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网

标题: (原创)案例分析----不适应公司的企业文化,怎么办? [打印本页]

作者: 山风888    时间: 2010-9-27 08:54
标题: (原创)案例分析----不适应公司的企业文化,怎么办?
    (案例有虚构情节,请勿对号入座)
        A公司与B公司是行业内的竞争对手,近几年均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其中,A公司属于国内民营企业,管理风格以严厉著称。B公司带有外资背景,管理风格较为宽松。两个公司均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邮件系统及各项业务电子流审批流程。
        CA公司的某部门主管,三十五岁,已在A公司服务五年以上,一丝不茍,成绩卓著。某日,C接到猎头的电话,岗位是B公司相关部门经理,薪酬增幅达到50%以上,更重要的是,C能够完成全家团聚的心愿。经过多次沟通确认,C决定到B公司。
    因B公司业务原因,C作为外部引进的中层干部,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完成入职手续、与其上级领导的沟通、相关部门经理的见面会、部门内员工的见面会。B公司要求C以最快速度开展工作。
C踌躇满志,但之后发生的几件事,让C感到困惑与无奈。
    第一件事发生在C正式到部门的第一天,该部门共有七,八名员工。B公司的上班时间是830分。按照惯例,C提前了15分钟到部门。让他有点惊讶的是,他是部门里第一个到的。时针指向了830分,部门人员到了不到一半,最迟的一个员工850才走进办公室。C与最后一个到达的员工作了沟通,员工告知其未迟到,在830已打完卡(公司大门口),到公司的食堂顺便吃了个早饭。C对员工理直气壮的回答有些生气,于是,召集了部门第一次会议,在工作交流之后,C提出了要求:部门所有员工必须在830前到达办公室,并宣布了几点着装的要求及工作纪律。
    之后的一段时间,所有员工都按C的要求执行,但C明显感觉到员工与他之间存在了一层隔阂,甚至于其几次请部门员工吃饭,每次都有三,四个员工以各种理由推辞。
    第二件事的发生让C对于第一件事的处理感到困惑。那天晚上C收到营销部门的一个电话,通知有一个合同已发至其邮箱,其中,有些数据需要核对,希望明天一早C及所在部门能够尽快完成数据核对及电子流审核。第二天一早,C把相关邮件转给部门小D,要求小D立即与有关部门对数据进行核对,九点前完成并上报结果,同时,其对合同进行审核。到了九点,小D不在办公室 ,也未及时上报。C打电话给小D,小D回答还在处理。其间,营销部门几个电话催促结果。直到十点多,小D才将结果上报。在处理完电子流后,C与小D沟通,询问为什么效率那么低?小D很委屈,告知C,相关部门人员快九点了才到,为加快速度,她是直接逮住相关人员的,又要找数据,查资料,最后其又要核对,十点能完成,她已经尽力了。其间,小D也委婉地表示公司其它部门真正开始工作都要在九点之后,八点半很多部门根本找不到人。打完卡后到食堂吃早饭的太普遍了,各部门都是这样的,部门里对C也有些怨言的。后来的几天,C留意了一下,发现小D所说的基本属实。(补充一下,因B公司类似研发、销售等部门的作息时间是有差异的,所以食堂的早餐供应时间截止至9:00
    第三件事发生在人力资源部组织的员工季度调查。该调查主要内容是部门氛围及对主管的评价。结果,C的得分比较低,为此,人力资源部还专门与C进行了沟通交流。
        C有些郁闷,原先在A公司的时候,他和员工的关系是很好的。工作时是领导,平时是兄弟姐妹,为什么在B公司就行不通呢?他的一些要求并不过份,只是按照B公司的制度来执行而已。
   
    企业文化不同,自已还不适应?但是,说真的,C觉得像上面这种表现的企业文化他不认同,让他随波逐流,他反而觉得是对不起公司,对不起本职工作。之后的一次机会,CA公司的几个同事喝酒,闲聊间说了自已的困惑。几个同事都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劝C,不行就吃回头草呗。大家在一起合作挺开心的。说实话,C真得有点动心,但,C又不甘心。

        C该怎么办呢?(为便于讨论,把问题细化一下)
1、C是该走还是该留?请说明原因。
2、如果留的话,C是否该向公司相关部门汇报,说明情况及自已的意见?
3、部门内部很明显已产生了一些问题,C下一步该如何处理部门内部的隔阂?

