E1 E8 J
第一,不要轻易跳槽。也就是说,不要受短期利益影响而轻易改变职业方向。当你的职业规划方向已经确定,特别是知道自己适合在哪个行业、哪个职位工作,就不要受一些小的利益诱惑而随便改变。例如,如果你打算成为IT行业的资深研发人员,并且也在这个行业积累了多年的经验,你就不要再为了一两千元的加薪而贸然进入你并不熟悉的快速消费品行业去做营销。请记住一点,只有连续不间断在同一领域的工作经历才能积累成为有效的工作经验。
( D& o. _ P2 `# {; Z) q0 K! s" ?8 Z
8 m7 ` b0 e* U# t {6 U
第二,不要辞职跳槽。应该骑驴找马,而不要杀驴找马。从跳槽的技术操作层面来说,一定要在职跳槽,实在有特殊情况不得不先辞职再找工作也不要失业太长时间。人必须要务实,当失业太久连生存都有困难的时候出去找工作总会显现出底气不足。特别是职业履历的空白将普遍会降低雇主对求职者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可以拿到offer,薪水也很难突破预期。
- R: `- z9 N9 L& {
8 U. n( h+ i* d/ t) D4 j! ~
这方面的例子也有很多。譬如,我认识的许多全职MBA同学,经历了近两年与社会相对隔离的学校生活后即将毕业时,由于缺少持续的工作经验,再次择业的起点和职位分布情况普遍不够理想。
' T, ^- X0 ~4 M! F( e( J% \* X
4 E* {( E- t' b# l# B/ p
第三,不要频繁跳槽。跳槽本身不是目的,而是通过适当的工作的变动和探索尽快确定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任何行业和职位,不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感悟都很难做到真正了解,遇到挫折迷茫时,多些理性思考或请教有经验的朋友及同事。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企业和职位,任何工作都难让人完全满意,不要总是想着用跳槽来解决问题。
* D# Z, Q( V" v" {) y/ i' i+ Z0 Z
2 g+ ^, I1 T: {
在职业发展初期,太过频繁跳槽更容易让自己迷失方向,也常给招聘单位一种欠缺稳重、急功近利的不良感觉。如果职业方向和发展目标已经确定,随着职位的上升,应该控制在不低于3年才换工作。超过3年,也要在有特别好的机会和收益的前提下才跳槽。
% l4 R3 r. z& i# g5 O& w
8 G" F4 G, u- @ f$ @. @
+ }# L# o4 s8 ~ u- h' K: ]4 X3 O
8 \: f% y6 p7 y9 e0 s& ~( @3 \- z+ W
7 i& s# Y4 _" N
% Q/ s1 s4 e1 X
! f3 C/ g* @. e* q6 U, M8 k
7 ^* ]$ s7 t# ?/ x! }
5 N% \) w) |2 F! z6 J
等级:致知者
! {4 R& @- v D( a" |- L
可用贡献值:35
- }' P0 w4 f2 G8 `8 _
累积贡献值:1285
% A& G; W7 g! n. {, _3 [, R
文章:195
1 O! V0 k% Y3 o" m
注册:2006年7月30日
5 k; A" a0 `5 v6 b' ~
我发表的主题
4 E% B( ?' k( d: h& V0 i R& ^! z
我参与的群组
; y4 S2 t& X+ U% J: E
访问我的博客
6 y: I& w9 |' k% k8 b
所在地:广东省深圳市
: h& t7 Q. t3 a; O% {' k
行业/专业:咨询/经营管理 字体: 正常 放大第 5 楼QQ 加为好友
- ~5 }4 v+ G' _: Q" {
) W; X2 m2 N4 h
--------------------------------------------------------------------------------
* {+ z6 e$ |; ]
35岁~45岁:发展危机
1 |) x1 f0 b3 `8 Z8 N) I. |/ r
0 Q0 y9 b9 P0 x* G
从35岁开始的大约十年时间,大多数人将相继达到职业发展的最高点,这个年龄段的职业人士的特点是:心态稳定、有信心,年富力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力很强,工作上也驾轻就熟。一个人在事业上所能达到的成就和职业高度,基本上在这个阶段可以定型,这一时期被认为是人的职业生涯的第三个阶段。
