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网
标题:
和谐定律之争:谁动了谁的财富?
[打印本页]
作者:
谁是人才
时间:
2010-9-9 15:09
标题:
和谐定律之争:谁动了谁的财富?
浑沌经济学之和谐密码(和谐与和谐定律)
' {) M& n. l/ i6 `5 d$ i
管理论坛
& Q# ^, p2 W& X* B" F& @
当今社会应该是一个合作的社会,和谐的社会。和谐是一种美,美是和谐的比例。社会的资本,人力资源的分配,流向究竟该保持怎样的比例,将最终决定这个社会和谐的程度,这个比例是否有它自身的规律呢?
/ n; d- x+ ~. |6 D
在看似无序的经济现象中,存在着一种出乎意料的有序,即无序中的有序,这就是浑沌经济学研究的范畴。
* t0 i" x5 f5 b+ r1 e
作者无心发现,社会的财富分配,人才需求的比例,与数论中素数的分布规律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即一个自然数集合中合数的多少,只依赖于初值素数的敏感性。
2 f& ^/ |4 J E# p
和谐之道,在于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生和谐。
0 f2 u+ L$ b% u) K( W
先看一下数论中一个有趣的现象,素数分布问题。
3 e: D m- m# N2 b" G& u9 ?
从1—100的自然数中素数的个数问题,共有24个。推广到一般,用n表示自然数的个数,1—n之间素数的个数约为n/log n,log n为n的自然对数,这就是素数定理。
9 c# Z4 B) f# O5 i" B5 w- h
素数的本质上是变异。合数都能分解为素数的乘积,因此合数携带有素数的全部信息,合数是遗传。素数的个数即是变异的个数,这就是自然数的全息论。
K% w. C7 G, U: n% Y
那么,社会和谐的程度即和谐度怎样才能量化和统计呢?
% c5 n! Z( k& @
先看人力资源的分配规律。
+ d" V3 |6 U. d6 j
中国约有14亿人,至少需要多少党员?多少大学生?多少公务员?多少高级管理技术人员?需要多少军人?这个社会才能维持和谐呢?
+ a) k' p- Q3 o$ i+ p
用Dn表示和谐度,n为人口的数量,Dn=1/log n, log n为n的自然对数,即和谐的比例为:1: log n。
' H X/ u* f- s$ E8 e
若n=14亿, log n=20, Dn=1:20, 即比例约为1:20。
" K( Y% \5 Q& z; _/ \( o1 q
如果再按照人口年龄的比例分布,可以推算出:
! m# [' X. k3 J' b( M; J3 x
中国至少需要7000万党员,受过本科以上高等教育的人数为7000万,公务管理人员约为380万,企事业单位各类管理技术人员7000万,硕士以上的专家级管理技术人员需380万,军人至少需380万。
3 o! }( u& g3 ^ A& G
中组部2009年公布最新统计数据: 中 共现有7600万党员,与定律结果一致。中国公务员数量为650万人,超标270万。中国有正规军230万,加上武警部队和预备役部队,约有380万,与定律结果一致。只是巧合吗?公务管理人员偏多,专业管理技术人才不足,这就是目前我国人才资源的现状。
* t* X( K( M0 l2 {- [
随便提一下,中国目前至少有380万人患上癌症等绝症而无法治愈。
) ~1 x! r/ o" \" E1 `6 g4 c J; v
在一个组织系统内:
, X& v7 |* [$ h/ H/ d& p* v
人员越少,人才越少,但人才的比例越高。
% E1 G9 Y# ], L' d' _. \! {, Q
人员越多,人才越多,但人才的比例越低。
0 A1 Q& g% r) z. V" \5 E! B7 t$ N
这就是人才分配的和谐定律。
1 W9 h# ]% N/ b* c1 d
同理,员工越少,管理人员越少,但管理人员的比例越高。
P8 D1 k9 t# i# f6 V' Y0 k# N
员工越多,管理人员越多,但管理人员的比例越低。
7 I% B) h' x/ H+ b' @1 A
当管理人员的比例为1: log n时,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即管理的最佳幅度为1:log n 。
" ]/ d' c" S- O9 P7 p) g
这就是人才管理的和谐定律。
1 A8 q. A7 }" k5 u0 y
经济定律中有个帕累托法则,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中,这只是粗略的统计规律。
/ K' o5 r! b; o1 X! x
用和谐度Dn来衡量,将经济总量看成100。当n=100时,Dn=1: log n=1:4.5,即22%。这就是帕累
1 t- r9 g" Y, B+ O& u
托法则的由来,与犹太人法则的比例22:78一致。但是,这两个法则的比例只是一种宏观的,静态的比例。
2 R8 ]' _5 }# q3 y
但随着财富和人员的增长,这个比例不会不起变化,这个比例就是和谐度Dn。
