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网

标题: 胜任能力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课堂笔记分享) [打印本页]

作者: 上善若水-5460    时间: 2004-12-2 18:23
标题: 胜任能力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课堂笔记分享)
主题:胜任能力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时间;10月15日下午14时 胜任能力定义 指可以用行为方式描述出来的员工需要具备的态度,知识,技能 这些行为应该是可指导的,可观察的,可衡量的,而且是对个人和企业成功极重要的。 胜任能力模型再具体运用中,可以解决的问题 只靠硬指标不完全能够评判人员的能力 有些“软能力”难以向他人传授 提拔人员的依据是什么 队曾有贡献而现如今贡献不太大的员工,如何让他们“与时俱进” 胜任能力模型的类型 核心胜任能力:是公司的价值观,文化,业务需求的反映,应在全体员工身上体现。 如:韩威特 以客户为主,创新能力,适应变化,逐步提高,领导力 可转移能力(基本能力):在多个角色中需要的技巧和能力,但重要程度和精通程度有所不同,或行为表现有所不同 如:销售和市场系统共享的基本能力 独特胜任能力: 架构:企业远景 企业使命 核心价值观 企业关键能力 研发部门基本能力 销售部门基本能力 客户服务部门基本能力 职能部门基本能力 市场部门基本能力 经营部门基本能力 例如:渠道销售经理 基本能力 学习创新(具体定义) (具体描述) 这些能力一定是可以量化的 为什么需要胜任能力模型 经过韩威特的调研, 从经营的角度 75%的企业认为是积极的 25%的企业认为未知 在持续支持经营目标达成的过程中,强化新的价值观念 66%的企业认为是积极的 34%的企业认为未知 弥补技能差距 50%的企业认为是积极的 50%的企业认为未知 使员工关注质量/客户服务的行为 80%的企业认为是积极的 20%的企业认为未知 从投资回报的角度 基于胜任能力的甄选对生产力和员工流失率的影响大大降低 员工角度 做什么 工作内容/职责 职位说明书 职位描述 如何做 态度/思维方式/技能/知识 产 出 绩效结果 胜任能力模型的应用 可用于HR管理的各个模块
作者: 静静绽放    时间: 2004-12-5 11:24
标题: RE:胜任能力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课堂笔记分享)
谢谢,收藏之
作者: 佳梦远行    时间: 2004-12-10 19:27
标题: RE:胜任能力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课堂笔记分享)
怎么感觉和我师姐说的把太一样啊?[em06]
作者: yxwzw    时间: 2004-12-16 16:14
标题: RE:胜任能力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课堂笔记分享)
谢谢分享![em27]
作者: 楚玉    时间: 2004-12-16 18:45
标题: RE:胜任能力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课堂笔记分享)
谢谢
作者: mrtian    时间: 2008-11-25 16:36
标题: 回复:胜任能力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课堂笔记分享)
相人术和胜任素质模型<SPAN style="DISPLAY: none; FONT-SIZE: 0px">vfabmtffanbbs.chinahrd.netocvsfonfkt</SPAN><BR><SPAN style="DISPLAY: none; FONT-SIZE: 0px">vfabmtffanbbs.chinahrd.netocvsfonfkt</SPAN><BR>&nbsp; &nbsp; 任何组织和团队若要发展壮大,都要招揽人才,而招揽人才离不开识人辨人,这一点古今中外都一样。但不一样的是中国的识人,习惯宏观把握并突出特点,有些像中医诊断的望、闻、问、切;而西方的识人更习惯于精确分析并建立模型,有些像西医诊断的透视和解剖,两者各有优劣。不过后者因为时代的进步,更靠近现代人的生活,更易于把握和使用。<SPAN style="DISPLAY: none; FONT-SIZE: 0px">vfabmtffanbbs.chinahrd.netocvsfonfkt</SPAN><BR>&nbsp; &nbsp; 中国古代著名的识人断论的典故非常多,战国时期赵奢预言他的儿子赵括“纸上谈兵”,诸葛亮料定马谡“脑后有反骨”,就是比较有名的例子。