本帖最后由 山风888 于 2010-9-27 08:57 编辑

本帖最后由 山风888 于 2010-9-27 09:22 编辑


作者: Goyo87    时间: 2010-9-27 09:11
先坐会沙发...好好想想...
作者: 风雨竹    时间: 2010-9-27 09:13
先入乡随俗,然后再逐步推行自已的管理要求!
作者: 欧阳柳    时间: 2010-9-27 09:30
一开始大刀阔斧  非常危险
作者: 我爱书    时间: 2010-9-27 09:33
    1.感觉C有些操之过急了,刚进入一家公司,虽然之前有过了解,但毕竟不是真刀真枪的,最起码进入一家新的单位,总要有一段时间了解情况,熟悉工作氛围,然后才能正式着手工作。
    2.从案例来看,如果C遇到的问题只是本部门的问题,那么,他采取的措施,比如严格要求部门员工不迟到,按时完成任务等等是能够做到的,但实际上,C面临的情况是整个工资都被这种“松散”的文化所渗透,那么,C做起来就显得有些“孤立”了。
    3.C对公司的了解还是不透彻,比如,在如此松散的环境中,遇到销售部门提出的这种要求不会仅此一次,之前可能也会存在,那么,B公司应该有一套特别的处理流程加以应对,这个C同样没有深入了解。
    4.以一己之力改变延续了多年的习惯,其困难可想而知。
    5.C到B公司,更多的考虑一是薪酬,二是家庭团聚,其他方面被放在了相对次要的位置,这也提醒用人单位和应聘者,要注意对企业文化等软件的了解,增强这方面的认知。很多时候,员工离职,可能就是因为同企业文化的难以融合。而且,从这方面来看,C的求职或跳槽目的并没有改变,那么,他可以继续留下。
    6.C留下的话,或者着力改变,或者自己适应。以其工作经历等情况来看,逐步适应是比较难的,而且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因此,他可以就此问题与有关部门或者领导进行沟通,说明自己的理解和有关情况。通常情况下,这种形式的改变从高到低更容易一些。
    7.C下一步可以考虑和大家沟通,说明自己的理由,双方相互理解就好了。
作者: majian0309    时间: 2010-9-27 09:54
学习了
作者: 梦想已非    时间: 2010-9-27 09:57
好复杂。看来离职的话要提前打算,不要等自己都坐上了经理的位置了还想辞职,那样的问题好多的!
作者: 我爱书    时间: 2010-9-27 10:07
山风这个点评很有道理,C肯定会有顾虑的,作为一个“外来”人,自己说话的分量有多重,特别是作为一个入职不久的新人;话一旦说出去就很难收回了,然而,说出去之后这个相关部门怎么看,领导怎么看,怎样想,确实是个更大的风险。
    但如果不说,C或者痛快的走,或者郁闷的留下,但郁闷的留下更难受。
作者: 云龙三现    时间: 2010-9-27 10:38
时世造英雄,英雄造时世。这句话是非常准确的概括也HR在一家公司的成长历程。C虽然业绩卓著,但他不一定是个好的管理者,因为他没看到他的业绩成长的关键是什么。你可以要求下属改变,可以从严管理,但你别忘了,你要给下属创造必要的工作环境(正如案例所说,数据源提供者要到九点才有在,你怎么能让统计者在九点前出报告呢)。如果你没有做到,下属不疏远你才怪!
另外存在就是一种合理,IBM的西装领带就不适合微软的随意与休闲,B公司需要你,他要的到底是什么,是从严管理还是业绩开拓,了解清楚再下刀。
空降兵要保证自个的存活率,否则对企业来说就是一个“水货”!

