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网
标题:
中华历史-帝王选、用、留人案例赏析
[打印本页]
作者:
汪良
时间:
2011-10-27 08:31
标题:
中华历史-帝王选、用、留人案例赏析
秦昭王“五跪”引才
秦昭王雄心勃勃,欲一统天下,在引才纳贤方面显示了非凡的气度。秦昭王驱车前往拜访范睢,见到他便屏退左右,跪而请教:“请先生教我?”但范睢支支吾吾,欲言又止。
于是,秦昭王“第二次跪地请教”,可范睢仍不语。秦昭王又跪,说:“先生卒不幸教寡人邪?”这第三跪打动了范睢,道出自己不愿进言的重重顾虑。秦昭王听后,第四次下跪,言辞更加恳切,态度更加恭敬。随后,秦昭王又下一次跪,这一次范睢也觉得时机成熟,便答应辅佐秦昭王,帮他统一六国。
今天的企业老板做何感想,将如何引才纳贤?秦昭王五跪得范睢的典故,是否有老板们来做续尼?
汉景帝“赏肉”辨才
如果说引才,只需要态度友好就够了,识才却是很神秘的工作。一天汉景帝宴请周亚夫,给他准备了一块大肉。但是没有切开,也没有准备筷子。周亚夫很不高兴,就向内侍官员要了双筷子。汉景帝笑着说:“丞相,我赏你这么大块肉吃,你还不满足吗?还向内侍要筷子,很讲究啊!”周亚夫闻言,急忙跪下谢罪。于是,周亚夫只能告退,但心理很郁闷。
这一切汉景帝都看在眼里,叹息到:“周亚夫连我对他的不礼貌都不能忍受,如何能忍受少主年轻气盛呢”。
识才的策略与传说贯穿中国五行年历史,汉景帝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今天的企业老板们是否也要向汉景帝学点什么?识才的奥妙深着呢!
刘备“苦心”留才
刘备被曹操赶得到处奔波,好不容易安居新野小县,又得军师徐庶。这日,曹操派人送来徐母的书信,信中要徐庶速归曹操。徐庶知是曹操用计,但他是孝子,执意要走。刘备顿时大哭,说道:“百善孝为先,你放心去吧”。第二天,刘备为徐庶摆酒饯行,等到徐庶上马时,刘备又要为他牵马。感动得徐庶热泪盈眶,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他不仅举荐了更高的贤士诸葛亮,并发誓终生不为曹操施一计谋。
今天的企业老板们在人才震荡的今天,你们如何借鉴刘备的留才策略呢?
作者:
billy.liang
时间:
2011-10-27 08:33
占地
作者:
billy.liang
时间:
2011-10-27 08:34
本帖最后由 billy.liang 于 2011-10-27 15:44 编辑
秦昭王“五跪”引才、汉景帝“赏肉”辨才、刘备“苦心”留才,都是老祖宗们在:“引才”、“识才”、“留才”方面的经典之作。
求贤之心、辨
贤
之难、
留贤之诚,在另一个方面告诉我们追求“财富”不能缺乏“人才”,古代的先君如此,现代老板亦然。
对于人才的渴求是每一位HR的机会和折磨。
最近在读曹魏时期
刘邵的名著《人物志》。
我们的祖先在公元240年左右,已经在HR范畴系统的就因才量用提出了注重人心理的,实际上符合是现代人格类型的划分和心理分析模式的:“七属”和“九用”。
在辨别
“七属”时使用的方法包括:“因人而异观察法”、“分时段观察法”、“人际关系观察法”、“情景观察法”、“实验性情景观察法”。上述这些和现代人才测评技术中的“压力情景测试”、“模拟情景测试”、“评价中心技术”何其一致。
反观现在,一些老板还停留在任人唯亲、凭感觉招聘!确实是不孝至极,让人无奈至极!
延伸阅读:
七属:七类适宜担任不同官吏的人;
九用:使用人才的九个标准。
《人物志》
http://baike.baidu.com/view/158638.htm
作者:
朱小杨
时间:
2011-10-27 08:42
感情承诺!
