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H) n ^* {- q 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国际形势呈现了全新的竞争态势。全球化的研发、全球化的制造、全球化的市场时代已经来临。竞争在不断加剧。“缩短产品上市时间”、“提高产品技术附加值”、“降低研发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诉求已经成为了全球制造业的共同呼声。' D, Y+ u% Z6 U6 k, K4 v& t1 F
# n. d8 x- M; J) b 在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数字,中国制造业只有两千多家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仅占企业数量的万分之三,而且有99%的企业没有申请过专利。因此,有人把这种现象叫做“有制造无创造,有产权没知识,靠仿造过日子”。 & W9 U' ?+ [* L
根据2005~2006WEF全球成长竞争力排名,中国位于49位,科技竞争实力呈逐年下降趋势。我们与世界的差距在逐渐拉大。 3 C' R$ `3 B' g& j ^. ^. _2 B0 s4 X
2、中国制造业需要转型7 `/ u+ ?: w' z2 m7 ]; p- ~0 u2 T
$ s8 w2 u) G* W 长期以来,中国制造业一直是“劳动密集型”、“资源耗费型”的代名词。制造业的发达虽然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和GDP的提升,但是也带来了难以治理的环保问题甚至是生态灾难。如何从劳动密集转向知识密集,如何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节能、环保,是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节能减排”作为国家的重大专项和长期任务,被提到了极其重要的高度上。7 y; Q! [. t" r. s( o
7 \5 k# b( |7 x0 `$ d$ K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d( W6 i, Z Z
4 p" M/ o5 {0 B8 m" ^/ o$ }
美国《华尔街日报》注意到:“中国正在运用其在从事低端制造业过程中积累的实力向高技术制造业拓展”。 7 S! w9 l$ f' b" ]$ |7 ? l5 p) n4 }7 h* j" j! V
3、质量问题牵动全局* \6 I$ @1 E. ^& l& `; d, L q
' a3 F2 C4 O9 ]- o v D' L( C2 j 2007年,“中国制造”产品质量信誉一度遭受到重大打击。西方媒体从2007年3月起,开始连篇累牍地报道和渲染“中国制造”产品的质量问题。 4 f+ @/ Y( {+ h- m8 \# U5 P) o. n& S. h: V& w2 H
与此同时,中国开展大规模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亲自挂帅,联手各部委局,挽回“中国制造”声誉。- U4 q0 C; b3 F: K2 l$ u
9 a- K( }& r" T. P9 ` 温家宝总理指出:“产品质量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国家形象”。) M8 ^6 J1 c6 r6 O. y+ k4 \2 `4 Y
- Q' {' M+ e5 A5 ~) w h
转变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提升中国的整体科技竞争势力,提升“中国制造”产品的质量和含金量,让“中国制造”转型为“中国创造”已经是势在必行。 0 M9 \6 g2 w# E" k+ {, R! p u- T, r . N/ I4 L- H. ]" ]( T% Z 三.传统的制造业信息化概念面临升级换代 : F3 F0 W5 Z6 J2 j! Z5 x
7 g& h- c' n/ k6 Y3 G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的应用,已经完成了一般意义上的推广普及。从应用的范围上说,甩图板、二维转三维、CAD/CAE/CAM集成、PDM和ERP实施、OA和电子商务等都已经基本完成。这些信息化技术构成了制造业的基础研发平台。/ [, ~7 k"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