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网

标题: 【已总结】如何给老板建议? [打印本页]

作者: 常诚    时间: 2011-6-9 10:19
标题: 【已总结】如何给老板建议?
今日凌晨4点半,接到A老板电话:“兄弟,想来思去,还是找你聊有结果。”细问之下,原来:


4年多前,A老板在某校看上一名学生B,认为是可造之材,遂招其加入公司。B当时尚未毕业,以实习名义加入。在实习的两年时间中,无论是一般员工,还是公司骨干,甚至公司高层,都对其的业务能力进行了精心细致的辅导。从基本的办公软件掌握到岗位所需的各种技能,B的成长凝聚了公司上下全体的心血,在B的毕业论文上也得到了公司鼎立支持,公司为B的论文专门成立了一个项目组。


B毕业后,理所当然地成为公司的正式员工。由于B得到公司的支持较多,加之自己本身也严格要求自己,成为正式员工不到1年的时间,其业务处理能力超过公司现有同事很多,且能对公司或者部门工作流程建设提出较为独到的观点,也能在市场方面获得较为重要的客户资源。1.5年后,A老板高层召开三次会议,专门就B的职业晋升问题进行研究,确定B的发展方向究竟走业务技术方向还是走管理领导方向。同时,B的直线上级和部门同事一起密切配合人力资源部就B本人进行了较为系列的职业发展讨论。得到的结论是:B适合走业务技术方向,不适合走管理领导方向。B自己也非常认可这样的结论,在结论出来之后说:“感谢公司花这么大的代价帮我认清了自己究竟是谁的问题。”


同时,在B本科毕业之后,公司鼓励他考硕士,所有费用皆有公司支付,甚至包括为学习而参加的双休日时间也算作加班费。B顺利考上硕士,并顺利拿到了硕士证书。同样地,公司也为其硕士论文成立了专项项目组。目前,A老板有让B考博的打算。


B成为公司正式员工之后的2年多里 ,同样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其的业绩一直处于前茅,在公司以业绩论薪酬的氛围中,B的调薪每半年就会得到一次调薪机会,其薪资待遇甚至达到了行政副总的水平。和同行业的市场薪资水平相比,以B的资历和业绩,也是高于市场20%左右。而且,因为业绩处于前茅,职级也从初级转入到中级,若是没有变化的话,预计再过2年就能评为高级,与公司总工相差一级(公司的职级和国家认定的技术等级职称有一定关系,必备条件,如经济师、政工师、工程师等等)。


端午节前夕,B找到A,以家中父亲生病住院,需要6万元住院费,打算向公司借。A想都没有想,立即叫来财务部总监亲自去银行将钱划入B的账户,借条也不要B写一张,说啥时候有钱啥时候还,不用从工资里面扣。


可是端午节过完,上班的第一天,B利用上级安排工作的时机,认为安排给他本人的工作量过大不合理为由(其实,安排的工作也就是一份有关某产品检验验证报告)发火,向部门长辞职。


人力资源部得知消息后,立即安排相关的调查,发现:

1、其父亲并没有生病;

2、某猎头公司找B面谈了三次,B已经有100%的意向去新公司任职;

3B已与公司某女员工C同居2周,C曾和同事D聊天的时候,同事D说到公司以前借钱给某员工E,可是E拿着钱之后,第二天就去同行公司上班了。B目前的行为与E的行为极为类似;
4、最近B经常与关系不错的同事和同学说到:为公司付出的很多,但是得到的很少;
5、B在中学时候曾有盗窃行为,被父母说情才没有得到相关教育;
6、B将自己想去新公司的意向告知自己的父母,结果得到父母的大骂;
7、B和自己的同学交流中,得知有个别同学在待遇和地位上超过自己,心理不平衡;
8、对公司在520号就物价上涨打算为员工增加福利但至今没有兑现有情绪,说公司无诚信。


A老板回顾B的历程和得到HR的信息后,整夜未眠,反思自己和公司,认为公司的人力资源政策虽然不是十全十美,但是和同行相比,算是有吸引力的了,可是员工还是会背离公司……

当您得知这样的情况后,如何给A老板建议?

(看到很多人的回复中,都提及到了这个公司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老板是土什么等等,这让我真没有搞懂怎么分析得出来的,请赐教。嘿嘿,能力有限,特地重新编辑补在这里。)
增加一个问题:若是真的说这个公司老板土什么、制度什么等等,那么,如何处理“制度越多越完善,员工可以钻的空子就越多”?



总结见73楼,建议各位依照参与者的回复逐一重温他们的经典!

本帖最后由 常诚 于 2011-6-11 16:57 编辑


本帖最后由 常诚 于 2011-6-30 16:03 编辑

本帖最后由 常诚 于 2011-6-30 16:03 编辑


作者: yanyan.hi    时间: 2011-6-9 10:34
这种人去意已决,还是同意辞职,但是要求其对公司进行补偿,没有办法啊,公司辛苦培养出来的人,就是因为薪酬等没有跟上,双方达不到平衡了。不过这种人道德上有缺陷,肯定不能在用的。
作者: 伊犁之魂    时间: 2011-6-9 10:36
见识了....
作者: clevershuai    时间: 2011-6-9 10:41
员工的素质,对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
作者: 小雨的理想    时间: 2011-6-9 10:48
先小人后君子,对于这种员工也要履行正常的手续,如考研的费用要有票据,并约定服务期和违约金,这样公司可以对个人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作者: 宠着小猪    时间: 2011-6-9 10:51
    士为知已者死-我想这是很多老板的内心期望,偶有所得,却不能长留。
    一般来说留才的方法不外乎重金礼聘;满足其需求;建立良好的人际网络;为员工做完善的职业规划.在A老板身上看到的是一个高明的掌舵人。留才可说是一种艺术,虽有脉络可循,却没有一定的公式,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而有不同的运用。积极的留才策略,应该是以员工的角度来衡量,看看到底提供什么诱因才能让员工愿意留下来。不仅如此,还要未雨绸缪,时时检视员工的动向,主动发掘发掘问题,为他们解决问题,不然等到员工已经萌生辞意才加以慰留,往往为时已晚。
本帖最后由 宠着小猪 于 2011-6-11 13:22 编辑


