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网

标题: 真的是绩效主义毁了索尼吗? [打印本页]

作者: shicaiyuan    时间: 2010-12-10 08:39
标题: 真的是绩效主义毁了索尼吗?
      索尼公司前常务董事天外伺朗的《绩效主义毁了索尼》全文如下:! `) U6 }; E- E. Y' T
绩效主义毁了索尼
   因实行绩效主义,职工逐渐失去工作热情。在这种情况下是无法产生激情集团……公司为统计业绩,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在真正的工作上却敷衍了事,出现了本末倒置的倾向7 X% E, ]  r) o. a
  2006年索尼公司迎来了创业60年。过去它像钻石一样晶莹璀璨,而今却变得满身污垢、暗淡无光。因笔记本电脑锂电池着火事故,世界上使用索尼产锂电池的约960万台笔记本电脑被召回,估计更换电池的费用将达510亿日元。
1 }; v9 `+ W" R' {7 [, M7 `# P  PS3游戏机曾被视为索尼的救星,在上市当天就销售一空。但因为关键部件批量生产的速度跟不上,索尼被迫控制整机的生产数量。PS3是尖端产品,生产成本也很高,据说卖一台索尼就亏3.5万日元。索尼的销售部门预计,20073月进行年度结算时,游戏机部门的经营亏损将达2000亿日元。) s: r4 R1 g3 r) e+ ~3 e
  多数人觉察到索尼不正常恐怕是在2003年春天。当时据索尼公布,一个季度就出现约1000亿日元的亏损。市场上甚至出现了索尼冲击,索尼公司股票连续两天跌停。坦率地说,作为索尼的旧员工,我当时也感到震惊。但回过头来仔细想想,从发生索尼冲击的两年前开始,公司内的气氛就已经不正常了。身心疲惫的职工急剧增加。回想起来,索尼是长期内不知不觉慢慢地退化的。
: Z/ `0 R1 z" g6 B* T: p; \* U* N  激情集团消失了
" p1 p1 @5 J9 ]- n+ {9 y$ r( p# G  我是1964年以设计人员的身份进入索尼的。因半导体收音机和录音机的普及,索尼那时实现了奇迹般的发展。当时企业的规模还不是很大,但是索尼神话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从进入公司到2006年离开公司,我在索尼愉快地送走了40年的岁月。$ b* x! G4 U6 o) Y4 v
  我46岁就当上了索尼公司的董事,后来成为常务董事。因此,对索尼近年来发生的事情,我感到自己也有很大责任。伟大的创业者井深大的影响为什么如今在索尼荡然无存了呢?索尼的辉煌时代与今天有什么区别呢?
8 f8 Z0 ?3 x. t  首先,激情集团不存在了。所谓激情集团,是指我参与开发CD技术时期,公司那些不知疲倦、全身心投入开发的集体。在创业初期,这样的激情集团接连开发出了具有独创性的产品。索尼当初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有井深大的领导。   z6 Z5 r) _4 C- K$ G, o  D! m
  井深大最让人佩服的一点是,他能点燃技术开发人员心中之火,让他们变成为技术献身的狂人。在刚刚进入公司时,我曾和井深大进行激烈争论。井深大对新人并不是采取高压态度,他尊重我的意见。+ V& e3 z" K8 D
  为了不辜负他对我的信任,我当年也同样潜心于研发工作。比我进公司更早,也受到井深大影响的那些人,在井深大退出第一线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仍以井深大的作风影响着全公司。当这些人不在了,索尼也就开始逐渐衰败。6 I" K/ o! P7 ~' v/ I$ q, M$ e
  从事技术开发的团体进入开发的忘我状态时,就成了激情集团。要进入这种状态,其中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基于自发的动机的行动。比如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开发机器人,就是一种发自自身的冲动。
3 |, D3 G  ?& M: Y: d" [6 b  与此相反就是外部的动机,比如想赚钱、升职或出名,即想得到来自外部回报的心理状态。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热情,而是出于想赚钱或升职的世俗动机,那是无法成为开发狂人的。% Z  {! T! g$ }4 E3 `1 Z
  挑战精神消失了
* M- Z# f/ D2 ]/ Y, ^5 `: W  今天的索尼职工好象没有了自发的动机。为什么呢?我认为是因为实行了绩效主义。绩效主义就是:业务成果和金钱报酬直接挂钩,职工是为了拿到更多报酬而努力工作。如果外在的动机增强,那么自发的动机就会受到抑制。
2 e1 O  r$ ?3 ~0 v5 e! \7 A  如果总是说你努力干我就给你加工资,那么以工作为乐趣这种内在的意识就会受到抑制。从1995年左右开始,索尼公司逐渐实行绩效主义,成立了专门机构,制定非常详细的评价标准,并根据对每个人的评价确定报酬。
9 m: S# i5 `, x7 z1 U1 H& R  但是井深大的想法与绩效主义恰恰相反,他有一句口头禅:工作的报酬是工作。如果你干了件受到好评的工作,下次你还可以再干更好的工作。在井深大的时代,许多人为追求工作的乐趣而埋头苦干。
' {! N) y% Y* k5 k6 D9 V  但是,因实行绩效主义,职工逐渐失去工作热情。在这种情况下是无法产生激情集团的。为衡量业绩,首先必须把各种工作要素量化。但是工作是无法简单量化的。公司为统计业绩,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在真正的工作上却敷衍了事,出现了本末倒置的倾向。
3 c! F, o$ I% M3 `8 ^2 T( N  因为要考核业绩,几乎所有人都提出容易实现的低目标,可以说索尼精神的核心即挑战精神消失了。因实行绩效主义,索尼公司内追求眼前利益的风气蔓延。这样一来,短期内难见效益的工作,比如产品质量检验以及老化处理工序都受到轻视。
! Y1 A6 |6 ?3 \* s( x  z4 A  老化处理是保证电池质量的工序之一。电池制造出来之后不能立刻出厂,需要放置一段时间,再通过检查剔出不合格产品。这就是老化处理。至于老化处理程序上的问题是否是上面提到的锂电池着火事故的直接原因,现在尚无法下结论。但我想指出的是,不管是什么样的企业,只要实行绩效主义,一些扎实细致的工作就容易被忽视。8 ^4 L1 \% ], Z6 w* s9 s4 y% ?6 d
  索尼公司不仅对每个人进行考核,还对每个业务部门进行经济考核,由此决定整个业务部门的报酬。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业务部门相互拆台,都想方设法从公司的整体利益中为本部门多捞取好处。
- A8 W1 [8 f: u4 p' b0 Q  团队精神消失了- o- L/ c3 C" L7 @/ {
  