; v1 b' s8 V2 w& m0 ^
用Dn表示财富分配的和谐度,Dn=1/ log n=1: log n,n为分配财富的人口数。即财富集中度为1: log n 。
$ [7 ^" ^3 |5 X- s# T9 n0 W
员工越少,财富越少,财富的分配越平均。
- o9 G' y. n* Z% N# i" g
员工越多,财富越多,财富的分配越集中。
6 I' C* A$ l8 f! g4 X5 F* c2 K: F( @
这就是财富分配的和谐定律。
6 `1 U/ L. p" Y9 _. T
而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系统,虽然人才和财富会在整个社会中进行再分配,但是,和谐定律的规律并不会因此改变。和谐定律的精髓不仅仅是和谐的比例本身,而是由比例本身所揭示的规律。
3 i/ ]0 `' }) S* T
人口越少,人才越少,但人才的比例越高。
7 F9 E* k& R& ^2 I: h
人口越多,人才越多,但人才的比例越低。
/ W! d5 h% C! ]. M! s
这就是人才分配的和谐定律。
, w! A5 f7 s& W' h; |
人口越少,管理人员越少,但管理人员的比例越高。
" F1 ^. n u/ m% p5 y* K/ K0 |
人口越多,管理人员越多,但管理人员的比例越低。
8 Q3 i# H0 @) E3 Z6 {. G: j: O; q
这就是人才管理的和谐定律。
( X# D5 k" y3 [) l/ x3 q
人口越少,财富越少,财富的分配越平均。
9 g: T3 m {. c; ~/ D4 h
人口越多,财富越多,财富的分配越集中。
) {( d6 [9 F0 J
这就是财富分配的和谐定律。
' X3 [4 }3 h7 {8 m" J9 L
小到一个公司,大到一个国家,都应该保持并追求和谐。
% O" X, g2 S7 g! O9 P. Y
和谐不是平均主义,更不是两极分化,而是一种资源分配的和谐比例。和谐是一种美,一种动态之美,是逐成社会良性循环的最基本状态和要求。
" L* w \2 |3 x
人才本来是越多越好,但是要保持适当的比例,才能和谐。高度发展的社会是在和谐基础之上的另一种和谐,是更高层次的和谐。人才太多,必然要在人才中进行再分配,其比例仍然是1: log n,随之财富也会在人才中进行再分配,其比例也是1: log n。
+ q2 D# S, p7 N% B& U! Q
n是变量,可以是资本,也可以是人力资源,也可以是一个单位,一个公司,一所高校,一个品牌,还可以是彩票发行数、上市公司数等。不变的是规律。
: {" ^2 |+ ?$ Y i$ Q/ c- a! J
再举例来说,目前中国有1000所高校,重点高校的比例Dn=1: log n=1:7,即至少需140所重点发展高校,30所一流高校。一所万人大学,至少需1200名教师,170名学科带头人才能维持其竞争力。然而,目前国内只有几所名牌高校能达到这个比例。
- {" [* w2 A3 X5 r' t0 F. J* t3 @
某家万人中型企业,至少需要1100名管理人员,160名以上高级管理人员,该企业才能有序,高效管理并运转。
" Q+ r* [, \: w# P; s
全世界约有2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等发达国家至少有50多个,发达国家至少有10个,80%的资源和财富被这些国家控制和掌握。包括科技资源和人力资源,如80%的奥运奖牌被这些国家包揽和分配。
' l8 K. Z9 S8 `$ r8 V# O
这就是所谓的和谐密码。
2 N9 y* |( d' x% i: \( @
在一个大系统中,22%的品牌占有78%的市场,即78%的利润来自22%的品牌。换句话说,还有78%的大量品牌,具有开发新市场的巨大空间。为78%的品牌寻找潜在的市场,这就是所谓的长尾理论。因为研究同一经济现象的角度不同,长尾理论与和谐定律并不矛盾,恰恰相反,是和谐定律的有效补充。
$ w1 l+ i6 N+ V$ k+ R! t3 t( S
在企业管理中,如何调动大多数员工的积极性,以人为本,让员工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正是长尾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 A4 H9 l) H- }3 e* N/ Y
和谐定律,是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财富的一种普遍规律。它为我们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它的提出,必将导致人们管理观念,财富观念的一次变革。
# p7 k) W7 u( o4 x/ R5 E
本帖最后由 谁是人才 于 2010-9-9 15:52 编辑
+ A& v4 N( I# O k
7 _( e" ?& ^. t2 ]+ o, l
作者:
谁是人才
时间:
2010-9-9 15:10
关于管理最佳幅度的哲学思考
) \: [* S% m I$ B% T2 s
中组部2009年公布最新统计数据:中共现有7600万党员.与和谐定律结果一致.