本帖最后由 云龙三现 于 2010-9-27 10:41 编辑


作者: Jane950    时间: 2010-9-27 11:21
适应环境是首先,只有很好的融入环境才能有效的开展工作,找到适合环境的一套流程
作者: 子非鱼_xy    时间: 2010-9-27 11:36
学习一下
作者: goodcasio    时间: 2010-9-27 13:20
学习一下。

作者: goodcasio    时间: 2010-9-27 13:24
我也觉得应该先适应企业的环境,多了解企业的文化。
并且多跟员工多进行沟通,不能够一意孤行。
作者: polo2281    时间: 2010-9-27 14:28
诚如“我爱书”说的,C到B公司,更多的考虑一是薪酬,二是家庭团聚,其他方面被放在了相对次要的位置,既然如此,明确了目的以后要做好的就是适度调整自我适应企业了,这其中包括必要的解释和沟通,取得周围同事的理解和认同,想来对他今后的发展不无裨益
作者: 澈澈    时间: 2010-9-27 15:24
作为一个公司的中层管理者,应该具备一定的适应能力,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如果要改变这种氛围,要看公司有没有这个意向,要不就会让自己很难做。

作者: 13526786299    时间: 2010-9-27 15:27
我觉得他应该是有所了解才会去到B公司的,只是到B公司后并没有深入了解B公司长久以来形成的不成文的工作习惯,而他的严格要求又给员工造成不合群的认知,在眼前一片黑的情况下已展开三把斧子是有点匆忙了;
留下。从头再了解B公司的状况,再把自己的管理风格有改变的渗透进部门员工心里,让员工从心里认可自己,配合自己。完毕!
作者: 云龙三现    时间: 2010-9-27 15:50
这个案例不在于C的职位是什么,主要在C过于依赖过去的模式!
作者: loulan777    时间: 2010-9-27 16:27
抛砖引玉一下:
对于文化的不认同和工作开展不顺利不能成为C离开公司的理由。原因如下:
1、对于出现的问题,要直面问题,不能逃避,这是态度。除去待遇、职位不谈,如果C现在离开,对自己的认可程度会降低,对自己以后的工作开展也不好。
2、C应进行反思自己的工作是否开展的合适,公司虽然要求C开展相应的工作,C应清楚很多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空降兵来讲,力度过大的改革在哪里都是不合适的。做一下在B公司工作的深入总结。
如果留的话,C是否该向公司相关部门汇报,说明情况及自已的意见?

1、这个是必要的,不过也是循序渐进的。因为这个问题是存在的,公司领导也有比较清楚的认识,部门间协作的问题是个太普遍的问题了。
2、怎样提意见?收集相关数据或者实例,先向领导汇报,看领导的意思是,如果有这个决心扭转这种情况,那么领导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提供很大的支持。对于具体工作的开展,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工作流程标准化、加强各项制度执行力度、进行培训等。
部门内部很明显已产生了一些问题,C下一步该如何处理部门内部的隔阂?

1、加强沟通。通过逐个沟通,不是针对自己的评价,而是从帮助员工、增进了解的角度来沟通,努力消除隔阂。
2、向员工道歉倒提不上,不过可以开诚布公地表达自己的想法,C是为工作考虑,没有其它想法,这个也需要与员工进一步沟通。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部门人员作为中间人,走个弯路,让员工从侧面了解C。