( V+ W. A0 D1 f  H* F
  20042月底,我在美国见到了涌流理论的代表人物奇凯岑特米哈伊教授,并聆听了他的讲演。讲演一开始,大屏幕上放映的一段话是我自进入索尼公司以来多次读过的,只不过被译成了英文。
/ ?' u$ ?% k+ B! o# C  建立公司的目的:建设理想的工厂,在这个工厂里,应该有自由、豁达、愉快的气氛,让每个认真工作的技术人员最大限度地发挥技能。这正是索尼公司的创立宗旨。索尼公司失去活力,就是因为实行了绩效主义。
$ g! P$ t' ?' r) q/ X2 }! P  没有想到,我是在绩效主义的发源地美国,聆听用索尼的创建宗旨来否定绩效主义的涌流理论。这使我深受触动。绩效主义企图把人的能力量化,以此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但我认为事实上做不到。它的最大弊端是搞坏了公司内的气氛。上司不把部下当有感情的人看待,而是一切都看指标、用评价的目光审视部下。: ?  c; _! ]4 ^5 M& q3 k) e" ?  C
  不久前我在整理藏书时翻出一封信。那是我为开发天线到东北大学进修时,给上司写信打的草稿。有一次我逃学跑去滑雪,刚好赶上索尼公司的部长来学校视察。我写那封信是为了向部长道歉。1 K) e$ E# i& \3 f
  实际上,在我身上不止一次发生过那类事情,但我从来没有受到上司的斥责。上司相信,虽然我贪玩,但对研究工作非常认真。当时我的上司不是用评价的眼光看我,而是把我当成自己的孩子。对企业员工来说,需要的就是这种温情和信任。- U" a  h' F7 T- \
  过去在一些日本企业,即便部下做得有点出格,上司也不那么苛求,工作失败了也敢于为部下承担责任。另一方面,尽管部下在喝酒的时候说上司的坏话,但在实际工作中仍非常支持上司。后来强化了管理,实行了看上去很合理的评价制度。于是大家都极力逃避责任。这样一来就不可能有团队精神。
7 X' J: _6 b) [$ S+ S6 r- _  创新先锋沦为落伍者+ Y5 U5 f- r! Z) x* z( ^2 n/ f
  不单索尼,现在许多公司都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引进评价体制。但这些企业的业绩似乎都在下滑。
0 I* Q9 E, \2 x# H- X# _4 r  索尼公司是最早引进美国式合理主义经营理论的企业之一。而公司创始人井深大的经营理念谈不上所谓合理196810月上市的单枪三束彩色显像管电视机的开发,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
+ ]2 p/ k4 {- o7 [' g/ t  当时索尼在电视机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几乎到了破产的边缘。即便如此,井深大仍坚持独自开发单枪三束彩色显像管电视机。这种彩色电视机画质好,一上市就大受好评。其后30 年,这种电视机的销售一直是索尼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  R5 V9 [" ^& m  J/ i. q& j
  但是,干别人不干的事情这种追求独自开发的精神,恐怕不符合今天只看收益的企业管理理论。索尼当时如果采用和其他公司一样的技术,立刻就可以在市场上销售自己的产品,当初也许就不会有破产的担心了。* v/ p. j4 f. u* Q; m, [/ I- J9 ~) M
  投入巨额费用和很多时间进行的技术开发取得成功后,为了制造产品,还需要有更大规模的设备投资,亦需要招募新员工。但是,从长期角度看,索尼公司积累了技术,培养了技术人员。此外,人们都认为索尼是追求独特技术的公司,大大提升了索尼的品牌形象。
4 S7 U' R+ L5 h6 B( J& r9 K  更重要的是,这种独自开发能给索尼员工带来荣誉感,他们都为自己是最尖端企业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单枪三束彩色显像管电视机之所以能长期成为索尼公司的收入来源,是因为技术开发人员怀着荣誉感和极大热情,不断对技术进行改良。