" Y( X! K. M/ e2 r9 Q/ e& {+ c, z
( H4 d @( ]; f" H' P" g3 e8 u
事实上,35岁和45岁,往往成为职业发展的两道坎。在企业层面,许多公司招聘人员时都会将35岁作为一个分界线,招聘35岁以下员工主要侧重于考虑学历、个人素质和工作潜能等因素,超过35岁人员求职时则需突出以往工作业绩、行业经验和专业技术职称等方面优势。在提升中高层管理人员时,45岁以下的候选人则更容易获得晋升机会。而在政府部门,提拔任用领导干部时也往往将是否在45岁以下作为一个重要因素。
0 \7 K( @% q0 J7 i$ D! C
4 | B. o/ J$ x t: W
从现状来分析,这一年龄段的职场人士,应该算是各类组织中的“少壮派”,相对于二十来岁的人来说,他们褪去了浮躁,多了些沉稳;相对于五十岁的人来说,他们仍然充满活力,但稍缺火候。这样一群收入逐渐丰厚、实权逐渐在握的人,自然对事业、生活、家庭都有不少要求,但各种压力也随之而来。
9 x5 h! ?- E( e" ?2 e4 b
5 |2 b8 B$ Q5 S4 }! q6 `
首先是经济上的压力。如果“混”的还可以的话,这批人在生活上是比较体面而丰富的,房子、车子、孩子、旅游都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但生活素质的维持离不开金钱支持,高高在上的房价、一路攀升的油价、昂贵的子女教育开支、家中老人的健康医疗、出外旅游及自身进修的学费,哪方面花的钱都不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职业发展方面再遇到挫折或重大变动,稳定而高尚的生活质量将迅速下降。
) p1 U& q w' W* E X
, L- ]& W' f0 h+ ~
其次是横向对比带来的无形压力。人类有一个普遍的弱点,不论工作、生活、还是情感,都喜欢拿来和其他人对比。有能力并不算太出众的同事晋升了,祝贺别人的同时总觉得有些不快;参观完别人装修华丽的豪宅,回到自己家中难免感慨一番;同学朋友聚会,见到他人名片头衔不是处长就是总经理,本来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荡然无存。快乐,来源于自我满足;而痛苦,往往来自互相比较。
$ @+ r* S7 ~ a# M1 \
2 h3 ~4 G' h* h: m$ r& g: F7 w
第三种压力是来自于后继者。岁月真是可怕,总在不知不觉间让你感到青春的远去。一边是逐渐逝去的青春与活力,一边是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虽然有着经验上的优势,但面对“后生晚辈”咄咄逼人的态势,中坚力量们总是会担心被别人赶超替代,因此难免产生危机感。
# Y; i/ _4 U0 _2 E/ A" J
) R! w6 i2 n( y$ g
1 T5 T/ L2 z* |* }
# c) @0 l6 [. x9 l3 v7 H4 k0 B% A1 u+ P
5 o5 a8 J9 p+ y a C
8 _+ Z/ s# Z; x$ H4 D
% g. H$ U: m* l% N) v
q! e, _2 H ?% D2 s. e) Z
等级:致知者
* i n" a. W. E" M, g
可用贡献值:35
2 G+ B- M, `& _$ M% I% y7 u
累积贡献值:1285
% B% S6 L. V4 \/ _' ^
文章:195
& T1 j9 t$ n) p9 l3 o
注册:2006年7月30日
7 w5 F6 d3 u3 O7 i7 k) O
我发表的主题
6 I( z/ G7 y6 g _- l
我参与的群组
% X& [! ]3 c2 p/ J
访问我的博客
- n* y2 G3 j: b3 F, S3 i3 x3 v. `
所在地:广东省深圳市
7 P7 n) w2 U6 b3 x. Z
行业/专业:咨询/经营管理 字体: 正常 放大第 6 楼QQ 加为好友
/ v: H6 D6 L B9 q9 Z* g x* k D- p8 r
. p$ T0 Z4 f, |2 v# `/ S2 j4 ]. [
--------------------------------------------------------------------------------
- [3 @) C$ F' b/ J
对策与建议:调整心态,更新知识
3 `! W( t9 O# | g
0 a6 o( W/ Y0 d8 _: ?
