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网
标题:
年轻人,你在职场第几层?
[打印本页]
作者:
aionovo
时间:
2010-9-27 16:12
标题:
年轻人,你在职场第几层?
作者:王磊
( }" V5 x; K) E' H( Z! I7 t
高宁在一家电脑公司工作,刚开始做的是库房管理员,负责搬卸货物,清点库房。因为工作枯燥,不到半个月,他就坚持不下去了,想要离开。经理看他比较 机灵,于是执意挽留他,并对他说了这样一番话:职场就好比是高楼,大家按照工作能力由低到高的顺序,分别站在不同的楼层里。而职场里的人分为人力,人手, 人才,人物。
1 l! G4 ~& e) }: Q0 ^
所谓人力,只需要你在工作中肯卖力气就足够了;而人手,则需要你熟悉掌握工作,能应付突发事件;人才则需要你头脑灵活,能够在工作中提出创造性的方案;而人物就需要八面玲珑,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为公司做出比较大的贡献。
( d! U& d& F/ E% Y2 m
看高宁听得很认真,经理又说道:“年轻人,你在职场第几层?每个公司就是一座大厦,你如果只是不停地在各个大厦之间穿梭,而不是努力提高自己的本领,那你永远都只能在最下面的一层。”这番话对高宁来说犹如当头棒喝。从那以后,高宁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开始努力工作。
: k, ]: I2 y- Y' y! b* ~
每天卸完货,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有时间就在屋里看手机小说,而是在库房仔细清点产品,把各种产品的型号、数量、出货量、入货量都牢牢记在心里。这 样一来,由于对库房的产品非常熟悉,取货时间大大节省。来库房取货的工人们都对高宁的办事效率赞不绝口。很快,他的表现就传到了经理耳朵里,不久,他就将 高宁调到办公室里,专门负责管理公司产品的保管和运输。这样一来,高宁就从最初的“人力”变为了“人手”。
2 |/ s0 a3 k0 i9 N" h5 P$ s
到了办公室之后,高宁比以往更努力地工作。慢慢地,他发现公司业务量比较大,经常有客户自己来公司找保修人员维修电脑,有时几个客户一起过来, 人手往往就不够。于是,他下决心自学有关电脑维修知识,并且利用休息时间帮着保修部门的同事修理电脑。时间一长,高宁不仅成了保修部门最受欢迎的人,而且 自己也练就了过硬的维修电脑的本领。没人要求他去维修,也没人要求他去学习维修知识,但高宁却主动做了,而且做得很出色,正因为一般人做不到而他做到了, 他自然就成为“人才”。
4 y/ | y. i( g- B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研究生对笔记本电脑的需求比较大,于是向经理建议挖掘这个市场,并且做出了不俗的成绩。公司的高层意识到他是个人 才,于是便将他调去做市场开发。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高宁就成了公司里的销售明星,让大家佩服不已的人物。不久之后,经理被任命为集团的副总,高宁也被他 推荐到了副经理的位置。就这样,高宁很快就从最初最不起眼的库房管理员,变成了公司不可或缺的“人物”。
& s- Y* R! ^ I. a) ~; k1 m
高宁的经历对许多身在职场的人来说都很有借鉴意义,谁都希望自己是“人物”,但这并不是想要就能有的,必须有一个过程,刚开始时,没能力、没经 验、没资历,从第一个层次也就是“人手”做起是很正常的。起点低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迅速提升,尽快缩短从“人力”到“人手”,从“人才”到“人物”的过 程。
0 n5 P% c! ~# S) E7 z5 K- I& R. l
故事的主人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岗位跳高”的榜样,如果不愿意在职场最底层待着,那么惟一的办法就是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当你的贡献越大的时候,职场最高层的位置才有可能真正属于你
% X, K* e# w0 C- u! p0 S( Z; b
作者:
智慧树1984
时间:
2010-9-27 16:19
职场就是这样,最初的岗位只是一个步入工作的平台,至于以后怎么样,完全取决于个人呢的努力。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能太过于放松自己。如果你联系在一个岗位上干了三年还没有得到提干或者调动,说明你只能做这个工作,别的没什么潜力可挖。这时,你不是怨天尤人,而是要抓紧给自己充电了。
本帖最后由 智慧树1984 于 2010-9-27 16:21 编辑
' W8 B+ ^/ y; z) ]$ L/ @
0 Q: R" _8 @0 }: X' D
作者:
anger0626
时间:
2010-9-27 17:49
的确如此,刚步入一个新公司时,你可能只是个人力,因为你需要熟悉环境,只有不断的提升自己,用心工作,发现工作中的每个机会,才可能最终变成人物。
作者:
玛卡
时间:
2010-9-27 19:19
的确如此。
作者:
anchortools
时间:
2010-9-27 20:10
确实,只有自己先做好,准备好,机会来了才不错过。
& K2 q4 G9 `1 F1 F/ ] C( @
好好学习!
作者:
龙渊
时间:
2010-9-27 21:06
这是比较理想的状况
作者:
来啦
时间:
2010-9-28 07:22
还有个前提,那就是企业能够识才,用才。如果你遇到一个,打算把你一辈子当,“人力”来用的人,那你也只有离开一条道路了。
+ ~4 q% d4 i9 k3 |( @* g6 q
当然,最主要的是提高自身的实力,只有“拳头”硬了,才能“打出”一片天地。
作者:
江口荣芥
时间:
2010-9-28 08:24
私企的话,大部分没有这样的情况出现,老板宁愿相信一个司机的话,不会给一个陌生人机会...
作者:
moonduke
时间:
2010-9-28 08:28
职场就是这样
作者:
swihor
时间:
2010-9-28 09:59
与人的潜力也有关系
作者:
ace1122
时间:
2010-9-28 15:54
今天刚看到平安总裁马明哲的书,里面的话同LZ有异曲同工之妙:选定方向,做好规划,保持耐心。
. `7 d, g8 ^- f* P5 P5 B1 v% f% j
共勉!
欢迎光临 中人网 (http://bbs.chinahrd.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