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网
标题: 一位职业经理人的辞职信 [打印本页]
作者: 浅井 时间: 2012-2-29 08:05
标题: 一位职业经理人的辞职信
本帖最后由 浅井 于 2012-3-1 08:39 编辑 9 B, w& ~5 x( |) j
" g8 `( Z2 {/ b) @& o
[attach]291133[/attach]9 V" t1 T4 _5 p; Q N+ p
这是一封真实的辞职信,其中的酸甜苦辣想必对许多老板和职业经理人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们刊发此信,是想让人们对如何用好职业经理人和如何做好职业经理人以及如何完善我国职业经理人制度做更多的思考研究。为了维护有关方面的权益,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在刊发时隐去了老板的姓名以及当事企业的名称,作者也以笔名署名。部分标题做了技术处理。- ]$ Q4 }$ O; i( ^9 \
——这是去年一期《企业管理》上刊出的,今天看到一则案例,不禁又把它翻出来跟大家共享,这篇文章还有后文,是一名读者以这位经理人老板的口吻写的信,不知道能否在网上找到。4 d x% I, v6 e5 r) X7 D
--------------------------------------------------------------------------------------------------------------# ~" T- O" M# W1 p9 m b- a( d8 W
老板的回信在38楼,感谢风走无声这位家人!
9 Q; z3 j0 D3 \' X" H4 @9 e9 H1 [. N$ ^" N
作者: csm8099 时间: 2012-2-29 08:15
换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些辞职的问题。其实都是交换关系。
作者: 飞奔DE蜗牛 时间: 2012-2-29 08:17
支持一下,顺便抢椅子。
作者: stephenzhou 时间: 2012-2-29 08:25
多谢分享,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完善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作者: 门才1 时间: 2012-2-29 08:39
在地下室支持一下
作者: lghtyl 时间: 2012-2-29 08:55
浅井 你不厚道啊,还要金钱诶
作者: heidi6688 时间: 2012-2-29 09:10
真郁闷,怎么下载不了?
作者: 中队长 时间: 2012-2-29 09:15
呵呵,谢谢啦。下载了学习
作者: 糖糖2003 时间: 2012-2-29 09:15
此文章貌似之前在那里看过一点捏! K9 t; F0 M" j2 H W( X- n& i5 i; \
作者: 小猪看报 时间: 2012-2-29 09:17
看到标题,似曾见过。。。
作者: 宠着小猪 时间: 2012-2-29 09:18
我现在金币少少,已阅!
作者: 明筱白 时间: 2012-2-29 09:22
我等论坛好在下载
作者: 轻盈如雪飞 时间: 2012-2-29 09:24
为什么我下载不了?
作者: 乌日娜 时间: 2012-2-29 09:35
民营企业的普遍现象吧,虽然不是职业经理人,但身在其中,感触颇深。“核心管理层都是跟随您十年以上的老部下”……
作者: yuguijuan 时间: 2012-2-29 09:44
等系统稳定 再回来看
作者: 榆杨 时间: 2012-2-29 09:46
支持
作者: joling0602 时间: 2012-2-29 09:46
下载下来看不了,郁闷!
作者: bxh123 时间: 2012-2-29 09:56

作者: gao741852 时间: 2012-2-29 09:57
, f4 } m* x5 y# K2 d) \3 U一位总经理的辞职信
- c. `7 d* Y! p9 z2 G B《企业管理》杂志2010年第9期
6 C1 T( C2 R3 r9 M+ F( n% k' N' E* k4 V这是一封真实的辞职信,其中的酸甜苦辣想必对许多老板和职业经理人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们刊发此信,是想让人们对如何用好职业经理人和如何做好职业经理人以及如何完善我国职业经理人制度做更多的思考研究。为了维护有关方面的权益,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在刊发时隐去了老板的姓名以及当事企业的名称,作者也以笔名署名。部分标题做了技术处理。
, f; ~8 M+ ^7 E) x——编者! @9 t# A6 g& ~; P# J
L总:您好!
& G& p5 D7 ?1 P今天,当我不得不怀着复杂的心情提笔时,心中充满了感慨和遗憾。今天算来差不多是我上任总经理五个月的样子,其间的酸甜苦辣,一言难尽。尽管这五个月已经取得了我们公司历史最好的业绩,但我还是决意离开,这种结局带给我更多的是沉重和反思。
5 G: c( q9 \( [4 ]8 {! p+ K2 p& E一、反思走入公司的决策5 M w1 R, J" H: C, \; i
1. 是因为原因接受了任命,而非因为目的——我迈出的第一步就错了8 X' a4 ^, f7 c6 | M, M
当初经过跟您和猎头公司协商,我对公司进行了为期三周的调研,呈交管理诊断报告后我选择了放弃。两天后您亲自开车到我家,而且告诉我,您组织过中层管理人员集体表决,一致通过聘我做总经理,并让他们每个人签了“军令状”,如果某一天因为新任领导的管理需要,对他们进行调整或辞退,任何人不得有异议。我很感动,自感无法望孔明先辈之项背,无需三顾茅庐;也看您变革决心之大,告诉我把权力完全下放,可以大胆放手地去干;还有一点是我的私心——大学毕业二十年一直在外漂泊,中国人有个叶落归根的情结,而我们公司正好在老家,种种复杂的原因让我接受了这份任命。
. E& B: j. y! g- p' a1 F1 ~% ~问题恰恰出在这里:是因为原因接受了任命,而非因为目的——我迈出的第一步就错了;而作为您,在各项条件尚未完备,尤其在您没有足够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就匆忙引进了一个总经理。
9 d6 x0 @$ m c& L进入公司两个月后,在逐渐意识到公司过分注重短期效益,授权也远不够充分时,我提出了离开。是您的诚心再一次打动了我,是啊,来的时间毕竟太短,完全放权也存在风险,公司失败不起,而员工的渴望、管理的现状也确需引进外聘的高管;我同样也失败不起,作为从业多年的职业经理,更不愿意轻易看到自己的失败。
+ M8 L& I+ {. t3 u9 ?2. 您需要的不是总经理,而是一个总经理助理或者执行副总; N: S5 e6 h1 I' q5 L2 m- x
企业发展之初,老板的主要管理方式是靠人治。当企业十几、几十个人的时候,企业所有情形都能一目了然,问题一句话就能解决,当组织规模扩张到上百人的时候,自己那双眼睛已经远远不够用了,自己所到之处满眼都是问题,而且说个十遍八遍都不管用,就连睡觉都得睁一只眼睛。您招聘我的目的不仅因为自己飞得太高太快,感觉那些熟悉得连乳名都能随口叫出来的老臣已跟不上自己的思路及企业的形势,还希望借他人之手革除组织的痼疾,又能避免被人说成是炮打庆功楼的朱元璋似的领导。
; s- }5 i2 V% Z2 X今天看来,我们双方的定位就没有从根本上取得一致。您是想透过一个外聘的高管把自己的管理思路贯彻下去,您需要的不是总经理,而是一个总经理助理或者执行副总,无非为了促成我进来,冠了一个总经理的名头,尽管您对此一直讳莫如深。
# z r5 R. `' K但我们配合的最大问题在于,老板您希望透过一个职业经理去改变下边时,却没有意识到系统问题的根源大多出在自己身上。职业经理依之,将因错位导致舍本逐末;反之,试图改变老板的结局,往往注定失败的是自己。0 f+ ?# q; m& x: f Y0 s" x
因此,我们公司招聘高管,必须在您认识并接受改变自己的时候。, S' O3 |. m" `+ w5 {
二、反思战略思路的配合# E6 o' H# b8 n
一个企业的战略要统领全局,是企业发展之大纲。战略是基于企业使命的基础上,充分分析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等综合因素并配备必要资源的结果。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配合不同的战略。
3 k3 b% R) D7 w* ]% s' y1.今天成功的经验,有可能是明天失败的根源
7 \/ s5 w7 Z/ z8 x- M先看一下我们公司的部分运营指标和问卷调查数据:
1 ~, a8 S4 `7 P- g5 B7 B(1)几个主要运营指标:
; s g: }+ u8 Z' k. e. J! G2008年销售额较上年增长-10.7%,2009年增长率为2.3%;: `$ Y1 B$ Z3 I7 d
质量方面:2009年配套产品退货率为13.8%;
3 m* x+ B6 r2 i5 U# Q9 o8 n1 y0 h成本方面基本变化不大;& T% a5 T1 u$ p5 L
交货期没有统计数据。' x& z4 u. n% Z+ {$ Z' m
(2)下面是摘录的部分调查问卷、访谈和文件记录的数据:
- t- Y/ e7 s( v' g( f8 Q1 Z2 Q了解公司战略规划的员工占比:3.8%;
- i ?% s" |0 }0 M5 Y4 R认同企业而留下的占比:5.1%;7 x1 z0 u& s- w
员工公平满意度:29.4%;
8 J' l, C+ R% v' Q/ \0 \. \9 n越级指挥普遍性:74.5%;
6 ?* q; p, v4 h9 }6 w文件执行率:13.4%。
3 V! P) d& W/ M# Z& U* M1 U近几年业绩徘徊的原因全在这里:运营指标是结果,问卷调查的数据是原因。您对诊断报告是认同的,我们也不止一次沟通过,企业由快速增长变成停滞不前,已经说明企业发展遇到了瓶颈,长痛不如短痛,趁现在企业效益还好,市场还给我们喘息的机会,应尽快把工作重心放到规范基础管理上,否则受技术、人员素质、管理水平、执行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在质量、交期无法彻底保障的情况下,我们供货越多风险越大,等到我们的品牌信誉出了问题再去补救,就为时太晚!
