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网
标题:
我刚工作后的经历一 ZT
[打印本页]
作者:
粉色羽绒服
时间:
2004-12-15 19:54
标题:
我刚工作后的经历一 ZT
跟我同一天加入银行的共有十三个人-五个男孩八个女孩,全是今年的毕业生,不过全都是学金融或财务或会计出来的,我们的级别为见习行员。 报到的第一天是听主席和董事会的董事们为我们开的欢迎会。欢迎会上,来的见习行员共五十多人--除了我们这十三人,其他的见习行员都是比我们早几个月进来的,总数上是女多男少,而且女孩长得好象还不错(我的要求不是太高)这使我感到很高兴--有种花园中散布的感受,要知道,在大学物理系,女生可是凤毛麟角啊。 主席发完言后,大家可以自由地向主席提问。说是自由提问,可是大家都很紧张,不知道提什么好。于是有人先问了一个大的问题-主席对我们银行的前景有什么展望(这大概是从书上学的:要表现出自己的大局观嘛。)。于是主席说了一通展望,我记不得说什么了,总之,前景辉煌。我和几个坐后排的见习行员偷笑。有人开了头,别人也开始纷纷提问,有问怎样当好一个行员的(这也太抽象了),主席讲了好几条做一个好行员应具备的条件(也都是些不痛不痒的大面上的话)。到后来大家几乎一一地都提问过了(可想而知,会持续了多久),只剩下几个人了,我一看,我也得提问啊,我只好走到走道中间拿起话筒,我还真想不出问什么,不过一着急还是想出一个,我问主席,您以前当过见习行员没有,怎么培训的。我想我当时汗也一定流下来了。于是主席和蔼可亲地大谈了他的培训,我站在那里象小鸡啄米似的连连点头,做钦佩状(我想主席准会以为我是个谦虚好学的好行员)。过后,大家三五成群和主席及董事聊聊的时候,有一董事说:你今天提的问题很好啊。(看样子,这提问也是对我们的考验啊)我的心中涌起一阵自豪的感觉。 刚进去时,每个在里面干的老行员都告诉我们,前三个月的培训期对我们这些新行员来说是“蜜月”时期。当时不以为然,现在想想还真是如此,也很趣。这其中发生了好些有趣的事。 头两个星期我们五十多个见习行员主要是集中听银行各个部门的高级主管走马灯似的来给我们上课。那是个很大的会议室,能容纳一百多人。我们每个人都发了个名字的标签,座位不固定,每天早上来,你拿你的标签去占你的位子。 第一次上课那天,我去的早,就占了个后排的位子-前排不自由,(那一般是那些想给来上课的主管一个好映象的人去坐)。我们那十三除了我都还没分配到部门去,其他人要等三个月后才能定。一会儿,陆陆续续大家都来了,有个漂亮的女孩拿着她的标签走到我跟前笑眯眯说:“我能跟你坐吗?”你可知道,她留了一头短发,双眼皮,好象有点象个什么电影演员(后来有人告诉我--那是李嘉欣,我看只有一半象),我当时可是受宠若惊,可是我当然不能从脸上显示出来,我只是微微点点头,笑一下说:“好啊。”我看了一下她的名字标签,上面写着她的名字:“逸风”。没想到,她这一坐下来,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我们就产生了一段我终身也不能忘却的感情经历。 接着,又有一男孩也坐到我的右边,他后来是我们这年度中被女孩们公认为最英俊的男孩了,高挑的个子,浓眉,他的名字叫“明”。最后来一女孩刚好坐他身边,这一女孩则是被男孩子公认为最甜美的女孩,她的名字叫“玲”,圆脸,的确一看就知道是甜美温柔的。我们四个都是同一天加入的十三人中的。后来我们这四人成为了最要好的伙伴。(呵呵,帅哥美女,阵容整齐啊)
作者:
粉色羽绒服
时间:
2004-12-15 19:56
标题:
2
[B]我刚工作后的经历2 [/B] 头两个星期的课极为枯燥,这天来上课的是一个什么公司信贷业务的主管,来讲他们的部门怎么组成,怎么开展业务之类。我听得直想瞌睡,就拿出了我中学时的法宝,用两手撑住额头,假装看讲义,实则打瞌睡。好不容易捱到中途的TeaBreak,我还在半梦半醒之间。猛然被人在肩上拍了一下,我一看是逸风,她笑道:“睡着了?”我笑答:“没完全。”“走,喝茶去吧。你喜欢咖啡还是茶?”“茶。”明和玲也起身了,我们一起去喝茶去了。这是大家第一次接触,还没到后面的那种随随便便的那种,不外乎是互相问对方那里来的之类,(我想起来有点象是现在的QQ上初次见面的那些问题:“你是男是女”、“你多大”、“你漂亮吗”,“你是大霉女还是小衰哥”,“你从哪里来的?”。) 为了让每个人尽快互相认识,下午训练部的陈小姐来带领大家做游戏。五十多人分为两组,每组一个皮球,大家站成一个大圈子,从一个人开始,你随便喊另一个人的名字,再把球抛给他/她,接到球的人再重复传给下一人。如果球在你手上停太久,受罚,得出来做鬼脸什么的。明和玲分到另一组,我和逸风在同一组里,她站在我对面。我得承认,我极不善于记别人的名字,别的人看起来,一下就能轻易记住所有人名字。好多次,我接到球,就有点发愣,一急了,就喊:“逸风!”把球扔给对面的她。许久以后,有一次我们谈到这事,逸风笑问我说:“那时候你怎么就老把球扔给我一人啊?”