作者:
一叶碧云
时间:
2011-10-27 08:45
汉景帝这叫“辩才”吗?
作者:
要笑得迷人
时间:
2011-10-27 09:01
让自己强大!
作者:
qd991
时间:
2011-10-27 09:01
人是感情动物,但生存是前提
作者:
qpwm120
时间:
2011-10-27 09:02
作者:
门才1
时间:
2011-10-27 09:04
关于汉景帝的那个,不太能理解
作者:
炼骑
时间:
2011-10-27 09:05
要有一颗用人不疑的心,放手去让他发挥自己的长处,那才是用人之道。
作者:
丁小豆
时间:
2011-10-27 09:07
现今社会明主难求
作者:
adeledai
时间:
2011-10-27 09:16
用情才能打动人
作者:
景逸轩
时间:
2011-10-27 09:21
我也不太能理解汉景帝这个例子,呵呵
作者:
乐桃儿
时间:
2011-10-27 09:27
毕竟当皇帝的也就只有个例。伯乐也难遇噢
作者:
wushijun
时间:
2011-10-27 09:35
当今社会百花齐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重情重义的人用感情,重利之人用金钱,在允许的条件下逐步满足他。
作者:
Jafuly
时间:
2011-10-27 09:40
要做到慧眼识英才,还需要多多努力,多多见识,奋斗中~~
作者:
kongwu1981
时间:
2011-10-27 09:47
都是老奸巨滑
作者:
褪墨
时间:
2011-10-27 10:01
门才1 发表于 2011-10-27 09:04
关于汉景帝的那个,不太能理解
周亚夫过于耿直 不懂政治 之前因为与景帝闹别扭托病辞官了 这次是景帝想试探他脾性有没有改善 如果没那么刺头 倒可以为朝廷 为少主武帝所用
这是我理解的,不知对否
作者:
褪墨
时间:
2011-10-27 10:02
看资治通鉴,战国时期人才很抢手 那时候君主也很礼贤下士 很多有才的人甚至敢揶揄讽刺自己的君主
奈何现在。。。
作者:
mchemyaoye
时间:
2011-10-27 10:12
请才可以是一时之功,但用才、留才更需要长期的尊才、重才。
作者:
xiaoqi0424
时间:
2011-10-27 10:38
呵呵。案例虽然经典,但是据今天很远。现在的老板多是用薪资和感情留人。
作者:
云台问水
时间:
2011-10-27 10:40
攻心为上
作者:
yytyuxi
时间:
2011-10-27 10:52
才,能力也,是到达某一目标的重要工具。有奴才、蠢才、天才、人才等之分,均为有才之人,就像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各怀绝技,都是有“才”的人。君王也好,企业老板也罢,你是以曹操的“唯才是举”标准来选用人,还是以“任人唯贤”标准来选用人。你是需要开拓市场的韩信,是需要掌管后勤服务的萧何,还是需要运筹帷幄的谋士张良,亦或是给自己端茶倒水,唯命是从的奴才呢。
在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利为先的时代,企业都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根本目标,唯才是举,成为任用人的首先标准。只要你能给我带来利,我就用之,无利当然弃之不用。
上段说的有点极端,但也是一种社会现象。现在的留人,不仅仅是靠感情、金钱、利益留人,靠“留人”来留人,而是需要先育人,再留人。育,培养也。
作者:
wh343766761
时间:
2011-10-27 11:00
千里马,不好找;伯乐也难遇
作者:
it99master
时间:
2011-10-27 11:03
故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侧,杂之以处而观其色
作者:
西瓜BB
时间:
2011-10-27 11:12
很好!拿来分享了!
作者:
幸福回味
时间:
2011-10-27 11:31
谢谢分享!