/ ^5 `, A! H& \! Q& k$ m$ w事实上,在我进公司不久,您重新调整了2010年的年度目标。这个目标是在前三年业绩徘徊的情况下,销售额增长32.8%。
' t& d- V+ @" L1 J$ L: R9 W3 g回顾一下我们公司发展的历史,我们企业的发展,得力于老板您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广泛的社会资源,我们是在行业竞争力极其弱小的情况下,借火爆的行业形势,靠低端产品和价格优势迅速膨胀起来的,我们赖以成功的增长模式就是复制规模。
' N# X% v6 K1 J4 y4 Z& A; Q尽管您嘴上承认规范管理为第一要务,但内心似乎更偏好规模效益,做得更大,然后更强。但是,做大还是做强,要看企业发展的阶段,不是凭感觉或拍脑袋出来的。今天成功的经验,有可能是明天失败的根源。3 N9 l5 p+ @8 d @4 b* r
2.老板的格局决定一个企业的战略,有什么样的战略就会有什么样的企业
: ^& N! |$ n& @我曾在竞争比较激烈的行业做过,深刻理解残酷的市场竞争意味着什么。不用跟家电业比,即使跟普通竞争状况的行业相比,我们的生存都是问题。今天汽配行业的竞争形势已经从蓝海跨入红海阶段,但我们的思维还未从根本上转变。# f1 @/ Q a, O( y* p. K$ S6 }$ s2 I+ ?
包括您在内的众多元老对此不以为然,企业为了快速赚钱难道还错了吗?要3 C5 I0 j( |* c3 K8 Q
这么说,那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不中学毕业就去工作,而要选择上大学?上大学不仅不赚钱,每年还要花费上万元!
( i- @8 o' o' s6 a/ L% L也许我们思路相悖的原因在于,在老板您的眼里,企业从无到有,是自己一点一滴心血的结晶,您对待公司更像是对待自己的孩子,尤其随着规模的发展,对企业命运的担忧可谓如履薄冰,容不得半点闪失,导致在战略决策的风险评估和选择上,倾向于经验避免失败。9 B# ?2 c2 e6 b
但我一直在想,当行业形势迅速逆转后,我们怎么办?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靠技术?管理?市场资源?还是价值链?我们都没有优势可言!' o' j/ R3 S4 X" Z% \9 G
老板的格局决定一个企业的战略,有什么样的战略就会有什么样的企业!
2 U% p9 z+ E2 c6 O) z; T三、反思对下工作的推动
" d) e z9 G# m& s$ `一个企业的成功80%在于执行力,优秀的执行力可以弥补和发现战略的失误。而在我们公司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安排会出现大相径庭的结果。下面从公司最基本的几个方面,分析一下我们不能有效推动工作的问题出在了哪里?
6 q$ Q. g4 q# G) d' q+ E1.只换一个包工头,想领着原来一帮盖草房的泥瓦匠盖起高楼大厦是不可思议的。
- g* J! L+ G: i: e- D/ p1 e7 d一个公司,组织结构的确定要服从于公司的整体战略,然后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进行岗位分析,进而把合适的人员选拔到合适的岗位。而在我们公司,核心权力层都是跟随您十年以上的老部下,如果这不是问题,那您身边的司机,陆续做了部门经理、副总经理的时候,还感觉不出其中的问题吗?感恩的方式有多种,如果送出去深造,对彼此是不是一种更负责任的做法?当然,也许问题出在了因为待遇匹配了相应的职位。
! ?0 N: |& z4 m$ F0 @, v3 Y+ ?建筑学中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只换一个包工头,想领着原来一帮盖草房的泥瓦匠盖起高楼大厦,简直是天方夜谭,除非队伍素质提升,要么服从统一指挥,可这在我们公司却难以实现。
/ B; e0 J! a3 r- x, S& k- U2.老板不是救火队长
o' d5 E& H5 J" h在公司组织伦理的管理上,您远没有意识到越级指挥对一个企业带来的危害。您对公司的情感是任何人无法比拟的。您喜欢事必躬亲,对企业的了解甚至哪个角落有个螺丝您都清楚;当您看到工人维修效率太低,挽起袖子就下手,或
) W0 X* k6 w9 r" v. M+ u* F者认为哪个地方需要调整,现场就调动起资源。效率倒是有了,但结果是连他们的主管都不知情,原有的计划也被打乱。试想老板您担任了多年的“救火队长”,其结果是不是“火势”越来越大?问题也像您带的手机一样变得越来越多?对此我曾不止一次跟您沟通过,您也意识到其中的问题,但您认为自己就这个脾气。
% z+ Q0 K, i) C; _/ K# B4 }3.一个个被架空的主管,员工会服从他们的管理吗? 当层层都可以不服从安排,企业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 a, q; h; n5 N% {7 N8 r6 A人事权的控制,将决定一个管理者的权威。我曾做过两个不同类型企业的总经理,虽不敢说取得过什么成就,但至少运做过他们品牌跃升至前几位。我非常清楚变革的艰难程度,在千名员工中近1/4是夫妻的复杂环境中,一招不慎甚至连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在我们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要接受双重领导,人事调整过分艰难。生产系统内部一个车间主管的任用上,根据其业绩已明显不适合,我建议其直接主管予以调整,主管说自己早想调整,但此人是您不久前直接任命的,强行调整会带来系列的问题。我曾三次跟您沟通过,但最终的结果是人事变动我事先都不知情:在其出问题后,您一怒之下当众拿下。如此一来,他的直接上级权威何在?部属有必要在乎他们吗?一个个被架空的主管,员工会服从他们的管理吗? 当层层都可以不服从安排,企业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 ]% |) j2 f' d* Q4 x3 j5 k您告诉我,不听就狠罚。罚款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吗?当罚款带来更艰难配合的局面下,对这些阳奉阴违的部属怎么办?4 A- F/ g! d( ]5 h( [% c
4.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 N' G" h6 h+ Q- ^' w' Y+ I让一个人执行不太愿意做的事情时,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通过沟通改变其观念,二是如果不执行意味着将出现其担心的后果。在纪律规范的过程中,为了有效推行企业的一系列举措,我首先实施了部分赢得民心的措施,然后草拟了企业基本规范十条,组织员工充分讨论修订、全员学习、考试并排名奖罚、执行日期事前公布、责任人处理、部门领导违纪率排名、定期张榜公布等,同时为了有效推动,实施了检查和处罚两权分立,并阶段性借用新入职人员检查。感谢您在这一点上的大力支持,实际看到的结果是,一路下来被罚的几乎都是一些主管,还有您倚重的那些员工。公司纪律也随之出现空前的好转。
' x& I, ] j/ e8 D但问题在后边,很多人开始提出异议,穿工作服重要吗?开会响手机能影响企业效益吗?还不如把精力放到多生产一个配件上。在元老们的眼里,他们就是