我说:“没办法啊,就你一人的名字我记得最牢。”她道:“我还以为你对我情有独衷呢。”我们大笑。 第二天上午继续上课,还是老样子:枯燥。不过这一次大家都有所准备,逸风冲了一大杯饮料,杯上还插一吸管。我不解:既然是她自己的茶杯,为什么还要用吸管?后来有一次我问她,她说:“我图了口红啊。”我才明白。明拿来一包薄荷糖,玲带来一包土豆片,我带了一本自己的书。大家都做好了持久战准备。我们在后排小声说笑。后来我给他们出了一道趣味数学题,于是他们三人就苦思冥想开了,这时我作悠闲状,看他们怎么做。逸风左手扶着而嘴里吸着吸管,偏着头,右手在纸上写画着,她瓜子脸,不大不小的眼睛,双眼皮,最好看的是她的额前的流海。在后来我们在一起的两年多,她几乎一直是这经典神态。明则是抓着头思考着,他的样子可爱极了,好象是猫儿看到了鱼又吃不到的样子。玲则在她的纸上画着试着,很认真。过了好久,他们也没做出来,我看明下意识地一颗又一颗地吃着糖,我跟逸风说:“他要多补补才行。”我们四人低头大笑。明于是说到:“好,那我也给你们出个题。”这一回,轮到我也开始苦想了。就这样,这天上午我们谁也没打瞌睡,嘻嘻哈哈(当然要躲着上课的人)一上午过去了。 下午,培训部的陈小姐又来了,我们还没明白她想组织我们干什么,她先提了个问题:“当我们吃青蛙腿的时候有什么感觉?”整个课堂里大家都傻了,不知道这个问题如何回答(这如同中学时语文老师说的作文三大开头法之一:提出问题法,以引起读者的注意)。我们四个也是面面相觑。我看着他们三个,就一本正经地小声说道:“答案会不会是:我们会觉得想趴在地上往前跳?”他们大笑,逸风正吸了一口饮料,“扑”的一声差点喷了出来。这一下,整个课堂上的人的眼睛都转象我们这里,陈小姐问道:“怎么了?”我硬着头皮回答说:“我们商量答案呢,我们想答案会不会是大家会觉得想趴在地上往前跳?”整个课堂哄堂大笑,连陈小姐也笑坏了。其实那堂课,陈小姐想讲的是PAC(parent,adult,child,即心理学中的父母意识、成人意识、儿童意识,有一本很有名的心理学的书:I’m ok, you’re ok.中文翻译本叫“我好你好”,就是专门说这个的。你不需要任何的心理学知识也能看懂,并且书中所说的很实用。),因为在银行我们随时要和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各样的人交流,因此这一课就是讲如何调整我们自己的心态以及识别对方的心态的。
作者:
粉色羽绒服
时间:
2004-12-15 19:56
标题:
3
[B]我刚工作后的经历3 [/B]银行的业务很大的程度上需要职员有社交活动能力,这一点必须过关。所以接下来的培训中有两个项目:一个是如何吃西餐,一个是个人形象。都专门请专门的咨询公司的公关咨询来上的课。 吃西餐的课上,先交的是西餐中各个餐具是干什么用的,以及在桌子上的摆放。太复杂,我到现在也没有弄明白。只记得大概的几条,什么吃完了刀叉该怎么放啦,切肉的时候不能“锯”肉,而得切,倒胡椒粉时,不能胳膊抖动,要用手指轻弹,吃自助餐时,一次取食不得超过三样。红白葡萄酒如何及什么时候喝忘了。还有,请顾客到餐厅用餐时,要让顾客坐在看得见门口的位子上,这是因为有什么重要人物进来,他先看到,而且五星级餐馆的服务员会自动把帐单放在背向门口的位子上等等。上了半天课后,老师把大家都带到一个五星级的高级俱乐部去实习,结果那一餐大家都不知食物为何味,没吃好。我喝了点红葡萄酒,好象味道还不错。 个人形象课可就热闹了。先是花了一上午教大家走路姿势。不外乎是要挺胸,精神饱满,充满自信之类的要求。可是叫大家上去一个个地一走,平常不注意,仔细一看,什么姿势的都有。一个在资本市场部工作的男孩走路“象跳踢踏舞一样”,有个在公司信贷部工作的男孩走起来老有点晃动肩膀,老师说“象个来收保护费的黑帮分子”。还有个女孩走路眼睛老是向下看,象是在“看路上有没有人丢了钱包”,还有人走路象我们在大学里那懒散的样子,使我想起在北京读书时穿片儿鞋的小痞。又要大家练习上下楼梯的姿势,要求是上身的移动是平滑的,脚下小碎步,当然昂首挺胸是要的。结果有的人上下楼梯上身的移动是跟着楼梯的阶梯,一顿一顿的,象是在“画楼梯”。还练了站和坐的姿势。洋相百出。 接着男女分开上如何打扮的课,我们都开玩笑说,简直象训练间谍似的了。男孩得训练如何刮胡子,用什么样的刀片和刮胡液好,怎样刮-要求得从下巴往耳部刮,这样干净。如何梳头,如何打领带,什么场合打什么样的领带,穿什么样的衣服。长裤的下端要离地一厘米左右,“要盖住鞋面”。连洗发水和浴液用什么样的也有讲究。课上有人开玩笑地问道:“如果我有狐臭怎么办?”大家哈哈大笑。课后,女孩告诉我们,她们的就更复杂了,什么描眉,图口红,香水之类的都有。 不过我是差不多全忘了。
作者:
粉色羽绒服
时间:
2004-12-15 19:57
标题:
3
