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务实领导力:不要为做官而做官! [打印本页] 作者: 2012老大 时间: 2012-2-16 09:27 标题: 务实领导力:不要为做官而做官! 务实领导力:不要为做官而做官!6 j. L7 j/ o! S2 j6 N& v- D8 H+ j
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专家谭小芳! p! ?5 h9 M: a* e) ]5 ]
. ~- `% N8 ~8 x* n, I- D! Y
: a' q1 _6 k3 n& K
/ H1 b: ] j q h) m
前言:! i1 @' V1 v* W1 o
* c' C, U+ ~- C" D5 ?1 t2 J, \不要为做官而做官,而要为了做事而做“官”。孙中山先生有句名言,就是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周恩来总理也曾说过:“不是做官,是做事,是为人民服务。”应该说,做官与做事,是有着本质区别的。立志做官的人,打的是个人小算盘,做的是享受特权、光宗耀祖梦。务实领导力要求企业领导要切实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胆识体现在“敢干事”上,把能力展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落实在“干成事”上。2 g% y3 h1 t% s, d' C0 |
8 e/ v: ?2 H; P: h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日渐渗透蔓延的情况下,没有一家企业无不在采取各种措施,想方设法严阵以待。作为餐饮业也在所难免的要受到冲击。怎么办?群策群力、同济共舟、共渡难关无疑应是企业上下共同坚守的信念。作为企业一线的中层领导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又该怎么做呢?是不是依旧冲锋陷阵、凡事尽率而为就行了呢?我想这时候应多些“务虚”、少些“务实”。! ?/ F3 m: m% V S. S0 w
. ]2 U- h+ A' T2 B
从发挥部下作用的角度看,管理学的开山鼻祖法约尔有一句话,值得管理者铭记在心。这一句话是:“领导人要能够牺牲自己的虚荣心去满足部下的虚荣心。”如果说,“实”就是追求实效,消除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那么,领导人务实就是天经地义的。管理一个企业,最重要的就一个“实”字,什么事都落到实处,抓到实处,结合实际去说话,针对实际做工作。要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2 k. F: ~9 m. N5 R1 S
& i, x1 u! b4 ^% _: f5 i C. c
中国传统是最讲究务实的:“实事求是”、“学以致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经常挂在中国人嘴边的口头语,正是这种务实精神的写照,也正是这种务实精神,创造了中国传统社会灿烂的文明。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什么职业,必须拿出踏踏实实、兢兢业业的态度。务实就是讲究实际,不求浮华。它注重现实、崇尚实干,追求充实和活力,排斥虚妄、拒绝空想,鄙视华而不实。2 u! v% Y8 N3 a
' j" I2 b6 M) E4 H5 `! j9 m+ Y
著名领导力训练专家谭小芳老师表示,如果一家企业的领导者缺乏务实的作风,员工缺乏务实的态度,就会使得这家企业在与其他企业竞争时,时时处处都会感到功力不足:正因为不够务实,正因为不能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事业,才会出现才会出现工作效率的低下,才会出现管理绩效上的巨大差距,才会使企业成为不堪一击的短命王朝。1 s# \5 K5 ?# W4 C* j
( Q% G6 Z& O! j9 K4 L5 x
当然,我们不能把企业失败全都归因于缺乏务实,但缺乏务实至少是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之一。每个人的务实精神都差一点,累积起来就形成了企业效益之间的巨大差距;每个企业再差一点点,累积起来就形成了国家生产力之间的巨大差距。现在国内企业和国外知名企业之间的巨大差距,不正是由于我们每个人一点点的差距所造成的吗?/ q+ c: v, K, P* z3 d5 B
