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网

标题: 做卓有成效的招聘管理者 [打印本页]

作者: qd991    时间: 2011-12-21 11:42
标题: 做卓有成效的招聘管理者
本帖最后由 qd991 于 2011-12-21 13:25 编辑

      保罗.柯林说过:如果你不能观察,那么你就无法定义;如果你不能定义,那么你就无法描述;如果你不能描述,那么你就无法衡量;如果你无法衡量,那么你就无法管理。现在,我将从一个招聘指标的定义说起,谈谈如何做好招聘管理工作。  一个经不起推敲的招聘效率衡量指标
  苏格拉底说过:“智慧始于定义”。也就是说,判断一个人智商的高下,从他对某一事物的定义这一行为即可衡量出来。
  在目前国内的人力资源实践中,有很多错误的定义,并且这些错误的定义一直在被当作经典或者原则与标准在继续的错误下去。比如“KSA”理论中,国人把“A”理解为“attitude(态度)”,而事实上在1999年,美国保罗.柯林所著的《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对“A”的注解是“Ability(才能)”,它包括了智力、空间感、反应速度、耐久力等方面的内容。才能大小一般通过测试来衡量,测试结果表明员工是否具备执行某一任务所需要的具体才能以及这些才能的大小。即使我们不知道美国人的著作,也可以用智慧破解这个“伪KSA理论”,破解的推理过程如下:
  心理学对态度的解释是:个体的内在行为倾向,包括认知、情绪和意向,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认知影响他的情绪,继而情绪决定了他的行为意向。所以改变态度,就需要改变认知,而认知本身就是一种知识——“K”。如果把A理解为态度,那么这个理论就是一个重复的、画蛇添足的理论。(具体可见博文《剖析人力资源管理中的KSAO模型》)
  言归正传,今天我要纠正的一个伪命题就是招聘计划完成率或者叫做招聘计划达成率。一说到招聘效果如何衡量,90%的HR就会随口张道:招聘计划完成率。并且,在我们日常的招聘管理实践中,很多企业HR经理人花费了大量时间去统计这个指标的数据,日复一日的进行对比分析,从来没有想过做这件事情的对与错。
  招聘计划完成率=实际招聘的人数/计划招聘的人数*100%,当一个HR某月招聘任务如下:
  普工:100人
  研发工程师:4人
  生产主管:2人
  财务主管:1人
  业务代表:3人
  营销总监:1人
  副总经理1人
  合计:111人
  实际上,此HR本月就只招到了100个普工,则其招聘计划完成率为:100/111=90%,我们是否认为该HR的招聘效率还可以呢?可能事实刚好相反:因为其他很多部门的人员本月没有到位,较多部门开始对人力资源部门投诉了。可以说,招聘计划完成率这个指标根本就不能衡量招聘的效率,为什么HR们还在年复一年的统计分析,乐此不疲呢?我们从来就没有意识到要用智慧去分析事物的定义。
  卓有成效的招聘工作是什么?
  既然我们已经决定把招聘计划完成率这个垃圾扔到海里去后,那么HR们上岸后又需要重新寻找新的招聘工作目标,这个目标在哪里?它是什么?
  一个卓有成效的招聘人员必须关注自己工作的Q(quality)、C(cost)、D(deliver)I(image)。
  Q即招聘质量,通常可以用“试用期通过转正人数/试用期的新员工人数”,类似产品的直通率。
  C即招聘成本,一般我们用人均招聘成本来衡量,在计算人均招聘成本时,通常我们只计算招聘的显性成本,包括现场&网络&猎头佣金等招聘费用、广告费用、差旅费等,像面试官外出招聘时的工资则属于隐性成本,是不予计算的。
  举例说明人均招聘成本的计算方式:
  HR某月录用人数20人,本月使用的招聘渠道有:51job每年6000元;中华英才每年3000元;本月去人才市场两次,共花费1500元;本月猎头推荐的录用人选2人,推荐佣金9000元,则该HR的人均招聘成本为:(6000/12+3000/12+1500+9000)/20=562元/人。值得说明的是:在核算月度招聘成本时一定要注意将年度的招聘费用分摊到月。
  如何判断HR的人均招聘成本合理呢?如果公司有人均招聘成本的历史数据,则可以进行纵向比较并设定目标,另外,根据我对不同行业的标杆企业社会招聘及校园招聘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发现:社会招聘人均招聘成本是800元/人左右,校园招聘人均招聘成本标杆企业的参考数值2000元/人左右。
  D即招聘交期,通常我们称之为招聘周期,招聘效率怎么样,主要看各类岗位招聘周期的达成情况。但是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建立公司自己的招聘周期?
  本企业招聘周期建立步骤如下:
  Step1:对收集到的招聘岗位分类,按照职群或者职位的管理层级分类即可;
  Step2:根据岗位类别建立每月的招聘平均用时表:  
  Step3:计算本类别岗位的招聘周期:60/20=3天
  Step4:参考行业内标杆企业的周聘周期:
  普工10天/普通职能人员15天/一般营销人员&技工&职能主管30天/研发技术人员&经理级60天/总监及以上&特殊人才90天
  企业内的招聘周期受行业特性、公司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很大,比如冷门行业那么人才的招聘周期会更长,地处偏远山区的公司招聘周期也会更长,高层领导在制定企业的招聘周期时,需要参考行业水平和公司的实际情况来设定合适的标准。