[B]我刚工作后的经历3 [/B] 银行的业务很大的程度上需要职员有社交活动能力,这一点必须过关。所以接下来的培训中有两个项目:一个是如何吃西餐,一个是个人形象。都专门请专门的咨询公司的公关咨询来上的课。 吃西餐的课上,先交的是西餐中各个餐具是干什么用的,以及在桌子上的摆放。太复杂,我到现在也没有弄明白。只记得大概的几条,什么吃完了刀叉该怎么放啦,切肉的时候不能“锯”肉,而得切,倒胡椒粉时,不能胳膊抖动,要用手指轻弹,吃自助餐时,一次取食不得超过三样。红白葡萄酒如何及什么时候喝忘了。还有,请顾客到餐厅用餐时,要让顾客坐在看得见门口的位子上,这是因为有什么重要人物进来,他先看到,而且五星级餐馆的服务员会自动把帐单放在背向门口的位子上等等。上了半天课后,老师把大家都带到一个五星级的高级俱乐部去实习,结果那一餐大家都不知食物为何味,没吃好。我喝了点红葡萄酒,好象味道还不错。 个人形象课可就热闹了。先是花了一上午教大家走路姿势。不外乎是要挺胸,精神饱满,充满自信之类的要求。可是叫大家上去一个个地一走,平常不注意,仔细一看,什么姿势的都有。一个在资本市场部工作的男孩走路“象跳踢踏舞一样”,有个在公司信贷部工作的男孩走起来老有点晃动肩膀,老师说“象个来收保护费的黑帮分子”。还有个女孩走路眼睛老是向下看,象是在“看路上有没有人丢了钱包”,还有人走路象我们在大学里那懒散的样子,使我想起在北京读书时穿片儿鞋的小痞。又要大家练习上下楼梯的姿势,要求是上身的移动是平滑的,脚下小碎步,当然昂首挺胸是要的。结果有的人上下楼梯上身的移动是跟着楼梯的阶梯,一顿一顿的,象是在“画楼梯”。还练了站和坐的姿势。洋相百出。 接着男女分开上如何打扮的课,我们都开玩笑说,简直象训练间谍似的了。男孩得训练如何刮胡子,用什么样的刀片和刮胡液好,怎样刮-要求得从下巴往耳部刮,这样干净。如何梳头,如何打领带,什么场合打什么样的领带,穿什么样的衣服。长裤的下端要离地一厘米左右,“要盖住鞋面”。连洗发水和浴液用什么样的也有讲究。课上有人开玩笑地问道:“如果我有狐臭怎么办?”大家哈哈大笑。课后,女孩告诉我们,她们的就更复杂了,什么描眉,图口红,香水之类的都有。 不过我是差不多全忘了。
作者:
粉色羽绒服
时间:
2004-12-15 19:58
标题:
4
[B]我刚工作后的经历4 [/B] 两个星期的课就要结束了,快到最后时,主席先生又来看望大家一次,于是当然要合影留念。大家排三排,前两排女孩,最后一排男孩。主席坐前排最中。等照片洗出来了,每人发了一张。 不知是谁说道:“主席坐着好象象个皇帝一样。”我接口道:“是啊,旁边包围着的女孩大概是妃子。”逸风问我:“那后排的男孩呢?”我一时没答上来。旁边的玲接上来解了我的围:“都是公公嘛。”众人皆大笑。又有另一MM还来了个“宜将剩勇追穷寇”,问道:“哎,那你们都切(手术)了吗?”众大笑。唉,现在的女孩真的了不得,什么不懂啊? 对了,这样的事还不止一回。我记得第二天下午,大家要回家时,天下雨,大家一起在银行门口等雨停,就顺便站着聊会儿天。忽然看到几个女孩笑的腰都弯了,我们其他人不明白怎么回事,就问笑什么?一个叫丽诺(她也是我们那十三个中的一个)的女孩跟我悄悄地说:“你看明的两腿中间是什么?”我一看,明正跟几个见习行员聊的起劲呢。那天明正好拿了一把大雨伞,伞把是直的,他把伞夹在了两腿中间,从侧面看,伞把的头从他的两腿间露出来大概正好和腰带平齐,看起来象是...那个。。。于是我们全都哈哈大笑。我真得佩服我们这些MM们的聪明才智和丰富的想象力。
作者:
粉色羽绒服
时间:
2004-12-15 19:59
标题:
5
[B]我刚工作后的经历5[/B] 两个星期的课上完后,我们同一天进来的十三个人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开始到各个部门去轮训,其他的人都回自己的部门工作去了。分为两个人一组,必定一男一女。大概是陈小姐也有意让比较和得来的人放在同一组--提高学习的效率?我和逸风搭当,明和玲在同一组,最后男孩不够,有三个女孩同一组。因为除了我之外,别的人还没分到具体的哪个部门,因此轮训也是为了让我们一边熟悉各个部门的运作,一边选择自己想去的部门。部门很多,小些的我们呆一到两天,大的呆到一个星期。 我和逸风的第一站是资本市场,这是银行做长期的证券投资的,(所谓的长期就是一年以上,一年以下为短期。)极为枯燥--这个部门的主管早上给我们讲了半个多钟头后,就不见了,留我们在他们的会议室里读文档。 就这样过了两天,我们又来到结算部,这里人多,一个比我们高一级别的行员(我们半年后自动升到这个级别,有点相当于军队里的班长吧,)手下都有几个小兵,走出去那也是威风凛凛,让我羡慕了好半天,逸风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点拨我说:“这可是银行地位最下层的部门了,你现在在的部门里别人才羡慕呢,虽然手下没人,可是权重啊(有点象参谋部)。”我背着手装模作样挺胸凸肚地在会议室里踱了两圈,说:“不对吧,看,你得想象,如果后面有一群人跟着才威风啊。”她装作很失望的样子说:“哦,你也太没出息了吧。”我们大笑。