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网

标题: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 [打印本页]

作者: 锦瑟庆儿    时间: 2010-11-22 13:25
标题: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从何下手啊. m: s3 ?/ Y, [

作者: 不融飘雪    时间: 2010-11-22 13:44
很管用6 R# N( N, Y* C' |, e$ d

作者: yeyan2010    时间: 2010-11-30 20:01
这个貌似很庞大。
作者: Emilyzhang    时间: 2010-12-2 11:29
没看到内容啊
作者: 五自斋主人    时间: 2010-12-2 21:09
从网上收集了一些资料,希望对楼主能够有所帮助。' c" r: `$ h+ C( ?: S

, S  R- Q7 p+ J- x  从胜任力胜任要素推导出培训课程,是一个挑战性很大的工作,主要原因在于输入和输出的信息量不对等。或者说,单纯地输入抽象的、普遍性的胜任力要素概念,不可能输出生动的、个性化的培训课程。
2 M) \; z1 |$ N& Z6 i5 h  要想解决这种信息不对等,必须从多角度地挖掘胜任力要素的内涵入手,以企业的管理实践和培训实际为根基,补充输入大量的具体信息,并经过系统而严密的设计,才可能保障培训课程的完备性、实践性、适用性及开放性。
9 a# ?% x9 j- K2 y# f9 f0 g& Q: r2 z  步骤一:胜任力要素解析$ @* E* `4 g3 H$ q/ Y0 |
  从概念解析、主观过程分析等五个方面,对每一个胜任力要素进行解析,深刻挖掘该要素的内涵,并提炼出其所对应的培训要点。1、要素的概念及本质剖析:对胜任要素的内涵和外延作深入的解析,从而框定该要素的培训要求。2、主观过程分析:按照人的主观能动过程规律,依据冰山模型和综合干预模型,从意识观念、素养特质、认知与能力、知识与技能一直到行动和结果,分析该要素的培训关键点。3、实践过程分析:按照要素在实践过程中的一般过程、流程,逐步探悉该要素在实践中的各个关键环节。4、特定情境分析: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将该要素放在不同工作情境下再进行衡量,发现其独特的培训要点。5、工作实践及问题呈现:回到工作实践中,结合前期访谈的素材,分析经理人在各要素上的具备程度、体现方式、存在问题等,从而使培训要点的提炼更切近实际。
) K# p. d& u+ B! {. z, |  步骤二:培训要点与培训单元, a0 w, K4 y9 B5 _! n
  培训要点的解析过程是一个从概念到实践、从内涵要求到行为标准的过程,实质上是在定义每个胜任力要素的核心元素。对培训要点进行归类组合,形成多个培训单元,从而框定各胜任力要素的主体培训模块。
- l" R+ ~  a# [# A* I  n, o  “培训单元”是对培训要点的归类组合,也是各要素培训内容的模块划分;培训单元构成了各个要素内在的培训内容架构,为培训课程的设计奠定重要的框架基础。
4 P7 z: n4 m- k1 l' {5 Z9 G  步骤三:胜任力要素的培训要求( T' \+ K8 @. s2 ]
  依据培训单元及其对应的培训要点,对各胜任力要素的培训工作进行总体设想,从而确定各领导要素的培训要求。“培训要求”是对“该要素应该如何培训?”这一问题的整体解答,它抽象掉培训对象的差异,从一般意义上对各要素的培训方案的总体设想;它是在课程设计前的过渡性分析,为接下来的课程设计奠定总体思路。5 c6 W' o: f0 y+ t5 Y+ r( o
  步骤四:不同层及岗位培训侧重点差异" J3 \8 N+ a0 R) Y- {: L8 _  d( X
  我们借鉴国际通用的岗位分析及岗位评估的方法,建立起8个维度的分析对比体系,全方位地揭示不同层及岗位在每一个胜任力要素上的培训侧重点。* Z+ ~4 Y! K" t8 |
  步骤五:培训课程设计8 S/ q1 i# I2 \% E
  以“培训要点”为基准,以“培训要求”及“培训单元”为蓝本,结合各岗位在各要素上的培训侧重点差异,分别设计对应的培训课程,形成分级的《课程目录》。' f5 B1 q* y- h7 j9 h. h0 X- k
  步骤六:课程定义与描述
  a$ O! |7 M- Q( B1 r  p* J0 j! i  对每个课程的内容进行设计和定义,制作《课程描述》文件,内容包括:课程名称、培训主题、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培训对象、培训方式、课程实施建议等。
# [4 x$ ^4 f+ j4 c' h5 i  步骤七:课程分层分类
! E5 c) [( W# c4 d  依据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经理人的特点和需要,对课程进行合理的分布与组合,梳理课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分层、分类的课程体系。
作者: 阴霾的天气    时间: 2011-4-27 10:29
谢谢5楼的分享
作者: 舒赣    时间: 2012-2-27 19:20
感觉实用性不强
作者: gardie    时间: 2012-2-27 20:55
这个问题本身有问题。
6 S5 l0 k- p. s, q# p# j$ F$ t  M6 ]& P3 R8 j0 E1 Y( r1 s
一,企业是否有模型。) M0 D$ X9 p& i) t# u
二,有的话,才谈到基于能力模型的课程开发
/ H6 G0 T; C/ K三,没有的话,怎么谈都没用。但是培训和人才可发照样可以做的很好
作者: recherjuan    时间: 2012-3-20 17:54
感觉做不好很容易形式化和理论化




欢迎光临 中人网 (http://bbs.chinahrd.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