+ b! j- n& s- |1 K4 Y% E+ z
人民网报道:中国现有军队380万(包括武警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与和谐定律结果一致.
. W6 M( s- v1 p0 d+ z/ k+ }
但是,中国现有公务人员将近700万,几乎超编一倍。行政效率未见提升,管理成本却越来越高。庞大的公职人员队伍,已经成为财政的巨大负担。机构改革十多年了,越精减越庞大,越改革越臃肿。精减--臃肿 --再精减--再臃肿 ,如何才能走出机构改革的怪圈,不能不引人深思!
; G: M# J* m# U" w
只有一种解释,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现实社会,公职人员不失为一种有保障而稳定的职业。既然吃饭成了第一需要,改革倒在其次!
( y, N, v% X; s' @4 z- ?
那么,什么才是管理的最佳幅度呢?
" ~1 i& V1 E% d7 }
一个三个人的公司,一个老板兼管帐,一个跑业务,一个厂长兼工人。
- a$ {. e. F: K" T9 j
一个30人的公司,一个经理,一个副经理,一个会计,一个出纳,三个跑业务,一个厂长,一个车间主任,21个工人。
" i& \7 p, D2 S1 @* ?, O4 g& b
一个1000人的公司,至少需要多少管理人员呢?
: c' _: m) r! E2 t8 C
一个一万人的公司,又需要多少管理人员呢?
- Q6 Y2 i5 `) C. V/ h
如果按照帕累托法则计算,100人的公司,需要20人管理,1000人的公司,需要200人管理,10000人的公司,至少需要2000人管理,显然,随着员工人数的增加,生产规模的扩大,公司的管理成本比例并没有变化。然而实际上,管理人员的比例并不是线性增长。
: L& w( q0 Q0 W: A( g
和谐定律认为:
( E% F ` [1 u d3 |
员工越少,管理人员越少,但管理人员的比例越高。
& r# {' g+ n. Y$ F' X9 i" {
员工越多,管理人员越多,但管理人员的比例越低。
: I- S% t1 p- p$ K& l! g2 ]
当管理人员比例为1: log n时,管理成本最低,效率最高。
) z0 g9 a q. ^( @0 r6 g9 P0 j# x8 R
这就是管理的和谐定律。
# M; ?0 z* ~( ~& C; z
也就是说:管理的最佳幅度为1:log n 。
' w# L# W+ }7 ~. E- m
因此,一家万人企业,至少需1100名管理人员,160名高级管理人员,该企业才能高效运转。
& d. {. S7 c) m( w2 @
同理,一所万人大学,至少需多少教师,多少学科带头人,才能维持其竞争力呢?
% l$ [- v! [ i
北大网站公布数据:北大现有学生37000人,专职教师4500人,教授平均年龄为52.6岁,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已经超过了50%。
, }7 W2 A- `6 w& q- Z0 r7 t
按照和谐定律估计:北大至少应有4000名专职教师,500名学科带头人,80名院士,才能进入一流大学的行列。即教师与学生的比例至少为1:9。
N: B$ o9 `3 x6 x$ ]8 o' h
如果说合格的大学毕业生是高校的产品,高校的规模越大,培养大学生的单位成本越低。但如果师资的比例甚至还低于和谐定律的标准,如此低廉的成本,高校只能生产出廉价的不合格产品——不适应社会的大学毕业生。高校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全民素质教育,更重要的是精英教育,培养优秀的高端人才。现实是,国内师资力量能达到这个比例的高校不超过6所。
4 \+ r* E# X8 J/ W8 G- D$ {
北大尚且如此,其他扩招后的高校可想而知!
% Y0 ^8 F- V* x" d8 I3 x2 K% B2 u
高校扩招本来是好事,但高校教师队伍也要随之扩招。但事实上,高校教师队伍的增加却远远赶不上学生人数的俱增。教学质量的大幅下滑,便在情理之中。
) H/ J) U; T1 R* i, a
学生越少,教师越少,教师的比例越高。
/ ^; h f/ ]& ]+ C" u
学生越多,教师越多,教师的比例越低。
, A- f: N$ o5 V: Q2 @: y6 ~ K
学生越少,人才越少,人才的比例越高。
8 c: E) R: e* O# w: q5 E
学生越多,人才越多,人才的比例越低。
* Y& l9 |5 _0 F. o+ O' x
这就是高校扩招的本质!
) @* A6 e1 [( m
( `2 j) l1 w# I- ^8 ^6 }
& y0 l p5 H( e, ?' M
# {- k( O. R& G* @% n( ]
本帖最后由 谁是人才 于 2010-9-12 16:35 编辑
, O4 w+ @( b) K9 g. D1 q
) j6 s7 `% _6 O" x
作者:
谁是人才
时间:
2010-9-9 15:35
二八定律与犹太人法则的局限性分析
; L3 k n( o( x* g1 ?