的确,结算部是在银行里大概最低层,这里的大多数的职员得算银行里的蓝领,一天到晚没完没了的手工数据输入,还常常加班。不过,后来部门下面的经理(大概第二三把手)私下跟我们聊还说,她当初根本不想被升职做经理--加班没加班费,晚餐费,和出租车费。实际收入比她升职之前还少了。我们听了直叹惜,别看银行外面冠冕堂皇,到了里面一看也有很多的不如意啊。 我们又去了公司财务部,这是专门给公司并购,新股上市,包销债券服务的地方。人不多,又很忙,他们早上抱出一大堆文档,就把我们扔到一边,在那里几天,整个部门一直静悄悄的,当我们好象根本不存在,如同围城中说的视我们“为稀薄的空气”,文件里都是大段的法律用词,有时一个复合句,用了一大堆的“一定...如果...除非...但是...”能占一页纸。我们读完了,根本连主语谓语都找不到,从那时开始,我们就对法律的文档有了一种不大合理的偏见:“那都是一群骗子专门为了把人们弄糊涂而达到混水摸鱼的目的搞出来的。”
作者:
粉色羽绒服
时间:
2004-12-15 19:59
标题:
6
[B]我刚工作后的经历6[/B] 这时,我的部门的主管跟我说,部门的人手可能还不够,要我留心一下是否还有别的合适的见习行员对我们部门有兴趣--当然要求是他还没被分到什么部门,那也就只好从和我一起进去的其他十二个人里面选了。我就推荐了明和逸风。我倒不是有私心,而是这两个人有大局观,分析能力强,於是有一天我们主管面试他们,那天我在自己的办公桌旁坐着,特别紧张--比我自己面试还紧张,当时心里不知为什么,我特别希望我们主管看中的是逸风,我也知道这样想是不对的,从部门的角度来说,应当选最合适的,从个人的角度来说,他们两可读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啊。我不禁想起“重色轻友” 这个词。唉,难啊。 面试的结果,我的部门的主管选中了逸风,消息是第二天知道的。我的心里是多么的高兴啊,不过我把消息告诉他们两时,我一面祝贺逸风,一面还没忘了安慰明--我当时心里觉得自己有点对不起明:我是心里希望这样的结果的的啊,我是不是这个不够光明磊落啊? 明没有一丝惋惜之意,他笑着跟我们说,其实他特别想去的不是我们部门,而是战略规划部,他暗地里正在积极想办法活动,所以这不算什么,这样我的心里才真的少些犯罪感。
作者:
粉色羽绒服
时间:
2004-12-15 20:00
标题:
7
[B]我刚工作后的经历 7[/B] 接下来下一站我们来到资金市场部。这里是一个很大的交易厅,有几十个人,里面的人永远好象是忙忙碌碌的,每天有几十亿的资金在这里流出流进。这里分好几个摊子,有做银行拆借交易的--就是银行互相拆借头寸,有做国债炒作的,有炒公司债券的,买卖外汇的,买卖黄金的,有现金交易也有远期和期货交易,热闹非凡。在银行里,可能最风光的永远是交易员们了,很简单,他们是离钱最近的人,而且是很多很多的钱。所以所有我们见到的交易员们都有一种天之娇子的感觉,似乎什么都不在他们的话下,他们赢钱的时候可以手舞足蹈,甚至放声大笑,他们可能能一把抱住你的肩膀请你和他一起去喝一杯,仿佛是最好的朋友;输钱的时候,你最好离的远远的,这时他们有可能随时向毫不相干的人大声咆哮,满口脏话,简直能成一个十足的无赖--连女交易员们也有好多是这样。其实,在这一切的现象之后隐藏着一个在我看来有点悲哀的现实:一个交易员的工作寿命大概到四十岁为止。如果到这个时候你还没有挣够钱,处境十分糟糕。因为交易主要靠的是脑子反应灵和快,年纪大了,比不过年青人,而且银行找个年青人的价钱也更低。于是大多数情况下,一旦年头不好,银行裁交易员是,年纪稍大的往往首先遭殃。所以我们对交易员们的在别人看起来反常的举动怀着深深的理解。我还喜欢交易员的原因是:他们是一群没有面具的人,赢了就笑,输了发发脾气,他们说话直来直去,不跟你玩阳一套阴一套的“公司政治斗争”。我喜欢这样的人,后来我和他们许多的人成了很好的朋友。 我们是三个小组合起来去交易厅培训的,时间是一个星期。交易员们很忙,我们也不好意思打扰他们太多,於是,我们在交易厅里走来走去,却只感稍微远点看他们交易。他们的每一个交易小组后来也指派一个交易员抽出时间给我们讲解一下他们做的产品,但常常话语又快又不耐烦,我们听得如同腾云驾雾一般。
作者:
粉色羽绒服
时间:
2004-12-15 20:00
标题:
8