  Step5:根据实际招聘的结果来分层评估各类岗位招聘周期的达成率。
  I即image,企业形象。招聘的过程中就是对企业文化的传播、对品牌文化的推广,以此来帮助企业保留既有客户,吸收与培养潜在的客户。HR在招聘的过程中需要形成自己的招聘文化,以此来助推品牌,举例:
  美的的招聘文化:我的世界,美的未来!
  联想:你的未来,你来联想!
  阿尔卡特:我们一起改变世界!
  IBM:世界需要IBM,IBM需要你!
  如何做到招聘工作的卓有成效?
  提升招聘质量的关键控制点:
  1、必须做好招聘岗位需求分析,必要时与招聘岗位的上司进行访谈,需要分析与访谈的招聘需求关键点有:该岗位汇报上司的个人特质和风格、下属成员情况(下属岗位及数量分布、综合素质、在公司工作年限等)、关键职责、业绩考核标准与业绩期望、工作经历要求(行业、服务企业规模、目标企业与目标的职位等要求)、核心知识与技能、薪资范围与对应的福利安排、工作风格与个性特征要求等。如果这些关键需求点把握不准,那么在人才初步筛选的时候就可能失败,当输入的是垃圾的时候,那么结果自然也就垃圾了。
  2、选择合适的面试方法与工具:判定合适与否的关键在于岗位所需的胜任素质是否能够客观、有效的测评出来。比如测试其知识技能可用笔试,笔试试题是否设置得当?测试其影响技巧、建立关系能力的BEI访谈提纲或无领导小组讨论是否有效?测试其心理个性的工具是否简易、可行?
  3、做好面试官培训,无论是笔试还是无领导小组讨论、结构化或非结构化、面谈、心理测试都需要对面试官进行专业的培训,否则可能导致选才的失败。
  招聘成本的控制:
  企业招聘成本的大头就是渠道成本,所以对招聘供应商或者招聘渠道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猎头这一块的费用控制。选择专业的猎头客户经理,实施猎头供应商年审制度(即每年底对猎头推荐的人选数量与质量进行评估,从而淘汰不合格猎头供应商)、对付费方式与付费期限的改进都是降低招聘成本的举措。
  另外,选择外包或者内荐都是降低成本的好方法。外包包括劳务外包,也包括猎头外包,这里说一下猎头外包的方式,当我们手头上的职位足够多时往往会启动大规模的社会招聘或者校园招聘。启动大规模的社会招聘时,我们完全可以交给猎头公司来策划与组织实施招聘活动,而公司方只需要提供面试官参加活动即可。
  内荐的好处也是很明显的:一个职位的招聘周期和外置招聘的成本都是很高的,而内部举荐只需要给他奖励
  招聘周期的缩短:
  如果做好了招聘质量的关键控制点,无疑会促进招聘周期的缩短。同时,做好渠道的管理与控制也会极大的改善招聘周期。
  对于网络与现场招聘渠道供应商,我们需要评估其人流量或者在库简历份数、投递简历的份数、有效简历的份数、下载简历的范围与份数、录用的人数、报价,当然也要看网络商安排的客户经理能提供的服务质量与整合资源的能力,日常工作中我更看重客户经理的能力。
  对于猎头,我的原则是第一要让他们的客户或者顾问敬畏你,敬畏你才会负起搜索人才的责任心;第二要让他们喜欢你,才会整合资源或者接受你对服务合同的改进条款;第三还要指导和培训他们怎么做招聘,就是让他们做得更专业,比如如何电话面试,每个推荐人选要求有面试报告、背调报告、以及生活照。否则这些唯利是图的HR游侠是很不好控制的。
  如何做好企业形象的宣传与推广:
  校园招聘项目是个很好的宣传机会,包括校园大使选拔及大使活动项目实施、校园宣讲、校园选拔与面试都是不错的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推广策略。
  同样的,社会招聘也可以通过策划做到很好地推广与维护企业形象。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定向的专场招聘会,国内很多企业都乐此不疲地采用了这种方式在全国各大城市巡回开展。
  一场成功的定向专场招聘会必须做到以下6个锁定:
  ①、锁定目标区域在相关人才网上搜索与预约尽可能多的候选人参加面试;
  ②、锁定区域内有影响力的人才市场现场接收简历和通知面试的场所;
  ③、锁定区域内有影响力的报纸作为品牌文化及企业文化推广与传播的媒介之一;
  ④、锁定区域内有影响力的人才网站作为品牌文化及企业文化推广与传播的媒介之一,通常图标显示在人才网站的首页;
  ⑤、锁定人才市场内的DM单、招聘画册或墙壁海报作为文化与具体职位信息推广与传播的主要载体;
  ⑥、锁定区域内高端酒店的VIP会议室陪衬企业形象,并作为企业宣传片播放场地、笔试场所。
  当然,举办这种大型的定向的专场招聘会的前提是要有足够多的招聘职位,否则成本会较高,另外必须选在人才集中的区域,比如珠三角的广州、深圳;长三角的上海、苏州;西安、重庆、武汉等城市。
  今天,在宝洁或者微软等著名公司会有HR-marketing的岗位,那是因为现在的招聘工作不仅需要承担人才引进的重任,同时还必须肩负企业形象、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建设与维护;今天众多企业的面试官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为公司未来或者现在招徕或减去若干客户,所以很多优秀的企业在招聘人才之前会花费较多的时间、精力、金钱去培训公司的面试官;今天,越来越多的消费品企业涌入校园通过大规模的校园招聘或者校园大使计划提前开始上演了终端客户抢夺大战;今天众多跨国公司都设有首席人才招聘官的职位也是因为招聘工作如此重要,它必须做到卓有成效!