% P- E4 E. H% [
二八定律:一个经济学家的神奇发现
w u1 z7 P+ U0 Q/ r2 n5 m
6 n8 U, D# J; O5 W: V# m2 l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者帕累托等人发现的。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定律。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者帕累托(VilfredoPareto,1848~1923)在研究中偶然注意到一件奇怪的事情:19世纪英国人的财富分配呈现一种不平衡的模式,大部分的社会财富,都流向了少数人手里。在当今社会,这件事本身并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但令帕累托真正感到兴奋的是,这种不平衡模式会反复出现,在不同时期或不同国度都能见到——不管是早期的英国,还是与他同时代的其他国家,或是更早期的资料——而且这种不平衡的模式有统计学上的准确性。帕累托从研究中归纳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20%的人口拥有80%的财富,那么就可以预测,10%的人将拥有约65%的财富,而50%的财富,是由5%的人所拥有。在这里,重点不仅是百分比,而在于一项事实:财富分配的模式是不平衡的,而且这种不平衡是可以预测的。因此,80/20成了这种不平衡关系的简称,不管结果是否恰好是80/20,因为严格来说,精确的80/20关系不太可能出现。后人对他的这项发现有不同的命名,如帕累托法则、帕累托定律、80/20法则、80/20定律、二八法则、最省力法则、不平衡原则等。
1 S; U/ n& [; k. |, Z7 h
/ N3 w! @5 ~0 ^8 R! q$ c6 c4 a2 N
二八定律的局限:与自然规律不吻合
/ ^% p7 }0 q* A' j0 Z' ?) ^
4 Y' P$ p5 h5 ^0 W* }3 ^" _$ y5 j
众所周知,自然界空气中氮与氧的比例是78:22;在正方形中,如果其面积为100,那么其内切圆的面积也约为78,正方形其余部分的面积也刚好是22。可见,78:22是大自然中客观存在的大法则,是人力不可抗拒的。试想,人类如果造出一个氮氧比例为60:40的空间,人类就一定无法生存;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其水分的比例是不一样的。胎儿在母体孕育时水分约占90%,婴儿时占80%,人最有活力,最健康时水分占的比重为78%(15岁---25岁),青壮年占70%,老年时约占60%-50%。人死亡之时的水分一般占50%。老百姓和富翁的比例可能为78:22,但若按财产比较的话,富翁的财产和老百姓财产的比例就正好是78:22。虽然二八定律重点不仅是百分比,80/20只是这种不平衡关系的简称,但是由于统计学本身的非准确性,帕累托等人运用统计原理和方法得出的80/20,虽拥有大量的根据和数据证明,但还是缺乏准确性。而78/22法则才是符合自然规律和客观规律的法则。
O% T l* P- ~" e# n$ ^
" R: O* I6 F5 b! Y6 z! a: Y
犹太人法则的局限:永恒的法则
& [' o0 b0 r! z8 q. k
Y9 B+ v- U6 c" f% S7 L2 X# Q% u
据犹太人人说,他们视作生活法则就是“78:22法则”,它是犹太人成功致富的根本。所谓“78:22法则”,严格地说,应是“78.5:21.5”,由于小数赘口,故称作“78:22”。这个比数很有哲理,它是以一个正方形的内切圆关系计算出来的。假设一个正方形面积是100,那么,它的内切圆面积78.5,剩下的面积即21.5。以整数计算表达,便是78:22。
4 n1 X) A" D% T
$ ~' p; I9 u7 }' ]7 D( ~$ n7 ]
说来也巧,空气中的气体比例中,氮气占78%,而氧气占22%。人体的比重中,也是由78%的水及22%的其他物质所构成的。这个78:22的数据,成为人力不可抗抿的宇宙大自然的法则,人类不能违背这种法则而生存发展,试想,如果空气中氮气占20%,氧气倒过来占80%,人类能在这样的空气中生存下去吗?又如,若把人体的水份降至占60%,那定然会干枯而死。因此,犹太人认定“78:22”是个永恒的法则。
( k) y/ y5 h2 I9 u- S5 @
- ]7 x* z# z' P% P Z
和谐定律的本质
0 T: G0 a' m! |9 D6 ~
; P1 p9 Y3 t' u
二八定律与犹太人法则虽有其合理的一面,唯一的局限就是永恒的比例。这种比例如同黄金分割律一样,只是一种静态的,宏观的比例。
& J. p" s! X2 Q/ i
" r! O. Z; q# G; k0 w. g& h# Q
自然界唯一的永恒是变化。
; r& g; \# M7 m0 G5 ~5 s
$ v: P: J) j; n
易者,变也,《易经》,乃变化之学问。
; y3 U8 Y/ E( j; m+ `
- j; l5 h& ?2 Y
而和谐定律,研究的是无序中的有序。它的发现,解决了这一局限。
& ]. ^9 |* Q& }# ]1 D, }
3 N6 m" D; N! N" _+ E) f8 u
和谐度也是一种比例,可以有其他解释,管理的最佳幅度,财富集中度等,本质上是一种动态的均衡度。