2 E8 j4 W, {% s- x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因单枪三束彩色显像管电视机获得成功而沾沾自喜的索尼,却在液晶和等离子薄型电视机的开发方面落后了。实际上,井深大曾说过:我们必须自己开发出让单枪三束彩色显像管成为落伍产品的新技术。包括我自己在内的索尼公司高管没有铭记井深大的话。
" x' l6 v- C+ I; U' z. ]. }" X. c9 m5 V  如今,索尼采取了极为合理的经营方针。不是自己开发新技术,而是同三星公司合作,建立了液晶显示屏制造公司。由这家合资公司提供零部件生产的液晶电视机“BRAVIA”非常畅销,从而使索尼公司暂时摆脱了困境。但对于我这个熟悉索尼成长史的人来说,总不免有一种怀旧感,因为索尼现在在基础开发能力方面,与井深大时代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今天的索尼为避免危机采取了临时抱佛脚的做法。$ D0 `4 }0 c: B* u
  高层主管是关键* d% Q- o2 p. M5 R1 i; m/ A2 l6 g
  今天的索尼与井深大时代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呢?那就是在自豪感方面的差别。当年创始人井深大和公司员工都有一种自信心:努力争先,创造历史。, e$ _5 I$ l9 I
  当时索尼并不在意其他公司在开发什么产品。某大家电公司的产品曾被嘲讽为照猫画虎,今天索尼也开始照猫画虎了。一味地左顾右盼,无法走在时代的前头。
- X! p" i2 s% Q4 m" E  在我开发爱宝机器狗的时候,索尼的实力已经开始衰落了,公司不得不采取冒险一搏的做法,但是出现亏损后,又遭到公司内部的批评,结果不得不后退。5 R1 B- n) x4 C) A4 s8 B4 B0 I
  今天的索尼已经没有了向新目标挑战的体力,同时也失去了把新技术拿出来让社会检验的胆识。在导致索尼受挫的几个因素中,公司最高领导人的态度是其中最根本的原因。8 `  p+ n: t' p0 r) O# q8 S
  在索尼充满活力、蓬勃发展的时期,公司内流行这样的说法:如果你真的有了新点子,来。也就是说那就背着上司把它搞出,与其口头上说说,不如拿出真东西来更直接。但是如果上司总是以冷漠的、评价的眼光来看自己,恐怕没有人愿意背着上司干事情,那是自找麻烦。如果人们没有自己受到信任的意识,也就不会向新的更高的目标发起挑战了。在过去,有些索尼员工根本不畏惧上司的权威,上司也欣赏和信任这样的部下。& O0 O: o5 `/ ?. j1 [9 x3 L' B) K
  所以,能否让职工热情焕发,关键要看最高领导人的姿态。索尼当年之所以取得被视为神话的业绩,也正是因为有井深大。但是,井深大的经营理念没有系统化,也没有被继承下来。也许是因为井深大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已经营理念的重要性。  R6 X/ p8 e8 D: d
  我尝试着把井深大等前辈的经营理念系统化、文字化,出版了《经营革命》一书。在这本书中,我把井深大等人的经营称为长老型经营。所谓长老是指德高望重的人。德高望重者为公司的最高领导人,整个集团会拧成一股绳,充满斗志地向目标迈进。# l6 n, T8 ]& E+ `
  在今天的日本企业中,患抑郁症等疾病的人越来越多。这是因为公司内有不称职的上司,推行的是不负责任的合理主义经营方式,给职工带来了苦恼。
) ]" v9 L* q& e9 G7 i3 C. H/ T; o  不论是在什么时代,也不论是在哪个国家,企业都应该注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这也正是索尼在创立公司的宗旨中强调的自由,豁达,愉快
- E$ B5 O* ^9 w. ~0 C1 o2 C8 v  过去人们都把索尼称为“21世纪型企业。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进入21世纪后,索尼反而退化成了“20世纪型企业。我殷切希望索尼能重现往日辉煌。
    有兴趣的同学不妨思考和交流:到底是什么毁了索尼,真的是绩效主义吗?
3 ^2 x% U+ T* x

