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1-3-10
- 注册时间
- 2008-3-21
- 威望
- 1
- 金钱
- 28
- 贡献
- 20
- 阅读权限
- 10
- 积分
- 49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15
- 主题
- 0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8-3-21
- 最后登录
- 2011-3-10
- 积分
- 49
- 精华
- 0
- 主题
- 0
- 帖子
- 15
|
和田玉市场交易的故事(上)6 o. O: ~% G* f
——“反思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机理”话题之三
) \1 S* n/ R1 Q0 n韦森
6 w1 d& }9 t# ]9 |; ]- Q
" z) a5 k! z) f+ y( q Y 现代金融和银行体系极为复杂,当代经济学和金融学所运用分析工具和手段更为复杂,这模型,那计量,令我们这些外行们常常是雾里看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再加上这年头,各行各业天天收集、报出各种数据,做出各种各样的计量和数学模型来说事,也渐渐使经济学家们把问题想得更复杂、更周全,但也因而往往迷失在纷纭陆离的现象中而难能得到一些基本的判断。最近偶然被拖入中国宏观经济动态的思考,便发现一些最简单的数据不知是如何出来的。为了理清自己的思路,我这里试编造一个最简单、最抽象的童话故事,来映照一下信用货币时代的钱到底是外生的,还是内生的,还是二者兼有之。我们也希望从这篇童话中,能否理出这多年来后凯恩斯的货币内生理论到底讲出了一个什么样故事,他们讲的故事是否符合当今世界尤其是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运作。
/ ~' f, o. R2 i- @9 p1 |0 L6 ~) c/ t$ A
4 P- G* I# T( @8 e& |" Q 首先,假设在西北某地区有一个封闭的山寨,在山寨中生活着一群人。这山寨中,唯一能进行交易的物品是一种同质或者说完全同样的和田玉。这山寨也有一个慈善、中立、宽容、大方的好心寨主,他没有任何个人利益追求,上帝交给他唯一的天职和任务,就是使山寨的所有人幸福。我们也假定这寨主相信市场,促进市场交易,故他让一个叫“国银”大叔来分管这山寨内部贸易的货币流通事宜。但这国银没有任何钱,而寨主发现市场交易发生国银需要钱玩转市场交易时,就按需求给他一种叫“货币”的数字玩意。
/ ?; A4 q0 e" C4 g2 T+ m2 c6 b" t* C; e0 C* ~0 F" Q
( r1 {/ ~, S/ S; c p, I! {: y 假设设定好了,就让他们来玩第一个市场游戏吧!在交易的第一个回合,假设一个叫“卖一”的人挖掘出了一块和田玉,他要出售,而正好遇到一个叫“买一”的主,经讨价还价,卖一和买一同意以10元价格来买卖。但是,买一没有一分“钱”,于是他找到了国银,国银也没钱,就向寨主要来“10元”的钞票,并接着把这个钱贷给了买一。于是,买一就拿来这贷来的10元“外生的钞票”给了卖一,卖一接着则把这10元卖出的和田玉的钱存入了“国银”那里。这样,第一轮交易就结束了,结果是:买一得到了一块和田玉,国银贷款给买一10元,卖一卖出的10元钱又存入了“国银”手中。到最后,国银竟然把他给出的10元数字10元钱收了回来,没多,没少,但使市场交易却发生了。
+ c2 S+ @* M, z; I _! h: A
/ t: \) t( c; l u
% g) d4 q' o. u. p C 第二轮,又有个叫卖二的人也发掘了一块完全同样的和田玉,也恰好遇到了一个叫买二的人要出10元的价买他这块玉,但买二仍然没钱,也跑到“国银”那里去贷10元钱,而国银手中恰好有卖一刚存来的10元储蓄钞票,于是就把这钞票贷给了买二。买二贷到款,立即给了卖二,卖二又立即把卖玉的收入存到“国银”那里。交易结束了,买二得到了玉,卖二得到了10元钱,但在国银那里却积累出了20元的储蓄数字。
. u" X7 G0 s/ W2 n! x1 u/ ?