$ r& w2 c0 O% j! O6 A6 \
/ S) f7 ?# b/ q& o
二八定律与犹太人法则的比例22:78,不过是和谐度 1:log n 当n=100时的特例。n=100时,1:log n =1:4.5 =22%。也可以说,二八定律与犹太人法则,是研究宏观经济学的规律。
- T* t) ~7 v7 R% z ~9 l
% `% @. L9 Y0 @
作者:
谁是人才
时间:
2010-9-9 15:39
天之道,人之道与马太效应
( O+ V0 G$ M! y% g# z* V
+ R& H8 F" U& o. }5 N- w0 A- {
老子曰: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 @+ D5 E2 @: \- b8 |+ U& ]; ?# v% F
8 u7 Z( ~8 ?0 [7 F
老子认为:自然的法则,是减少过剩的用以补给不足。但是人世间的情况却并非如此,是减少本已经不足的来奉给已然有余的人。谁能减少有余的用以补给天下的不足者呢?只有明白大道的人。
" c4 F8 ^, c3 n# G1 Q; S5 G& s* A
9 k. |9 S! S7 S9 T4 @4 k
老子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深切的体察到人类的贪欲使人类的行为背离天之道,人道与天道的互斥给人类带来的是每隔一定周期的改朝换代,社会动荡。
$ C, I% ^' D- n ^7 g
2 z5 }$ q, R7 c4 q
人的本性是贪婪的,不知足使人类进步,同时,也使人类欲望愈发膨胀。在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上就出现了强者全得,赢家通吃的现象,按照老子的说法,这是拿弱者来补偿强者,“损不足以奉有余”。西方基督教对此用“马太效应”来论述财富的分配不均,基督文明尤其是新教是崇尚物竞天择的自然法则的,认为有能力的人就让他更有,没有能力的人就让他越穷。在对财富的分配问题上,道教,佛教,基督教三者可以明显的分出高下。佛教认为万物皆空,财富乃身外之物,人不可太过于执着,时常思放下,才能得解脱。有钱的人多施舍,多赈济,散财是谓积德;佛教强调的是万物平等法则。道教认为的自然法则是损有余而补不足,就是在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上,适当的调节富者与贫者的收入比例,将财富均衡化,以维护社会和谐。基督教的“马太效应”则对并没有论及贫者的得失,但它也强调了人的互助友爱。按照中国人的习惯思维,无疑,佛排第一,道第二,基督次之。这可能源于东西文化的不同。
3 @, d+ ], Q" N7 Y
9 g# `4 `* K# Q! C+ F7 b/ a3 P$ T2 Z
按照老子的天道,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就会采纳“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政策。在汉朝初年,流行黄老学说治天下,文帝,景帝,甚至后来的武帝都对豪强地主采取了强力措施,鼓励他们散发钱财,救济贫者,政府则通过封侯的方式奖赏符合“天道”的富者。历史证明,这种措施对汉朝的社会稳定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使得汉朝能够在秦朝暴政的废墟之上迅速站起,一个民族自此用“汉”这一符号沿袭至今。也许是传统,也许是中国人骨子里流淌的就是这种“天道”血液,在社会的财富分配问题上,中国人历来讲究“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怕人人都少,就怕贫富差距大,收入分配不平等。可惜的是,天道讲求“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却是“损不足以奉有余”,强者通吃,将财富无限的积累到自己的帐下,殊不知,天道有常,“金玉满堂,莫之能守”,政府执行人道,违天道,天道自会发挥它的作用。
5 J |, F6 F: P" D; {. V
7 i. K& N e* ]; a5 X
治国之道必须团结大多数人,正如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所言:“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其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这里,魏征指的根本,源泉,德义所在皆为天下的老百姓,是最大多数能够影响历史,创造历史的“苍天”。唐太宗李世民是一明君,他知道天道,也践行天道,终于使得“唐人”成为至今让华夏子孙骄傲的称号。
) P& B \8 u4 l B# `& x& ~
* N& ~& w) q& t/ Q7 D9 [
“不患寡而患不均”,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执政者必须要做的,也是不能再拖的当务之急就是社会财富的再分配问题,如何使全体公民能够共享改革成果的问题。关注民生,讲政治,合“天道”,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执政党才能在大多数人的心中永远保持长青!