作者: huanghe425    时间: 2010-12-10 09:38
是文化的改变毁掉了信念~
作者: bluefox0517    时间: 2010-12-10 09:54
对比绩效,更多是索尼人自己毁了自己
- d  v4 X, O$ d  ~: B( l' ]1 @相比较而言,实施绩效并不难,难的是实施与自己企业文化匹配的绩效制度5 V8 B1 k* X6 |
绩效制度与其说是对企业绩效的保证) _0 J# H6 N# P* Y$ N) R$ d: \$ {
不如说是企业对于企业经营目标和文化的指引和倡导
% s8 C! n% Q/ D0 C5 K! m依靠索尼人的创新精神,创造一套适合自己的绩效系统并不难
( b+ d% f: I7 O8 g照本宣科才是毁了索尼的真正凶手
, G1 @/ _* A+ J* w# a而这正是索尼企业精神所反对的
作者: foolgbc    时间: 2010-12-10 10:00
学习学习
作者: shicaiyuan    时间: 2010-12-10 10:03
,我发现我居然有加分的权限了,呵呵,挺高兴的9 S# B/ f* S+ I8 I8 g. y

作者: foolgbc    时间: 2010-12-10 10:09
不错不错
作者: 沉沦    时间: 2010-12-10 10:13
很深奥的问题
作者: Elevenbird    时间: 2010-12-10 10:25
这篇文章还在我没入这个HRM行业,某次在出差外地的航班上翻到的。被称之为“唯绩效主义”。那时对绩效没啥概念。9 F5 @6 C  b0 H5 Z! {0 F( a# t9 o
绩效应该是与企业发展所处的阶段、经营目标、倡导的文化是相匹配的。。如果不是,必然会有问题,特别是此时还按错误的绩效系统运行的话,可见其导向。
作者: wangyulu    时间: 2010-12-10 10:45
对比绩效,更多是索尼人自己毁了自己
: E$ x2 U7 S1 {' ^# C3 W相比较而言,实施绩效并不难,难的是实施与自己企业文化匹配的绩效制 ...) t5 a/ g7 A* f; A9 z. F% _
bluefox0517 发表于 2010-12-10 09:54

0 P4 I% X2 v" y% K2 t7 A8 b9 T( {8 P: v. H1 H+ w5 O6 x3 q. W& W
/ n5 r5 ]6 n) ^; i, G+ c5 ^
赞同此观点8 ]/ n' @+ C2 l4 p$ `2 A& x+ n
实施绩效考核的初衷,就是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激情跟积极性。但是在索尼公司实施绩效后反而打击了员工的积极性、工作热情,这些索尼内部应该进行反思!!!而不是一味的说实施绩效后造成了什么问题的出现。。。。。。
+ j, x* Z% g% z' }- L
作者: 等待之外    时间: 2010-12-10 11:55
这个案例以前听课的时候,我们老师讲过
作者: csm8099    时间: 2010-12-10 12:25
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要实行绩效管理。
作者: zhouyanqian    时间: 2010-12-10 13:12
    索尼的问题从表面看是绩效引起的,其深层次的问题涉及到战略定位,价值观及在变革中存在的思想不统一等问题。6 v8 P% k, J, M5 ?
绩效在索尼的成长里程上曾有积极进步的意义,只是高层领导和执行层在战略发生转移时没有依据战略的需要及时调整战略。" N- D: o$ z/ c3 ^
  如果说把板子打在绩效主义上,我看这是索尼政治玩的一套把戏。
作者: 不见游走    时间: 2010-12-10 13:27
绩效管理只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环节,并不能单纯的说因为绩效而毁了索尼。
  X# B0 q! Y9 p- J我认为绩效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还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推动公司的发展壮大,当然这个的前提是绩效管理的制度适合本企业的特点。另外,现在的人都是比较物质的,单纯从精神层面去给以奖励显然是不够的。毕竟外部的大环境是不一样的,以前能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就很不错了,而现在就业的机会非常多,这也是现在很多员工并不珍惜自己现有的工作岗位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 luohou    时间: 2010-12-10 14:11
绩效管理并非是公司管理的全部,将经营策略和领导人领导能力的失败全部归咎于绩效是很不公平的。
作者: sjszhao    时间: 2010-12-10 15:51
应该是员工丧失了一种奋斗精神
作者: littlepeace    时间: 2010-12-10 16:02
基本上是,连文化都改变了,怎么不是!
作者: wgcg1983    时间: 2010-12-10 16:28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通过绩效管理可以让公司一个阶段的目标迅速分解到每个人,可以精确保障目标在实现过程中每一步运行。试问,日式的终身雇佣制可以复制到其他国家吗?可否有在其他国家成功的范例。至少绩效管理是目前可以复制的。
作者: anne安丽    时间: 2010-12-10 17:19
绩效本身没什么错,现在很多企业还在追求绩效管理,绩效之所以毁了索尼,是与索尼的行业特性和他发展的方向相悖了,以前追求创新,崇尚个人自由、豁达、愉快,后来用条条框框的绩效标准束缚,使得追求扭曲了,激情消失了。
' e9 s4 Y6 r& u& H
作者: csm8099    时间: 2010-12-11 08:08
回复 11楼 csm8099 的帖子9 p& G, r4 t. w% I
/ ^% }- c, A2 w% J