[B]我刚工作后的经历 8[/B] 交易员们的工资和奖金都高,这是大家十分羡慕的地方,尤其是赢钱比较多的几个交易员,听说每年光是奖金就能买辆高级轿车。所以我们的见习行员里也有很想加入的,使劲地和他们套近乎。 交易员们很喜欢出一些古怪的题目考别人的智力水平。有一回有个交易员在交易不忙的时候,招呼我们:“孩子们,来吧。”(哈,这“孩子们”使我都不禁想了我的幸福童年。)然后他开始模拟报价,看我们的反应是买还是卖。交易报价都是报两个数字:买入价/卖出价(bid/offer),他不停地报一连串的数字,我们都不知道该买还是卖,他看我们犹豫,说道:“哎,果断点啊。”於是有人开始买入,比如他报40/43,你说:“43”那就是买入。於是其他人也跟着买了起来,他报41/45,你说“45”,大家是跟风,只有买没有人卖的,他加快速度,报“43/46”,“48/52”。。。本来,在43买的在他报“48/52”时,说“48”,就是卖出48,已经赚5点了,他是让我们平仓,这样他好平仓。可是大家都不懂这一点,还在一个劲儿地买,於是他又报了几个数字,不论数字大小,我们还是买。到最后他实在是忍不住了,大叫道:“这简直是一群小疯子。”抱着头很沮丧地抱头回到他的位子去了,周围其他的交易员们哈哈大笑,我们还不知道怎么回事。一个交易员过来说,“孩子们,你们这简直是轧空啊,他没法平仓了。”轧空是指在用保证金交易中,一方不停地买入,放空(卖出)的一方被挤到交不起保证金被强制平仓,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爆仓”,这会造成巨大损失。 另外一天,我们又被叫去做模拟的外汇交易,只炒美元/日元汇率,“输钱”的人去买饮料。时间为半小时,时间一到必须平仓,也就是说是个日间交易,而不留隔夜头寸。那个交易员先给了我们两份当天的消息,什么美国的消费指数,进出口量,日本的一些经济新闻 -- 如何读懂这些资料尤其对汇率有何影响那时我们是一窍不通,於是我们就开始了,凭感觉吧--每人的交易限制额度是5百万美元。结果是,经过一通“买卖”,半小时后,我净亏4千多美元,“交易”成绩倒数第二,逸风成绩最好--赚2千多美元。於是我和另外一个交易最差的女孩去楼下的便利店买饮料。我这才稍有一点交易是怎么一回事的感觉。要知道,如果你连续输钱,银行是会叫你走人的,而且交易员们一被裁都是立刻走人。所以可想而知,在真正交易时,他们的压力是多么的大。也就不难理解他们的性格了。
作者:
粉色羽绒服
时间:
2004-12-15 20:01
标题:
9
[B]我刚工作后的经历 9[/B] 我们的下一站是公司的信贷部。这个部门也不小,虽然没有资金市场部那么风光,但也是前台挣钱的部门,当然也有一种优越感。这个部门的主管人很好,对我们这些见习行员也很照顾,他亲自给我们讲解这样用财务报表分析一个公司的财务状况,还留些案例让我们分析,说是下午来考我们。这是我第一次看财务报表,多亏了逸风,仔细给我讲起课来了,还是那个样:一手拿吸管吸着她的饮料,一手指点着上面的内容给我讲,我才有个什么是公司的资产负债,收入表及现金流量表的印象。我刚开始不太明白,听了半天忽然明白:资产负债表不过就是公司的钱的来源和运用罢了,这层一通,有种顿悟的感觉。下午这个部门的主管一来,先抽到我来分析这个公司,我居然能头头是道地把资产负债表上的内容分析了一番,还大谈了一通感想。逸风在一旁吃惊地看着我。后来她问我:“你上午不是装不会吧?”我道:“哪里哪里,都是老师教得好。” 第二天,部门里的两个人带我们去见顾客,要我们仔细学习他们是如何与顾客交流的。我们很高兴,不用呆会议室了。信贷部的人在去之前给我们看过这个公司的财务状况,他们告诉我们,这个厂从他们的财务现状来看,现在不要钱,但在市场上听说这个厂最近想扩展,于是我们估计了一下他们的可能融资的需求,以及他们的扩展的成功可能性,我们的这一次访问就是要弄清楚这两个问题。我们听了感到很有趣,这可是亲自学习人家怎么谈生意的了。 我们去的是一家私营的电子厂,总经理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长得很潇洒,皮肤有些坳黑,有点象演007的罗杰摩尔,他既没有那种高傲的神气,也没有那种官僚的感觉。信贷部的人把我们两个见习生介绍给他说:“这是我们银行的新的行员,来我们部门培训,他们是来学习的。”那位老总很有风度地把我们引进他的办公室,说话很谦虚而且又很热情,他说话的时候并不是只跟信用部的人交谈,而是眼光的交流连我们两个见习生都照顾到了,给我们两的映象很好。谈话是在一种不经意的很随便的方式下进行的,我们信贷部的人显然和他们很熟,他们先从在我们看起来不着主题的股票市场开始谈起,然后聊到整个大市场、电子行业,这时我主意到信贷部的人巧妙的把话题引到他们厂的发展计划上了。并且很顺便地问起前景和困难,以及现金流量。我们把得到的信息与我们来之前读的表格数据在心中暗暗核对,于是两个问题都得到了回答。最后信贷部的人则说了如果公司要融资,我们可能可以出的贷款的额度,那位老总听了很满意。末了,我们还提出想看看他们厂里的生产线的情况,他愉快地陪我们去看了一趟。我们看到的只有一排排自动生产流失线,许许多多的工人在装配电子仪器而已。回来后,信贷部的人告诉我们,他们通过看生产线,心中加减乘除可以计算出这个公司的这些电子产品的生产率,再乘以单位电子仪器的利润,可以核实一下财务报表上的收入数据。我们大开眼界。
作者:
粉色羽绒服
时间:
2004-12-15 20:01
标题:
10