7 o0 y r2 q3 I0 W- l4 A/ [
2 O" \ e) O0 B% m% F
《九阴真经》: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
9 L! J N) b8 _' w/ B
《道德经》第81章,九九归一
D4 K+ ?- J( F9 ]$ i' Y" c& N" a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本帖最后由 谁是人才 于 2010-9-12 15:53 编辑
6 U6 l$ i5 ?6 G
" k! e5 S5 m. s- l( s O
作者:
谁是人才
时间:
2010-9-9 16:27
和谐之道,在于道法自然。
作者:
谁是人才
时间:
2010-9-9 16:28
老子曰: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 p- ?, k: c1 ?! L$ c; Q
中国的马太效应!还是老子有先见之明。
作者:
谁是人才
时间:
2010-9-9 16:28
关于和谐最另类最经典的理论
作者:
谁是人才
时间:
2010-9-9 16:29
无序中有和谐,和合文化里有定律。
作者:
谁是人才
时间:
2010-9-9 16:29
典型的创新就是掌握了两个或更多领域的人,运用一个领域的框架,予另一领域以崭新的思考。
- ?$ K5 l7 ]1 c ]% X, n, s( F
3 C' S# K1 w0 q% C9 n' L
大师来自大世界,楼主是哪个世界的?
作者:
谁是人才
时间:
2010-9-9 16:30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引人深思!
作者:
谁是人才
时间:
2010-9-9 16:30
和谐定律,中国经济学界的重大发现?
作者:
谁是人才
时间:
2010-9-9 16:31
对数论有深入的研究,才能发现这样奇妙的定律.
作者:
谁是人才
时间:
2010-9-9 16:31
关于和谐最另类最经典的理论
作者:
谁是人才
时间:
2010-9-9 16:31
数学家眼中的和谐理论与经济学家的和谐理论确实不同!
作者:
谁是人才
时间:
2010-9-9 16:32
自然定律在任何参考系中都具有相同的数学形式,这是相对论中定理.
作者:
谁是人才
时间:
2010-9-9 16:32
和谐的比例,与蝴蝶效应有共通之处
作者:
谁是人才
时间:
2010-9-9 16:33
这个定律与哥德巴赫猜想同源.
作者:
谁是人才
时间:
2010-9-9 16:33
不仅仅是巧合。也许国家统计局的那些人就是这样估算的。
作者:
谁是人才
时间:
2010-9-9 16:33
和谐的悖论
7 s+ j" i3 \4 z+ F
和谐使社会稳定,不和谐使社会发展!
作者:
谁是人才
时间:
2010-9-9 16:34
从故宫看皇权的“和谐之道”
/ l0 C5 m3 X* D" Z8 |. m+ k
0 Q! J F% n! c9 Y2 [4 o
乾坤和,天下安。
! [: p! Y' C2 N4 H# K4 k
: Q/ k( O( o1 J$ n8 S: ]' x
这就是故宫外朝三大殿,内廷后三宫布局之精髓。
5 [% Y. r5 o C7 Z2 K
& ?9 y$ u. s4 n7 E: i; A
南进天安门,过端门,午门,便到了紫禁城。依次是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外朝三大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内廷后三宫。再过御花园,北出神武门,这就是皇权之至尊故宫。
& m# X2 {3 ]- R* E3 ?! }
' ]( X8 p& \# _! ]5 s3 g5 _
“太和”语出《周易》,太和是“阴阳会和,冲和之气也”,“混同宇内以玉太和”之意,即指宇宙万物,和谐圆满。
. @4 [+ t* L! u7 A: w) L( d. v# b6 g. @
2 d1 w I' J# z
“太和所谓道”,即和谐,是世界大同的最高境界。
+ o# Y0 w4 L6 p3 C+ S
! f7 y8 f! A7 i2 ~6 o9 t
“中和”出自《礼记》,意即凡事做到不偏不倚,恰如其分,保持和谐,天地万物就能兴旺发达。
* S; s5 y( `3 I! ?3 p
保和殿,其意为“志不外驰,恬神守志”,就是说神志得专一,以保持宇内的和谐,才能福寿安乐,天下太平。
/ z8 G% {1 ^; S: ]* t' Y9 w
交泰殿,北京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殿名取自《易经》,含天地交合、康泰美满之意。
) Y+ j3 l. k" [. u+ F0 M
" [8 ~, z1 H/ F/ z0 R t- `3 w& ^
乾清宫代表阳性,坤宁宫代表阴性,以表示阴阳结合,天地合壁之意。
3 A& B$ Y, o: E! }
故宫六大匾额之意
, b4 m) J1 [) J) S9 ]" h; k8 P
9 T r! p5 W, B1 y# a6 ^2 U
1.太和殿“建极绥猷”匾,为乾隆御笔。
, C8 V5 o3 A6 F# {; R/ {
2.中和殿“允执厥中”匾,为乾隆御笔。
% F5 G7 ]( k& k4 S1 F
3.保和殿“皇建有极”匾,为乾隆御笔。
3 I- N4 X/ }8 q6 Y8 `1 U+ f9 d4 ?% o
4. 乾清宫“正大光明”匾,为顺治御笔。
4 R& S# s" ^" A' J0 [, E* y
5. 交泰殿“无为”匾,为康熙御笔。
3 a' G; x; g! J5 e/ ?
