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网

标题: 理论在技术研究里面的作用 [打印本页]

作者: jhbymx    时间: 2011-3-17 17:35
标题: 理论在技术研究里面的作用
Kenny,能谈谈理论在技术研究中的作用吗?我指的技术研究是实际生活中出现在某种需求,我们应用已有的技术或者创造技术去满足这些需求。概念可能不太准确,我举个例子:您是著名期刊的编辑,肯定收到很多研究人员的投稿,这时候你可能需要找Reviewer去review这些投稿,你如何去找Reviewer呢?如果设计一个方法能够帮助你很快完成这个工作,这就是我所说的技术研究。
作者: jkliang    时间: 2011-3-18 00:23
jhbymx,我的想法是,如果有一個研究是「如何找到優質的期刊reviewer」,在這個文章中他引用了一個理論,建立了自己的假設,然後蒐集證據是否支持他的假設,如果假設成立,則這個假設便成為了解釋/解決問題的一個參考方式,這個理論也提供了一個系統性的思考步驟。如Kenny之前所說,理論在研究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一個系統的觀點,告訴別人你在解釋這個問題時是從哪一個角度切入,文章的reviewer就會看看你切入的角度是否合理(我想這是管理科學研究的重點);但也有可能你的研究沒有適當理論可以說明,那你就需要更嚴謹的邏輯推論與證據,來說明你自己建立的理論,也就是說你處理這個問題的新觀點。: l- u- g# j/ q9 q* i
  S8 u" {; h% ~+ h6 K& ~0 o- K
但是,周遭偏技術(實務)研究的師長或同學,就認為理論和現實生活差距很遠,他們想要的是準確的預測並進一步進行控制,對於理論僅描述變數間的關係,他們認為高高在上不切實際,所以他們常常說這樣的研究是學術象牙塔的產品。我認為這是因為理論建構與發展的過程中,有一個關鍵步驟是研究者要對現實生活中的現象進行「抽象化」,在研究中化約成潛在構念(latent construct)或其他變數的形式,而這個步驟往往造成某種程度的失真,但我想這是目前以西方為主流的學術界中,所發展出累積知識的方式,這和背後的科學哲學有關。. d% g8 T$ _; k4 O2 ^
不知道是否扯遠了?但我認為,技術研究如果沒有理論,所得到的結果不過是data的累積,也許解決了實務問題,但是對於知識的累積幫助有限。兩者的研究目的並不相同,但兩者要常常溝通,不應該是互相批評但不互相了解才是。' {7 D) W$ R# B  d  U1 s, o0 t
但我也有另一個疑問,在管理的研究中強調需要引用一個理論觀點,如此是否就不容易產生新的理論?因為研究都是引用一個現有的理論。我記得在某個視頻中Kenny有提到,近幾十年來的OB研究,甚少出現新理論,會是這個原因嗎?或OB/HR的研究沒有新理論也不是大問題,發現新的/有趣的變數關係或是利用不同的觀點來解釋問題,才是研究的方向呢?6 [' a5 Y3 P5 t0 T0 ?7 U
不知Kenny有何想法?
3 Y0 g6 w) f, v7 m; q. s
& }; V, w1 f3 f& T2 Y$ C& j 本帖最后由 jkliang 于 2011-3-18 00:26 编辑
" Y, B( v+ i" P6 E0 n3 s! ^
' ?* Y0 c' F0 _: p# U
作者: jhbymx    时间: 2011-3-18 10:08
jkliang ,谢谢你的回答,终于有人支持我了,同意你的看法。
, D* N5 }' E7 M% b( }; u- N8 ~昨天我们开的小组会上,我提出来要做Theory_driven 技术研究的想法,遭到了大家的一致批判,我还和导师争执起来,不过纯属学术思想之争,哈哈!
; [7 l8 y; a- @* f9 p
5 W! A. U3 D2 t8 e. j- Z4 ]我认为做technical research,泛泛来说,可分为两种:试错式的研究(Trial-and-error)和理论驱动式的研究(Theory-driven)。
4 J  s. n, ?6 i/ J, I试错式的研究步骤:- }5 e# g# `8 y5 v) j+ ]3 S
一、定义研究问题
  I. F0 E/ Q& V1 b9 A, g  k8 @4 }二、设计一个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设计的时候没有理论指导,如利用自己擅长的方法去寻找各种应用问题,解决问题)' s7 Q: I, F& t7 u" K2 m8 z
三、做实验,支持“自己的方法比传统的若干方法更优”。7 l5 l. N! T$ K" i; l) F8 ~
+ f5 x6 N$ _. M* S+ ?4 }
理论驱动式的研究步骤:
: |% _1 R+ ?3 N. Y# I: V  J% ~/ J一、定义研究问题( L& W, U' W+ A  U) ]# Y
二、寻找一种理论(如果没有,就构建一个理论)去理解研究问题。(理解,指的是找到问题的实质、症结,也就是知道研究问题背后的因果关系模型。)
3 `; R8 @# B# g  e6 n三、利用现有的技术或者发明新技术去加强或者减弱上述因果关系模型中的因。* f0 |5 C9 C5 [* f+ s3 |
三、做实验,支持“自己的方法比传统的若干方法更优”。
作者: jhbymx    时间: 2011-3-18 10:17
做理论驱动式技术研究的好处是:如果自己的方法(经过做实验得到支持)比传统的方法好,可以从理论层面上去解释为什么好,如果再遇到类似情况,我也很有信心说我的方法比其他的好。
. f" L% i! R- x# `. p8 j; K+ C. H8 H! D9 E: N/ \- q
如果是试错式的技术研究,即使自己的方法(经过做实验得到支持)比传统的方法好,别人有可能猜你是靠运气,碰巧这次比其他的方法好。如果再遇到类似情况,还说不定哪种方法好呢。
作者: jhbymx    时间: 2011-3-18 10:31
jkliang问:“在管理的研究中強調需要引用一個理論觀點,如此是否就不容易產生新的理論?”
& _% Q& G' {2 ]# V8 C  \/ C
! e9 ]8 o3 K  i$ {2 a: w. U回应:一:如果纯粹是引用一个理论观点去解释新的现象,应该是做验证理论的工作;
7 N# c$ |, R( L1 v6 Z# k3 o
, v$ O1 M7 `2 S' j1 s! u! t* c1 h. V二:如果引用了一个理论观点去解释新的现象,但是发现该理论无法解释新现象。然后经过思考发现新的规律(例如发现了一个新的中介变量),这应该是发展理论或者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构建新理论。! J( K; f$ i" @; \) T
1 a0 E' A* H! \- t6 O* X3 x* |
三:如果没有理论去解释观察到的现象,那么你就是在做构建理论的工作了。4 }. C+ I: ~. T# B8 O: T
& W. Z0 u# l; e
所以,要看”新的理论“如何定义了?- y4 m6 x: n! Y# y5 Q# x5 n
三说的肯定是新理论,一肯定不是新理论,二当中说的是不是新理论呢?8 Z& z& ]! x  G8 a/ l8 a
本帖最后由 jhbymx 于 2011-3-18 11:06 编辑
. }7 m1 g7 q  V( H1 C+ k1 R' ?- ^: v2 g0 Y6 D

