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网

标题: 关于合并多维构思的数据分析程序 [打印本页]

作者: 肖永松    时间: 2010-9-19 10:56
标题: 关于合并多维构思的数据分析程序
Kenneth您好:发现这样一个圈子很兴奋。正碰上难题呢。目前正做的研究中的主要构思,根据理论推演为合并多维构思。以往比较熟悉的是对潜因子多维构思的实证,探索性、验证性因素分析等等。对合并的多维构思数据分析的程序基本没有了解,目前正看徐老师编的那本书,也下了一些关于PLS的文章准备看。想请教:1、是否有一套如潜因子多维构思那样惯常的数据分析过程?能否详解一下或指导一下应看哪些文章。2、应用的方法和软件有哪些?希望在指导下再看相关文献能更快掌握。
7 }- [: B% k- j. F' ^- Z' P( x
作者: Tsai88    时间: 2010-9-19 12:54
Anne Tsui提出的employment relationship 就是一个profile multi-dimensional construct,详细分析程序可以参考:
, }5 E$ I+ D( J8 e0 V   Hom, P.W., Tsui, A.S., Wu, J.B., Lee, T.W., Zhang, A.Y., Fu, P.P., & Li, L. 2009.  “Why do Chinese managers stay? Explaining employment relationships with social exchange and job embeddednes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94(2): 277-297$ F2 |# U% k  r  B; t
   
作者: 肖永松    时间: 2010-9-19 21:29
回复 2楼 Tsai88 的帖子
& B0 `8 p; f2 ]$ j# j
) z1 [2 j2 ]# ^谢谢指引。我们这边居然下不来这篇文章,不过如果是组合型多维构思的话,不知道是否分析方法适合于合并型构思。看了徐老师的书,多了些理解。开始一直纠结于相关矩阵,因为潜构思的因子分析以相关矩阵或协方差为前提,而合并型多维构思的指标应该是对相关没有要求,但SPSS中用主成分分析需要选择相关矩阵那一项。更主要的问题在于,对合并型构思模型进行估计需要两个反映型指标,那如果结构方程中只有一个结果变量岂不是就不能识别了?想法很浅显,正准备看diamantopoulos(2001)那篇文章。另外,如果Tsai88你有你告诉的那篇文章的话,能否传我一份。xysbear@zju.edu.cn,谢谢!
8 q* o  n5 h9 d   
作者: Kenneth    时间: 2010-9-28 22:48
组合型多维构念很難估計,我勸大家除非:(1)逼不得已(2)熟悉SEM,否則不要碰這個東西。因為 它的模型最少有兩個限制:(1)很難 identify; (2)要依靠其他的構念來測量,所以如果模型中的構念稍有差池,估計就會錯誤。
作者: 肖永松    时间: 2010-9-28 23:42
回复 4楼 Kenneth 的帖子
8 s$ g& W4 u& Y+ u   是啊,这些天看了好些这方面文章,觉得很矛盾。初步分析了自己对构思的概念,根据Mackenzie提的四点标准,我的构思应该是构成性多维构思,可是对他的验证分析需要两个作为结果的构思,尽管我的模型中有两个构思作为中介,但不确定性因素好大。并且关于构成型构思的分析似乎没有一套成型的程序。看了些文章,越发不敢入手。但又狠不下心来避开这个问题。
# F' g# x: R0 c+ \) |( M

2 i5 z* c% N: ]) M) _% t4 }5 b# d$ g" d0 ]. \- W9 U1 h
     请教KENNETH: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重新考虑对构思的界定?但这样的话可能毁掉前面好些推论。并且本研究采取一个视角来研究而进行的推论,可能只能是构成型模型(不知对否?)。比如Barreto(2009,JOM)将动态能力概念化为:A dynamic capability is the firm’s potential to systematically solve problems, formed by its propensity to sense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to make timely and market-oriented decisions, andto change its resource base.他所以认为动态能力是集合的多维构思。我的界定和他相似。
8 N" v3 ]9 [# g7 A