: `2 e8 o) W( m: {) Z
% p J" ?# V/ p* k2 Y" l 第三轮,一个叫卖三的人也发现了同样的一块玉,又卖给了买三,买三也从国银那里贷了10元,卖三又把这卖出的10元存在国银那里。这三轮交易发生后,结果是:买一、买二、买三各得到一块玉,但各欠国银10元贷款;卖一、卖二、卖三各在银行里有10元储蓄,这30元储蓄,用现在经济学的时尚术语来说,就是“M2”,且是由交易过程所“内生出来的”广义货币,但“国银”那里最后是个什么格局呢?只有30元的负债(卖一、卖二、卖三的储蓄),他同样有买一、买二、买三的贷款债权。他有那里积累着30元的储蓄,用现在的时尚术语来说,在国银大叔那里积累下来了30元的M2广义货币。结果,寨主只给了国银10元钞票,但大家玩了一圈生产货币游戏,竟玩出来30元存款的“广义货币”!更奇怪是,在国银那里,仍旧有10元的现钞,虽然内在于30元的存款中,但可以再随时贷出去。% Y. E* Q5 b, T/ \7 [
1 _: B# r+ W. s4 B! l1 U
6 [6 p @; y) W4 y6 ]; v* j 上述故事只是第一幕,只是描述了一个没有任何“通货膨胀”的和田玉市场交易的故事。现在让我们再来编一个带“通货膨胀”的市场交易故事吧!6 l) u1 c5 [- H+ f
4 B& E% h6 {2 P) n- ]# f# T7 C0 D
+ B) z. o" _: h! a4 k
假如第一轮交易还是如旧:买一从卖一那里买得了一块玉,但从银行借了10元贷款;卖二得了10元钱且随即又把钱存在国银那里,在国银那里积有卖一的10元储蓄。但是,从第二轮交易开始,市场形势发生了变化,物价要上涨了。如果卖二坚持认为他的和田玉值20元,非此价不卖,买二也同意了,想买,没钱,还是要得从国银那里去贷款,但这次却要贷20元了,但国银手中现在只有卖一的10元储蓄,没有办法,他必须再向寨主要出10元的钞票来,加上卖一的10元储蓄现钞,贷20元给买二,以完成其交易。买二贷到了款,把20元给了卖二,买到了第二块玉。卖二还是把20元钞票存在国银那里,第二轮交易又完成了。在第三轮,假如和田玉的交易价格又要上涨了,卖三挖掘的那块玉现在要价30元,买三来了,觉得也值,要买。这次他要从国银那里贷款30元了,但国银仍然只有卖二刚存来的20元钞票,他还得再从寨主那里再10元钱钞票,加上卖二的20元存钞,贷30元给买三。这一轮又成交了,买三从国银那里贷款买到了物有所值且可能会在涨价的一块和田玉,卖三则又把钱存到了国银手中。这三轮交易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呢?在国银那里有卖一、卖二、卖三的总计60元存款,买一、买二、买三手中各有同样一块玉,但共欠国银60元贷款。国银自己呢?说是他那里有60元存款的广义货币M2,但他也贷出去了60元,因而在国银大叔的平衡帐户上,正好60元卖一、卖二、卖三的60元存款总额等于买一、买二和买三的贷款存量。蹊跷的是,寨主三轮给他的30元钱的“货币投放”像鬼影一样的内在于这60元存款中,仍然可以随时再贷出去。
9 A* V+ `' m' K) C$ `0 q4 E; G O* C' U6 L( {- w( ?1 ~# H
1 w# j% h" f+ L' h 故事我们还可以往下编。假如卖四、买四、卖五、买五……又出来交易了来着,会发生什么?假如这和田玉市场的价格还是每轮涨10元,寨主为了促进大家的交易还是不断外生地给国银大叔那里加钞票,那第四轮交易后会在国银那里积累100元的M2了,第五轮交易后则会在他那里积累150元!再想下去,如果这和田玉的价格不是每轮10元10元地涨,而是翻倍、再翻倍地涨,用多少块和田玉交易,总能在国银大叔的总帐中积存下来个“73万亿”的M2来?, U4 G1 T2 S& O
4 v; g( P R: Y a2 |' J: w1 T / C. i; u0 G+ d6 @
当然,这还不是最危险的。如果这山寨的交易也电子网络数字化了,像当今社会这样使用电子货币转帐记帐的方式来进行市场交易了,那就连现钞也不用了,这样一来,广义货币创造会更便捷、更快,当然也会更危险。在此情况下,如果寨主不给国银大叔设个“准备金”制度,或国银大叔对寨主的任何指令都阳奉阴违,那国银大叔可能会想,既然短期卖一、卖二、卖三也不会来取回他们的储蓄,我把所有储蓄全贷出去不会有多大风险。这样一来,只要寨主初始注入我的账户中一定量的“货币数字”,国银大叔就会在一轮又一轮的交易环流中生出无限多的作为储蓄的“数字M2”来!
+ f: v3 u: m% v( D9 E
# d d% a, E( c. j$ E 9 m: `4 e; s5 J5 s
噢!原来如此!平时想来,这现代金融系统这么复杂,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大师们的理论个个那么深奥难懂,那么是非难辨,但从后凯恩斯主义的货币内生说理论看来,原来是大家都是在玩这种和田玉市场交易般的游戏!
+ m; `# j. ?: {0 h6 f; J7 V- w/ y; B; O' `" u7 }% x
5 K7 d/ p. C1 R1 a0 m 故事讲到这里似乎可以暂停了。你说这和田玉的童话故事,是解释了凯恩斯和后凯恩斯主义的“货币内生说”?是又印证了弗里德曼的“通货膨胀永远是、而且在任何地方都只是一种货币现象”的著名论断?不管你认为支持了哪一家的理论,但用这个货币内生说来解释这两年25万亿货币的内生创生,似乎还行。因为,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相信在现代信用货币体系中是贷款创造了储蓄,是市场交易需求“内生”出来了基础货币(当然前提是要受制于“寨主”要不要给市场需求“加水”),看来没有多大逻辑问题,也符合中国这两年经济运行的实际。
2 |/ k+ D: J$ r( j- o$ Y3 p( ?! ^# k j
0 w' I% e! `9 {% k8 @) V+ Y0 }
+ {2 T* h0 i! J! {1 R" o ~+ A3 ]8 W% p
2011年2月19日于北京月坛北小街! f3 B, W9 \2 x( T, `
本文原发表在《华尔街日报》韦森“经济学如诗”专栏
) U2 b d7 L2 R5 E0 M- N9 \* C! j现在是全稿
7 P& e" Y- y$ g S8 c0 s,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