7 @$ c- n' g7 q2 j9 Q把太阳叫出来的公鸡,企业是他们拼死拼活挣来的,大家拼来拼去拼到最后却突然发现一个陌生人仅凭那点所谓的资历就在坐享其成,不仅高高地坐在他们的头顶上,而且还要享受着他们为企业辛苦半生都无法企及的待遇,内心会产生极端的不平衡,恨屋及乌,自然对新推行的一些政策极具抵触情绪。而更要命的是您的态度也随之开始动摇。其实我的目的在于给员工一个信息——从现在起,凡是新颁布的文件都会以此为例,以便为将来推行新的管理制度铺平道路。心理学中,这叫“首因效应”或“第一印象”。可是……3 G7 H0 R5 [; m8 p6 A
还有企业文化建设与冲突,等等。
5 r9 z6 B) B; \9 m! {2 n" a9 `以上种种问题,作为老板您心里也非常清楚,而且感受颇深,甚至对下面一个个小圈子能恨得咬牙切齿。但面对那些元老,您想变革又不能不投鼠忌器,导致这些棘手的问题一拖再拖。
) y+ c1 r& Z5 q1 S也许原因在于您承载了一个企业矛盾的核心,既有自身理性和感性的矛盾,也有自己超前思路与原有滞后管理团队的矛盾,还有与外聘高管管理思路和文化的冲突,还要面对各种矛盾的平衡,不同力量博弈的结果往往成了判定决策执行的依据;而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对新招来的人,除了不放心外,潜意识里总希望看到自己的某种影子,既想管住他,按自己的思路运作,又想让他干好。种种原因导致了牵而不放,或者收收放放。
6 z; g1 j, [, `6 j故此,公司的变革必须在您痛下决心的时候!) s5 o1 ]9 }. y7 }
四、反思如何对一个管理者评价
+ ^* o$ v: D; t" E# Q1 }& W我们的根本分歧在于,缺乏统一的价值评判标准。
! g1 U: t) t* _& y7 A# y3 E; _2 K管理中有一个很耐人寻味的数字,一个组织对某人的评价,如果30%的员工说好,50%员工不了解,20%的员工说差,按说人无完人,这个人还是不错的,事实上这种比例带来的结果却是近70%的人认为这个人不怎么样。原因是影响切身利益的那些人会不遗余力地大肆宣扬某人如何差劲,而认为不错的那些人是很少主动站出来纠正的,最后,那些不明真相的员工也就自然倾向于舆论宣传者观点。
% {3 T ?4 N0 h4 p/ d1 D; B现在我把任职期间与去年同一时期的几个指标简单对比一下:去年同期每月人均产量957个,我任职期间每月人均1158个,人均产能增长率约为21%;产销比率为98.7%;质量指标也由原来的总成品率93.6%提升为95.7%。人均产能、产销率、质量、成本等指标均创公司历史最好记录。按说这些指标的取得,不应
! I7 s" h v, q( l该成为否认我系列措施的理由,事实上,我错了!
) b S7 c5 L; z% |8 _$ `' G我们对一个管理者评价不是看业绩数字,而是就事论事,凭感觉。
0 c0 D5 i, n9 t4 F1 m: ?& ?我知道,您耳朵里每天塞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您知道吗?您的一个家庭会议,其影响程度超过我几个会议的总和不止。我知道您喜欢听这些声音,兼听则明,这本身没有错,但那些汇报者如果真正想解决问题(不含投诉),为什么不直接找他的上级? 而您又总是在有意无意地寻找支持您信念的信息。
" m3 |9 D1 C, c% O& V8 o记得我曾跟您探讨过N次,这个世界上,任何事情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不是看过程,而应该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环境中。这就是现实中为什么有人把某人看成战犯,有人却把他推崇为民族英雄;而做同一件事,在某一个阶段可能是正确的,而在另一个阶段可能就错了。5 r) u6 e, i y. u* M. u. D
也许,我们职业经理只是站在绩效的角度上看问题,绩效上去了就自以为成功了;而老板您更关心某种决策给组织带来的后果,评价是建立在信息传递者评价的基础上。6 N G9 @+ H: l5 U5 S
在对待具体问题的处理上,职业经理往往认为有益于企业发展的就要坚持,错误的就坚决否定;而站在老板的角度上,有时即使明知职业经理的做法正确,出于各种因素的考虑,也会断然否定,哪怕是牺牲掉。
% }% E) y; J# t' u+ J0 W7 |: E我们的根本分歧在于,缺乏统一的价值评判标准。7 M: k, p. X6 o
多年的外企经历一直促使我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国内企业的平均寿命不足2.9年?也许现阶段大多数企业需要的不是如何去创造成功,而是首先要懂得如何才能避免失败。这或许是中国培训业的悲哀。4 b0 m+ p- K5 L
L总,这次我离意已决。我真的太累,本来很多轻而易举的事情,在我们公司我却显得无能为力。每一项措施的推行都让我精疲力竭,到头来却多是半途而废,面对政策的随意性,我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先要适应然后改变,谈何容易!那种缓慢的进程更让我后怕将来某一天成为公司的罪人。也许作为第一任外聘的总经理,本来就很难打破短寿的魔咒,与老板彼此陌生感也是一种常态。
$ T% {* \" e0 m& _" E" K* K我的离开不是为了证明谁对谁错,那毫无意义,管理上也没有哪一种理论界定某种思路就一定对或错。如果老板不对,就不可能有今天企业的成功。我只是对公司未来的命运充满了深深的忧虑,希望通过这次离职促使彼此深入的思考,& L* d. I3 ~- W; B
或许能对公司的稳健发展有所裨益。
" n+ {. E8 N! p我怀着极其复杂的心情,怀着对公司和您的感念,怀着希望公司成为百年品牌的良好愿望,一口气写了这么多,说的不一定对,却是我的肺腑之言。4 C$ S+ G7 d+ N4 `9 H0 O. H
感谢这五个月来对我的关心和照顾,您的心地宽厚、雷厉风行和敬业精神让我由衷敬佩。为了避免给企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负面影响,您可以考虑一种有利于公司的方式让我退出。
9 T2 ^0 G% d; k+ K: ?: o4 h& [再次感谢!
$ m" o2 ?7 u* k' e7 n礼!& A0 a2 o* }0 N" E
songzy, t! I& j7 u7 j7 p' z. X9 q
2010.7.6$ W8 G# {' r/ p
关于本文的讨论
( y% |: C; J2 u ^/ B/ a# mhttp://blog.vsharing.com/seca/A1153543.html
2 k- _8 _! E$ D/ W, m7 C
作者: gao741852 时间: 2012-2-29 09:58
gao741852 发表于 2012-2-29 09:57 
! b2 w' N: L, b) z& F, b一位总经理的辞职信
5 G. V' \+ \& [+ N0 B! Q《企业管理》杂志2010年第9期/ [$ w9 G2 m$ N5 H$ }. J
这是一封真实的辞职信,其中的酸甜苦辣想必对许多老板和 ...
% F' A- s- F) ^# q) g( w, ]对不起,楼主,为节省大家的精力和金钱,我把它的内容粘上了,请你见谅。
作者: 茉子清风 时间: 2012-2-29 09:59
这位职位经理人,说的大概是中国大多数民营企业的一个通病!我比较敬佩这位职业经理人的离职,因为他离职是他敢于面对!在现实中,我发现有很多人,有这样的想法,既然都是通病,他们就这样混着,反正拿着一份薪水。!我觉得,对此,我认同这位职业经理人的做法。
作者: 山涧溪水 时间: 2012-2-29 10:06
先顶 再下载
作者: markkk2010 时间: 2012-2-29 10:06
谢谢浅井分享!