这一阶段,应该算是职场生涯中的收获季节,也是事业上获得成功的人大显身手的时期。这个年龄段遇到的最大危机,往往为能否再上一个台阶,实现进一步突破与发展的问题。
. o: L% g. W3 u8 a: w+ `, [
# w4 a- U6 K4 s% g9 }' v; U
塑造阳光心态:身在职场,总会有许多事情引发我们的感慨。有天生智者,自命不凡却四处碰壁、施才无门,因为他的心态太过浮躁,总是认为老子天下第一。这类有“才”无“德”的人,不论到任何组织都只能“怀才不遇”;有人没有很好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走了很多弯路,他不知道不同人间发展轨迹不同,可比意义不大的道理,所以难以面对和接受被同事和下属纷纷超越,甚至成为自己的上司的现实;两个资质、能力相近的人,由于心态不同,一个脚踏实地目标明确,一个好高骛远投机取巧,几年下来身价可以相差数倍。
! k+ ^0 s. E4 ^5 }9 H) U k
1 Y: h( k& l9 ^* y* o( s+ R
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心态决定着我们能否成功。所以,当不能改变环境时,就努力适应环境;当不能改变别人时,要学会让自己改变;不能超越强者时,就转而向下比较。同时,要学会分解压力,更多的时候压力是我们施加给自己的。怨天尤人、自命不凡者,经常将通向成功的道路亲手堵死。而以一种坦然、平静的心态对待工作和生活,更容易获得快乐和晋升的机会。
* V8 E, `6 z. @: r, z
/ ~% {' W8 Z( P1 }" \6 S
坚持持续学习:根据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人一生工作所需的知识,90%都是工作后通过学习而获得的。很多人在此阶段都会遇到知识更新问题,处在这样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日趋缩短,导致这批人在知识结构上与年轻晚辈的差别较大,只有不断完善自己,更新知识结构,晋升的机会才越多。因此应该在工作之余多补充一些新知识,维持和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
- x, X6 Q) `/ V2 Z( b8 f
0 o8 J* s3 Q8 @7 f% m
这里有必要纠正一个观念,不少人误把学历当作知识、把经验当作能力,都是不对的。我从来不认为拿到文凭或学位等同于学到了知识,并且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在学校内学到的东西能够直接用于实际工作的,可谓少之又少。真正的知识是在相关学科理论指导下,通过广泛收集各类资料信息,吸收借鉴他人的思想和见解,进行二次思维加工后归纳总结得出的成果。只有全身心投入经过深刻思考和归纳,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知识,才能奠定自主创新的理论基础。而关于经验,有的人所谓的十年行业经验也只是对行业有点粗浅了解,有的人干了两三年已经有了很深的见识。或者有的人让你感觉,虽然他的经验很不够,但他的思维方式非常好,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肯定会有不错的发展。
& W( n9 n1 c( P! p$ q
0 p& |: O9 a; B8 r
拓展人际网络:这个时期的职场人士的工作经验、专业技能及管理水平已经趋于稳定,这时应该更加注意提升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形成自己的做事和领导风格,并着重于人际关系和外部资源的构建培育。在此阶段获得提升和实现职业发展突破往往已不仅取决于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良好的外部社会关系网络和资源常常发挥出更大的影响力。
: j: i+ ~0 x) m5 n9 `