6. 养心殿“中正仁和”匾,为雍正御笔。
3 Q" V. z+ S, U) Y, R- }
故宫太和殿上的匾是“建极绥猷” 。所谓“建极绥猷”,是说天子要上体天道,下顺民意,用中正的法则治理国家。“极”是屋脊栋梁,建极就是要建立中正的治国方略。绥是顺应之意,猷为道,为法则。这块匾挂于太和殿中,正是说明了历代皇族的治国理想。站在这方匾下,天天仰视,自然有心怀天下的使命之感。
( b) _# }$ z3 i p6 i! ^
, D/ y3 v$ T3 [2 `# V9 _2 t
允执厥中 ,指言行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出处《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1 I7 f4 s$ W7 P$ T" n& `( W
圣人之道,中而已矣,尧、舜、禹三圣人为万世法,一允执厥中也。——明·方孝孺《夷齐》
7 J7 O, v; g5 S4 W+ I/ z$ U
所谓皇建有极,极是指中道,法则,意思是君王建立政事要有中道,基本是不偏不倚,取中庸之意。天子来制定建立中正的天下最高准则。有强调皇权之意。典出:箕子《洪范》“皇建其有极”。 建:建立。极:原义为屋脊之栋,引申为中正的治国最高准则。
. i+ D; t/ Q6 t& u( u3 m
后朝寝宫三大殿由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组成。“正大光明”匾位于乾清宫,由顺治皇帝御笔亲题。乾为天,坤为地,天地交和谓之交泰。因此乾清宫是皇帝日常起居和处理政务的地方。作为“乾”,表现的是天地正大,日月光明,象征皇权至上,能行天地日月之道。
# C2 e& y" J9 E! \$ Y5 R: e4 t$ o
“无为”匾为康熙所题,这是道家思想的体现。老子云:“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又云:“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康熙题无为,意在告诫帝王要顺应天道,体恤民情,与民休息。换在今天,就是要构建和谐社会之意。
: c. n' f& _5 |0 w3 {* }
清朝自雍正皇帝后,就将寝宫从乾清宫迁到了养心殿。养心殿中的“中正仁和”匾是雍正所书,是说帝王要中庸正直,仁爱和谐。是帝王对自身行为准则的最高要求。
* z J5 G; j5 _" q
( U2 Q( I+ U& X
走进故宫,仿佛走进了一个儒释道合一的和谐之都!
1 P! {2 m* s, O" a, @7 I- v6 k
4 d" A" e" \& p' {, A2 C& ~/ d8 x8 O
然而,一个紫禁城的“禁字”,却泄露了天机。
" B! i3 g) W3 G; W
' D4 z7 \' ], M7 e5 N' q/ W4 j4 ~
紫禁城和谐吗?
( r9 ^2 @; ?" A) l) N0 m) y I2 T
9 v% X; l' G+ [% P- Z/ a" ?/ Y
太和,中和,保和,真的就能乾坤和吗?
8 B6 y2 Q: C/ M2 ^
% P6 U/ j& w/ |1 J; o! W4 }+ u
乾清,坤宁,真的就能天下安吗?
, S- o5 S, J* ^* \/ _
3 I7 ]: ]4 i# y$ b' R! j. T$ H8 d( N
天下大事,久合必分,久分必合。和而同则分,和而不同则合。这就是和谐社会的周期率。
+ K( M0 J5 l, g. D. K0 @2 q# u
2000多年前,孔校长在孔子学院的毕业典礼上,语重心长地对几十个已考上各国公务员的学生们提出忠告:和而不同。随之是战国纷争,秦灭六国,迎来了秦王朝的大一统。
. f- r7 v) @6 n7 K V& y" ]8 O: }4 C, @
于是,秦始皇站在焚书坑儒的熊熊烈火边,悄悄地对监工李斯说:大秦朝要千秋万代,只有和而同。李斯悄悄地将这句话传给了民工陈胜吴广,李斯被杀了。于是,陈胜吴广也烧了一把火,一直烧到了阿房宫。
* d$ l# g2 C3 D& r9 C4 o
二世胡亥从睡梦中惊醒过来,大叫赵高:快牵马来,逃之夭夭。赵高牵来了一只鹿,说:马来也。胡亥仰天长叹:一个王朝要和而同,只有指鹿为马了。
1 a9 ]- ~- _8 N9 Q k R
一个民族到了只有一种声音的时候,也就是最危险的时候。
2 ]4 Q% N& T4 Y7 R) W. x( T
# L1 z5 u1 D4 ^% n; T: O
和而同,扼杀的是人性,和而不同,是以人为本。
6 d. n, z) f2 `5 y1 ]( W# {
君不见,一个王朝和谐的末路,正是另一个王朝和谐的开始!