作者: 半只风筝 时间: 2012-2-29 10:23
刚辞职,学习一下。
作者: joling0602 时间: 2012-2-29 10:37
谢谢,终于看到了,感觉在说我们的企业——一个典型的中国民营企业!对这句话感受很深:“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安排会出现大相径庭的结果。”
作者: 木若挚爱 时间: 2012-2-29 10:57
第一次评论,谢谢分享
作者: 欢乐宋 时间: 2012-2-29 11:14
付出和回报,到底该如何取舍
作者: celandia 时间: 2012-2-29 11:24
恩 下载了 慢慢看 谢谢
作者: lichen1002 时间: 2012-2-29 11:29
先把钱钱搞回来再打开文件看~
作者: lichen1002 时间: 2012-2-29 11:30
lichen1002 发表于 2012-2-29 11:29
- |8 T" i5 Y! L2 I3 j" A7 K
先把钱钱搞回来再打开文件看~
, h5 g% R5 O d7 m4 J2 l0 @- S
还不够钱呢
作者: Audy.zhang 时间: 2012-2-29 12:33
谢谢分享
作者: 大雁飞过 时间: 2012-2-29 13:16
很认真的读了这封辞职信,很好的一个学习教材。感谢楼主。
作者: lichen1002 时间: 2012-2-29 13:24
lichen1002 发表于 2012-2-29 11:29
( l$ K. |- G8 d
先把钱钱搞回来再打开文件看~
. M0 ~# `) G2 h6 g, L* C7 m2 R( b呵呵,已经看完了。改革,不论从上往下还是从下往上,都必须要有权力者参与才有成功的可能性
作者: bigbig009 时间: 2012-2-29 13:26
看看是不是已经看过的。。。
作者: bigbig009 时间: 2012-2-29 13:41
通病。。。。。
9 G$ l0 Z! x) X8 L( |# j4 T9 d( O真正能狠下心来的都成功了,不能狠下心的要么死了,要么还在死亡线上挣扎。。。
作者: airli 时间: 2012-2-29 13:53
满纸肺腑言啊……说出了我对前任公司老板的心里话,我在考虑要不要把这个转给他……
作者: chr6622 时间: 2012-2-29 14:01
没到那个层级不过不妨碍学习
作者: 风走无声 时间: 2012-2-29 14:01
帮楼主把老总给经理人的回信发上 (怎么不能加附件呢?) E! G& [1 v; U- t
* C6 T9 U" O7 h" {* f
/ k; [/ {% `9 I" \7 L8 {
一位总经理辞职信的回复
SONG先生:你好!
我考虑再三,还是决定提笔给你回复这封辞职信,可能这封信比你洋洋洒洒的辞职信要简短得多。
首先非常感谢你阶段性加盟我们的公司,我也代表公司的全体职工及家人对你这段时间的贡献表示感谢。当你坚持离开这片不适合你发展的“土壤”时,我很遗憾,也很痛心。我并不否认你信上所说的企业的这些问题,而这也正是我竭力邀请你加盟的原因。
下面我逐一答复你提出的问题。
一、 关于你走入企业的决策
你我双方的定位问题,是我们分歧的根源。这看似是管理角色的界定,实质上是两种不同价值观的抗争。
你知道,这个企业在风风雨雨中打拼了19个年头,才终于走到了今天。周围的企业一个个在我面前倒下了,我们自己也经历了几次死而复生,如果没有这些九死一生的经历,根本无法体会到个中的滋味。这迫使我不得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同司机开车越久,就越懂得谨慎。有些时候,并不是所有的经验都是负债。
其实你说的这些问题,不仅仅你我,包括企业的那些高管,大多心里也清楚。前几年,企业也曾积极学习某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为此政府部门还把我们树为典型,但公司为这种激进的措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一个企业能经得起几次这样的折腾?所以我不得不压着变革的步伐,而你却把它看成了阻力。
我内心也希望企业发展得越快越好,但我知道,弯拐太急容易跌倒,螺丝过紧容易拧断,这才是你我在授权问题上争议的关键所在。经验告诉我,企业重发展,更要注重安全,平稳的发展比忽上忽下要明智得多。今天我不敢奢望企业的涅槃重生,就企业的现状看,发展的速度慢一些,至少倒掉的几率要小很多。
说心里话,我不是不信任你,你的人品我也非常赞赏,包括对你背景调查的业绩我也认可,从二十多个候选人中选定你,也说明了我对你莫大的信任。但你实施的方法,我总需要权衡,因为成功的经验必然基于不同的企业环境,否则广为诟病的家族企业,就不可能有国内外那么多成功的先例。
实质上你我分歧的焦点在于“企业安全”与“企业创新”之间的认识不同,立场不同。我考虑更多的是企业的安全性发展,而你注重的是推动企业业绩的快速增长,其他一切可以摧枯拉朽。如果推进的“改革与创新”给企业带来危险和不确定性,那我宁可选择缓慢的完善。企业毕竟还没大乱到需要大治的时候。
你可以认为我思想保守或心理准备不够,但当一个人由身边的喧嚣变成了突然的空寂,由清晰地了解每一点动态演变成只知道企业的大概,这种悬空的感觉,让我一次次从噩梦中惊醒。让我完全放得下,谈何容易,我毕竟是人,不是神。尤其是当我无法清晰地感受到这种变革结果的时候。
说得不客气一点,你可以把企业当成自己某个发展阶段的平台,但我不能,这个企业不是你所说的“当成自己的孩子”,而是我生命的全部!企业一旦经营失败,你可以拍拍屁股走人,再继续找一个下家,而我呢?跳楼的是我,不是你!
这个社会,老板永远不会有那么多的机会拍拍屁股换个地方当老板,就是屁股拍肿了都没用!毕竟中国没有几个史玉柱,可以换个地方东山再起。当你什么时候做老板,也许就明白了。这无关你是否进入企业。
你走入企业,是我们双方各取所需的结果。
二、 关于战略思路的配合上
问题在于,我要你来干什么?
我承认,我们在战略思路的配合上,由于沟通的深度远远不够,导致存在了一些误区。
当一个人拥有10万元的时候是自己的,100万的时候还是自己的,当拥有1000万的时候,就不再是自己的,而是社会的。
我不否认你超前思路的正确性,但当大家都说你对的时候,错也是对;当大家都说你错的时候,对也是错。
你把业绩指标或公司的效益放到了第一位,但我并不这样认为。我的排序是:首先让企业尽可能的延续下去,其次才是企业的发展。尽管我对业绩指标有所要求,其实是在次要位置。
也许你会问,既然不是为了业绩,为什么还要高薪聘你进来?因为我心里很清楚,再让原来这帮家伙折腾下去,企业很快就要完蛋,正如你100多页的诊断报告所分析的,三年业绩的徘徊也是佐证。我对他们是爱恨有加,但爱甚于恨。
下面我解释一下,为什么要这样排序。我也时常在反思,一个老板挣钱的目的究竟为了什么,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再富裕也无非一日三餐,一衣遮体。虽说百年企业人人向往,但一个企业能生存30年、50年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们的企业又能走多远?
每当我走进企业的每一个角落,看到的点点滴滴无不浸透了老臣们当年的汗水,包括车间、门卫室都是他们在三九严寒中一砖一瓦垒起的,上面还印有他们冻裂手脸的血迹……千名员工中近1/4是夫妻关系,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他们的身家性命都已经跟这个企业血肉交融了。企业一旦倒闭,他们将无家可归。所以我必须将这个饭碗捧好,已经没有了退路。我没有什么高尚的目的,这既是我的初衷,也是我的目的。退一步说,即使儿子未来接手这点家业,也需要这些最基本的基石。
到此,也许我的很多行为你就有些理解了。
但这些我又怎么去告诉你?不是为了业绩,你会拂袖而去。因为创造效益是你们职业经理能力的证明或者生存的意义,而养活这帮员工则是我朴素的想法,无论你把它叫做小农意识还是狭隘的个人情结。
三、 关于对下工作的推动上
你认为,我对你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够,并把你进入企业后我设立的监督机构看成了一种掣肘,可这是我了解真实信息的重要窗口。
你一味的要求老板去改变,要围绕新的方向和政策,并希望其他人也围绕新高管去适应,可这现实吗?你认为,只换一个包工头,想领着原来一帮盖草房的泥瓦匠建起高楼大厦几无可能。
其实,任何一种管理思路,都能条条大道通罗马,只要能把你们外聘人员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我们这些老臣们积累的丰富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拳头即可,但你们双方都过分坚持了自我,让我如同面对自己的左右手,左右为难,无法割舍。
也许我们出发点不同,自然行为迥异。从职业经理的角度,你会毫不留情的把不适应企业发展的所有老臣一股脑清理掉,从业绩的角度无可厚非,但你我身处的环境不同,在这方面我需要的更多是感性,而非理性。正如面对自己一点点拉扯大的孩子,突然发现得了绝症,怎么办?从人类发展和人性关怀的角度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无需辩论,你的措施已经被优胜劣汰的自然界所证明。
但是,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
当某一天,他们被淘汰了,让我如何去面对这帮父老乡亲?有些人已经两鬓斑白,他们把一生中最宝贵的年华留给了企业。纵使我可以身背骂名,又让我如何每天都去面对起居一院的眼神?难道仅仅是那点金钱的补偿吗?