% M* V! j9 ?$ U, e& r
良好的社会关系和人际网络可以通过发展以下几个层面的人员来逐步实现:
/ z4 v# i# W s
[6 V8 u! o4 j! I
一是同行精英及业内人士。通过参加同行交流、主题研讨等形式,可以认识一批行业精英和资深人士,分享他人好的经验和观点,既促进自身专业技能及管理经验,又可不断挖掘一批行业朋友。
9 ]/ D) p4 P% U$ M& \1 B
% O$ y; |4 X1 k- R$ ~# d
二是其他领域的优秀人士。这个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是属于人际关系网络的社会。多个朋友多条路的道理,在信息社会同样非常适用。拥有一些不同行业和领域的朋友,不仅可以拓宽眼界、增长见识,还可能会有意向不到的收获。
5 y, C' i' `0 _6 p: p$ p" U, d
7 l y- W) i6 `5 E: v7 j; \
三是结交猎头公司的朋友。当你的经验、阅历和职位开始上升到一定层次,需要进一步突破时,这时可以考虑借助猎头公司的资源和力量。大量事实也说明,与一两家信誉良好、品牌影响力广泛的猎头公司建立长期联系,认识结交一些猎头朋友,将会大大拓展职业发展的空间。
" s1 G& `. _, D' {% Y
8 R+ J- D1 ?6 t5 K3 z; n! g
$ p# A0 W0 ]5 ]" D
( R7 A0 E1 ]" P! h! u) B2 j* \: {
2 ?3 ~8 h- C$ h9 p
4 g; O0 r2 `7 U! i9 K$ k) s+ ~7 B9 O1 r
4 x( \" F- s6 h. `
6 w' A7 Q" W0 T" F
5 _/ ]$ k' g4 y0 V2 n M- U6 r
% g* K7 w8 u f# L$ J& ^
等级:致知者
3 U' a4 u. A/ a4 d$ W
可用贡献值:35
# d9 }5 Q6 F6 i) Q% f- T* p
累积贡献值:1285
8 N# {+ c! e! e- [7 r; l6 p( d& l
文章:195
1 M! G. Z: l$ _# Z
注册:2006年7月30日
6 T/ s8 t& f7 u$ ?
我发表的主题
+ \2 k& ]/ l6 H$ y, }. l% R2 S5 `$ S
我参与的群组
5 j- x9 v" X9 D& x9 G9 F* d- r
访问我的博客
# O5 X4 W2 |0 @* E9 X+ [' _: ]
所在地:广东省深圳市
3 W. w1 K. X& R
行业/专业:咨询/经营管理 字体: 正常 放大第 7 楼QQ 加为好友
; w/ a3 y' c$ u4 I6 n: M4 s
- t% L o$ ^: s) Q- c3 Z
--------------------------------------------------------------------------------
, ^8 D% z% A# T8 j
45岁~55岁:生存危机
7 V8 j+ t( i0 v) t; U5 `
: B/ B% }8 `; Z2 x4 m9 B1 Y8 @& U
45岁以后,多数人的职业生涯逐渐进入晚期。成熟与无奈,非常形象的描绘出这个年龄段人的心理状态。一方面他们仍然具有一定年龄优势:处事老道、经验丰富、专业精湛。但同时又具有明显劣势:来自家庭和工作的压力变大,在工作中感到从未有过的寂寞,担心被时代淘汰,低学历、低职位者更加容易出现“饭碗”危机。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一些专业性职业人士如律师、医生、教师、研究领域技术人员等,其身价和职业成就则与年龄成正比关系。对这类职业人士来说,姜总是老的辣,年龄的增长反而对其职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 V' M5 g1 ?' ]- S/ L( N2 e6 n
! g4 H- w7 e1 v7 G& W1 V4 o' w4 Z