# Y6 P0 ]; W6 k
- m# y) X& ?, K: c; g& [
周而复始!
- W& s0 _* v* T3 y% r. L
}: s: S1 [, V) W- Y' M
坐上龙椅的要和谐,想坐上龙椅的要替天行道!
, }% V* i$ F8 o. E: g
# F! F) A% M9 j
那么,什么才是“和谐之道”呢?
7 b5 U3 _' c% A& P5 M0 e
; x8 T- K% o5 k: k. I8 t1 b7 c/ D9 m
皇权的和谐之道,一个字,“禁”也,最多不过是四个字,“不准造反”!
) |* X8 Y7 c, M' t( f
1 S R2 J* p) Q$ V$ Y$ g: _: I; q
故者,往矣,故宫者,消失的和谐之都也!
作者:
谁是人才
时间:
2010-9-9 16:34
和谐使社会稳定,不和谐使社会发展?
- W. D8 S T% a$ K7 ]2 d# b0 p/ E
楼主一语道破天机!
作者:
谁是人才
时间:
2010-9-9 16:35
和谐不是平均主义,和谐更不是贫富悬殊,和谐是财富分配的和谐比例。
作者:
谁是人才
时间:
2010-9-9 16:35
和谐定律,乃众妙之门.
作者:
谁是人才
时间:
2010-9-9 16:35
帕累托法则在经济学世界里蹒跚前行,犹如风景中的一块奇石。但至今无人能解释这一经验式法则。
9 j. Q9 j5 X% j7 u, N g) I
其实,它的奥妙就在于自然数中素数分布的不均衡性。
9 m, |( K1 f+ {/ E( O8 K
和谐定律的比例,也许是最好的解释。
作者:
谁是人才
时间:
2010-9-9 16:36
在一个大系统中,22%的品牌占有78%的市场,即78%的利润来自22%的品牌。换句话说,还有78%的大量品牌,具有开发新市场的巨大空间。为78%的品牌寻找潜在的市场,这就是所谓的长尾理论。因为研究同一经济现象的角度不同,长尾理论与和谐定律并不矛盾,恰恰相反,是和谐定律的有效补充。
6 p @3 t9 K: O; l% V
" ^7 A* s9 T- k7 x' i7 L
在企业管理中,如何调动大多数员工的积极性,以人为本,让员工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正是长尾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作者:
谁是人才
时间:
2010-9-9 16:36
非主流中的主流理论.
作者:
东篱先生
时间:
2010-9-9 17:33
感觉很专业噢
作者:
醉蝶舞
时间:
2010-9-9 18:26
本来是篇好帖,却不知楼主为何一再自己回帖?
作者:
谁是人才
时间:
2010-9-9 21:04
因为转帖,所以转帖!
作者:
谁是人才
时间:
2010-9-10 21:57
网络版的《中国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
作者:
谁是人才
时间:
2010-9-10 22:19
今天,国务院发布了《中国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不知是不是巧合,昨天,刚发布网络版的《中国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所谓的和谐定律。看了数据之后,有的一比,也不知是不是巧合啊!
{, n1 v0 I: |8 Y
作者:
谁是人才
时间:
2010-9-12 15:50
发帖的目的,是为了完善所谓的和谐定律!希望能听到不同的声音!
& a# U" w0 w; V- r/ h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嘛。
6 z1 E( _2 A6 F" O
作者:
谁是人才
时间:
2010-9-14 17:14
一道关于财富的经济学难题
+ B8 k- o' @- J" M5 _* U
小张是个工薪阶层,月薪3000元,年薪36,000元,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乡居民平均收入相当。年终额外还有3000元奖金。小张每月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等必需开支如下:生活费600元,衣服100元,车费100元,房贷1000元,教育费100元(仅限于上网),看病费100元,水电气费150元,还有交际费100元(仅限于红白喜事)。一个小孩的所有开支600元。每月总共开支2850元,月底节余150元。
, S6 J9 N% A% A
问:小张年终的财富总收入是多少?
, d `& X& z: I( `9 W1 [
想清楚再回答!
; R! t9 A2 K' v' g! E! F% q* ?
作者:
谁是人才
时间:
2010-9-15 22:29
不错的论坛!
8 _$ w: s6 b3 E E( P3 B$ H' Q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国民经济管理 版
作者:
红星生活
时间:
2010-9-16 15:13
好深奥啊。。
作者:
史大伟
时间:
2010-9-16 21:00
任他天花乱坠,我却执迷不悟。
欢迎光临 中人网 (http://bbs.chinahrd.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