       转载shicaiyuan2010-9-23文章


作者: gxbgggly燕子    时间: 2011-12-21 11:46
支持~!
作者: lzg043    时间: 2011-12-21 11:48
很给力,谢谢分享。。
作者: relon    时间: 2011-12-21 11:48
招聘应该成为一个体系,包括道、法、术、器,道是理论和理念,法是法律和法规,术是原则和方法,器是流程和表单等工具,道、法、术、器,四者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能成为体系。
在日常工作中,招聘人员虽然掌握一大堆的招聘理论、理念,但仍不知所措,不知如何将自己脑子里的概念,在活动或实践中,转换成心中期望中的结果。分析主要原因,还是缺少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可操作化的工具、技巧。只掌握理念和方法,没有掌握可操作性的工具,就好像讲汽车维修的教练,讲汽车构造原理,也有方法,但是不给学员千斤顶、扳手、钳子等工具,让学员只是知道而无法实际动手试做,效果打折扣。

作者: 榆杨    时间: 2011-12-21 11:49
支持下,,,
作者: lidatao    时间: 2011-12-21 11:49
很给力!
作者: 国源    时间: 2011-12-21 11:50
很给力
作者: beeyao    时间: 2011-12-21 11:54
坐下来慢慢看~~
作者: 快乐的永远向前    时间: 2011-12-21 11:59
看到字多头大,等有空再慢慢看

作者: cc0089    时间: 2011-12-21 11:59
先占个位置,慢慢看!
作者: 龙成    时间: 2011-12-21 12:02
谢谢你的分享,给力,支持!
作者: billy.liang    时间: 2011-12-21 12:11
学习中!继续关注!
作者: vicky憨憨    时间: 2011-12-21 12:16
认真学习,天天向上。
作者: yytyuxi    时间: 2011-12-21 12:21
占个座,再看
作者: SukeyChang    时间: 2011-12-21 12:21
支持。学习了。
作者: 海之粟    时间: 2011-12-21 12:24