. X, I' a0 R3 | {& H( m! ^与国内企业和员工形成对比的则是国外的优秀企业和员工。比如在德国企业,无论是高层的管理者,还是最基层的员工,他们都致力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做事。他们不仅仅要完成工作,而且在完成工作之后还要自行检查,每一个细节都要仔细核对,决不放松。) x) ]" U% r/ w7 {
' J& V' w. u- u1 B3 I, ?( s
正是凭借这样的务实作风,德国企业才创造出了众多的世界一流的产品,将日尔曼民族特有的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和思维习惯推向世界。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企业要想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要想逐渐弥补与世界知名企业之间的差距,尽快实现自己走向世界的梦想,必须教育员工克服浮躁的心态,养成务实的工作态度和做事习惯,并在这个过程中努力达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成长。 " o7 `! \/ b( {- G% X" Z + y5 N& o6 `* v* E$ R K! i另一方面,对个人来讲,务实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石。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什么职业,必须拿出踏踏实实、兢兢业业的态度,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据此不断地锻炼、提高自己的能力,积累宝贵的经验,才能使自己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才能使自身不断得到发展并最终获取成功。 ; [8 Z, t$ v, y0 o8 h f8 R- R5 F8 {% D9 b7 G2 C, D2 Q% q+ T
谭小芳老师了解到,我们经常会听到某某领导或某某员工评价某某领导不“务实”,工作“务虚”的评论。也经常听见基层员工谈论办公室人员坐在舒服的办公桌前也没见干什么活,工资还高的感慨,在很大程度上,强调领导的务实,是对现实中的某些领导人摆花架子的一种抨击。 S. i2 F h `1 B# b& D
7 k, p5 ?+ j7 x# @, m- j; l
不务实往往表现在只说不干上,虽说得天花乱坠,但实际却没有一点儿效果,或效果甚小。如果说是在干,也是在认认真真玩虚的,扎扎实实走过场;不务实再往往表现在不深入调查研究、不掌握真实情况上。能不能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能不能妥善地解决问题,关键是掌握的情况真实不真实。& c9 {: i; A) I6 l& M6 ^ t
8 J P2 [" }) y. g! K8 }- |6 p# _
据著名领导力训练专家谭小芳老师了解,现在的问题是有些领导干部沉不下去,蹲不下来,就是下去了,也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多数时间是泡在会海里练唱功,坐在办公室里练听功,埋在材料堆里练看功。其实他们听到的只是经过精心编造的“军情”,看到的只是经过“加工”的盆景。 9 ] y& b& N0 o, O4 ]9 Y : L5 F, r. f1 W+ t8 g) W一些领导同志多数时间身居“会海”夸夸其谈,基层干部有的成了会议“专员”。不少文件发下去无人看,实际效果很差。一些干部整天忙于迎来送往、陪会议陪检查、陪吃陪喝,看起来也非常忙碌,其实是辛辛苦苦的事务主义,成效并不大。还有一些干部不是在实际效果上下功夫,而是在追求形式、应付检查上下功夫;不务实更往往表现在不讲真话、弄虚作假上。5 r$ q/ |( V* Z) i! ~5 [! X' S, f
& z/ E( X! Z" w/ t& E& Z* c
列宁指出:“我们应当讲真话,因为这是我们力量的所在。”可惜我们有不少干部往往讲成绩长篇大论,夸功劳如数家珍,上报统计数字“水份”很大,有些数字简直让人不可思议。还有的把“设想”报成战果,把开始说成“高潮”,把做得一般说成很好。凡此种种作派,如果说能把工作真正搞好的话,那才叫活见鬼呢。 ) m' E" z1 e, N& `" E5 h( I# u h$ |7 y# }1 P: Z! d