作者: 乖巧猫猫    时间: 2010-9-27 17:39
如果这位C是HR部门经理的话,结果跟以上又大不同了。
作者: jiweian    时间: 2010-9-27 17:41
C应该留下来,因为从其自身素质及工作能力来看,C还是非常胜任的,只是因为现在的企业文化或环境与以前不同罢了,但这是对自身的考验,人需要变通。
作者: sunnywei    时间: 2010-9-27 18:03
从高往低还好适应一些吧,我现在就面临着类似的情况,先适应.找到机会再改.
作者: 龙渊    时间: 2010-9-27 21:30
按说在外资企业不会发生类似事件
作者: Henry.W    时间: 2010-9-28 09:51
空降管理人员最容易遇到的就是“水土不服”,企业在招聘的时候要想清楚到底需要个什么样的人员,这不仅仅是职业经历、能力素质、拥有的资源可利用性等方面,关键还有这个人员的可塑性和适应性。很多空降的管理人员入职第一件事就是把部门、甚至公司打造成他以前熟悉的样子,这是非常危险的。了解、熟悉、理解了企业后再实行变革为时不晚,存在即合理,变革不是那么容易的。
作者: wlgj419501    时间: 2010-9-28 10:27
我们可以从 这样几方面来看:
1、C在A公司从业时间已久,自己也完全溶入到其中,公司文化,公司核心价值观、管理模式、团队合作等在骨子里得到了潜认默化这么一种理念,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已根深蒂固。
2、猎头在选择时看中的是C现在的业绩,而C在选择时就 不是很明确,C选择的是高薪与家人团聚(并不是说这种选择不好),完全脱离了职业选择的范畴。
3、C一心想把A公司的做法完全复制到B公司,这点犯了职业经理人的大忌,要知道,无论任何一家公司的文化与价值观是别的公司不可复制的。
4、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C在在不详细了解A公司之下,就想一味进入角色,忽略了经理人的基本做法。
要想改变目前现状,是否可以这样去做:
1、C必须要与B公司老板进行沟通,把自己的想法列成方案,要可可行的方案。要知道,想要改变企业目前现状,必须要先从改变老板现状开始。
2、全面深入了解企业原有的公司文化与核心价值观,以及企业的生产性质与经营模式,公司文化与生产性质、经营模式不能相冲突。
3、在新制度没出台之前,过份要求员工这样或那样,更不能让自己的意念强加于员工身上。
以上3点是C留下来所要做的,否则就只有走人。
作者: 杉杉s    时间: 2010-9-28 14:54
回复 5楼 我爱书 的帖子


    同意
作者: chenlei7349    时间: 2010-9-28 15:32
过于紧张了吧,只是与部门同事的关系和做事风格,需要大家有个适应的过程,还没到文化是否适应的高度。因为并没有与老板发生观念上、做事方式等冲突,稍微有点不适应的是工作效率方面。他作为商务部门的经理,管好自己部门的事,重新梳理工作流程是关键,要想通过自己来影响其他部门,无论是职位、职责和资历都不匹配。
作者: 山风888    时间: 2010-9-28 15:40
24楼的分析我很赞同。但对于等到方案有几点想法:
1、公司规模有几千人,C与老板之间差了几个层级,不太可能直接沟通。(还有前面说到,是否沟通C也是有一定顾虑的)
2、对B公司的管理风格C是有耳闻的,而且也有一定的心理准备。相对宽松的管理氛围对管理者而言其实是件好事。C对于原来的A公司严厉的风格有时也是有一点想法。
3、C并没有出台部门自已的制度,只是对B公司原有制度的执行。C觉得,既然有制度,就得按制度走。但B公司的宽松氛围让其有些不适应。

    楼上很多朋友其实都说到了根本原因,关键还在C自已想要什么,作如何选择。
作者: CCJJ1689    时间: 2010-9-28 16:21
其实这个真的不好说 去留完全看自己了   当初决定在这个公司也是因为考虑到薪酬和家人团聚 现在如果因为公司的企业文化和自身有分歧就选择离开 那有点可惜 毕竟这次的离开不是因为当初来的原因发生改变。
    其实他已经是一个经验丰富  历经沙场的战士,这点困难应该有办法克服。就要看自己能不能变通一下,有时候大家都要让步。不可能一直坚持自己的原则 ,我们公司和这个案例差不多 都属于懒散型的  人事经理刚到公司也是这样管理制度严格了一点,大家都不舒服 ,找各种理由来辞职或则说这说那的 反正就不配合 ,但是把这些算在考核范围内,牵扯到他们自身利益 就算心里不舒服 渐渐的你给他们多讲解制度本身的好处 ,时间长了 习惯了也就好了。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改掉,所以要有耐心,我们公司现在懒散有所改变,但还是没有那些制度严格的公司做得好 ,只有慢慢来 急不来的