近年来热销的《冰鉴》,是中国古书中比较典型的相人名著,作者是清代名吏曾国藩。曾国藩认为,看一个人(也可以说是面试)应该从七个方面看:第一神骨,第二刚柔,第三容貌,第四情态,第五须眉,第六声音,第七气色。因为是古文,所以读起来得耐住性子。<SPAN style="DISPLAY: none; FONT-SIZE: 0px">vfabmtffanbbs.chinahrd.netocvsfonfkt</SPAN><BR>&nbsp; &nbsp; 中国当代许多成功的企业家,在识人善任方面也都有独到之处。这些企业家未必有时间大量通读人力资源方面的专著,但因为他们的综合素质比较高,同时多有实战经验并用心总结,所以他们的识人原则和方法与中外专家的理论常常有曲径通幽、心有灵犀之处。读他们的故事,有时也别有启发。比如大型民营现代企业集团新华联,从1990年成立,16年来共成立9个合资企业,不成功的有两个,其余7个都存活到现在。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都深知读人之三味,找到了优秀的企业领军人物。有时间读一读新华联总裁傅军等人的识人故事,一定会深有启发,进而拓宽自己的面试思路。<SPAN style="DISPLAY: none; FONT-SIZE: 0px">vfabmtffanbbs.chinahrd.netocvsfonfkt</SPAN><BR>&nbsp; &nbsp; 这些年中国人力资源从西方引进的招聘理念和工具,当数胜任素质模型最为热门。许多招聘专家都纷纷撰文予以诠释和引发。胜任素质方法国际公认的创始人,是哈佛大学教授麦克里兰 (McClelland) 博士。至于胜任素质方法,据说是因为美国国务院在上个世纪50年代,认为以智力因素为基础选拔外交官的方法,实际运用效果不理想,而邀请麦克里兰设计一种“能够有效地预测实际工作业绩”的人员选拔方法而产生的。胜任素质方法的产生原因有些像ISO9000的产生,不过后者是应美国军方生产的质量要求而产生的。<SPAN style="DISPLAY: none; FONT-SIZE: 0px">vfabmtffanbbs.chinahrd.netocvsfonfkt</SPAN><BR>&nbsp; &nbsp; 胜任特征的基本内容有以下六个方面:第一知识,第二技能,第三社会角色,第四自我认知,第五特质,第六动机。每个方面都有若干具体内容,体系非常庞大。<SPAN style="DISPLAY: none; FONT-SIZE: 0px">vfabmtffanbbs.chinahrd.netocvsfonfkt</SPAN><BR>&nbsp; &nbsp; 比较一下曾国藩的《冰鉴》和麦克里兰的胜任特征,感觉后者包括的范围更全面一些,而前者对后者的第三到第六看的更重一些。曾国藩因为时代的局限性,更强调人的观察直觉和经验比对,麦克里兰因为现代科技发达的影响,更看重数据模型和可测评性。中西医的特点和区别,在人力资源招聘领域又有了相似的重复演示。这些不同,可能就是由于中西方文化传统不同而引发的吧。<SPAN style="DISPLAY: none; FONT-SIZE: 0px">vfabmtffanbbs.chinahrd.netocvsfonfkt</SPAN><BR>&nbsp; &nbsp; 总而言之,古今中外的招聘理论和方法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如果能在学习的时候,比较一下中外招聘理论的异同,将两者进行比较阅读,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收获肯定也会更大一些
作者: mrtian    时间: 2008-11-25 16:37
标题: 回复:胜任能力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课堂笔记分享)