多干实事、少说空话的要义在于一个干字,实实在在地干,干实实在在之事。成绩是干出来的,而不是空谈得来的。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都付之行动,一件件事情做好,一项项任务落实、一个个问题解决,才能有工作的新进展、局面的新变化、事业的新成效。只说空话,不干,或干的不是实事,干不到实处,再好的决策、措施、办法,也是“镜中花、水中月”。 : \) ^& |3 M4 @0 p2 ^: r , D5 L8 |8 f. b( L, z* ~' W多干实事,少说空话,是一种职业素质。多干实事,少说空话,是一种最有效的工作手段,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一个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多干实事,少说空话,是一种团结员工的方法,实干,领导员工心连心;空谈,领导员工背靠背。多干实事,少说空话,是一种领导艺术,上有所好,下必有所效,企业领导在干实事上作表率,一个地方、一个企业就能形成干实事、不空谈的导向。3 @2 C: x. H2 \- Q6 k
: }% L1 p' J+ I谭小芳老师认为,务实是一种执行力,务实是一种责任感。具体我们来看一个案例——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国内知名企业的领导者纷纷出国考察,学习国外同行的管理经验。有一次,希望集团总裁刘永行访问韩国,安排去一家面粉企业参观。然而就是这次普通的参观,给他刺激很深,回国后好几个晚上都难以入眠。1 r1 J8 D+ j5 a- w7 z( r }: [
1 R. S, z9 l7 Z$ `+ n3 x0 X这家面粉厂属于西杰集团,每天处理小麦的能力是1500吨,有66名雇员。一个只有几十名员工的小厂,其工作效率之高令刘永行惊叹不已。在中国,相同规模的企业一般日生产能力只有几百吨,但员工人数却高达上百人。希望集团的效率相对高于国内同行业标准,250吨日处理能力的工厂也有七八十名员工,日生产能力却仅有韩国工厂的六分之一。 4 v) p) Q$ f% F$ U0 r2 P9 }: z! u8 p" s$ r* X3 b' ]
为了弄清楚其中的奥秘,刘永行与这家工厂的管理层进行了深入的交谈,了解到他们也在中国投资办过厂,地址在内蒙古的乌兰浩特。当时的日处理能力为250吨,员工人数却高达155人。同样的投资人,设在中国的工厂与韩国本土生产效率居然相差10倍之遥,效益自然也不会太理想,磨合了一段时间,觉得没有改善的可能性,就将工厂关闭了。+ P9 ?% ?( r; h4 C. g" t8 G
S; l b+ ^8 H7 j* v
两家工厂的效率为什么有如此之大差距呢?是设备的先进程度不同?不是。相反,韩国本土工厂是20世纪80年代投入生产的,而内蒙古的合资厂却在90年代建起来的,比原厂还好先进。是管理方法的问题?也不是。工厂的主要管理层基本上都是韩国人。恰好,刘永行遇到了那位曾在内蒙负责的那位韩国厂长。 ' f( m( n$ L' j9 }" J% m5 c+ o7 o: `* v' M9 ?* p
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刘永行特意请教这位厂长:“为什么同样的设备,同样的管理,设在中国的工厂却需要雇用那么多人呢?”那位厂长回答很含蓄:“也许是中国人做事不到位吧。”而正是这么一句轻描淡写的话,却让刘永行回国后彻夜难眠。他知道,当着一群中国企业家的面,那位厂长的话已经是十分客气了。在这句平淡的话背后,一定有许多难言之隐,一定有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管理问题。 2 z3 j; H; V0 v8 p' f7 Z 6 o1 y- a9 Z9 v" b3 j4 n K仔细想一想,与韩国人相比,中国人做事的态度无疑相差很大的距离。韩国人做事总是手脚不停,无论是工人还是管理人员,手头的工作做完了,就一定安排有别的事做;他们是一专多能,比如说一个厂长,如果他觉得自己的岗位比较空闲,就会做其他一些事情,以节省人力。而在中国大部分企业中,还存在把自己的事情做得差不多就够了的想法,所以我们的效率就低了。- u. S' Z2 J4 w6 v& z
( J& j6 Y* i$ \: B# o* z" [8 _这些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都能看得出,但刘永行思考的远远不限于此,总觉得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譬如说按照韩国人每个人干了中国1.2个人的事,彼此之间也不会有10倍以上的人力效率差距。琢磨了好几个晚上,这位善于思考的总裁终于找到了答案:人力效率上的差距,绝不是简单的加和关系,不是一个韩国人做了1.2个中国人的事情,10个韩国人相当于12个中国人的问题。效率是乘积关系,一个韩国人的效率是1.2个中国人的效率,那么10个人的效率就是1.2的10次方。只有这样理解,才能解释为什么在韩国的工厂里,更少数的人能创造更多人的效益。. u- k" R2 U2 q& _% h*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