作者: jhbymx    时间: 2011-3-18 10:56
我还有一个看法,提出来供大家讨论:
  [* A  d" @7 B' o8 L4 K6 Y3 I3 H9 v7 d/ X( N. Y" d! E1 E2 p
观点一:如果推到极致的话,我们根本就不需要引用别人的理论。
. r" v# e7 [7 K! w& n4 |! P7 O  y5 Q, |4 \0 x
如果每个人都要引用别人的理论才能发表文章的话,那么人类的第一篇学术文章引用了什么理论呢?当然,有很多人会说,这是由于时间的原因,不能用今日的标准来衡量往事,需要历史地看待问题,用当时的标准衡量。我对这种想法的回应是:这是借口。科学是求真的,这个真,在古代、现代,在中国、美国,都是一样的(当然这主要是针对自然科学而言)。既然是求真,衡量真假与否的标准就应该一样。9 M3 Q6 G4 `8 V6 ~" }
  h1 l6 B' w9 @& G, Q0 ^5 a7 y) m- C
观点二:不需要引用别人的理论,不等于可以不知道别人的理论。
4 \3 k# i( O& C1 ]2 L8 c; T: g7 Z( ]% _) D. R$ z; L7 O" T8 Q
其实不应该说理论是你的、我的或者他的,不是人掌握、拥有理论,而是理论掌握人。但是那样说的时候,大家都明白什么意思,不影响沟通就行了,这是个哲学问题,暂不讨论。
' G4 Y- S. o# K8 N所有的理论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们构成了人类知识的宝库,我们做研究就是为了能给这座宝库添砖加瓦。所以,要知道这做知识宝库里都有什么宝物,特别是要知道,对于我们所感兴趣的现象,这座宝库里都有什么样的“照妖镜”,能照出它的原形。我们要发明不一样的“照妖镜”。2 C4 E+ B4 s" t7 C' }# b0 C
我们可以天马行空地想象出一套观点去解释观察到的现象,然后,利用科学方法验证这种想象。当然,验证之前,要确定这套观点与别人的理论不一样。 本帖最后由 jhbymx 于 2011-3-18 11:03 编辑
7 F7 N! }( G* ^8 U- Y3 u$ i& g) t' L0 S