作者: 喻勇    时间: 2011-6-9 10:52
留人留心,人力资源在招聘这块应有应对措施或方案的,招聘前制订的。按制度办事。
作者: qangel    时间: 2011-6-9 10:55
额,我不得不说
这是一种溺爱教育
所谓顺境与逆境
顺境多了,人就容易飘飘欲然
逆境多了,人就容易消沉
但是没有逆境的锻炼,就不会珍惜顺境的时光
没有顺境的时光,在逆境中就不容易看到希望

如果是我,我会给老板以下建议:
1、兄弟,看开点吧,这个世界,什么人都会有;
2、人的成长总是需要一个过程,太急了不行;
3、人才是练出来的,不是捧出来的;
4、人才是可遇不可求的,但如果才与自己不同心,宁愿不用;
5、授权应当适当,不能完全放开;
6、凡事给自己留三分余地;
7、出来喝两杯吧。

我估计经过这次的事情之后,老板都很难在相信人了,杯具。。。
作者: 凊伈    时间: 2011-6-9 10:56
2、某猎头公司找B面谈了三次,B已经有100%的意向去新公司任职;  一路走来,公司的全力支持,借款事情等还是不留的好
作者: subway_jj    时间: 2011-6-9 10:59
这完全是B的人品问题,B对公司有什么不满或是意见建议,完全可以提,但是他却使用了卑劣手段。
当务之急,是考虑如何将借出的6万拿回,或是B补欠条,或是搜集证据通过法律手段拿回借款。
其次,公司出资给B考研的费用,不知之前是否有约定服务期,或是赔偿,还有是否有竞业限制。
作者: zhenxiaocc    时间: 2011-6-9 11:07
犹如东郭先生 的故事,哎。
作者: 花、浅眠    时间: 2011-6-9 11:15
首先我觉的为什么在付出那么多的人力、物力、精力的之前没有好好的调查下这个员工的背景。到事后才发现了这一系列的问题。
这么好的公司我怎么就没遇到过呢。这样的人还是早点让他走掉吧,不然的话损失更大。
还是要注意啊,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作者: DreamCather    时间: 2011-6-9 11:19
令人心寒。
既然事情已出,要争取最大限度的挽回公司的损失。 本帖最后由 DreamCather 于 2011-6-12 01:57 编辑


作者: wushijun    时间: 2011-6-9 11:25
好聚好散,一个道德、人格有缺陷的人,留下来也没有用。但一定要他得到教训。
作者: 小小香儿    时间: 2011-6-9 11:37
首先,不管是否真的器重一个人才,都要按照制度来走。
从人力资源部得知的消息并且安排相关的调查,发现的问题可以看出以下问题:
1、其父亲并没有生病;(不管公司是否看重他,在借钱的问题上,领导没有让写借条就是一个错的。这样,让会计人员怎么做帐?难道公司的制度与财务的管理这么的不清不楚吗?)
2、某猎头公司找B面谈了三次,B已经有100%的意向去新公司任职;(之前在公司工作后公司曾安排过B君去继续深造,并且费用全部公司报销,公司是否有协商一下,B君的意愿与以后的职业规划?)
3、B已与公司某女员工C同居2周,C曾和同事D聊天的时候,同事D说到公司以前借钱给某员工E,可是E拿着钱之后,第二天就去同行公司上班了。B目前的行为与E的行为极为类似;(公司之前如果就有这样的事情发生,难道就没有引起公司的注意吗?)
4、最近B经常与关系不错的同事和同学说到:为公司付出的很多,但是得到的很少;(这其实就是征兆,公司当时应该可以发现的。)
5、B在中学时候曾有盗窃行为,被父母说情才没有得到相关教育;(在招聘人员的时候,公司没有直接做背景调查。)
6、B将自己想去新公司的意向告知自己的父母,结果得到父母的大骂;(这点是否已经证实了?公司怎么知道哪个说的是真的?父母真的不愿意让儿子谋他所谓的好出路,还是觉得现公司对儿子好,所以不愿意让儿子走?再或者是因为父母不看好儿子的所谓好出路?)
7、B和自己的同学交流中,得知有个别同学在待遇和地位上超过自己,心理不平衡;(地信是自己争取的,况且他自己更愿意走技术路线,又为什么心理不平衡?)
8、对公司在5月20号就物价上涨打算为员工增加福利但至今没有兑现有情绪,说公司无诚信。(公司打算为员工增加福利,但是否已经起草了大致方案呢?如果一直没有兑现,原因是什么呢?是否调查过员工的情绪呢?)
我觉得,如果是我,我会这样给A老板建议:
第一,做好人力资源的整体规划,该公司应该做好战略发展规划、组织人事规划、制度建设规划、员工开发规划。在财务制度,培训制度相当不完善的情况下,公司的损失会不大吗?
第二,人力资源要做好招聘工作,对于B君,确实是一个人才,并且也安排到了合适的岗们一,但是在招聘的过程中, 要对高薪技术人员等员工做背影调查。招聘过程中,应观察对方言谈举止,现场考核求职人员的综合素质。细心、谨慎,避免被求职的人忽悠,阅读简历的同时对其经历进行审查。了解对方的职业规划和薪酬期望,有利于招聘后的稳定。与所需岗位部门主管进行沟通,不可大意。招聘中,重在稳,完成招聘目标固然很重要,但选对人是核心,对不合格的人员礼貌拒绝,对岗位匹配度高的人员进行重点考核,把握招聘时机和进度。
第三,公司在培训方面,应该注意:企业如果给员工提供了培训、住房、汽车等,是否可以限制员工离职?是否可以和员工约定提前离职需要支付违约金?只有在一种情况下可以约定服务期限:即用人单位为员工提供了专项技术培训。其他任何情况,不得与员工约定服务期。但是,专项技术培训并非指一般的上岗培训,通常是指时间长、技术含量高、费用高的特点。和员工约定服务期限后,用人单位才可以约定如果员工违反服务期提前离职应支付违约金,但违约金数额不得超过培训费总额。
第四,在薪资方面,如果已经承诺员工,应该尽快实现,早订立薪酬上涨或者是结构浮动。
第五,在绩效方面,劳动和产出应该是成正比的,而不应该拿学历说事,学历不等于基本工资,是否需要在绩效方面多下一点工夫?
第六,在劳资关系方面,B君说走就走,是公司的劳资合同上出了问题吗?是否需要补充或整改一下?