作者: GD双鱼    时间: 2010-9-28 16:51
先适应环境,加强上下级沟通!
作者: jeannette_sz    时间: 2010-9-28 16:55
一去就想改变,似乎给老员工要给他们“下马威”的感觉,那自然被排斥
首先才去就该是了解环境,而非改变环境
如果是我,我会选择留下,人生如果一层不变,又有什么意义呢?
也不要去汇报,汇报了那不是打小报告,更害了一批人?
如果是我,停止改革,有抱负的改革方案都放在了解透了公司后再慢慢推行,
至于原有的隔阂,只有时间慢慢去溶解,只要真心待下属,会有突破口
作者: 学而无形    时间: 2010-9-29 12:30
公司文化的改变谈何容易,有什么样的老板就会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如果存有一点点妄想的话,可找上级领导好好聊聊。
作者: 远古遗风    时间: 2010-9-29 20:46
我觉得这问题很简单。
一般HR在招人,特别是经理层次的人选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企业文化的适应度问题,这是最基本的!
另外,在台资活民营企业工作过的人在欧资企业还是可以适应的,关键点在于培训和上级主管的沟通。
作者: 玫瑰邂逅    时间: 2010-9-30 10:33
1、C是该走还是该留?请说明原因。
   C现在不应该考虑是去还是留,目前最应该考虑的是如何能够尽快融入部门,融入B公司的企业文化中,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是先适应,再慢慢的调整目前部门懈怠的状况。大家最开始都是处于磨合状态,所以不要急于改变什么,根据事态发展一步步调整为妙。

2、如果留的话,C是否该向公司相关部门汇报,说明情况及自已的意见?
   汇报和协调是必须的,但不是现在,而且这个问题不是某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企业的现状,而且解决的途径也是自上而下的,目前先站稳脚跟,让大家慢慢熟悉自己,自己也慢慢适应环境,但是在此期间可以按照A公司之前的工作状态严格要求自己,慢慢的大家了解你了,也觉得你的工作规范、标准其实也是为了自己好,人都是期待进步的,那么就会有部分人员向你靠拢。

3、部门内部很明显已产生了一些问题,C下一步该如何处理部门内部的隔阂?
   这个就是考验沟通能力的时候了,我觉得还是先不要急于要求部门员工必须严格按照你的要求做,用你自己严于利己的个人魅力感染一部分人,然后再慢慢调整。

作者: lisa5757    时间: 2010-9-30 14:34
我有段经历和C有一点点相似.我以前是在一家规模1000人左右的企业做人事,后来跳到现在这家小公司.原先制度非常严谨,现在这家整个公司制度都是不完善的,而且很多都没有执行.例如:早上十点半上班,但大部分员工到岗已经十一点多了.不是单自某个人这样,而是整个企业都是比较松散的状态.我采取的是制定相对严格的制度来改变这种状态,但是前提是跟老板做好了沟通,而老板也是一心想改变这种情况.所以,虽然我也是"外来人",但执行的过程中还是比较顺利的.我觉得C做为一个刚入职的中级领导,在第一天上班后员工都迟到就应该多留心了,没有仔细了解就本能的选择了自己以前工作方式导致以后矛盾越来越多,而且最重要的是得不到上级的支持.使自己工作起来越来越困难.我觉得C目前能选择的只有两种:一种是学会适应这种公司管理风格,一种是离开.
本帖最后由 lisa5757 于 2010-9-30 14:36 编辑


作者: kongwu1981    时间: 2010-11-2 11:37
C应该和上级领导沟通一下,或和人事部门沟通一下
而且C到B公司后没了解清楚公司的企业文化,现在的结果是必然的
作者: 洁白天使    时间: 2010-11-2 13:16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做为HR在招聘面试的时候必须详把本企业的目前状况,包括企业文化向应聘者尽可能挑重点描述,对一个企业来说要招聘的是最合适的,而非最优秀的,必须人岗匹配。
同样对于应聘者来说,必须详细的了解在新的企业中你所要面临的环境,想跳槽容易,想融入却往往困难的多!
作者: alwayskklt    时间: 2010-11-2 23:10
     C还是过于急躁表现了,每个单位他的企业文化是不同的,文化也分好分化和烂分化。好分化能把差的人自动淘汰,烂分化也会把好的人逼走。所以C作为新上任的空降兵,还是应先了解这个企业的文化和规律,然后在动手,同时考虑会不会波及大部分人,因为大部分人常年养成的习惯是你一个人所改变不了的。
    在你对这个企业熟悉了以后,如果想大的改变,只有同上级领导反映这情况,由上级施压,自己在以身做则,身边的人才会重视起来。否则一意孤行最后成了人人喊打,饭碗不保。