作者: 海之粟    时间: 2011-12-21 12:24
在目前国内的人力资源实践中,有很多错误的定义,并且这些错误的定义一直在被当作经典或者原则与标准在继续的错误下去。----很赞成
作者: 五条杠    时间: 2011-12-21 12:31
hao 东西
作者: shicaiyuan    时间: 2011-12-21 12:38
该文是我在去年年初写的,里面有很多错误。
作者: 糖糖2003    时间: 2011-12-21 12:38
做招聘要考虑的东西真多
作者: wandoulele    时间: 2011-12-21 12:43
有一定道理,学习啦
作者: zzdlhr    时间: 2011-12-21 12:49
先占座,后学习,目前一直在做招聘工作。
作者: wh343766761    时间: 2011-12-21 12:52
我不是第一个看的,但是是第一个按“支持”的人;
不是第一个收藏的,是第二个收藏的人;
虽然好多词汇不能完全理解,但看了觉得有好处。谢谢LZ
作者: 少寒    时间: 2011-12-21 12:53
马上要临时出差,先占个位置,空了慢慢拜读
作者: matthew26    时间: 2011-12-21 12:59
很不错,感谢分享!
作者: HNA2009    时间: 2011-12-21 13:01
写了不少哦,辛苦。
公司的招聘人员需要对公司有足够的了解,能够识别对公司发展有用的人。
作者: yyblue    时间: 2011-12-21 13:02
很好的帖子、学习了!
作者: 明筱白    时间: 2011-12-21 13:11
又没抢到沙发,但是支持
作者: 欣然如月    时间: 2011-12-21 13:15
总结分享的很好
作者: 博学笃行    时间: 2011-12-21 13:16
我们可以把招聘看作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前端,楼主分析的非常全面。每家企业都应建立自己的《招聘管控体系》,设计理念可以借鉴楼主的分析。通货膨胀压力下,用人成本随之增大,企业内功要练好啊,要重在“留人、用人”之道。
作者: 平安一路行    时间: 2011-12-21 13:17
很给力,相当犀利,收藏了。
作者: 异域游弋    时间: 2011-12-21 13:20
好吧,招聘周期成本人数人员质量,哪一个都跑不掉,全部都是衡量标准
作者: 欣然如月    时间: 2011-12-21 13:21
欣然如月 发表于 2011-12-21 13:15
总结分享的很好

加了分啦,50分呢 已经最高的啦 哈哈

如果是原创,我都要给精华了。 真的很不错的内容
作者: zjy8868    时间: 2011-12-21 13:33
快乐的永远向前 发表于 2011-12-21 11:59
看到字多头大,等有空再慢慢看

如每一篇都等有空再慢慢看,那么等你有空了,不见得会看,因为后面还有很多的文章出来。到时你又会没空看。既然打开了何不好好的看一遍。只是建议……
作者: 朱小杨    时间: 2011-12-21 13:45
过来学习的O(∩_∩)O~
作者: 梅子黄时雨HR    时间: 2011-12-21 13:47
学习了
作者: 门才1    时间: 2011-12-21 13:47
谢谢分享
作者: 卡其鱼的豆豆    时间: 2011-12-21 13:52
先了解一哈~!
作者: jadeshi    时间: 2011-12-21 13:59
智慧始于定义;定义始于概念。
作者: 炼骑    时间: 2011-12-21 14:09
学习了一下
作者: 嫣然-余    时间: 2011-12-21 14:31
每天学一点,在实践中学习,不错哦!
作者: 一家三口    时间: 2011-12-21 14:35
这些条件只能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
作者: 嫣然-余    时间: 2011-12-21 14:35
学习学习...
作者: 南洋电器    时间: 2011-12-21 14:37
很不错哦。
作者: chingv    时间: 2011-12-21 14:45
学习了,谢谢
作者: sh1985l    时间: 2011-12-21 14:59
学习了
作者: Audy.zhang    时间: 2011-12-21 15:36
支持。学习了。
作者: foreverhr-zzm    时间: 2011-12-21 15:39
认真看了一遍,感觉不错。
作者: wushijun    时间: 2011-12-21 15:57
学习学习!
作者: 闲云漫步20090925    时间: 2011-12-21 16:05
学习了,很不错
作者: Daisy2011    时间: 2011-12-21 16:10
嗯,超赞的说。一些公司总是在强调招聘计划完成率,而忽视了当中存在的问题。这么算的话,还要和员工真正的在岗时间和是否适合岗位职责挂钩。
作者: jason.hu    时间: 2011-12-21 16:13
支持
作者: `文`    时间: 2011-12-21 16:28
谢谢楼主的分享。
我不是专职招聘人员,但通过学习感觉对自己有帮助,谢谢。
作者: sawasdee    时间: 2011-12-21 16:39
给力!
谢谢分享
作者: Chiffon    时间: 2011-12-21 16:52
实在是高。

作者: 快乐的永远向前    时间: 2011-12-21 17:10
zjy8868 发表于 2011-12-21 13:33
如每一篇都等有空再慢慢看,那么等你有空了,不见得会看,因为后面还有很多的文章出来。到时你又会没空看 ...