作者: hnyuhong    时间: 2011-6-9 11:44
首先A老板遇到这样的事情,从心理上是非常失落的,对自己在对B君的重视过程中肯定会反复剖析自己,作为提供建议的人,特别是作为老板的下属,在这种非常时刻提供的建议,更应把把握住火候与分寸。从这个案例中不难看出,A老板对B君的关注度是不全面的,B君已经成为过去只能说在以后同类人员的发展过程中给老板是最好的借鉴。我们在遇到一个有潜力、可塑性强的人才时,常常要做背景调查,其目的是从过去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如性格、道德、品性、诚信度等等,在用人标准上,有德有才放心用,而有才无德坚决不用,估且不看B君在过去的行为有多大的影响,但事实在道德方面确实存在着瑕疵,所以在培养B君之前,或者说在以后培养人才时这一点需要关注的,这是其一。那么其二,B君提出父亲生病需要借钱时,老板A在这件事上过于急促,常言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有之心不可无,特别涉及金钱方面,同时如何破了这个例,那么以后其他人员遇到此类情况也会想到找公司借钱。其实老板A首先以公司的名义主动要求去医院看望,同时由公司出面带钱主动协助B君办理其父亲的住院事宜,一方面降低了风险,另一方面给B君更多家庭式的关爱。第三、对B君的关注仅仅停留在个人学业发展上,而忽视了对生活方面的关注度,这也提醒了我们作HR的,对于一个员工的关心、成长、培养单单停留在工作的层面上是不够的。拓宽关注的层面与范围,细节决定成败,如果在细节之处给以更多的关注,可能就会对猎头公司找B君交谈的事,早已知晓,这样及时制定应对举措,我想同样减少B君突然离职的动态。最后,对公司在5月20号就物价上涨打算为员工增加福利但没有兑现这件事情应该及时与B君沟通,避免消极情绪的产生。其实B君的离开存在了很多的因果关系,所以我个人认为作HR也好,作为管理人员也好,一定以预防为主,不要等事情发生了,再去想办法,那么可能会解决,但难度明显提高了,且耗时耗力。另一条建议,如果单独约老板A在相对安静的茶室或者酒吧包厢给予他建议,可能一方面帮助老板发泄了情绪,另一方面更有利于老板听取建议。
以上是个人的拙见,仅供参考。

作者: 时代黑马    时间: 2011-6-9 12:10
现实生活中的不现实案例,但值得深思:老板——高管
1、企业为吸引人才,不惜任何条件,管理不规范(口头承诺)——蜜月期;
2、人才来到企业,大刀阔斧(改革失败)————磨合期;
3、双方(人才、企业)对立,轻者不愉快分手,重者对薄公堂——分手期。
企业的宿命,人才的悲哀!千古不变的话题。
作者: JENNYSH    时间: 2011-6-9 13:14
个人见解:1、作为公司,应按制度办事,为什么有这样一句话,亲兄弟也要明算账。做事情带有太多的个人色彩,最终都会留下遗憾。
2、作为员工,很难会有人感到满足,这也是人的本性。不管从物质、精神、地位等都要向更高的方向追求。
总之,事情的出现要一分为二,公司和个人在这件事情上都存在问题。两好才能是一好,也是最好。
作者: crystalme    时间: 2011-6-9 13:22
现实中有这样的老板吗?有的话给我一次遇到的机会哈,呵呵。
首先说的是B君是有才,但却无德,公司把他从一张白纸培育到人才,到最后却以这种卑劣的手段骗取公司,随便找些借口离开公司,这是老板识人有误。
其次,公司对B君的学历投资、借钱不打借条等行为,难道没有服务期制度的约束吗?好像有点信任过头了,没有设想到不良后果的发生和处理。
再次,对于B君的离职还是放人,但要查找为B君个人投资及借钱的证据,来弥补部分经济损失,毕竟公司是赢利机构而不是慈善机构。
作者: xuefairy    时间: 2011-6-9 13:23
有才无德的人坚决不能用。
补充一点:企业在招聘高端人才时一定要先做好背景调查.
作者: 只吃鱼的猫    时间: 2011-6-9 13:33
公司对他的支持度很高但是并为留住人心,对员工支持。不能是盲目的,应有依据性。
作者: 陌上雪    时间: 2011-6-9 14:02
这样好的老板,谁遇到谁幸运。