再说把功臣一个个的杀掉,将来还有谁肯信任我?
也许某一天,当你感觉不爽的时候,你会拍屁股走人,正如你今天的离职。但他们永远不会抛弃我,他们会与企业生死不离,直至终老。因此,在老板的眼里,忠诚大于能力。
下面用你培训时常给大家讲的“自行车的故事”来解释工作推动上的困惑:
“据说中国最早引进自行车的是一个富家子弟的留学生,他看到国外自行车盛行,就不惜高价买回一辆,家里人一致反对这洋玩意:几千年来我们一直靠双脚走过来的,不是很好吗?想快就快,要慢就慢,而且无需什么平衡不平衡!
“留学生一再解释,连他本人在内,每个人都试了几圈,东倒西歪确实比不了自己习惯的走路方式,那辆自行车随后束之高阁。半年后,这家来了一个半大孩子的亲戚,他很好奇,就将这布满尘土的自行车从角落里拽出来,在庭院里折腾了一上午,饭都顾不上吃,家里人也没往心里去。到了下午,突然发现一群小孩子在那个骑自行车的孩子屁股后面追都追不上,众人大吃一惊,后来自行车就慢慢普及了。”
这个故事没有错,但我一直在想,如果把自行车放到一个没有人会骑的敬老院会怎么样?推动高速变革的往往是一些“新生力量”,而我们毕竟面对的都是一些“老人”。大而言之,中国改革开放到今天,我们也一直在走出去,引进来,但我们跟先进外企的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因为这是文化使然,需要一个融合的过程。
你说我对组织伦理过分随意,事无巨细都要插手,其实这正是因为出现了问题。你们职业经理抓大放小的同时,工作容易浮在面上。当然我也承认,磨合需要个过程,用对人才是关键,但摆在眼前的浪费,于情于理我无法无动于衷啊。也许我的这种方法有待商榷。
四、 关于对职业经理的评价
对职业经理与老板关系的评价,这个话题太大,我不敢妄下断论,但国人几千年来观念的影响、文化的积淀、相互的诚信等等,也许让这种纠结不得不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存在。
我也像所有的老板心理一样,希望这个企业能基业长青,这也是我引进你及其他高管的初衷,只是在实际推动中,与我设想的差距太大,我耳朵里每天塞满了不同的声音,而更多的是抱怨和意见,伴随着干部心态的动荡,我不能不产生疑惑。
这些问题的产生,应该说作为职业经理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说明在沟通环节上仍存在某些问题。作为类似规模的企业,不照样也有很多通过职业经理的推动,成功地进行了二次创业,成为品牌的么?
对具体事情的评价上,你习惯于只要结果。但我看重结果的同时,也同样注重过程。管理有两种方式,一个是靠“疏”,一个靠“堵”, 也许到最后都能达到同样的结果,但组织付出的代价却天壤之别。我不希望你也像如今的地方政府一样,靠杀鸡取卵、寅吃卯粮、掠夺资源来实现所谓的业绩。
你却说,一个老板的格局和人性决定了企业能走多远,并认为中国富不过三代会是多数国人的宿命,并由此上升到了国民教育;但我知道,一个人不能一日无炊。
你为了说服我,曾讲过“孙武训妃”的故事,而且一再重申孙武的英明果断,正因杀掉了吴王阖闾的两个爱妃,军纲得以重振。我不知道这帮妃子们在战场上表现如何,但我也有一个故事送给你:
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在苟陂县一带修建了一条南北大渠,足以灌溉沿渠的万顷农田,可是一到天旱的时候,沿堤的农民就在渠水退去的堤岸边种植庄稼,有的甚至将农作物种到了堤中央。等到雨水一多,水位上升,这些农民为了保住庄稼和渠田,便偷偷地在堤坝上挖开口子放水,因而决口事件经常发生。到后来这种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抓不胜抓,防不胜防。面对这种情形,历代苟陂县的行政官员都无可奈何。每当渠水暴涨成灾时,便调动部队一面忙着抓人一面去修筑堤坝。后来宋代李若谷出任知县时,也碰到了决堤修堤这个头疼的问题,他便贴出告示:“今后凡是水渠决口,不再调动军队修堤,只抽掉沿渠的百姓,自行修堤。”这布告贴出以后,再也没有人偷偷地去决堤放水了......
这两种方式对我们管理者的评价是否有启示意义?
在你离开后,我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我个人的看法是,在职业市场还远不够成熟的今天,中小企业如果让职业经理做总经理,老板做总经理助理或许更适合企业的发展。老板从台前退至幕后,执行总经理决策的同时,既了解了进度,又能协调某些关系,这对民营企业也许不失为一种可以参考的模式,当然不能因此形成第二个权力中心。
3 H. B, [; E6 ]4 d; Q6 S* }
作者: 幸福的篮子 时间: 2012-2-29 14:12
谢谢分享,已下载.
作者: 风走无声 时间: 2012-2-29 14:24
楼主 我发的是老总的回信
作者: wge602 时间: 2012-2-29 14:45
进来支持一下,但为什么辞职信都要下载才可看呢?
作者: lang11 时间: 2012-2-29 14:46
下载下来不能阅读,郁闷。
作者: shidaity 时间: 2012-2-29 15:04
支持,多谢分享,稍后阅读!
作者: 小白贝 时间: 2012-2-29 15:38
改革是痛苦的抉择,要么壮大,要么灭亡
作者: 银松 时间: 2012-2-29 15:42
谢谢分享
作者: 赵佳辰 时间: 2012-2-29 16:02
民营企业的普遍现象吧 / O# N/ G( {: U# G( U, m
不改革的等死 改革是找死
作者: 杰威尔 时间: 2012-2-29 22:20
有点熟悉呢
作者: sstgongsi 时间: 2012-3-1 10:07
职业经理人和董事会的共荣共存,真的是企业能否做大做强的根本。
作者: 快乐的永远向前 时间: 2012-3-1 10:15
好文!
作者: 海阔天空任翱翔 时间: 2012-3-1 10:17
支持!
作者: 是雨是泪 时间: 2012-3-1 10:47
其实双方谁都没有错误,职业经理人的目的是追求业绩,而作为一手创办企业的老板来说,维系企业生存是最终目的。大家站的高度不同,所考虑的事情范围就会不同。这位总经理应该已经非常优秀了,很很强的责任性和使命感,可以用鞠躬尽瘁来形容,只是他的失败,是太过于职业化,专业化。作为中国企业尤其是家族类民企,有根深蒂固的中国特色。所以,怎样把民族特色与职业操守有效的融合起来,形成特有的经营文化,是放在每个职业经理人面前的难题。1 U' n4 I7 r7 _' U2 D- t* G
除了要有非常高的智商,还要有敏锐的情商。也许,我们在民企中,更多投入的不是心血,而是感情。
作者: 海阔天空任翱翔 时间: 2012-3-1 14:15
老板的格局决定一个企业的战略,有什么样的战略就会有什么样的企业!对于这句话有同感!!!
