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网
标题:
乐毅报燕王书
[打印本页]
作者:
zfxxing01
时间:
2011-3-4 13:54
标题:
乐毅报燕王书
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自负以不肖之罪,故不敢为辞说。今王使使者数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而又不白于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
( _3 o1 m" Q, i2 x
# p( B% Z) Q; h) H
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臣以所学者观之,先王之举错,有高世之心,故假节于魏王,而以身得察于燕。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不谋于父兄,而使臣为亚卿。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4 v0 `5 |- \$ ], I2 W) N
' ]1 x( h. V: Y V4 T- K% u7 X
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而欲以齐为事。”臣对曰:“夫齐霸国之余教也,而骤胜之遗事也,闲于兵甲,习于战攻。王若欲攻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举天下而图之,莫径于结赵矣。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同愿也。赵若许,约楚魏宋尽力,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先王曰:“善。”臣乃口受令,具符节,南使臣于赵。顾反命,起兵随而攻齐。以天之道,先王之灵,河北之地,随先王举而有之于济上。济上之军奉令击齐,大胜之。轻卒锐兵,长驱至国。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燕。大吕陈于元英,故鼎反于历室,齐器设于宁台。蓟丘之植植于汶皇。自五伯以来,功未有及先王者也。先王以为惬其志,以臣为不顿命,故裂地而封之,使得比乎小国诸侯。臣不佞,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弗辞。
N% J( D6 a& I9 K
, d' x8 ^3 }, h3 \ B- y+ k
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早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蓄积,及至弃群臣之日,余令诏后嗣之遗义,执政任事之臣,所以能循法令、顺庶孽者,施及萌隶,皆可以教于后世。
7 A/ \+ x5 o( V' v5 ?. n' V1 v
4 s) o8 k9 G3 Q
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于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故吴王夫差不悟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不悔。子胥不早见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夫免身全功,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
& i- |4 j3 `" r4 A+ A
% ~3 B+ E7 `( c. h4 O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
$ L7 w4 {. }: Y( ?
2 g9 {/ w Z" l/ q! u$ j3 a6 W9 I
这是出自《古文观止》中的《乐毅报燕王书》,我看完后很有感触,不知道作为人力资源的各位同行们看完有什么感想,大家发来分享一下?
$ w8 ^) r, w2 Q: Y! ]
: w' s4 E# R* Q+ a2 Q
作者:
灭倭奴
时间:
2011-3-4 14:49
乐毅在那个时代还算好的,至少能得善终
作者:
醉绿茗香
时间:
2011-3-4 14:54
顶起来
作者:
lin187
时间:
2011-3-4 15:57
好久不读古文,读起来有点费劲。
作者:
zfxxing01
时间:
2011-3-7 13:14
一个优秀的下属,做得不容易啊
欢迎光临 中人网 (http://bbs.chinahrd.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