此人不可留,尽量挽回损失是关键。
如果公司起诉他,相信下一个公司也不会考虑雇佣这样人品的人。

作者: 双人“鱼”    时间: 2011-6-9 14:10
看到这案例让我想起了不久前追梦的枫发起的一个辩论:“招聘过程中,是该任人为德还是任人为才?”这个完全就证实了:还是德重要啊!(我的观点也是如此!)
作者: cy4567    时间: 2011-6-9 14:51
感觉在单位人力资源部的地位很低。
从招聘A进来,到后期对其培养,没有发现考评机制
在单位中对于某个人的培养,应该引起其他部门的重视和意见,但是感觉不到这些,这个领导应该是很强势的
作者: menghaiyan    时间: 2011-6-9 15:26
老板爱才,也要用才有方。不能依托个人主义大行其通。
作者: 乖巧猫猫    时间: 2011-6-9 15:55
对老板惋惜,对B童鞋惋惜
作者: 海水无盐    时间: 2011-6-9 16:30
可以说这样的公司可以给员工很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比较完善的,出现这类事,我觉得还是日常老板,包括公司对某一些员工太过信任,很多时候还是需要其他的约束的嘛,毕竟人才是流动。
作者: 上善若水2010    时间: 2011-6-9 16:30
这件事看似对老板是个打击,失去了呕心沥血培养出来的一位人才,但如果能够让老板从中醍醐灌顶般地悟出一些道理,也会是因祸得福的一件事吧。
1、针对B君的卑劣行为,恶意索取的6万元及之前的深造学习费用,公司必须要追回。不是钱多钱小的问题,是风气的问题。B之所以这样做不就是因为前面有车辙吗?透过银行划帐信息及后期谈话录音等多种方式,是不难收集到证据的。

2、鉴于老板是性情中人,感性做事,希望老板能敦促下属树立“制度第一,老板第二”的管理理念。这样类似的事情发生时,财务总监就不会犯财务禁忌了。

3、借此事件,在企业价值观方面导入诚信文化。
诚信文化是一个企业长远发展的根基,在公司营造一个正直、诚信的文化氛围,有助于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及职业生涯发展管理。
话题有点大,希望公司的HR能帮助老板梳理出正确完善的人才机制。建立储备人才管理、晋升及职业通道发展管理、外部培训管理等相关管理制度。

5、B的职业前途莫测,不会感恩的人永远不会得到满足也就会濒临无止境的欲望沟壑。

作者: qxn422933133    时间: 2011-6-9 17:29
这个人人品不好说, 不过作为老板实在会感觉心寒!建议老板用法律武器维护公司利益
作者: 一叶碧云    时间: 2011-6-9 20:27
给A老板的建议很简单,就一句话:一切按程序和制度办就行了!

理由:A老板的行为违反了招聘的程序和使用中的制度。

根本原因:A老板以主观的“人治”替代了客观、规范的“法治”。

具体表现:
1、程序上:招聘本来应该先由HR初试、复试、背景调查,最后推荐给老板“殿试”合格后,一般还得经过试用期称职后才可正式使用!而本案例中正好相反了,老板先看好了,然后HR只是履行办手续职能,其它应做的保证人才质量的工作基本都省略了!HR在这里也“唯上”而不是“唯法”,同样犯了“人治”的错误!

2、制度执行上:培训本来就应该签培训协议,约定服务期;借钱本来就应该看财务制度是否允许,允许才可借,不允许不能借;即使借了也应该打“欠条”……这些本来都应该履行的规范,因为B是老板的“红人”,都免了!有法不依必然导致违法甚至缺德事情发生!人治的结果往往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管理上的漏洞给员工以可乘之机,责任完全在企业自己!与员工品德无关!!!
作者: jasmine078    时间: 2011-6-10 10:31
吃一堑,长一智,见识了这种忘恩负义的员工,也只能说明老板的自我保护意识太差了……
作者: jasmine078    时间: 2011-6-10 10:34
吃一堑,长一智,见识了这种忘恩负义的员工,也只能说明老板的自我保护意识太差了……
作者: 爱苦丁    时间: 2011-6-10 11:45
支持八楼
作者: 爱苦丁    时间: 2011-6-10 11:47
小小香儿分析的很到位,也是从公司科学、规范管理的角度出发

这些值得该公司领导好好琢磨
作者: chaoya9112    时间: 2011-6-10 14:32
老板遇到这种事当然很胸闷,但其实反思一下,里面有许多感情的因素,老板因为个人特别欣赏某人,而进行破格提拔、培养的事也不少。但这里面有2个问题:1、亲兄弟明算账,可能老板本人出面不方便,但HR部门要有这个意识,尤其是资助\提升\付款的材料必须充足,以备今后举证所用,而公司对于B的投入当初也没有签订任何服务期限协议,比较亏。2、对于从侧面了解到的B出现的反差特别大的情况,其实HR在选人时没有把德进行一个很好的评估。才会出现如此情况。因此为了将该次的损失降到最低,以及避免今后再次发生这种情况,首先尽力寻找之前公司为B所付出的一些情况证明,通过法律手段挽回公司的损失,这类情况仲裁的结果胜诉还是较大的;其次公司HR部门要严格做好招聘人才评估系统,以及今后可能发生的培训服务期等制度。希望有用@
作者: 银牛    时间: 2011-6-10 15:48
    强扭的瓜不甜,B去意已决,留下还有什么用?何况从这件事也看出了这个人并非大家原来欣赏的那样的人才,或仅是一个有才无德之人,不留也罢。
   既然此君非理想中的君子,以前未按规章制度办,现在一切按制度办,该退钱退钱,该还账还账,不见得到这个时候还那么仁义吧。只是伤了这个豪爽善良的老板的心了。
    从这个事件的过程中,该公司人力资源部还是比较健全的,但在老板对B的这件事中,人力资源部却缺少了依法管理的主动。按正常的,老板无论怎么支持、推荐什么人,虽可以优待,但不能省略程序,该让签协议的签协议,该写收据的写收据,不是防止这个人有变,更是给老板一个交待,做人力资源的有这个责任为老板处理好这些事,把好这些关,守好这个法。亡羊补牢吧!
       至于人力资源部后来搜集的这些证据,B君对公司的种种不满,其实,也正是这个人人品的一个反映,老板、公司各级领导对他不薄,没有十全十美的公司,即使公司有什么不健全的地方,抱怨的也不该是他。他拿鸡毛当令箭,公司也不必与他在这些小事上纠缠。
    再次说明,用人先用德,再用才!
本帖最后由 银牛 于 2011-6-10 15:50 编辑


作者: 一叶碧云    时间: 2011-6-10 19:19
回复 36楼 银牛 的帖子
这么多年才发现德不行,这时候用不着你不用,人家自己要走!先用德,说起来容易?如何保证招聘时就能看清一个人的德呢?目前看没啥好方法!只能靠“日久见人心”!根本的还是要规范执行管理制度!这才现实可行!