( n7 `6 y. S  I' ?    是的,可以坚持PDCA的循环理论去做得更好。
作者: jcxf222    时间: 2010-12-12 13:03
我觉得不是绩效的问题,而是整个的企业经营理念有问题。
作者: nmzhxj    时间: 2010-12-12 13:48
天外伺朗对绩效管理的批评可以总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6 ^9 x- U8 J# H  {" b' A# Y/ X2 g* D一、绩效管理是索尼公司出现了短视的行为,高管人员为追求短期的绩效而轻视了对企业长期发展能力的培育和投入;
( H: P! w8 o; j7 H: |- F二、绩效管理使得原本有责任一起担的企业文化不复存在,部门与个人利益的扯皮破坏了团结和谐的环境;$ S+ k* h/ d6 _. Y
三、过分强调外部激励使员工内部激励降低,过去那种为追求个人自我实现的文化不复存在,人们更多的将关注点放在外面。
) w2 _! R% A5 A: T1 }" r& b; G四、索尼的绩效考核与索尼的文化理念不相符。
7 I4 ^1 x/ q" {/ A% Q    企业的绩效管理企业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是价值分配的核心环节,它评定在企业发展中谁创造了价值,谁应该给予奖励,谁应该被处罚。理想的绩效管理希望在企业内部塑造一种公平的氛围,多劳多得,从而能激励员工更加努力的工作。但是这不可避免的会造成两个方面的问题:1、短视行为,当值人员,无论是高管还是员工都会采取各种手段促使当期绩效的完成,哪怕这些行为可能损害了公司整体的利益。我国政府官员轮换制度中政绩考核就存在一样的问题,导致大量的短期工程,造成了大量的浪费。2、权利和责任上互相扯皮,由于企业中工作是由各个部门间协作完成的,许多权利和责任交叉的地方,而且难以划分的非常清晰,这样再出现问题是就会互相推诿,有利益是就会争夺不休。在理论上,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但实际工作中实施起来难度很大,完美的解决也不现实。  h7 S# D' {% p. w
    现在很多企业请外来的咨询公司来为本企业设计绩效考核体系,尤其是那些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还处于婴儿期的企业,他们把绩效考核体系奉若神明,以为是解决企业现存问题的良药,企业的老总和高管都认为这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没有对体系进行深入思考,并没有考虑到体系与本企业融合的问题。这样出来的体系要么毫无用处可言,在企业内无法实施,要么会扰乱企业的正常运行,真正起到作用的恐怕寥寥无几,也是瞎猫碰见死耗子了。* M6 H! }8 |. Z1 C2 s; N9 S) t" k+ N
    天外伺郎提出的问题其实太复杂了,无绩效考核且能把企业管理好当然最好,这中间存在一种文化或者精神,是其他实体无法企及的,也超出了一般企业可以借鉴和学习的范围。现代一般企业管理还是要有绩效考核,但是考核战略、理念、及体系的建立应与企业紧密结合,这是一个非常需要水平的工作,远非人力资源部一个部门的能力所及,那些仅仅通过工作分析拿出几个指标来就进行考核的企业纯属瞎闹,用抄袭来的指标进行考核的企业更等于慢性自杀。
0 R! s; D7 s: z( r
作者: nmzhxj    时间: 2010-12-12 13:53
其实这个问题是两个:" L* u* V* ^& u
一、要不要实施绩效管理9 p: f$ b5 G! F# o5 I$ s! |$ j
二、如何实施绩效管理) X/ W( N. u; Z5 J/ c! Q
    要不要实施绩效管理还真不能一概而论,虽然现在绩效管理大行其道。如果实施绩效管理了,就是技术操作层面上的问题了。
作者: shicaiyuan    时间: 2010-12-12 14:36
回复 21楼 nmzhxj 的帖子: f* `: E" U& U/ A, S  @, v" |: U- h

$ ~" R0 T. f9 G" g9 N
- d8 P- ^& H: U. N6 C8 c# s    你的出发点很棒,绩效、组织、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值得研究
作者: shicaiyuan    时间: 2010-12-12 14:42
回复 16楼 littlepeace 的帖子
( H! H1 R  C( }5 r0 R, B
! B% _) d2 k) l( @8 Y  g9 Q. O- \' f兄弟对绩效管理意见很大,绩效管理的一系列动作确实会影响行为文化2 X+ q4 `0 p2 n2 y
   