相人术和胜任素质模型<SPAN style="DISPLAY: none; FONT-SIZE: 0px">vfabmtffanbbs.chinahrd.netocvsfonfkt</SPAN><BR><SPAN style="DISPLAY: none; FONT-SIZE: 0px">vfabmtffanbbs.chinahrd.netocvsfonfkt</SPAN><BR>&nbsp; &nbsp; 任何组织和团队若要发展壮大,都要招揽人才,而招揽人才离不开识人辨人,这一点古今中外都一样。但不一样的是中国的识人,习惯宏观把握并突出特点,有些像中医诊断的望、闻、问、切;而西方的识人更习惯于精确分析并建立模型,有些像西医诊断的透视和解剖,两者各有优劣。不过后者因为时代的进步,更靠近现代人的生活,更易于把握和使用。<SPAN style="DISPLAY: none; FONT-SIZE: 0px">vfabmtffanbbs.chinahrd.netocvsfonfkt</SPAN><BR>&nbsp; &nbsp; 中国古代著名的识人断论的典故非常多,战国时期赵奢预言他的儿子赵括“纸上谈兵”,诸葛亮料定马谡“脑后有反骨”,就是比较有名的例子。近年来热销的《冰鉴》,是中国古书中比较典型的相人名著,作者是清代名吏曾国藩。曾国藩认为,看一个人(也可以说是面试)应该从七个方面看:第一神骨,第二刚柔,第三容貌,第四情态,第五须眉,第六声音,第七气色。因为是古文,所以读起来得耐住性子。<SPAN style="DISPLAY: none; FONT-SIZE: 0px">vfabmtffanbbs.chinahrd.netocvsfonfkt</SPAN><BR>&nbsp; &nbsp; 中国当代许多成功的企业家,在识人善任方面也都有独到之处。这些企业家未必有时间大量通读人力资源方面的专著,但因为他们的综合素质比较高,同时多有实战经验并用心总结,所以他们的识人原则和方法与中外专家的理论常常有曲径通幽、心有灵犀之处。读他们的故事,有时也别有启发。比如大型民营现代企业集团新华联,从1990年成立,16年来共成立9个合资企业,不成功的有两个,其余7个都存活到现在。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都深知读人之三味,找到了优秀的企业领军人物。有时间读一读新华联总裁傅军等人的识人故事,一定会深有启发,进而拓宽自己的面试思路。<SPAN style="DISPLAY: none; FONT-SIZE: 0px">vfabmtffanbbs.chinahrd.netocvsfonfkt</SPAN><BR>&nbsp; &nbsp; 这些年中国人力资源从西方引进的招聘理念和工具,当数胜任素质模型最为热门。许多招聘专家都纷纷撰文予以诠释和引发。胜任素质方法国际公认的创始人,是哈佛大学教授麦克里兰 (McClelland) 博士。至于胜任素质方法,据说是因为美国国务院在上个世纪50年代,认为以智力因素为基础选拔外交官的方法,实际运用效果不理想,而邀请麦克里兰设计一种“能够有效地预测实际工作业绩”的人员选拔方法而产生的。胜任素质方法的产生原因有些像ISO9000的产生,不过后者是应美国军方生产的质量要求而产生的。<SPAN style="DISPLAY: none; FONT-SIZE: 0px">vfabmtffanbbs.chinahrd.netocvsfonfkt</SPAN><BR>&nbsp; &nbsp; 胜任特征的基本内容有以下六个方面:第一知识,第二技能,第三社会角色,第四自我认知,第五特质,第六动机。每个方面都有若干具体内容,体系非常庞大。<SPAN style="DISPLAY: none; FONT-SIZE: 0px">vfabmtffanbbs.chinahrd.netocvsfonfkt</SPAN><BR>&nbsp; &nbsp; 比较一下曾国藩的《冰鉴》和麦克里兰的胜任特征,感觉后者包括的范围更全面一些,而前者对后者的第三到第六看的更重一些。曾国藩因为时代的局限性,更强调人的观察直觉和经验比对,麦克里兰因为现代科技发达的影响,更看重数据模型和可测评性。中西医的特点和区别,在人力资源招聘领域又有了相似的重复演示。这些不同,可能就是由于中西方文化传统不同而引发的吧。<SPAN style="DISPLAY: none; FONT-SIZE: 0px">vfabmtffanbbs.chinahrd.netocvsfonfkt</SPAN><BR>&nbsp; &nbsp; 总而言之,古今中外的招聘理论和方法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如果能在学习的时候,比较一下中外招聘理论的异同,将两者进行比较阅读,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收获肯定也会更大一些
作者: 老北京    时间: 2009-11-20 14:12
标题: 回复:胜任能力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课堂笔记分享)
怎么下载啊?
作者: moonduke    时间: 2010-8-24 17:31
怎么下载啊




欢迎光临 中人网 (http://bbs.chinahrd.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