   
作者: wzj9001    时间: 2011-6-11 09:29
  各位大虾们的见地,我赞同。但是不苟同:如何建议要分二个部份,一是当务之急是处理眼前的事,一是长远的计划:眼前建立B君专项小组收集所有相关证据,书面的、监控录象的,不论是否与公司有利有弊;组长HR、副组长业务经理、顾问:公司律师,成员公司各部门与B君有关联人员。目的:追回公司所有损失和公司所有利益,这是一,第二拖住B君,让他在官司中学会做人,让对方公司缴上一定学费--不敢启用B君。要知道一个单位、一个公司要“对付”一个个体是很容易的事。官司一定要打,不论输赢,不论结果,主要是让自己这个公司长记忆,缴上学费,记住这个案例;同时也让B君长长记忆。在官司中䐼展示B君的人品---这样的话,今后你、或者你敢用B君?以上是这一步!
作者: wzj9001    时间: 2011-6-11 09:58
第二步在摆阵势的基础上,由HR出面和B君协议:明确把官司计划告诉他,我公司都不怕丑,其他我还怕什么,让B君思路往公司的思路靠拢。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也许B君什么也怕---那好就象上步的计划讲的一样:大家一起出臭!!!
作者: wzj9001    时间: 2011-6-11 10:33
如何将“出臭”出的精彩?
  先由公司相关人员,到B君家或单位,主要是单位,隔三差五去核对相关事宜事实,一个问题,核对三天,100问题,多少天?使用“拖”字诀!之后,B君直接反弹;这时起必须由公司律师出发,充分发挥司法给予的权限,上门,再让让B君家人、对方公司感到“舒服”为止。以上仅仅是打官司前的步骤。官司中可以起诉、判决、再起诉、再判决方式。让公司永远记住:有才无德的一定要重视不重用!!!
作者: 天天向前    时间: 2011-6-11 10:40
这个案例其实并不是正常因薪酬或其他原因导致离职的情况。首先,案例存在主观性,突出了公司如何对员工好,员工却不满足离职且有前科。把众人的引向道德批判的方向。我认为这只是公司制度的缺失导致的。员工离职太正常不过了,公司花费大量财力培养,但却没有系统的留人或限制其的放案,只想凭借“私人关系”留用人才,本来就是徒劳。所以我建议部门领导去好好学习一下人力资源和薪酬管理方面的东西,公司没有人才管理制度是注定失败的。
作者: 富饶的雨田    时间: 2011-6-11 11:36
回复 1楼 常诚 的帖子
可以看出老板其实就是个土八路,典型的朴实的中国农民式家庭作坊式企业管理,以致公司各部门的制度不健全,更谈不上执行规章了。
对于B 君这个人是一个受先进书本知识和社会市场经济影响很大,没有国人的“感恩”之心。
要给老板的建议就是:
一、肯定老板的为人处世之道,但与时代(市场经济)有点太君子了。
二、建议老板(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与B君沟通一次。
三、沟通结果如果是B君去意以决,那要安慰老板B君还是个孩子,他需要出去锻炼,疲倦了还是回到您身边的。(我认为老板已经把B君当成是自己孩子培养了)
四、要确实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以免类似事情再次发生。

   
作者: 紫紫2010    时间: 2011-6-11 11:40
只能说老板的文化就是企业的文化。最大的问题是老板的问题。
老板看中一个人,于是实习、培养、重用,甚至借钱等等。一切全是跟着老板的感觉走。
老板啊,伤不起~~

作者: tonyeme    时间: 2011-6-11 11:58
天使和魔鬼的能力同样很强,所以还请管理者注意了,用人时要擦亮双眼,看看你器重的是天使还是魔鬼,不要上演农夫和蛇的翻拍版。如果你真是看重魔鬼的才华,那么请建立严格的制度,让魔鬼在工作时间去做天使的事儿,最大程度地限制其恶的一面。像常兄所写的这种管理者,可能是集众多错误于一身的虚拟人物吧,现实生活中这种初级错误真的很少见哦。
此事例很典型,值得管理者警醒!
作者: 威哥1号    时间: 2011-6-11 12:54
       我觉得给老板的建议可以这样:
       第一,首先对于B提出辞职一事来讲,文中的B员工,其业务能力在公司应该是有目共睹,没的说,但是其德行方面就不做评价了。公司在招聘人才的时候,尽量还是要招德优于才的人才。有德有才,重用;有德无才,培养;无德有才,慎用;无德无才,不用!B应该是属于慎用的那类人,而公司老板以及HR人员对B的过往经历没有很好的了解,所以误用人才了。应该反思平时工作的失误,在做好背景经历调查之后再决定是否重用。这样的员工不辞职对公司来说也迟早是个麻烦。
       第二,对于B欺骗公司说父亲重病入院一事,可以看出老板还是很珍惜人才的,只是万事都有个制度嘛,怎么能连借条都不打一个就把钱汇到其账户呢?公司的一些财务制度难倒此时就失效了,还是一切按照规章流程来办吧!
       第三,就老板鼓励B考研,读博一事,其学费,甚至周六日的上课的加班费都算老板的,而B就这样不知恩图报的离职走人,公司以后能做的,就是完善人事方面的一些制度,像B这样的技术型人才,公司提供额外培训时能否签订延期服务协议,或者入职时签订劳动合同的时候能否加入竞业限制协议呢?
       公司培养一个人才不容易,留住这样的核心人才就更不容易了。所以从这个案例来看,要不断的完善公司各项规章制度,有条可依,这样,即使闹的不愉快,也可以将公司的各项损失降低到最低。以上,欢迎砖拍
作者: baiyunwangjing    时间: 2011-6-11 13:20