作者: 郑郑    时间: 2010-11-5 11:27
充分沟通,充分融入,适当将有利的一面导入,不操之过急。
作者: 难吗    时间: 2010-11-5 14:54
回复 1楼 山风888 的帖子


   我觉的是否可以试着调整一下自己的工作方式并且适应现在的公司,
作者: zjwhr    时间: 2011-4-7 08:52
这个案例非常有代表性,感谢楼主。
简单的谈谈我的想法:
1、我并不完全赞同给自己定位“空降兵”“外来人”的说法。
    我们每个经理人跳槽是很正常的事情,就犹如基层员工换单位一样。看淡些,只是换个单位或岗位而已,也只是一名公司的内部员工而已,不要给自己高帽子戴,只是工作内容不一样,分担责任不一样。
    如果我们自己就定位是“空降兵”或“外来人”,那么在意识上或者客观上你就已经造成了内外两个团队,天生就造成了隔阂。其实来到公司,就是内部人,只是先后问题而已。因为我们是在一定的时期或很长一段时期内跟企业一起前进的,而不是管理咨询公司。
2、每个公司有各自的企业文化,但是企业文化是通过人体现出来的,特别是领导者的处事方式、人格魅力、工作作风等。一支队伍具备怎样素质和能力,主要看带队的领导。每个人带队的方式就不一样。我们应该把队伍带成什么的状态,目标是什么?首先理清这个,再去谈方式。C在实施自己的工作作风就是在带队,至于遇到困难不完全是C本人的责任,而是这支队伍的责任,那就要提升这支队伍的素质和责任意识,从而带动整个公司。
3、我个人是支持C的,尽管C的工作在B公司遇到很大的阻力。大家都在谈C开展工作没有注意到B公司的企业文化,操作过急,我却并不这样认为。
    我的观点:以“内部人”的姿态继续留下来,去思考如何改变现状,改变这种“是人都认为不好的现状”,与领导充分沟通,放大处理,杀一儆百。就如温水开水青蛙的道理一样。当然可以做些希望大家理解方面的工作(那就是领导魅力之处了)。
   也许有人担心,今后人际关系会更难。但是一旦长期这样下去,也就会习惯这种新任领导的作风了。大家更多的精力会放在工作本身上,而不是评价这评价那了。
本帖最后由 zjwhr 于 2011-4-7 08:54 编辑

本帖最后由 zjwhr 于 2011-4-7 08:54 编辑


作者: sakuraai88    时间: 2011-6-17 14:34
恩 个人感觉还是入乡随俗吧 每个公司的公司文化不一样 你不能用A公司的公司文化去要求B公司的员工  对不对啊  所以完全没有必要辞职 随波逐流是最好的方法
作者: power963    时间: 2011-6-18 14:14
我爱书 分析的很到位,赞一下
作者: maeye    时间: 2011-8-12 11:08
自上而下的企业文化是很难改变的,要在一个公司行事顺畅,就要先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C的职场经验不够老道,或者说在就职B公司之前C就应该关注到B公司的企业文化这一块,我们在招募员工的时候,企业文化这一块都是必提的,有时候不是候选人不好,而是个人风格不能融入企业文化,这样就无法发挥个人的效用,无法达到个人绩效公司绩效的最终目标。
C只有2个选择:1、让自己先就B公司的企业文化,因为企业文化是不可能就C一人的;同时改善与部署之间的关系,这个关键在于沟通,可以开诚布公的说到之前在A公司养成的工作风格及A公司的企业文化,坦言自己最初的想法,表达自己希望和大家愉快共事的意愿,及与大家共同的团队绩效目标。
2、离开B公司,在就任下一个公司之前一定要了解对方的企业文化,和直属上司的工作风格,避免重蹈覆辙。
作者: 八阿哥    时间: 2011-11-8 16:01
abcd
作者: beeyao    时间: 2011-11-21 13:09
建议留下,但需要跟下属沟通一下自己的工作方式。得不到下属的支持,工作是很难开展的。




欢迎光临 中人网 (http://bbs.chinahrd.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