整体而言,处在这个年龄段的人,事业成功与否已基本见分晓,大部分人的状况是在原地踏步,什么晋升、工作野心反倒是次要的问题。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因此最害怕健康出现问题,最担心失去工作,工作稳定对他们来说是压倒一切的问题。
) W7 z, {( O9 R* N, z8 g
. G2 |, |- n% x2 u! W
特别对女性来说,不论事业是否成功,她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定型,物质基础和社会地位已明确,其生存状态也比较稳定,因而生活满意度较高,但同时也最怕出现任何变数。她们对家庭更依赖,更注重家庭的温暖。男性的状况略有不同,一些人仍然可能在50岁前遇到人生的又一次上升机会。
; j* D4 i9 y( h$ i1 p
" U- O$ H7 M- k% o+ S) ~2 r
, X) N0 q0 l0 r9 g6 j
3 X7 f& D/ r% I* I0 v
对策与建议:健康至上,规划晚年
7 F; j3 I/ u4 N. g$ k
+ a; h. h+ r% O9 A+ S# x2 ]
学会放弃:50岁左右还驰骋职场的人,往往已经成为商业组织、政府部门内的顶尖级人物或某些行业的资深专家。如果是管理者和领导,随着退休年龄的逼近,人对权利的占有欲望可能会特别强烈,前些年出现了不少国企老总的“59岁现象”,近年来随着激励体制的改革这一趋势有所改善。从职场人士自身来讲,应该要有放弃的勇气,当然并不是说将权利全部放弃,而是应该避免事必亲躬,要适当授权,将主要精力用在考虑战略层面及全局性问题。如果为专业技术性专家或行业资深人士,大可以将自身多年技术经验和行业底蕴发挥的淋漓尽致,这样更能树立权威和行业影响者的形象。
. N- |, O+ o4 M1 q/ r
/ U! v) H" ]* e
规划晚年:完美的一生,必定要包括幸福的晚年生活。人近晚年,对物质层面的需求和依赖程度逐渐下降,随着个人业余时间的增多,精神追求将上升成为生活主题。在此阶段,有意培养一两项兴趣爱好,如音乐、摄影、书画、艺术等,将令生活变得更加充满情趣和充实。还可以多投入些时间在家庭,照顾家人、抚养孙儿,尽享天伦之乐。有些生活经历丰富的人,不妨在退休后静下心来将自己的人生和职业生涯回顾总结,写写文章甚至出书作著等,都是种不错的生活方式。
/ P8 `$ A6 M1 ~! J1 p9 i
& K6 e2 q1 u8 g; P- F9 {2 `
健康,幸福之基。对于进入职业生涯晚期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健康更加重要的了。50多岁的人,学习的热情和更新知识、充电的能力也远远不如后来者,除了极少数人外,多数人的事业、职位、名利等在这阶段大局已定。而决定一个人在这一阶段以及退休后生活幸福与否的最主要因素便是健康。
, e U; B' G6 J- m
; v" Q3 I; w- x
事实上,健康问题决不是只有在职业晚期才需要注意的,拥有幸福完美的人生,必须从年轻时就关注身体保健。中国著名医学保健专家洪绍光提出的健康新观念:60岁前基本没病,80岁前不衰老,轻松活到100岁。要达到这一目标,只有按照正确的健康理念身体力行。这里给朋友们推荐国际医学组织维多*利亚宣言中提出的四大保健理念: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 U2 t! G5 ~9 {5 m9 I% t
( c5 E! @8 T& V6 I, Z: @: M
总之,职业危机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它的漠视。只要认清人生职业生涯的规律,理性分析,准确定位,把握好人生的方向,每个人都可以拥有无悔的职业生涯。
& @+ g$ T5 e4 {( N) x5 h8 ]
1 P! S! f! F- X; `7 E
欢迎光临 中人网 (http://bbs.chinahrd.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