[B]我刚工作后的经历 10[/B] 我们后来还去过一些其他的部门,象信用审查部、会计部等等。记得交易员们在我们去之前说,会计部是个数豆子的地方。Accounting Department only know how to counting beans.They don't even know the colors of beans. 两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其他的人包括逸风还要去我们的一个分行实习,我因为部门有事急着要我回去,就回部门了。又过了一个月,所有的见习行员都完成三个月的学习任务了,也都找到了不同的部门,明如愿以偿地去了战略规划部,玲和另外一个男孩去了信贷部,有一个去当交易员,还有去信用审查部、国际信贷部和管理信息部的。大家基本上都去了想要去的部门。 我先放下我在部门的工作后面再说。三个月培训的最后三天,银行组织我们五十多个见习行员到一个度假村住了三天,并集中培训团体精神。主要是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做游戏。其中的两个游戏给我的印象很深。 一个是大家分成许多个组演小品,每个小品大约五到十分钟。每个组大约六七人,主题抽签决定。我们小组抽到的是“正直”,大家想出个有人行贿被拒绝的剧情,我们组只有我和另外一个男孩,其余为女孩。我们先选一人扮正直之人,大家选我,可是我很想尝尝扮坏人的滋味,于是让另一个男孩扮,我扮坏主角。情景大约是这样的,我装成一个私人老板,来找这位正直的行员要贷款,我挎着我的“情妇”--一位女孩扮的,趾高气昂地来到他的办公室,我很牛皮地大吹我的公司如何信誉卓著,是如何地发展迅速,解决了多少失业的人口。我还甚至大谈我的社会责任感,我捐了多少款,修了多少路,建了多少幼儿园,胡侃就是我的强项嘛,这只是牛刀小试。于是为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我需要贷款。那位行员很有礼貌地告诉我,他对我和我的公司的贡献十分钦佩,不过他看过我公司的财务报表,还有他收集到的各种数据,按照银行的制度贷款给我不合适,很委婉地拒绝了我的要求,于是我向他软硬兼施,我告诉他政府那边我认识什么什么人,我和身居要职的某某打过高尔夫球,和谁谁又又一起谈过市政建设,我和他的老板也很熟,我还很明显地“暗示”他这次帮我的话,我是个特别讲义气知恩图报的人,但还是遭委婉拒绝。我的“情妇”也走到他身边,放出了女人的十足媚力去唱了一出美人计,结果遭到更加义正言辞地拒绝。我又威胁他这是不会有好处的,还是当然不成。演完了大家觉得还不错,大家评论说,我这个看上去还算正派的人演坏人时让人觉得比真的坏人还坏。 得第一名的小组演的是“信任”,他们演的是飞刀游戏,让一个男孩蒙上眼睛伸手叉腿站在一个飞刀靶子前面,象个“大”字,然后其他人一个个的,一边做着飞刀扔出后在空中飞行的慢镜头,一边走到靶子旁边,把手定在他的头顶上、胳肢窝下等等:好象飞刀击中了那儿,蒙脸的男孩神态自若,那就叫信任。最有趣的是最后一把“飞刀”,他们组的另一男孩扮的,“飞”过去后,在他全身上下绕了个圈,一下扎在他的裤裆下。大家哄堂大笑:那是绝大的信任了。
作者:
粉色羽绒服
时间:
2004-12-15 20:01
标题:
11
[B]我刚工作后的经历 11[/B] 另外的一个印象很深的游戏是“架桥”。有一块大的空地,假定这是河,地上放着许多砖头,排得跟梅花桩一样,假定这是桥墩。全体分两组,每组二十多人,每组发了七八块长木板,大家得以最快的速度架好桥过河,过程中如果有人从木板上掉下来,就得从新过。似乎很简单,但很快大家发现两个问题:一是一排排桥墩是错开的,这样大家搭桥时要先横搭一块,再用另一木板和它架成“T”字形才能到达前一排的某个桥墩;第二是每个组的木板数量不够从“河”的一边架到另一边,而每个桥墩又只能站两到三个人。这样必然要把人送到半渡然后再把后面的木板拿到前面去继续搭才行。一不小心会造成有人被丢在某个桥墩上或在“河”这边。这是一道趣味数学题,属于统筹安排的课题。 刚开始时,大家七手八脚地乱搭,结果根本不行。我在一旁没吭声,后来,我感觉终于算出如何搭了,我说:“我有主意了。”可是二十多人还是闹哄哄地在试着,这时,去做交易员的一个男孩叫新标的站出来大声说道:“大家别乱,韩风行,大家听他指挥。”于是大家就都停下来看着我。我的心里很感动,年青人一般都喜欢要强、自己出风头,就算自己做不出也不愿意显示出来把机会让给别人,很少愿意让聚光灯照到别人身上的,这也是我没有毛遂自荐指挥的原因(我有时想的也可能过多了)。可是新标主动推选我来指挥,而大家也二话没说就信任了我。我感到极大的责任和鼓励。 我们的另一组还没搞清楚怎么架呢。我一边脑子里计算着,一边开始有条不紊地指挥大家架桥,我们这一组大家都很兴奋:我们可以赢了。这时候,我看另一组商量了一会儿,派了两个人过来跟我们说:我们和你们组一起架可以吗?这是个新主意。我转过脸看大家的意思,大家有犹豫之色。突然我想起:我们的任务是如何以最快的速度过河,不是如何赢对方,如果另一组加入,我们的桥板就够我们直接从河这边架到另一边,可以省去极大的麻烦。我把这层意思一说,大家一致赞成。于是我们顺利架好了桥,两组人都在很短时间过了河。 我不知道别人,但我从这一游戏真切地体会到什么叫双赢。这在我以后的工作中,很多的时候在可能和别的部门起冲突的时候,我就想起了这个游戏,而恰恰这是很多的人很多的时候最难做到的。 到这里为止,我的培训生活结束了。我想起联众游戏四国军棋里结束了“小兵训练营”的阶段一样。接下来的回到部门里的生活到是个地地道道的“决战四合院”。
