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 m N" n, N2 }4 w& r: j, ? 这个我知道,但是如果我想要验证某个构念对inducement有调节作用,并且对expectation有调节作用,该怎么在构念层面提假设呢?作者: Kenneth 时间: 2010-11-2 10:19
mostwanted, 我的理解当一个多维構念是用了 profile model 以后,它的每一个 profile 都是一个新的構念。比如你用文化的维度建构了一个「中国人特性」的 profile, 就是低个人主义、高服从权威、... 等。那么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中国人特性」的得分,「中国人特性」就变成一个構念了。如果「中国人特性」是一个構念,那调节作用就不是可以直接研究了吗?作者: Kenneth 时间: 2010-11-2 10:47 回复 5楼找天堂 的帖子 % J5 _3 I/ F ^- d9 i# a( p+ b: o( M( s4 O- i2 |
找天堂,你一下子问这么多相对来讲 non-specific 的问题,我不知道如何回答。其实大部分的问题我在视频里已经讲了,我建议你先去土豆网看一看,那理解会深入一点。在这里,我只有每一个问题讲几句吧。 4 y1 N' a& z. j; z. G; ~; Z) a* M" P- v% ?! K* g
1. 构念、维度、一阶因子、二阶因子之间的关系。0 `! k; N8 z! l3 J ?# G
维度是多维構念的组成部分。维度本身也是構念。就等如「家庭」里有「夫妻」(还有儿女、兄弟等),「夫妻」是「家庭」的一部分,但是两者都是人与人的关系。如果维度与多维構念的关系是潜在因子关系,那维度就是! k" G* A' |4 u- o, k" ~+ K U* p
观察项目的一阶因子,多维構念就是二阶因子。4 q* N* `2 `- R3 f) F4 M
' v; b" R. x4 Z0 l- v 2、潜在因子模型与组合因子模型应该如何区分呢?( F% _* i+ ?! S) x
在潜在因子模型,多维構念是因,维度是果。在组合因子模型中,多维構念是果,维度是因。组织承诺到底是潜在因子模型或是组合因子模型,是一个理论的问题。提出组织承诺是多维構念的人要负责讨论它是什么。你这个问题就好像在问到底组织承诺的前因是什么一样。在具体操作上,这两类划分完全不同,估计的方法也完全不同。我建议你读一读我在徐淑英教授编的管理研究方法的书上讲测量模型的一章书。 / D' Q# @ U# x7 W# A3 Z! ~0 p' ^: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