有理,今日事今日毕。
作者: 沧浪枫叶    时间: 2011-12-21 17:12
招聘工作,追求卓越,说得非常好!公司首先得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 fuconge    时间: 2011-12-21 17:20
学习,支持!!!!
作者: 芋儿    时间: 2011-12-21 18:49
不错的分享
作者: ~~#幽蓝#~~    时间: 2011-12-21 22:11
这个需要转给招聘专员一起学习下
作者: mchemyaoye    时间: 2011-12-21 22:58
学习了
作者: qangel    时间: 2011-12-21 23:35
不错的文章,学习了
作者: zhujianli2011    时间: 2011-12-22 06:34
分享一下,学习中
作者: LL李    时间: 2011-12-22 08:35
不错的分享
作者: 乌日娜    时间: 2011-12-22 09:05
学习了!
作者: johnny2win    时间: 2011-12-22 09:26
给力!
作者: qxn422933133    时间: 2011-12-22 09:27
很受益,感谢分享
作者: 秦汉唐    时间: 2011-12-22 09:44
很好。要做卓有成效的人力资源专家。
作者: lulu810829    时间: 2011-12-22 10:14
仔细看看学习学习
作者: 手心的娜娜    时间: 2011-12-22 11:19
新上手的招聘专员,受用了
作者: 难免有杂念    时间: 2011-12-22 11:35

作者: sungy03    时间: 2011-12-22 13:36
"一个卓有成效的招聘人员必须关注自己工作的Q(quality)、C(cost)、D(deliver)I(image)" 值得深思和执行!
作者: 215juan    时间: 2011-12-22 15:17
要招聘先调查,再计划,然后选择渠道,简历、人员筛选,试用考核,聘用
作者: 为了坚持    时间: 2011-12-22 15:52
强烈支持
作者: 打哈欠的猪    时间: 2011-12-23 09:20
天啊,这是原创吗?太有才了,写得很好呀,谢谢分享
作者: 海之怀抱    时间: 2011-12-23 09:37
学习的方向!感谢Q总的分享!不定时的鞭策哦.
作者: 优昇    时间: 2011-12-23 11:47
受益了,谢谢
作者: zhhnlinda    时间: 2011-12-23 13:25
慢慢看!
作者: 宁波HR    时间: 2011-12-23 13:44
学习了!
作者: libian1226    时间: 2011-12-23 15:55
分析的很到位,支持!
作者: lichen1002    时间: 2011-12-23 16:07
学习了

作者: blockcofee    时间: 2011-12-23 16:14
学习
作者: viry    时间: 2011-12-26 11:02
学习中
作者: 国源    时间: 2011-12-26 11:23
谢谢分享
作者: lyco    时间: 2011-12-26 16:28
支持。学习了
作者: xing06256    时间: 2011-12-26 18:32
倒是可以建立一个类似于清单的 模型
作者: hremma    时间: 2011-12-27 14:10
支持!
作者: tubagr    时间: 2011-12-27 15:30
很给力,谢谢分享。支持对招聘周期分别制定的方法。
作者: galait    时间: 2011-12-27 16:00
认真学习了
作者: 绯凡    时间: 2011-12-27 17:02
很给力
作者: 蔚蓝理想    时间: 2011-12-27 23:18
思路不错,是个学习的好文章
作者: xueyu76511064    时间: 2012-1-2 20:02
说得真好。
作者: leng2002    时间: 2012-1-5 13:52
很不错的一篇招聘指导性作品,支持学习
作者: jifengju    时间: 2012-1-5 15:00
看完了,写的不错,谢谢分享
作者: jh1986nj    时间: 2012-1-5 15:42
好东西,学习了!
作者: 1106823668    时间: 2012-1-5 16:24
谢谢你的分享,给力,支持
作者: 李如冰    时间: 2012-1-6 10:22
不错 学习了

作者: shadow8512    时间: 2012-1-7 17:47
感谢分享,感触很深,鼎力支持!
作者: lacey_fan    时间: 2012-1-9 23:42
很给力,学习谢谢分
作者: 王林交流    时间: 2012-1-11 20:07
伯牙遇知音啊




欢迎光临 中人网 (http://bbs.chinahrd.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