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网

标题: 北京人才大趋势 [打印本页]

作者: gmsj    时间: 2004-2-24 16:22
标题: 北京人才大趋势
目前与未来的北京人才供需情况' A7 L, E: h% C/ w0 @) k , u2 x2 X+ c5 F. C" d. Q% ? 0 U, O F0 p' n( {$ f2 G   人才是京城的第一大资源优势。截止到去年底,北京地区人才总量为177.7万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32.2万人,占人才总量的74%;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147.4万人,集体经济、非公有制经济30.3万人。 7 T& A) {8 F* J6 D ; F% c B# i; M d2 a 5 ~, Z4 p. B! v' d  1998年,北京市经济比1997年增长9.7%。人才队伍较上年增长1 .9%,主要增长点在高新技术产业、集体经济、非公有制经济部门。据统计,这些部门人才队伍比上年增加3.4万人,增加12.6%,为首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资源。 1999年的人才供需将呈现四个主要特点:/ S% {. }* m/ o 7 s3 h* ]1 v5 R. B8 u* l ) t) r9 [+ E- \, h& b, W6 X  一是1999年北京地区应届高校毕业生供需数量基本平衡。需求量较多的是:计算机及应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计算机软件、市场营销、汉语言文学、英语、数学、临床医学、机械设计及制造、会计学、电子工程等专业。 ' q1 q9 t) F: Y$ A Z5 K 0 U/ c I \+ @6 V2 h. f1 @- T, T" c& ~   二是在政府宏观管理和指导下,市场配置人才的作用将占主导地位。人才市场仍将供需两旺。社会对人才需要的岗位有:营销、计算机软件开发、计算机应用、管理、广告策划、财会、医药、文秘、新闻、金融、工程技术等。 & k% n# u6 [" x5 C- J5 y7 M8 g4 p6 c% r ; t6 J* {& Z; h$ q ?/ I   三是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最急需的人才显然是高层次管理人才、跨世纪学科技术带头人、高新技术人才、具有两种以上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3 ~! |5 V M U4 F* E , w' d2 x+ S- u- b5 ]3 \ I2 [ $ E* w! F% e5 G  四是高新技术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将仍保持强劲势头,也将成为吸纳新增人才资源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中关村、上地等人才聚集区的人才将更加密集。由于政府机构改革的开展,政府机关对人才的需求量将继续下降,但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将越来越高。 4 N T! [8 m0 X# ~$ Z- i$ C- J0 K4 h/ j. z: k 0 R9 c! E6 C9 _% Z& o1 y   北京的人才优势与人才危机 0 L* o, F+ m2 p' T7 c1 N/ r5 H7 _7 ? / e, `$ @1 g. F7 ` v   177.7万,无论是人才总量还是人才密度,北京地区的人才资源在全国地区均居首位。北京有65所普通高校,其中重点高校25所,占全国重点高校的1/4;65所高校每年可培养本科毕业生5-6万人、硕士生3.3万人,占全国的1/5-1/4;培养博士生占全国的1/3。北京还有近500家独立的科研机构,有国家重点试验室53个,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2个,有“两院”院士近500名。由此看来,在全国范围内,北京具有很强的人才优势。 2 ~& R) c. W, p2 T' T, n' j7 H0 M: i+ `7 O( m$ Y; S 2 x% U4 I3 l0 v: j, {   但北京在人才问题上并非高枕无忧。北京市人事局副局长黄强分析说:“在人才问题上,我们仍然存在危机。首先表现在面临激烈的国际、国内人才竞争。据有关方面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本市有数万人才出国留学,但学成归来的不足1/3。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才流向了外企。近年来,上海启动了构筑人才资源高地的工程,目前全国有45家企业博士后流动工作站,上海占8家,居全国第一,名列第二的江苏省,有7家,而北京市只有两家。上海的留学生创业园区已有数百家由留学生创办的企业进驻。而北京的留学生园区眼下才刚刚起步。在激烈的内外竞争中,北京的人才优势正在被逐步弱化。另外,北京人才还存在层次不高,新老交替迫在眉睫的忧患。据统计,在北京市现有的人才资源中,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仅占1.4%。而且相当数量的人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知识陈旧,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1988年以来选拔出来的国家和北京市的438名有突出贡献专家近一半已退休。加速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弥补已经显现的人才断层,已刻不容缓。”1 N5 a* K% X+ A' E ! ^( z$ R, r- |& }2 b& [' ^ x. u8 @6 |" ~1 e   构筑人才高地,北京将推出新政策& ]* b9 M- m5 z6 I$ C0 G ; t" [2 ]( P- S/ c1 c% N( |) q+ b* ?- q! I" R q& d: H   为了升华北京地区人才优势,构筑北京人才高地,北京市有关部门将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尤其将致力于引进北京急需的国内外中高层次人才。为此,市人事局正在加紧研究推出新的引才政策。6 j: O+ _1 }) |" k* d' d! P 9 U9 n J/ K* a+ E: }' Q " S2 ^; X f- N8 Y" a5 c% E  据人事局流动调配处蒋处长介绍说,过去,由于北京市严格控制户口,人事管理部门一直把政策放在兜里,内部掌握。1993年,为了解决人才大量外流的问题,北京市下发通知,凡夫妻双方都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一方在京工作3年以上,京外一方获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又是北京急需的人才,可解决两地分居问题。应该说,在吸引人才方面,北京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这里是首都,是科技文化荟萃的地方。但比起上海、广州等地,北京在给人才提供优惠条件,为人才创造发挥作用的环境方面,做得还不够。下一步,北京计划采取多种方法、多种形式,利用各种渠道,为北京人才高地添砖加瓦。比如采取人才借住证的办法,先为引进的人才安排工作,试用合格后,再调动。引进的人才在住房、工资待遇方面将给予适当优惠。 * \8 ]' j4 @$ L8 ]# A3 v6 I% A! m3 o7 b" u" J % F+ Z, D% z, f% b- ^4 K  谈及最近出台的鼓励跨国公司在京设立总部,可解决跨国公司大学本科以上员工户口的政策,蒋处长说,目前正在和有关方面研究实施细则,有关细则一出台,就会立即执行,相信此举可以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来北京安营扎寨,增强北京的人才和经济竞争力。 * {& v: r5 f' X0 u' H- `& U) m/ W
作者: why    时间: 2004-2-24 22:14
标题: 人才
何为人才,不知道啊,这个问题有点悲
作者: 虫子大哥    时间: 2004-2-29 15:14
标题: 人才
企业面临的是合适的“人才‘
作者: 射雕    时间: 2004-3-1 18:27
标题: 对比
但与上海的人才政策相比,仍稍显缺乏活力。不过,作为首都,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已很不错了
作者: xicao    时间: 2004-3-3 08:49
标题: 应该讲太死了
别的大城市都是想进就进的~~
作者: 龙临1980    时间: 2004-7-17 10:09
标题: 我的观点!
人才也会被压死在可怕的制度里!!北京应该放得开一点!!
作者: 飘在天涯    时间: 2004-8-13 20:40
标题: 北京户口政策
北京的户口政策限制了一部分人才的引进!
作者: david_li    时间: 2004-8-13 21:42
标题: 疑问
现在北京企业的人才引进对户籍的要求严格吗?想得到北京户口应该怎么努力啊?




欢迎光临 中人网 (http://bbs.chinahrd.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