作者: luyifei26    时间: 2011-6-11 14:35
案例中的公司实力雄厚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费用不少啊,虽然是公司一手培养出来的忽然要离开确实觉得很难过,但是鉴于此人的个人素养,此人不留也罢。留下来就是一颗定时炸弹。有才无德的人最可怕。还有一点此公司也太不谨慎了吧,为员工培养的费用都没有留有证据吗?这都算了,连员工借钱都不要求其写一张借条,看来此公司规章制度还有待改善啊
作者: 飞翔2000    时间: 2011-6-11 14:57
B君没必要留了,心都走了,留着也没什么意义,可能还会给公司带来更大的损失,公司关键作好补救措施,让B君离开的损失降到最低,同时建立人才储备机制和签定培训协议和竞业限制协议,让这类事件不再发生。
作者: 心雯    时间: 2011-6-11 19:57
B的需求到底是什么?
作者: 翎雨    时间: 2011-6-11 22:26
能多培养几个愿意跟随自己的士、不必为自己死,已然很不容易!回复 6楼 宠着小猪 的帖子


   
作者: 翎雨    时间: 2011-6-11 22:30
回复 15楼 小小香儿 的帖子


   
作者: 翎雨    时间: 2011-6-11 22:31
太全面了,都可以当做攻略和工作思路了,呵呵呵。我没太仔细看案例内容,但能够感受到培养人才没有收到良好结果那拔凉的心境,最先想到的就是阅人不够,其次就是在人才培养上也要有公平、一致的制度与规则。谢谢大家指教!回复 15楼 小小香儿 的帖子


   
作者: DreamCather    时间: 2011-6-12 01:54
回复 13楼 DreamCather 的帖子
呵呵、、、对。谢谢!

   
作者: 烟雨听雨轩    时间: 2011-6-12 17:09
我怎么就没碰到这样的老板呢!!!!!!!!!!!
作者: 大大HR    时间: 2011-6-12 23:06
此人去意已决,除非能提供让其满意的待遇,否则很难挽回。考虑到此员工缺乏基本职业素养所以不值得公司提高薪资挽留,并且极易引起内部错误引导,所以总的解决思路是,利用人力资源部得来的信息通过“攻心”尽力挽回或减少损失外,同时做好弥补措施。

这里暴露的问题大致以下几点:

1、公司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领导(老板)可以不用借条就划钱给员工。

2、对员工培训过于狭窄。狭窄有两处,一处是过分专注一人极易引起其他员工心理不平衡,另一处缺乏对员工道德素养方面的培养。

3、公司上下层沟通不到位。员工有抱怨却不知道,这是造成人才流失的一个大的推动因素

4、公司在员工职业规划方面工作不到位。

同时可能造成以下影响:

1、公司倾力培养的人以如此方式离开,容易引起员工流言蜚语造成消极影响和扩大已存在的消极情绪

大致解决思路:

第一步  根据人力资源部反馈的信息,从B父母处情感施压的同时,找其员工C及相关好友E等进行一个面谈,从他们口中分析其离开真正原因,同时,利用其父母女友等人进行一次面谈,进行“攻心”,攻心人员一定要老板本人及其B在公司崇拜关系较好的领导出动。

第二步  做最坏打算,B无法挽回,尽最大能力挽回损失,利用银行转账记录等尽量追回六万块钱,若事件在内部影响较大,给出合理公告,并将影响减至最少

第三步  召开专案会议,在员工培训制度上完善,不能专注一人,而是面向公司所有员工,更重要的是加强员工职业素养方面的培训,在今后招聘时同样倾向考核候选人在素养,心理等方面的调查!  (不知合法不)同时今后培训人员要签定竞业限制协议。