作者:
粉色羽绒服
时间:
2004-12-15 20:02
标题:
12
[B]我刚工作后的经历 12[/B] 在两个月的课堂培训后,逸风去了分行,我没去,就回到了部门。我在的部门这时总共五个人,主管有他自己的办公室,我们四个兵在一个大办公室,有两个比我先加入银行的女孩,叫婉莹和玉雯,她们的名字文绉绉的,人也长得挺漂亮,给我的第一映象不错,不过你要是从她们的长相和名字上觉得她们一定是那种传统的循规蹈矩的女孩那可就大大地错了:那样的判断是靠不住的。她们一个比我早一年,一个比我早两年,级别都比我高两级。逸风和我是新来的。我们的办公桌刚好占居房间的四个角--象个四合院。进入部门后,刚进银行时的那种温馨的体会全没了,我们就象是进入了--一片丛林,我发现我没有什么好的向导,只有自己时时的注意周围的一切,时不时地还遭到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危险。 银行这时生意上正在大力扩展,所以我们的主管很忙,整天在不知道哪些部门开会,于是大多数的时候,我们自己做事,由玉雯协助婉莹来协调部门里的事情。部门刚成立了两年不到,我仔细的把部门里的文档都拿出来浏览了一遍后,发现部门这两年里主要是在写一些风险管理方面的政策之类的,并没有弄出什么实际的东西。 我从被银行通知录用就叫我认识的学金融方面的朋友开出了一些金融方面的书籍开始学习,这个时候我刚学完了公司财务,又开始自学会计。我很幸运地认识了一个别的外国银行的做风险管理的朋友,叫协新,他已经在风险管理方面做了两年了,他在我的第一年的工作中给我的帮助太大了。 这时主管交给我们三人(逸风还在分行没回来)一个任务:设计一个风险计算的数学模型,我当然不知道如何做,不过我发现整个部门谁也不知道怎么弄出个模型来。于是我打电话给协新约他下班后聊聊,协新给了我一本风险管理方面的理论的文件,又告诉了我风险管理方面的许多的知识,我得到后如获至宝,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啃完了这本厚厚的文件,又和协新仔细地请教了一些我不懂的地方。我幸运的是有自己的物理研究的经验,这其实很象一个先找到一些文献摸透了一些理论,再设计一个实验去验证的过程。我跟玉雯和婉莹谈了一下我的发现,跟她们解释了我准备试的理论,并请她们去到别的部门要一些前台的业务的报告。你可以想象,我当时初出茅庐,跃跃欲试,奇怪的是,她们听了后一点兴奋的表情也没有,甚至脸上有一种警觉的模样,我当时没有细想,现在想来那时她们一定是第一次感到我的存在成了对她们的威胁:她们是名校毕业的优秀生,又是学的金融,在银行里还干过这么长时间,都没想出什么办法,而我才刚进银行两个多月,就似乎走到她们前面了,这成什么话?不过她们还是去要了一些报告,我凭借这些报告和她们给我解释的这些报告的内容,又花了几天的时间,终于想好了实验的办法。 这时,逸风也回到部门了。于是我一边编一个计算机的程序,一边设计好了数据的输入表格,让她们帮我继续去收集各种数据输入到我编好的表格里去。程序比较复杂,加上我以前没用过EXCEL,好在我有C、Fortran、Pasca、Basic都懂--再学EXCEL一点也不难,花了我将近一个多月终于把程序编好了,刚开始的时候,逸风只是做数据输入,后来我跟她说,我有时想试的数据要马上要,于是她就开始直接也打电话联系别的部门要数据,可是才过了几天,我发现我再要别的数据时,逸风并没去弄,而是等婉莹和玉雯回来后告诉她们,让她们去联系,我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下班后我和逸风一起去坐地铁--那时我们还都没有车,每天我们一起去乘地铁,她和我住的方向相反。我问她:“怎么今天我要的数据你没直接找别的部门,而是等婉莹她们?”逸风告诉我:“昨天她们两个把我叫到会议室,告诉我以后凡是跟别的部门打交道的事要经过她们。”你可以想象,我听了后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说到:“这两家伙事做不了,架子倒还挺大的啊,老板不在,她们称起霸王来了。老板只是叫她们协调而已,怎么她们觉得她们都成了二老板了?”逸风说:“没关系,我们刚来,做事应该尊重她们。”我不屑地哼了一声。
作者:
粉色羽绒服
时间:
2004-12-15 20:02
标题:
13