作者: 余家小鱼儿 时间: 2012-3-1 15:01
看了,觉得这位职业经理人思考发现的问题,在很多中小型私人企业比较多见,确实值得我们思考学习,老板们更需要思考,,谢谢分享学习,哈哈
作者: 洛湘 时间: 2012-3-1 15:16
风走无声 发表于 2012-2-29 14:01 
0 E# H, O! D- D6 F8 o1 t2 g帮楼主把老总给经理人的回信发上 (怎么不能加附件呢?)
) Y2 h6 s d, W, X- T谢谢贴出来,的确很多这为老板说的也不无道理。
# ^1 O" i5 [2 j# a, V其实冲突的根本在于根深蒂固的文化价值观。
R; v. v7 S3 q6 L* Y9 t4 Y# A而问题的导火线大概还是在于不够真正的坦诚不公吧。不能真正的换位思考吧。
作者: 妖狐 时间: 2012-3-1 15:55
- ^4 }$ W. ^4 C5 @9 P; G" G& J
分享
. O; A" |2 Q o; N2 ?. J一位总经理辞职信的回复/ Z! o* p9 Y5 y0 R7 E
SONG先生:你好!$ c' T5 d6 U7 z( _
我考虑再三,还是决定提笔给你回复这封辞职信,可能这封信比你洋洋洒洒的辞职信要简短得多。! }1 p# \8 P1 L
首先非常感谢你阶段性加盟我们的公司,我也代表公司的全体职工及家人对你这段时间的贡献表示感谢。当你坚持要求离开这片不适合你发展的“土壤”时,我很遗憾,也很痛心。我并不否认你信上所说的企业的这些问题,而这也正是我竭力邀请你加盟的原因。* ?! Q8 G1 m, d5 U
下面我逐一答复你提出的问题。6 @3 r8 {# P% p2 n; ]' _( `
一、 关于你走入企业的决策' J( v1 {$ z" D* {% C
你我双方的定位问题,是我们分歧的根源。这看似是管理的角色界定,实质上是两种不同价值观的抗争。
7 p/ X1 j, E* {% x* A2 d 你知道,这个企业在风风雨雨中打拼了19个年头,才终于有了今天,我身边的企业在我面前一个个的倒下了,我们自己也经历了几次死而复生,如果没有这段九死一生的经历,根本无法体会到个中的滋味。这迫使我不得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同司机开车越久,越懂得谨慎的道理。有些时候,经验并不都是负债。 . G2 l. }; O$ K v9 u
+ b0 y& j9 t+ k, V1 s7 t' Z 其实你说的这些问题,不仅仅你我,包括企业的那些高管,大多心里也清楚。前几年,企业也曾积极学习某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为此政府部门还把我们树为典型,但公司为这种激进的措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一个企业能经得起几次这样的折腾?所以我不得不压着变革的步伐,而你却把它看成了阻力。
$ t9 ? I3 p6 f3 ^
/ ^) g* X+ N8 b 我内心也希望企业发展得越快越好,但我知道,弯拐太急容易跌倒,螺丝过紧容易拧断,这才是你我在授权问题上争议的关键所在。经验告诉我,企业重发展,更要注重安全,平稳的发展比忽上忽下要明智得多。今天我不敢奢望企业的涅槃重生,就企业的现状看,发展的速度慢一些,至少倒掉的几率要小很多。
, I w2 ~, |4 x9 E! M2 i" H' b$ w! o
5 F. s, L4 E! r3 N" R/ w& T 说心里话,我不是不信任你,你的人品我也非常赞赏,包括对你背景调查的业绩我也认可,从二十多个候选人中选定你,也说明了我对你莫大的信任。但你实施的方法,我总需要权衡,因为成功的经验必然基于不同的企业环境,否则广为诟病的家族企业,就不可能有国内外那么多成功的先例。9 U) w, x+ l& ?* }2 _. z
' s5 Y# ~. o" `
实质上你我分歧的焦点在于“企业安全”与“企业创新”之间的认识不同,立场不同。我考虑更多的是企业的安全性发展,而你注重的是推动企业业绩的快速增长,其他一切可以摧枯拉朽。如果推进的“改革与创新”给企业带来危险和不确定性,那我宁可选择缓慢的完善。企业毕竟还没大乱到需要大治的时候。: s. J# n0 ]3 c3 W6 P
" i+ z9 P& E G 你可以认为我思想保守或心理准备不够,但当一个人身边的喧嚣变成了突然的空寂,当由清晰的了解每一点动态演变成只知道企业的大概,这种悬空的感觉,让我一次次从噩梦中惊醒,让我完全放得下,谈何容易,我毕竟自己是人,不是神。尤其是当我无法感受到这种变革的清晰结果的时候。+ v( o, v; Q: C. f; b: [7 L8 i
说得不客气一点,你可以把一个企业当成自己某个发展阶段的一个平台,但我不能,这个企业不是你所说的“当成自己的孩子”,而是我生命的全部!企业一旦经营失败,你可以拍拍屁股走人,再继续找一个下家,而我呢?跳楼的是我,不是你!& Q: J& B% N* S X# H
在目前国情下,老板可不那么容易拍拍屁股换个地方当老板,就是屁股拍肿了也没用!毕竟中国没有几个史玉柱,可以换个地方东山再起。当你什么时候真正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也许就明白了。这无关你是否进入企业。9 u# N; A; [8 d7 r4 V- x$ r
你走入企业,是我们双方各取所需的结果。- f! e' `& p* K6 B9 `6 x. ?/ ]
二、 关于战略思路的配合上
* [, z7 ~0 B$ o; S 问题在于,我要你来干什么?& k. n* k. ^( z3 A' C7 A
我承认,我们战略思路的配合上,由于沟通的深度还远远不够,导致存在了一定的误区。
U! s( ^) y( U 当一个人拥有10万元的时候是自己的,100万的时候还是自己的,当拥有1000万的时候,就不再是自己的,而是社会的。" J" j7 ]$ q1 Q' B
我不否认你超前思路的正确性,但当大家都说你对的时候,错也是对;当大家都说你错的时候,对也是错。- S4 }6 { w) b& _0 {5 D9 H( z
你把业绩指标或公司的效益放到了第一位,而我并不这样认为。我的排序是:首先,让企业尽可能的延续下去,能够养活这帮同乡;其次才是企业发展。尽管我对业绩指标有所要求,其实是在次要位置。1 x R1 [: \7 ]2 l
也许你会问,既然不是为了业绩,为什么还要高薪聘你进来?因为我心里很清楚,再让原来这帮家伙折腾下去,企业很快就要完蛋,正如你100多页的诊断报告分析的,业绩三年的徘徊也是佐证。我对他们是爱恨有加,但爱多于恨。
1 u$ {& w6 k$ I6 S E) |- g 下面我解释一下,为什么要这样排序。我也时常在反思,一个老板挣钱的目的究竟为了什么,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再富裕也无非一日三餐,一衣遮体。虽说百年企业人人向往,但一个企业能生存30年、50年已经很不错了。4 U( P8 _& N9 y
我们的企业能走多远?