参考前辈们的回答和自己的想法总结出来的,因为自己才学人力资源几天,对劳动法不熟悉,所以最后一点不知道能不能签,有不足的地方希望得到指点。

本帖最后由 大大HR 于 2011-6-12 23:16 编辑


作者: 易达    时间: 2011-6-13 08:49
路过,学习的~!
作者: holland0    时间: 2011-6-14 15:07
首先本人认为B员工道德存在问题,既然现在已经发现了问题就应该趁B员工没有对公司造成更大损失前让其离职,不必挽留。
其次本人认为该公司不管是领导还是制度方面都存在问题。
就领导而言,当B找A借钱时,A没要求B写借条,作为领导带头违反公司财务制度,领导应该公私分明。
就公司制度而言,明显薪酬制度和晋升制度不完善,公司应建立合理完善的晋升制度,达到什么样的条件才可以晋升和加薪,加薪幅度也应考虑薪酬公平原则,以免对公司其他员工造成影响。
本人浅见,望高人指点。
作者: 苏HR    时间: 2011-6-15 11:20
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我也遇到过这样的人啊
作者: fjily2008    时间: 2011-6-15 13:24
香儿好强啊,
作者: aeco_hr    时间: 2011-6-15 14:50
B员工的人品有问题吧,感触很深
作者: 心灵沉积2011    时间: 2011-6-17 09:52
b离开公司,从表面上看对公司来讲,是个损失。事实不然,从长期来看,道德品质很重要,暂时的痛楚可以度过,等到b给公司带来致命性伤痛就晚了。
所以,b离开公司,是件利大于弊的事情。
作者: 深山剑客    时间: 2011-6-18 15:18
一、若评价该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业绩,顶多可排在第5格(综合素质差,业绩较好),建议限制使用。
二、评估该公司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1、追求完美的个人忽视完美的团队;2、重才而一定程度上忽略德;3、培训成果和风险的评估。
三、若老板大方,6W就当送别礼;若需要追回,还是有许多证据可收集的,保留进一步追究法律措施。
四、若老板还有意向保留该员工,可从侧面将信息间接传递到猎头公司和待录用公司,断其后路,逼其反思。
作者: tt天蓝    时间: 2011-6-18 15:50
这种人其实很多的 ,不珍惜眼前,有他后悔的时候。
建议:
1.不留,越快结束越好,否则还会在公司里造成坏的影响(文中提到有对公司不满的情绪)。
2.查阅是否有协议,追回经济损失。
3.如果他钻了空子,就在其档案中记一笔,让他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作者: 悲情叟    时间: 2011-6-18 18:08
人心不在了就啥都不在了,现在谈一些所谓制度都是亡羊补牢之举,其实我的建议就是:1、直接找其谈话,让他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走,凡事都是缘分,我觉得这两年还是对得起他的;2、走就得正规的走,而且要开欢送会,请所有员工参加,老板以公司名义送礼物给他
作者: 枫行    时间: 2011-6-18 21:43
首先我觉得如果老板有意要留的话,可以让老板去和他谈,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如果老板能将其感化,这将是双赢的!
如果老板决定此人不可留,那人力资源部门收集相关证据,追讨借款,同时将其事闹大,让其所在公司了解到此人的人品,给他好好上一堂道德品质课!
作者: 蚂蚁的力量    时间: 2011-6-19 15:08
人才是不可多得的,特别是适合于自身企业、愿意与本企业同生共死的好人才更是难得。这个每一个老板是需要谨记的一句话。
作为这位老板来说,至少看清楚了B不是这样的人才,失之何惜?如此一个不知道感恩,仅是一味利用老板爱惜人才而去效仿E行为的"人才"又要之何用,哪怕他的绩效考核成绩有多优秀。
纳才之心也不必为了这一件小插曲而丧失,毕竟,如果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企业,人才是除了经营战略外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作为这位老板来说,看来在以后纳才的过程中,需要吸取一定的教训。要找一个品格优秀,能够愿意与公司共同发展的人才,而不是仅仅只是考虑个人发展的人才。
另外想问一句,作为这样品性的员工,平时的表现难道老板真的没有觉察到什么吗?
我觉得这个好像不太可能,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啊。
作者: 撒哈拉之梦    时间: 2011-6-19 18:26
     赞同30楼的意见。
   问题的处理:可以与法律顾问沟通后拿出处理意见,尽可能减少企业的损失。
   给老板的建议就是:请老板以此为案例,进行深入思考。我以为这里不仅仅要强调制度第一,老板第二。更要让老板自己问问自己,为什么在这期间大家都意识到了存在的问题,却没有人向老板正式提出来?

作者: TEOH    时间: 2011-6-20 18:56
“张作霖用人不疑,只要部下说,招了多少多少人,张作霖看也不看,马上给钱。部下感恩戴德,张作霖因而兵强马壮,实力大增。张宗昌非常羡慕,就有样学样,部下报告招了多少多少人,张宗昌马上给钱,可张宗昌遇到的都是骗子,招人是假的,骗钱是真的……”
用人不疑的前提是有一双慧眼,辅以完备的考核激励制度和强有力的职能部门!
A老板应该收拾起受害者心态,好好反思将企业的有序运作建立在员工个人良心上的做法是否妥帖?


作者: 田心琴    时间: 2011-6-20 19:09
其实所谓的背景调查,真能做得这么全面吗?连以前的事迹都能调查出来,我相信企业能做得到这点这么详细很难。除非在公司时间久了,通过细节来观察!
作者: 田心琴    时间: 2011-6-20 19:11
所以考虑人力成本时,不单单是金钱成本,感情成本也很重要哦。
德才不能兼备的时候,你是选德还是才呢?
换成是我,我会选德,100%选德!
才能修,德就难了!
作者: fairlady22    时间: 2011-6-20 19:53
这样的人也有公司敢再接收啊?还是通过猎头!哎。可悲可叹啊!
作者: 刘子衿    时间: 2011-6-24 09:54
我感觉老板做的没错,千百颗石子中必有一刻璞玉。
企业留人问题。有待遇留人,有发展留人,有情感留人。
老板把他当成自己人,他却没把老板当成自己人。
其实这个人也傻,老板这么器重,以后前途大大滴,何必短视,害人害己。
作者: 常诚    时间: 2011-6-30 16:00
总结:
感谢各位的热忱参与及真知灼见!您们的建议、想法、方案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对于参与者的各种建议,要想深入到提炼出来,还真不容易,这是我最难的一次总结。看来,我的总结能力尚须要时不我待地提升。还是建议浏览到此贴的朋友们逐一看下去,重温一下,增强我们的认识和理解,化成自己的经验沉淀。
在实际中,虽然我给予这位老板的建议并不是最好的建议,也许还有更适合的方法或者解决思路,看着大家的真知灼见,顿感我自己的不足。以下内容,来自于我真实的建议,视为对大家观点的补充,也算作本次讨论的总结:
当我认真听完了这位老板的话之后,其实没有给出建议,只是讲了一个现实中经常遇到的做法、看见的一个故事。
一、硬碰硬的做法就是:
1、找一个同行公司配合,让猎头去挖B,待遇上比B将要去的公司还高50%,让其去已定新公司的决定产生动摇,瓦解他去新公司的想法,具体事宜交给猎头去办理,同行公司配合。待其决定去同行公司后,公司采取一些做法,让新公司得知B在本公司的真实情况,不偏不倚。等到B离职后,同行公司不录用,导致B既不能去新公司,同行公司也去不了,自己所在公司已离职,处于失业状态。
2、利用竞业限制协议上的条款,按时支付其的补偿金,要求其切实履行竞业限制协议条款,做到每6个月提供一份在职证明,通过这种方式限制其在2年内脱离本行业。同时,采取合理的手段,让其在这个行业里及相关的行业不能够继续做下去,只能换行业。
3、充分利用公司的现有政策以及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让律师介入,按照律师站在法律的角度来处理。
二、柳传志的故事:
柳传志手下有一个负责进出口的经理有经济问题,不过,发现他的问题以后,柳传志没有马上动他:“原因很简单,我们公司在当时确实是人力极单薄,如果把他换了的话,换上去一个工人,很可能那个工人不贪污比他贪污造成的损失还大。”
柳传志就一直等着,等到后来引进了两个研究生,把那位经理的业务基本掌握后,才开始处理他。“处理他的时候,我跟他的谈话很有意思。当我给他指出他有什么经济上的问题时,他没有否认。当我说要炒他,要他离开公司时,他说了一句话:‘老柳,我做了这几年的进出口,你就把我炒了,你不害怕吗?’我说:‘我要是没有想到怎么回答你这句话,我今天绝不跟你这么谈。你要知道,我是法人代表,如果这件事情被举报,就完全是一个企业赔钱受损失的问题,跟我个人毫无利益关系。而你呢,如果我把你的事一举报,你最少坐10年牢。不仅如此,公司在一两年之内,凡是在进出口方面遇到问题的话,或者有人举报,我就一律认为是你做的事。’如果企业的老总不是堂堂正气,像我讲的这种情况是压服不了的,整个公司的发展过程中总会有这种情况出现。”