作者: jhbymx    时间: 2011-3-18 11:01
一下子说了这么多,我是在发牢骚,昨天跟导师争论,我知道老师是对的,但是我要证明我也是对的。努力工作了!
作者: Kenneth    时间: 2011-3-18 14:27
jhbymx,我猜你对所谓“理论”的看法跟我不一样,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矛盾。就算在学术圈里面(那就不是“技术”研究了),也没有人说一定要有“理论”作为根基的。一般我们要的是一个“理论视角”(theoretical perspective),不是一个“理论”(established theory)。当然,如果你的研究是基于一个成熟的理论的话,你就自然有一个理论视角。但是研究不是基于一个成熟的理论时,不代表你就没有一个理论视角的。照我的理解,所谓“理论视角”,就是一个像理论一样的(抽象的、高层次的、概念性的)视角(就是你看研究现象的角度)。1 ~7 \4 M' a1 W4 E  r1 \
     比如,当我看到有人(A)帮助别人(B)时,我可以把这种行为理解成为A在帮助B时他就会开心,如果A不帮助B的话,他就会心里有愧,非常的不开心。所以结论是A帮助B是纯粹因为享乐主义的原因,就是A为了自己的开心才去帮助B,根本没有任何“爱心”(altruistic)的动机的。这样,A跟另外一个人C(因为不帮助B他就更开心,所以C就不去帮助B了)根本没有所谓“爱心”的分别。虽然在行为上A有利他行为,C却没有,但是A与C都是自私(只要自己开心)的人,没什么分别。我在上面的讨论完全没有用什么所谓“理论”,但是我却有一个很强的“理论视角”(传统经济学的视角)。
' V' _3 C/ R: K5 Y6 N/ ]. |0 {     无论是做学术性的研究,或者是技术性的研究(用你的词),我觉得都不可以没有“理论视角”。不然的话,你就是随着你的经验、兴趣、喜好随便的去行。行出来的东西可能有用、可能没用。但是,就称不上“研究”了。
作者: jkliang    时间: 2011-3-21 10:20
回复 8楼 Kenneth 的帖子
$ @* A& d( @" G: i; f. o: X/ F3 R2 o
可否請Kenny推薦一篇文章是以理論視角(theoretical perspective)而不是以理論(established theory)來解釋/解決問題的,以玆學習兩者間的差別,感謝Kenny!" V, v& f* m3 O
   
作者: Kenneth    时间: 2011-3-23 09:31
jkliang,你觉得这篇如果(一下子没有时间去找,除手拿一篇试试而已):4 ?+ r2 B- C/ T: y
Joseph, D.L. & Newman, D.A. (2010).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 integrative meta-analysis and cascading model.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9591), 54-78.
+ c) ]9 \- R3 b' N* ], h  d他们没有很好的理论,但是自己就是一个理论。




欢迎光临 中人网 (http://bbs.chinahrd.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