作者: shicaiyuan    时间: 2010-12-12 14:44
回复 20楼 jcxf222 的帖子
8 G* r' J! G% E7 F2 `. H
) N  Q2 v0 }; v# ]) b3 Z! Y
: L% P) L, M, x4 M) _" u9 W& i/ Y    没错,经营理念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企业文化是需要持续建设的
作者: shicaiyuan    时间: 2010-12-12 14:46
回复 8楼 Elevenbird 的帖子
9 j, p3 @* d0 @8 m
+ h) }$ m, a3 B2 j; ^. L$ j" }( w& B. q; q6 h3 f
    你的思考方式很牛,绩效管理是行为文化的一部分,如果他和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相背离,那么肯定无法支撑现阶段的经营目标的实现,甚至会干扰阻碍其发展
作者: rocshi    时间: 2010-12-12 15:52
错的不是绩效,是实施绩效的人,总之不管什么国家什么地方,一旦绩效实施到利益化,就不再是绩效了.绩效应该是精神化和内涵化的.
作者: hare0337    时间: 2010-12-12 18:04
时代在变,人的思想观念也在变。企业文化不是说一成不变的,如果说是绩效毁了SONY,倒不如说企业的文化和管理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
作者: 棋魂    时间: 2010-12-12 21:59
我的课本以前讲过~~不过讨论了没结果
作者: dylan_hu    时间: 2010-12-13 02:15
认同很多人的观点,是因为SONY的“人”变了,而已;
9 `: T# s6 G& F! E1 ^+ ^1 t其实,这是在很多超大的公司都有可能存在的问题,一旦成功,就容易躺在功劳簿上,动则以过去成功的经验打压新的思维和想法;试问,新进的有创新精神但缺乏资历的员工是不是在很多公司里都会受到排挤呢,呵呵或许吧。
  F: Y8 I9 L. G" e. e我倒是觉得SONY应该从这一类的方面入手看看。
作者: dylan_hu    时间: 2010-12-13 02:18
另:一般越是成功的企业,越是被人敬仰的英雄,做事越是小心谨慎,这同样会制约公司的基业长青,因为毕竟制度是人制定出来的,人是可以修改制度的。
作者: 马艳婷    时间: 2010-12-13 16:21
我觉得绩效考核机制并不是此问题的根源,真正的原因在于索尼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慢慢走偏的企业文化及宗旨及市场环境的影响,绩效机制只是一个看似合理的替罪羊
作者: mowk2010    时间: 2010-12-13 16:50
发人深思的好文章
作者: mimic    时间: 2010-12-14 11:27
也是我们现在年末头痛的问题,如何公平公正的对考核,正确的评价,如何去量化一个岗位的要素,我想许多专业机构也很难实现
作者: 悠悠云    时间: 2010-12-14 11:29
学习中
作者: 欧阳柳    时间: 2010-12-15 09:49
“不管是什么样的企业,只要实行绩效主义,一些扎实细致的工作就容易被忽视。 ”
9 ]& V6 S  P' d% w7 k很大感慨
作者: sunlihong    时间: 2010-12-15 09:57
顶一下!   
作者: SeanTsang    时间: 2010-12-15 10:07
我一直认为,在高层很愿意做绩效考核的时候,公司的绩效考核还不能执行下去,就是中层管理人员的问题。
5 K: @, Y( g" t5 s! o有很多部门领导,为了让手下的员工为自己卖命,总喜欢牺牲公司的利益来讨好下属。
- ?5 }- L3 K8 n其实最能反映公司文化的,就是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作风。
作者: SeanTsang    时间: 2010-12-15 10:10
绩效考核应该是用科学的方法表现员工各方面的能力,要有利于员工技能的提高,不能变成讳疾忌医
作者: 赛诺家居    时间: 2010-12-15 11:22
赞同9楼的观点。
作者: echo yang    时间: 2010-12-15 15:33
只能说绩效管理不适合在井深大前辈经营理念与文化深深影响下的索尼企业使用,至少不适合太急地引进绩效管理,导致理念与文化的冲突过激地表现出了消极的一面。
作者: MandyZhang    时间: 2010-12-15 17:44
之前也听说过这个理论,但是只是单纯的绩效产生的后果吗?
作者: bcsky    时间: 2010-12-16 10:04
现在整个社会都比较浮躁,也影响企业员工心态。
作者: 小斯斯    时间: 2010-12-18 21:02
我也觉得。现在越来越发现很多美国的理论有的水土不服,有的没有改进就直接用。还是要先本土化,量体裁衣,把工具结合企业的价值观,目标来设计绩效考核方案。当然,我认为当时的索尼公司本身的管理肯定也出了问题。高管的态度估计是偏向美国那一套的。还有文中提到井深大还有他带出来的元老走了,文化就没了,那就是企业文化传承的问题,没有一个很好的文化传承机制。也是育人的问题。问题是多方面的,不能简单地说是绩效主义毁了索尼。归根结底,就是管理 出了问题,人的问题。
作者: GolfLiu    时间: 2010-12-24 13:06
想想小日本儿号称的“武士精神” ,结合这种精神,没准儿日本企业中,企业文化和培训更适合他们一些。 本帖最后由 GolfLiu 于 2010-12-24 13:07 编辑 8 X; }. i8 f& O8 h, B+ T0 B( U8 O$ H

