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网
标题:
站在教育的高度看培训
[打印本页]
作者:
郝志强
时间:
2010-11-30 09:14
标题:
站在教育的高度看培训
作者:郝志强
& y2 ~, ]6 l8 h
& H: U I7 Q) s$ c" u' q' ]/ E
我们这些做培训的讲师们,无论是企业内部讲师也好,所谓职业讲师也罢。总是站在培训的角度上看问题,而忘记了培训是教育的一个小小的分支。我们培训中遇到的问题,教育家们早就解决了,甚至有了铁论。我们重要的是学习前人的成果,而不是盲目的创新。
- l) d; d- v' ]' V9 _7 f; S1 b1 D
! _/ D6 K, E- T
我们这些号称是职业讲师的,很少有师范出身,受过系统的教育学理论熏陶,大多有丰富的企业经验,对企业的某个模块非常熟悉,并好为人师,所以半路出家来做讲师。我们要向那些教育大师学习,要向广大的大中小学校的老师学习,要向国外的教育工作者学习。学习他们对教育的理解,学习经过无数教师验证过的教学模式。
+ c- u7 h# m/ N+ I5 @
' Y- I, {1 u( |$ c2 D: F& a- A
比如小时候我们的老师上课时,总在黑板上写字,没有电脑,也没有投影仪,即便是教室停电了,老师的课程照样上。可现在的很多职业讲师,没有投影仪,停电了,就无法上课了,不是很奇怪吗?到底是电脑上课,还是你这个讲师上课。这就是在教学技术上,培训讲师,要向学校老师学习的地方,很简单但很重要。深圳有老师叫臧贤凯的,专门研究黑板的写法,格式、图形、等如何来组合,号称是图形化思考。可你看看社会上的那些,所谓的职业讲师,哪个会研究这个呢?他们的注意力,大部分放在讲课挣钱上了。
6 N- I5 q9 ?, w
/ G+ [! E' ^) @/ G
通过对教育学经典的学习,可以让培训讲师,对教学的理解,上到更高层次。比如说教育大师加涅的《系统化教学设计》,这本书是教学设计方面,课程开发方面的专著。但是你看看市场上那些,著名的职业讲师们,很多都有讲师训练课程,也就是俗称的TTT(培训培训师的培训),但你问问他们,哪个人看过加涅的著作,谁知道加涅的教学思想?我知道对这些教学理论最熟悉的,就属深圳的江焕勇讲师了。他对教学理论的熟悉程度,可以说是我见过的第一人。
. x) K1 b( m6 h0 `
% p$ C5 H% S# u2 c0 ~: I. p& }! J
那些号称授课技巧高超的高手,有多少看过加德纳的著作,研究过“多元智能”的理论。那些分小组讨论的高手,让学员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其实是早就被教育界,研究过几十年的“合作学习”理论。他们能研究细致到,一个小组里面的4个人,他们之间怎么互相学习。关于合作学习,就有多本专业书籍。而不是像我们大多数讲师一样,只关心小组的学习,而没有关心小组里,每一个学员的学习。不相信的话,你问问你接触过的职业讲师们,你问他们,怎么在保证小组学习的情况下,保证小组里每个学员的学习,尤其是那些“打死也不说”的共产党员的学习。
% X* @* K% }& X
8 j7 \( D# f9 ]8 z u% _; \/ |9 W% L+ [ ^
那些培训经理们,有多少人看过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这样教学经典?还是只把培训做了就完了,而不考虑学员到底能学到多少?即便想把培训转化为绩效,也没有办法。在教学目标分类里说了,教学的最低境界是知道,最高境界是综合。可你看很多培训,学员连记住都做不到,还谈什么综合,谈什么融化在血液里,让学员条件反射式地养成习惯呢?
8 p+ o# x4 Q1 ]$ d5 T" J" x
* _. [) m1 s4 t# P+ k% s
你相处成为高级培训经理吗?你想成为授课技巧高超的职业职业讲师吗?研究那些教育学的经典著作,那是你成功的捷径。你问问那些著名培训讲师,什么叫迁移,教育界都很熟悉的“为迁移而教学”,他们是怎么操作的?有多少人知道迁移?有多少讲师在教学中,考虑到了迁移?
$ H Z9 w/ g" a6 ?+ R4 n6 c- p
- T- g) U! s! F4 e) p
学习呀,那些做培训的人!
) V: ` g9 y6 l2 }8 D3 J
8 n9 W M( B5 t6 I; k# v
作者:
五自斋主人
时间:
2010-11-30 09:34
对于目前的很多所谓的“大师”、“培训师”,本身持保留看法。
: W' x% h! g' h) t/ s
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在某一些方面确实有过人之处,这要肯定。
" a! D. m& Q: A6 w3 m. e
但很多时候,有多少可以坚守自己的职业操守?
& z; Y8 U. v7 Z6 L- \( v
传道、授业、解惑,这为师之道真的用心去努力了吗?
3 F7 _: ?9 B* H+ w3 g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结果,鸣的是什么?放的是什么?
# z; u& ?& p- O* c$ Q
很多时候,是否过于功利?
A0 n7 f- l$ X9 h! A0 c8 A" N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 E) [8 m; w0 }. t% g" }
心中的“道”在哪里?是否坚守自己的“道”?
7 I; {+ \8 b7 P* q5 I
! i1 Q* T0 z* I, I' Q" @! |
很多时候,我们过多的去强调工具,而忽视了事物的本质。
& o% K9 D+ {0 ^3 t+ @5 l, ?$ s) l
多谢楼主能够分享自己的心得。
* ]7 i; t/ e. C
也赞叹楼主的勇气。
& C5 l9 Y+ k }6 Q$ N9 r
要知道,楼主这样讲,肯定会使行业中的很多人“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2 _7 N* Y4 i5 \" A0 Z6 n# J; v" o
但楼主坚守了自己心中的“道”,值得我等学习。
作者:
imao
时间:
2010-12-7 15:14
说的很有道理,真正优秀的讲师一定是懂得教育学的专家,半路出家的讲师很多只是会一些哗众取宠的把戏而已!虽然吸引学员注意无可厚非,但是主次要分明,重点要突出,累死滑稽戏演员的“讲师”实在是讲师队伍中的害群之马
作者:
lili88
时间:
2011-1-12 16:49
站在培训的角度看教育
作者:
wmoonlight
时间:
2011-1-14 15:21
郝老师的意见值得培训经理学习,更值得培训讲师学习。
欢迎光临 中人网 (http://bbs.chinahrd.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