# U' t( C7 y' j5 ? U
6 O4 K& g1 h2 M8 n( g- O6 A! Y 每当我走进企业的每一个角落,看到的点点滴滴无不浸透了老臣们当年的汗水,包括车间、门卫室都是他们在三九严寒中一砖一瓦垒起的,上面还印有他们冻裂手脸的血迹……千名员工中近1/4是夫妻关系,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他们的身家性命都已经跟这个企业血肉交融了。企业一旦倒闭,他们将无家可归。所以我必须将这个饭碗捧好,已经没有了退路。我没有什么高尚的目的,这既是我的初衷,也是我的目的。退一步说,即使儿子未来接手这点家业,也需要这些最基本的基石。
; p9 }% E" X" ~0 j" X% `
5 j+ A4 I5 v) w, B- b+ u 到此,也许我的很多行为你就有些理解了。; F# b8 l" M/ I5 C
, ^" ?- u6 ?1 d$ b9 ^" y: `
但这些我又怎么去告诉你?不是为了业绩,你会拂袖而去。因为创造效益是你们职业经理能力的证明或者生存的意义。养活这帮员工则是我朴素的想法,无论你把它叫做小农意识还是狭隘的个人情结。
/ f. a# }' Y5 f$ v 三、 关于对下工作的推动上 6 v1 ~, z, ]* z) a; h0 R _1 m
你认为,我对你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够,并把你进入企业后我设立的监督机构看成了一种掣肘,可这是我了解真实信息的重要窗口。
8 `2 R5 t4 W4 E8 c0 d 你一味的要求老板去改变,要围绕新的方向和政策,并希望其他人也围绕新高管去适应,可这现实吗?你认为,只换一个包工头,想领着原来一帮盖草房的泥瓦匠建起高楼大厦几无可能。
. \& A1 t3 B* \6 j" `' O N 其实,任何一种管理思路,都能条条大道通罗马,只要能把你们外聘人员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我们这些老臣们积累的丰富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拳头即可,但你们双方都过分坚持了自我,让我如同面对自己的左右手,左右为难,无法割舍。
/ j, A) W' n2 e2 V0 K1 n/ q 也许我们出发点不同,自然行为迥异。从职业经理的角度,你会毫不留情的把不适应企业发展的所有老臣一股脑清理掉,从业绩的角度无可厚非,但你我身处环境不同,所以在这方面我需要的更多是的感性,而非理性。正如面对自己一点点拉扯大的孩子,突然发现得了绝症,怎么办?从人类发展和人性关怀的角度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无需争论,你的措施已经在优胜劣汰的自然界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 j* C8 N/ D3 o- { c' r
但是,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
, c2 V5 s) B- H6 K4 a, s 当某一天,他们被淘汰了,让我如何去面对这帮父老乡亲?有些人已经两鬓斑白,他们把一生中最宝贵的年华留给了企业。纵使我可以身背骂名,又让我如何每天都去面对起居一院的眼神?难道仅仅是那点金钱的补偿吗?, Q/ `' e1 p) D' g; X: z& y
再说把功臣一个个的杀掉,将来还有谁肯信任我?, ?! y+ a; a% n! w6 D" J+ x0 A
也许某一天,当你感觉不爽的时候,你会拍屁股走人,正如你今天的离职。但他们永远不会抛弃我,他们会与企业生死不离,直至终老。因此,在老板的眼里,忠诚大于能力。
- e' Q8 U6 w( m1 O9 C 下面用你培训时常给大家讲的“自行车的故事”来解释工作推动上的困惑:* ?" J% X0 ^ ]! ~ @ ~
“据说中国最早引进自行车的是一个富家子弟的留学生,他看到国外自行车盛行,就不惜高价买回一辆,家里人一致反对这洋玩意:几千年来我们一直靠双脚走过来的,不是很好吗?想快就快,要慢就慢,而且无需什么平衡不平衡!9 P# A; }+ d$ M/ M
“他一再解释,连留学生本人在内,每个人都试了几圈,东倒西歪确实比不了自己习惯的走路方式,那辆自行车随后束之高阁。半年后,这家来了一个半大孩子的亲戚,他很好奇,就将这布满尘土的自行车从角落里拽出来,在庭院里折腾了一上午,饭都顾不上吃,家里人也没往心里去。到了下午,突然发现一群小孩子在那个骑自行车的孩子后面追都追不上,众人大吃一惊,后来自行车就慢慢普及了。”
6 g: Z; w5 o1 r7 S( \
$ ^6 `) O+ d- K 这个故事没有错,但我一直在想,如果把自行车放到一个没有人会骑的敬老院会怎么样?推动高速变革的往往是一些“新生力量”,而我们毕竟面对的都是一些“老人”。大而言之,中国改革开放到今天,我们也一直在走出去,引进来,但我们跟先进外企的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因为这是文化使然,需要一个融合的过程。: Q: A5 A1 O) l9 z3 O
你说我对组织伦理过分随意,事无巨细都要插手,其实这正是因为出现了问题。你们职业经理抓大放小的同时,工作容易浮在面上。当然我也承认,磨合需要个过程,用对人才是关键,但摆在眼前的浪费,于情于理我无法无动于衷啊。也许我的这种方法有待商榷。
: H3 c8 S, b+ g; O& T 四、 关于对职业经理的评价' ^2 d6 K- a# a$ D* `. o
对职业经理与老板关系的评价,这个话题太大,我不敢妄下断论,但由于国人几千年来的观念、文化积淀、诚信等等因素,这种纠结也许不得不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存在。
8 o+ i* S" @, D: p 我跟所有的老板一样,也希望这个企业能基业长青,这也是我引进你及其他高管的原因,只是在实际推动中,与我设想的差距太大,我耳朵里每天塞满了不同的声音,而更多的是抱怨和意见,伴随着干部心态的动荡,我不能不产生疑惑。1 d# S2 G1 _+ O% m* J2 K* C
这些问题的产生,应该说作为职业经理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说明在沟通环节上仍存在某些问题。作为类似规模的企业,不照样也有很多通过职业经理的推动,成功地进行了二次创业,成为品牌的么?
- k5 O$ a3 y' h+ ~# |9 ^5 p( e! L
3 x7 u4 T6 F9 }, w5 N7 a 对具体事情的评价上,你习惯于只要结果不要过程。但我看重结果的同时,也同样注重过程。管理有两种方式,一个是靠“疏”,一个靠“堵”, 也许到最后都能达到同样的结果,但组织付出的代价却完全不同。我不希望你也像如今的地方政府一样,靠杀鸡取卵、掠夺资源来实现所谓的业绩。
0 X4 E3 n9 S1 m# n2 O' l' z. [. ?+ ]/ B 你却说,一个老板的格局和人性决定了企业能走多远,并认为中国富不过三代会是多数国人的宿命,并由此上升到了国民教育;但我知道,一个人不能一日无炊。
& r3 _% m8 i7 R0 @ 你为了说服我,曾讲过孙武训练妃子的故事,而且一再重申孙武的英明果断,正因杀掉了吴王阖闾的两个爱妃,军纲得以重振。我不知道这帮妃子们在战场上表现如何,但我也有一个故事送给你:$ j; S( T# y5 ]+ h5 R' w: a8 z
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在苟陂县一带修建了一条南北大渠,足以灌溉沿渠的万顷农田,可是一到天旱的时候,沿堤的农民就在渠水退去的堤岸边种植庄稼,有的甚至将农作物种到了堤中央。等到雨水一多,水位上升,这些农民为了保住庄稼和渠田,便偷偷地在堤坝上挖开口子放水。因而决口事件经常发生,这种情况也变得越来越严重,防不胜防,抓不胜抓。面对这种情形,历代苟陂县的行政官员都无可奈何。每当渠水暴涨成灾时,便调动部队一面忙着抓人一面去修筑堤坝。后来宋代李若谷出任知县时,也碰到了决堤修堤这个头疼的问题,他便贴出告示:“今后凡是水渠决口,不再调动**修堤,只抽掉沿渠的百姓,自行修堤。”这布告贴出以后,再也没有人偷偷地去决堤放水了......& q9 w# V0 e/ N9 k; `4 r
这两种方式对我们管理者的评价是否有启示意义?9 v2 n; L/ \ G: H( E
在你离开后,我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我个人的看法是,在职业市场还远不够成熟的今天,中小企业如果让职业经理做总经理,老板做总经理助理或许更适合企业的发展。老板从台前退至幕后,执行总经理决定的同时,既了解了进度,又能协调某些关系,也许不失为一种可以考虑的模式,当然不能因此形成第二个权力中心。
作者: 西风10 时间: 2012-3-1 19:32
什么情况
作者: skytear 时间: 2012-3-1 22:02
看罢,感觉非常不错的文章,谢谢。
作者: lulu810829 时间: 2012-3-2 10:12
这个需要看看
作者: 伊犁之魂 时间: 2012-3-2 10:31
学习了,谢谢!顺便贴上我的辞职信,请各位批评。
) ]8 `, k% m; \
; v8 S* P; _: v8 L4 k9 s' L请 辞 报 告
3 ~9 O, a+ O1 e& E5 M8 q* h& V3 {尊敬的各位董事并董事长:; y/ g) ~. }( c" j1 P
本人考虑再三,决意就此辞去全部职务,并解除劳动合同,期与准许。余在甲乙两企业三十月有余,赖张总相携,应聘副总,却任了总经理,能力实有不济,好在期间诸事顺遂,感念无尽,即今从辞,亦不敢忘。另如李总及各位,平时虽相言不多,交面不繁,然亦受益,体恤良多。年头总结,甲乙两企,诸事不随人意,实为本人执行不力所致,在此检讨以自省。
+ x5 J+ l0 W! n6 P 今辞去,可为原因者四:* x& Y1 m9 O! D1 \
有言道,父母在,不远游,期予近之,以尽孝道,此其一也。 / M( r* X- h2 g/ i0 q7 ~, T( g' T9 E
十六月来,承您高看,先后困守三职,智识不逮,未能尽责,然疲乏之心满矣,窃或离之,亦不可得,心灰之,此为其二。
2 C* V9 y7 |. k6 a! g" m3 X 身在物源,培训咨询仍兼之,实属不忠,影响劣之,此为其三。
, r8 ^! s' |, m7 I4 E9 Q 劳苦三十月,东奔西顾,未曾少安,绩或无表,无功亦苦,薪给无言,期也奈何,是为其四。' p" r6 A& H$ `9 O
除其而外者,书不尽言,无叙也。
. U: M3 r3 H% c. G$ S 辞不达意,万望纳言。
; Z* `* b% A6 A9 M. K6 ^; t: Q 专此书告,敬希谅解。
2 W1 h: d4 g0 S" A8 B ***5 d0 \ q$ d( v- Q, O$ Q
2011年月12月10日草拟# {5 V" ~" d: r! s5 c9 L$ s
2011年月12月19日修定
作者: meilzeng 时间: 2012-3-2 11:23
改革是要付出代价的,所以,老总在面对自己苦心经营19年的企业时不能坦然放下,退居幕后,让职业经理人全盘打理,我不觉得他有错,一个正常人都会犹豫会纠结,何况还是一场不知道能否成功的革命。他怎敢将一切双手奉上?职业经理人追求的是事业的成功,可老板却是家业。各自追求的不一样,没有必要说是谁对谁错,选择不一样罢了。他辞职了,可以再去追寻能把家业当事业干的老板,这不是挺好的么。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maizi0614 时间: 2012-3-2 18:13
替他心酸
作者: hxf731 时间: 2012-3-2 21:19
老板的话也是非常的在理,理解这位老板的想法,有同感
作者: 富饶的雨田 时间: 2012-3-4 20:21
下载下来看下,学习学习!