4 i: J$ s$ I% J' g3 W" P) j
作者: zhai1023    时间: 2010-12-24 16:03
一分为二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作者: 咖啡厅    时间: 2010-12-25 20:40
纯粹的按绩效付薪主义,是对待农民工的做法。绩效管理常的有三种:目标管理(MBO)、关键绩效指标KPI与平衡计分卡(BSC);一要根据企业发展状况;二要根据不同层面的员工选择合适的绩效考核方法。
作者: lindatangwh    时间: 2011-5-27 11:40

5 v' P/ f1 x& |9 J4 i" b6 J* g) L个人认为,在绩效未成为企业文化之前,不易过多的跟金钱挂钩。很难想象带着排斥的心理去做一件事情,结果会有好的。
$ i% [1 {- ^1 V) q  _, d所以绩效落地之前的管理和文化基础很重要,还有前面亲人谈到的文化传承问题。
/ I4 M# q6 z: o) `  ~诚然绩效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绩效管理,也是万万不能的,对企业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u% \$ t  X% ?

  G; n4 i0 H  V, ^% ~
作者: lexuslintian    时间: 2011-5-30 14:33
原创文章,很喜欢,顶
作者: 李泽尧老师    时间: 2011-6-1 08:5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daisy5460    时间: 2011-6-1 11:53
# G$ ^0 w# ~) K# w- e( c
     想到了一个华为的一个绩效管理案例:1 }+ C) U% S: q- \/ w5 Y, [
   刚开始的绩效考核是以大家完成的业绩量来考核,所以研发人员就钻空子,把本来一行代码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写成3、4行,以增加业绩量,也就是绩效考核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后来,华为改变了考核方向,考核重点变成了:看你研发出来的产品出现多少个错误数量,用出错率来进行考核。这样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 ^2 u3 e+ I3 L  m    我个人觉得,索尼之所以前期可以靠激励而中后期反而不行,跟一把手的个人魅力、公司发展阶段、社会价值观念等等都有很大关系。绩效考核是有必要的,但方式和方法可能对绩效管理的成败也发挥很大作用,而且,绩效考核不宜过于复杂,过于纠缠细节。毕竟,人不是机器,是有感情的,很灵活的。 本帖最后由 daisy5460 于 2011-6-1 11:55 编辑 / y$ \4 W* b$ [& {

2 d: `9 Q7 y( c: {8 x3 x
作者: 杨木木    时间: 2011-6-1 14:52
谢谢楼主的分享
作者: talk_true    时间: 2011-6-5 13:43
我觉得主要原因是井深大的理念没有沉淀成可以延续和继承的文化,当井深大以及受井深大影响深刻的一代人离开索尼,索尼新进的人员的工作激情就没有人去调动了。企业内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很多人都会被短期的利益所迷惑的。绩效考核只是引发索尼业绩下滑的导火线。
作者: yangxingchao    时间: 2012-4-20 16:13
来学习了,看了大家的评论,很受启发
作者: hrmst    时间: 2012-6-14 09:00
在大跃进时代那种工作的狂热现在已经看不到了,而现在总有人在批评90后如何自私自我,如何冷酷堕落,并不是人性有多大变化,而是环境,或者说大的文化使然。
3 v9 |0 e7 J) S也许是环境的变化,让索尼的管理层选择了绩效主义。$ p5 R/ h/ Y9 K( I- c9 y8 [
文化的力量远甚于绩效管理的力量,比如宗教,教徒的力量不是来自指标,而是来自信仰,来自宗教文化。在真正的教徒中引入绩效管理,只能起反作用。1 Z+ D: U( T* p" d5 u7 }4 Q
如果索尼当时面临的环境未变,内部的文化未变,而选择了绩效主义,那么我相信绩效主义会有很大的破坏力。
作者: vyanmin    时间: 2012-6-14 13:06
nmzhxj 发表于 2010-12-12 13:48 2 L8 g% a1 J" `
天外伺朗对绩效管理的批评可以总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8 `$ M/ b5 I8 a! n3 o0 E( I2 J一、绩效管理是索尼公司出现了短视的行为,高管人员为 ...