& t/ C: N1 X1 w: ^7 q" a   
0 g! X- O0 M3 \& v
作者: mostwanted    时间: 2010-9-29 11:31
既然你现在认为你的构念是了构成性多维构思,Edwards, J. R. 2001. Multidimensional constructs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research: An integrative analytical framework.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Methods, 4: 144–192.提供的方法应该有参考价值。% q; Q5 _1 Z) t0 G- e$ }, e
另外你可以看看A journal中其他文章是怎么处理aggregate model的,比如关于job embeddedness的,Felps, W. and T. R. Mitchell, et al. (2009). "TURNOVER CONTAGION: HOW COWORKERS' JOB EMBEDDEDNESS AND JOB SEARCH BEHAVIORS INFLUENCE QUITTING."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52(3): 545-561.
作者: Kenneth    时间: 2010-9-30 20:50
回复 5楼 肖永松 的帖子: u$ G+ Q9 k3 o* I1 a  i

' `( j7 [2 W2 a7 u& j" E9 R其實,構成型的多維構念(aggregate multidimensional construct)比構成指標(formative indicator)簡單一些。因為構成型的多維構念本身是一個構念,是可以直接估計的,不一定要靠它的維度來把它估計出來。比如工作滿足感是一個構成型的多維構念,它的維度是薪酬滿意度、同事滿意度、上司滿意度等。但是工作滿足感是可以直接用結果指標(reflective indicator)猜出來的。換句話說,多維構念M可能有三個維度D1,D2,D3。它們之間的關係是M是D1,D2,D3的構成型的多維構念。但是因為M,D1,D2,D3本身都是構念,很有可能M,D1,D2,D3四個構念都可以用 reflective indicators 猜出來的。這樣,M與D1,D2,D3的關係就是一個簡單的回歸分析了。
% r+ o/ m- c/ g  t   
作者: chienhsin    时间: 2010-10-2 00:48
回复 5楼 肖永松 的帖子/ g! V3 e4 x0 E. _" y& w% ~
: q( t$ ~) G! c; {

* K  w! g# P  H! k: s2 A" v  `, q    隱約記得在McKenzie的文章裡建議過,設計問卷時加上兩題的overall measurement當成reflective indicator。
0 k, X* G; c3 g9 s  _  W這個formative construct看起來就像multiple cause multiple indicator的model,自己可以identify.
2 s8 O3 H; T1 X
1 W5 m! n. d6 m1 A! N
作者: Kenneth    时间: 2010-10-5 09:25
回复 8楼 chienhsin 的帖子
5 K$ A' D2 ?. K6 h" J2 D# y. v4 M" \6 e' E
, w6 D0 \+ |3 V  _$ s5 w  Z9 Q
    是的,chienhsin,这正正就是我们的意思。不过多加一句,就是可以发展一个「较好的」 overall measure,但是是用 reflective indicators 的。1 J* m7 `6 H! k4 y$ t

作者: 肖永松    时间: 2010-10-13 01:10
回复 7楼 Kenneth 的帖子3 V' P( o( q4 ~" E7 {* C

& h" o* z7 B8 d. c6 l+ C5 }! a! n, z8 P+ P) ^; @7 I! P
   谢谢大家的指点。其实Damantopoulos2001提出了三种途径,一个就是使用一两个总体项目作为效标,二是使用MIMIC模型,再就是结合其他构思来估计。
作者: learningsean    时间: 2010-11-5 10:49
回复 10楼 肖永松 的帖子
0 O8 O7 ?& K% e6 x
$ u' e4 Y  E# m
- P' }( a$ @. v肖永松 好!请问 Damantopoulos2001 那篇文章的具体出处是什么?我想拿来学习一下。
6 Q9 m! q0 W3 a# r
作者: learningsean    时间: 2010-11-5 10:51
回复 8楼 chienhsin 的帖子
0 R0 w, J& l( f" J
8 T/ A3 g7 l2 |9 f! w$ [# a' }. O" X1 R0 V; C3 g
  chienhsin 好!你们讨论的内容对我非常有帮助,请问  你提到的 McKenzie的文章的出处在哪里?我想学习一下。最近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




欢迎光临 中人网 (http://bbs.chinahrd.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