作者: 七月冷风吹 时间: 2012-3-5 12:17
下载了解了解
作者: geiraldiner 时间: 2012-3-5 12:35
嘿嘿~奸笑中!% a0 @& ~7 R, w" Y) f
9 ~2 e9 H/ C' N6 k) W, x1 V0 |6 y8 d# P u: m
+ f- b2 K. D; }7 U
) s1 c5 w0 |6 H# J
& l3 v; n3 P2 v( q0 Y+ s) n z
+ D4 V p$ R. ]8 @! U" m0 N7 H x" Z
+ R L: t7 W; B/ \( F) w2 c) f h" }6 _, @
0 F. w3 v. u8 ?5 A4 D9 ^9 g! n) c" X5 w

h0 d, k1 s$ G斯坦因之门mengkeng.com/t4482111.html名侦探柯南
作者: 嗷嗷斗志 时间: 2012-3-5 14:08
学习
作者: corsairs 时间: 2012-3-5 14:19
呵呵,谢谢啦。下载了学习
作者: flyhope 时间: 2012-3-5 14:26
感谢分享
作者: 静停山 时间: 2012-3-6 10:41
我出去闯了两年,在外面做销售的大区经理,现在也希望调离那个岗位,哪怕回来从HR基础做起,去年在全国都下滑的情况下我带领的区域上升18%,结果却不得善终,哈哈。如果公司不同意,我希望跳槽了,我在一中型企业里做了7年的HR,2006年已经是公司中层领导,但是公司倡导领导干部应该到一线锻炼,故到了销售干了两年,本人毕业于某重点大学(徒不言师),应该还好找工作吧,哈哈。
作者: yhou8065 时间: 2012-3-6 14:32
哦,下载看看
作者: 笑林12345 时间: 2012-3-6 15:04
看了两封信,感慨良多,职业经理人有职业经理人的难处,老板有老板的顾虑。唉,何时能建立起雇主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默契哦
作者: King长空Fa 时间: 2012-3-6 23:32
好奇,看一下 0.0
作者: y38181454 时间: 2012-3-7 08:45
我等论坛好在下载
作者: sunxm 时间: 2012-3-7 13:01
看过了,再温习一下
作者: 宝贝康 时间: 2012-3-7 14:26
感谢分享
作者: gonglh 时间: 2012-3-7 17:08
想看,没金子。
作者: ytpuli 时间: 2012-3-8 08:31
下過了,看過了,也感悟過了,現在還在沉思中
作者: 莉香公主 时间: 2012-3-8 08:46
剖析得非常到位,多方面有同感,应该给绝大多数的老板学习一下!
作者: qahwa 时间: 2012-3-8 11:17
老板提出来要当总经理助理,这个角色转变方式或许真的是可以帮助空降高管融入企业。
# w7 s0 p u* q5 z& m+ O1 t5 i1 [# o4 C# i( [5 k3 V9 n! {; v
个人还是两种价值观的碰撞。原先的总经理是经受过市场经济-契约精神的洗礼,而民企的老板更多的持有传统乡土价值观念。这个如何实现融合,或许是真的要继续等待时机,让时间来跨越各个阶段。9 B* G3 m& g2 |4 |
; o ?; ~) L6 C0 o0 a# P! j9 q好文章,也经历过类似的情形。
作者: 欧阳倩 时间: 2012-3-10 08:23
谢谢分享!值得思考,老板和职业经理人之间需找到共同理念,才能合作下去。
作者: lmc0726 时间: 2012-3-10 21:58
写的太好了。反应的都是真实的情况。
! M5 _5 W$ l! }$ x M( V* i1 P
作者: annycwl 时间: 2012-3-11 11:37
已下载,谢谢分享。
作者: 费加罗 时间: 2012-3-12 09:50
聘来的总经理有问题,把自己看的太当回事。
作者: hzqlxls 时间: 2012-3-12 11:16
看了以后,挺有感触的。谢谢分享:)
作者: 幸福回味 时间: 2012-3-12 13:18
已经看过的。建议直接共享出来。不然有骗分的嫌疑。
作者: 孤影伴博 时间: 2012-3-13 11:04
每个说法都有依据,似乎每个看法都对,还需看在哪个阶段需要什么样的改革和措施。老板——经理,哎
作者: xiaoqi0424 时间: 2012-3-15 07:59
顶。收藏了
5 Z- u" `% ~; _/ r$ Q& u
作者: xianglonglin 时间: 2012-3-15 09:03
已经下载下来了 刚看了一点点 他觉得自己的出发点是错的 当一个人思想与目的不一样时 给自己和公司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 所以 他的决定是正确的 支持一个 以后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 也得有这样的考虑
作者: 忆思 时间: 2012-3-16 23:50
好好体会一下
作者: 宋彬 时间: 2012-3-17 10:22
我也没金子了!
作者: 伊犁之魂 时间: 2012-3-17 10:43
借鉴,有收获!
作者: 宋彬 时间: 2012-3-17 10:59
想看,但是没有金子了' G1 n8 N4 m- X- {0 {2 W

作者: ocean0755 时间: 2012-3-18 10:07
支持,多谢分享
作者: zhangmeimei 时间: 2012-3-19 11:36
相互利用,相互合作,取得双赢罢了。如果不能取得双赢,就是失败的征兆。
作者: willin1314 时间: 2012-3-19 15:39
求拜读
作者: 晨晨乖 时间: 2012-3-20 14:31
职业经理人的生存环境还不是很好啊
作者: kgijfl3gu4 时间: 2012-3-25 13:0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txqo994501 时间: 2012-3-31 11:3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fpg 时间: 2018-8-18 13:28
非常感谢楼主分享这样的好资料!
欢迎光临 中人网 (http://bbs.chinahrd.net/)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