作者:
thingcoming
时间:
2011-10-27 11:37
情看用在何处、何人
作者:
liuxingyie
时间:
2011-10-27 11:39
秦昭王之举动,王者风范也。
作者:
思念是海
时间:
2011-10-27 11:42
求才若渴
作者:
`文`
时间:
2011-10-27 12:02
秦昭王“五跪”引才当今企业的老总估计能做到的寥寥无几;
汉景帝“赏肉”辨才的方式一般人很难理解和接受的;
刘备“苦心”留才 刘备的以情留才在现今超现实的人们心中也只能起到轻微的震动而已。
作者:
耿墉5656
时间:
2011-10-27 12:13
,谢谢楼主邀请!我觉得历史留给我们的思考,很多!对于人才留用是一个系统的考量:1、识才,辩才,你知道你要用,要留住的人属于哪个类型,是用财可以留;还是用情或者以人留人……,不对症下药可能你的策略效果就有折扣;2、留下如何管理,“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用不好,损人伤己,也避免尾大难掉;3、还没想好
,应该有第三的!
作者:
强汉盛唐
时间:
2011-10-27 13:50
汉武帝的人才选拔和任用方式比较简单直接,容易复制。呵呵
作者:
怒吼反抗
时间:
2011-10-27 15:09
这个给老板们看看才对
作者:
拾荒人
时间:
2011-10-27 15:45
引贤才,必用心啊
作者:
lindatangwh
时间:
2011-10-27 17:12
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烟雨听雨轩
时间:
2011-10-27 17:28
人才争夺...
作者:
蓝天一剑
时间:
2011-10-27 20:01
刘备这招叫高啊 我想刘备当时是希望一心留住徐庶 也想过徐庶作为江南名士 身边不乏如其之贤才 得到徐庶的指引或推荐 会有相当或是更佳的收获
作者:
kitydy
时间:
2011-10-27 20:23
汉景帝这个冒似是周亚夫虽然下野,但军中威望甚高,而周本人也气焰太高,汉景帝为打压周亚夫而设宴,为小皇帝掌权铺路的典故吧。
作者:
csm8099
时间:
2011-10-27 20:33
胸襟问题。。。。
作者:
dolphin_1960
时间:
2011-10-27 21:01
呵呵,自古选才能手可不止帝王。
有道是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也许帝王可以放开。。。
作者:
lijiefeel
时间:
2011-10-27 21:47
多了解人性。
作者:
青竹仙
时间:
2011-10-27 21:53
以情感人最长远,但要分对象;以经济感人最实际,不要一下用到枯竭,最好细水长流,慢慢来。
作者:
jifengju
时间:
2011-10-28 08:48
人才难求,现在也不容易~~
作者:
周末girl
时间:
2011-10-28 08:58
人心都是肉做的,只有真心对待,人家才愿意用真心对你
作者:
雨下了一夜
时间:
2011-10-28 10:32
汉景帝有点看不懂,
作者:
闲云漫步20090925
时间:
2011-10-28 10:44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的环境用不同的选才方式
作者:
iceknife0
时间:
2011-10-28 11:35
以感情留人最有用!
作者:
冰彬
时间:
2011-10-28 15:09
老板感叹“一将难求”,将又感叹“明主难遇”。谁的问题比较大点?
作者:
anonian
时间:
2011-10-28 23:04
刘备的留才策略对于企业来说应该要做好流失人才的“留心”工程,得不到他的人,也要得到他的心
作者:
lotus102230
时间:
2011-10-28 23:24
景逸轩 发表于 2011-10-27 09:21
我也不太能理解汉景帝这个例子,呵呵
汉景帝那个例子就是一个情境模拟嘛,可惜姓周的没有通过测试,所以不能辅佐少主,不能大用。
作者:
平安一路行
时间:
2011-10-29 11:38
以史为鉴,反思社会的用人机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什么地方存续,明主希望好员工的出现,员工希望明君的赏识,达成一致的就几分,我们在问,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机制是否存在?纷繁复杂的形式主义,我们忘记了为什么出发的。
作者:
闲人老七
时间:
2011-10-31 11:15
看来做人还是含蓄些好。
作者:
dongfhb
时间:
2011-11-1 09:02
招人,用人,育人,留人。
作者:
brave-heart
时间:
2011-11-8 09:14
作者:
王桦庭
时间:
2012-1-31 17:11
这些只是些小方面的东西,能反映一二吧,但总觉得缺少那么点什么!
欢迎光临 中人网 (http://bbs.chinahrd.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