$ ?9 V- V+ l1 \, X. j! Q绩效管理造成的短视现象不光索尼会出现,很多公司在推行的过程中都可能会遇到这个问题,尤其在现在员工个人对公司企业文化匹配度并不是很高的现在,过于职业化带来的职业人士只讲究工作、业绩,与企业长期融合度不怎么高,这种情况下,我们又该怎么去审视并且改进我们的绩效管理方式,使它在进行利润分配的同时起到对公司文化的引导作用呢?
作者: zhanghongfang    时间: 2012-6-14 14:39
值得反思
作者: simonh    时间: 2012-6-15 14:32
sjszhao 发表于 2010-12-10 15:51
. X' ~7 ^, L7 B7 B应该是员工丧失了一种奋斗精神
3 B' o, \$ _- l* j5 X# H* @) d  E
怎么可以这样对绩效作简单的理解。不是绩效主义毁了索尼,而是伪绩效主义毁了索尼。是索尼没有用好绩效。
作者: 黑色猫咪    时间: 2012-6-15 15:32

作者: calvinlee11    时间: 2012-6-16 22:26
不是绩效考核出了问题,而是企业的战略出了问题。绩效只是负责把战略变成企业每一个人的行动。绩效管理只是让每个人各司其职,不会有浮于事。
作者: calvinlee11    时间: 2012-6-16 22:28
不是绩效的问题,大部分世界成功的企业都实行绩效考核,如果战略出问题,也就没有做正确的事,那么越有效率就越失败。企业的领导人最关键是把握好战略。
作者: 东篱先生    时间: 2012-6-16 23:21
绩效管理现在真正成了鸡肋、双刃剑!
作者: 上岸撒尿的鱼    时间: 2012-6-17 00:59
不能说是绩效毁了索尼,而是索尼毁了绩效
作者: sdvdfnhgj    时间: 2012-6-17 10:3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badrno1    时间: 2012-6-17 18:07
我认为更多的是他的战略方向发生了错误,就如同柯达一样---不愿意干掉自己曾经的优势
作者: 刘建军    时间: 2012-6-19 10:13
索尼高管认为是绩效主义毁了索尼是有一定道理的。
# h0 D  D# G) Z0 K) P1 l管理一般是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再到文化管理的阶段。绩效管理是属于科学管理的阶段的工具,说白了它就是让你养成认真工作的习惯。
$ @/ Z& z# P9 D0 q* t7 X对于索尼我不是很了解,所以不好妄下断言。从文中看所以在井深大年代是文化管理的状态,有两种可能:
  Z' @: }  c- B# q% }0 u第一种可能——索尼原来是真的处在文化管理的阶段,那么又拿回科学管理的工具——绩效主义来,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就像是已经会用方程式来解题却放弃改为用纯算术的办法解题。当然属于退步,所以绩效主义毁了索尼。7 H4 }7 ^; @% c) n: d$ `
第二种可能——索尼原来是处于伪文化管理的阶段,就是没有文化管理阶段的实力,却已经实施了文化管理的方式,有的时候依靠领导的魅力,依赖特殊的外部环境,或者纯创业阶段,或者非常小的规模时是可以暂时存在的,就像是我们的50-60年代虽然没有那样的生产力水平,但是搞社会主义那一套的历史一样。但是这只能是暂时,不能持久,必须补上科学管理的这堂课,所以索尼提绩效管理就是在补课。出现的问题其实是在还债——还过早进行文化管理的债。不过还好了债,补好了课,就会出现新生,就会真正进入文化管理的阶段。
! N% W) a/ K8 c: @. }$ M( x5 K( h( `
作者: nmzhxj    时间: 2012-6-20 13:29
vyanmin 发表于 2012-6-14 13:06 ; e' M- o& G  S4 Q& }, N& T* [  N
绩效管理造成的短视现象不光索尼会出现,很多公司在推行的过程中都可能会遇到这个问题,尤其在现在员工个 ...
4 E$ K3 t! f8 n
这个是很早的评论了,随着经历的增多,认识也越来越客观。如何使绩效管理促进企业文化,这是个伟大的要求。尤其企业想要强调的文化似乎与绩效管理所倡导的观念相违背的时候。我也正在思考。
作者: 回眸谁浅笑    时间: 2012-6-21 15:53
绩效管理只是一种工具、一种手段,结果怎么样并不在绩效管理本身,而在于运用。说绩效主义毁掉了索尼有失偏颇。绩效管理只有与公司战略、制度、文化······等各方面相匹配,才能发挥作用。只要运用得当,绩效也可以激发创造激情。
作者: jason.hu    时间: 2012-7-6 12:27
企业文化吧!
作者: zhangzf1362    时间: 2012-9-6 15:49
金钱是万恶之源么?还是贪念?绩效管理只是个工具,看你怎么用了。




欢迎光临 中人网 (http://bbs.chinahrd.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