(至于公司出现这样的事情,带给公司的启示上,论坛各位参与者的建设性意见很不错,我就不再赘叙。)

作者: qangel    时间: 2011-6-30 16:14
常总是个牛人啊,学习了
作者: crystalme    时间: 2011-6-30 16:28
常总很专业,多向你看齐学习了。
作者: 乖乖喊娟姐    时间: 2011-6-30 16:34
我也仔细看了一下,这种情况在每个企业都时常发生的,学习了。。。
作者: BAIYUN1013    时间: 2011-6-30 17:09
端午节前夕,B找到A,以家中父亲生病住院,需要6万元住院费,打算向公司借。A想都没有想,立即叫来财务部总监亲自去银行将钱划入B的账户,借条也不要B写一张,说啥时候有钱啥时候还,不用从工资里面扣。

财务的借款制度有待改善
、B在中学时候曾有盗窃行为,被父母说情才没有得到相关教育;  

未做好背景调查



作者: BAIYUN1013    时间: 2011-6-30 17:16
,在B本科毕业之后,公司鼓励他考硕士,所有费用皆有公司支付,甚至包括为学习而参加的双休日时间也算作加班费。B顺利考上硕士,并顺利拿到了硕士证书。同样地,公司也为其硕士论文成立了专项项目组。目前,A老板有让B考博的打算。

公司在培训方面是不是应该有一套  说明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比较理智的协议呢
作者: Rachel-mq    时间: 2011-6-30 17:20
呵呵,看得出楼主是个极高的人,很有手段呀~~~~
作者: BAIYUN1013    时间: 2011-6-30 17:20
4年多前,A老板在某校看上一名学生B,认为是可造之材,遂招其加入公司。B当时尚未毕业,以实习名义加入。在实习的两年时间中,无论是一般员工,还是公司骨干,甚至公司高层,都对其的业务能力进行了精心细致的辅导。从基本的办公软件掌握到岗位所需的各种技能,B的成长凝聚了公司上下全体的心血,在B的毕业论文上也得到了公司鼎立支持,公司为B的论文专门成立了一个项目组。
A老板回顾B的历程和得到HR的信息后,整夜未眠,反思自己和公司,认为公司的人力资源政策虽然不是十全十美,但是和同行相比,算是有吸引力的了,可是员工还是会背离公司……


很佩服这样的老板  我相信他以后的路会越来越顺的  困惑是暂时的
作者: 曹世纪    时间: 2011-7-5 13:37
老板怎样先不说,但是这个员工~不堪大用
作者: 暂居浅潭    时间: 2011-9-5 18:57
.............................................
作者: haotian018    时间: 2011-9-20 09:31
学习中
作者: kuoshi2003    时间: 2011-9-20 09:56
公司在花费大量精力、财力下培训B君,确因最后B君对公司的不满而辞职不干。在这先不分析孰对孰错,B君道德上肯定存在问题,但公司的制度肯定也存在很大的缺陷,宁肯花费大量的精力、财力去培养一个在学学生,为什么不能同时花费些时间在公司在职人员制度、福利待遇、奖惩制度建设上呢。
作者: lzg043    时间: 2011-9-27 10:54
老板是个性情中人啊,可惜所琢非玉。侧面反映了对B这种核心人员的不够关心或关心不够。B家人生病应该去亲自探望,一则收买人心二则探听虚实。B于C同居也不知?员工没有归属感,只会认为老板培养他的目的就是为了为老板赚钱,老板的栽培也成为他为之工作的条件。他们之间没有在精神上达成契约,所以会出现以上的事情。
作者: yinhaifang    时间: 2011-10-11 10:26
典型的创业版企业管理问题的案例。看了后作为现代HR职业人员内心很纠结。一个品质有问题的人既然去意已决,更不需挽留。为以防后患,公司需考虑几个问题:1、管理的流程是否有问题;2、老板不能感情或义气用事;3、HR专业机构:HR有没有定期对各部门职员进行思想沟通和心理辅导
作者: 东方爱人    时间: 2011-10-11 16:28
有才无德的典型代表!
作者: beeyao    时间: 2011-11-21 13:49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寒。。。 双方都有问题。




欢迎光临 中人网 (http://bbs.chinahrd.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