[B]我刚工作后的经历 13 [/B] 这样又忙忙碌碌了一两个月后,我们的实验的数据终于出来了。我又要逸风和我一起核算了其中的每一个输入的数据,确信没有错--这一过程中,我开始悄悄地明白了一个大的银行总体上的持仓是如何怎样的了,还有许许多多的疑问,但我明白了整个的轮廓,而且再联系我轮训时在那些部门读过的枯燥无味的文档,明白了每个前台的部门的业务都做了些什么,而且大致做得都有多大。从这时起,我开始进入角色了。奇怪的是,婉莹和玉雯却是仍然没弄懂,这就是只知道机械地做,而没去动脑去想的结果。我和逸风每天乘地铁回家时总是在地铁站坐聊半个到一个钟头,我就告诉了她我从我们做的这个项目中了解到的东西,还有一些金融方面的东西我不太明白,她正好弥补了我这一方面的缺陷,于是我们两个迅速地掌握了银行的持仓风险管理的大致的秘密。奇怪吗?也许有点,这里面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思考的方法,我每次对许多的管理方面的问题不懂时,我就这样想:如果这家银行是我开的,我会怎样做?别人和我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弄清楚,你的知识就上一大台阶了。 等到整个的项目基本完成了,婉莹和玉雯二人自告奋勇地写报告,她们告诉我们两个,银行的报告有特殊的写法,我们不懂,于是我就让她们去写,可是中间关于数学的模型这一最关键的一块,她们是无论如何也弄不懂了,于是我很详细写好几页,她们把我写的东西加上头尾一大堆不痛不痒的东西就成了一篇报告。这是我们刚进银行的人的经验不足之处,她们把报告背着我们交给了我们的主管,后来才知道,上面署的居然是她们两个的名,她们还告诉我们老板,我只是做了点编程序方面的事情罢了,逸风只是做数据输入而已,她们一直如何地协调着这个项目,于是理所当然她们到银行的管理委员会上是她们两屁颠屁颠地去做的演讲,不过这戏还有很有趣的方面,她们居然还懂一点“礼让”:她们末了还记得提到如何地和别的部门商量取得各种的报告数据,“这是多个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她们的报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她们的“谦虚和团体合作”的精神给高层的管理人员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映象。这好象一道好菜烧出来,功劳成了买菜和最后编写菜单的(而且这菜单的最关键的部分还是我写的),厨师的功劳是摆不到台面上的:我只是剁肉切菜而已。现实居然如此残酷。 逸风得知这事,知道我一定非常的愤怒,她怕我发作起来和她们大干一场,她那天晚上特意把我拉到河边的酒吧里去喝酒--尽管她其实不会喝。河边的夜色真美,两岸都是各色的彩灯,把河面映得五颜六色的,晚风吹来,飘送着各种悠扬的乐曲。几杯酒喝下来,我的心也平静了,我对逸风说:“你别担心我,我对她们没有愤恨,只有鄙视。你可能低估了我,我不会和她们闹,就象关云长说的那样:杀了她们,污了我的宝刀。但我不会让她们长期地压着的,她们要玩政治是吗?那我就陪她们玩玩,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我可看过好多遍了,历史上什么样的政治斗争我没见识过,她们那两下子还摆不到桌子上来。”刚参加工作的人可能都多数会有我们这样的经历,只是程度的不同,我劝大家的是,你得忍,要进行韧的斗争,硬碰硬是不行的,往往会玉石俱焚,这样你就没把握好大局。这对你的长远在公司里的工作是不利的。你会说:你这么做是不是有点不够光明正大呢?那你得看是什么样的环境了,我们生活在丛林里,如果不先学会保护自己是不行的。我别无选择。我其实也有点可怜那两人,我们四人差不多同年,本来应该全力合作互相多学点东西,可是本领没学到,公司里的阴险的玩政治的把戏倒是都学到了。
作者:
粉色羽绒服
时间:
2004-12-15 20:03
标题:
14
[B]我刚工作后的经历 14 [/B] 不久,我们的主管又交给我们第二个任务,要做一个金融产品的计算模型。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这一次我学“乖”了。 我和逸风仔细地私下讨论了这个产品,很快我就想好了方案。我又让婉莹她们去别的部门要来一些报告和数据--这一次,我的单子列得很详细清楚,因此几个小时后别的部门把所有的数据和报告就都送来了。之后,我就假装这个项目很难做,一直拖着没开始,每天都要装作忙忙碌碌到外面及网上查资料找文献,连几次老板都来亲自催问进度怎样,我的回答总是:“这个项目的数学方面的东西很复杂,我还没完全弄通。还要再找些资料才行。”我的老板是个好人,我每次这样说时心中总是有着深深的内疚,可是我没有别的办法,我不能直接告诉他如果不这样的话我的成果可能又被剽窃,我又成了个“只是写写程序的人”,我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我要让他明白这个项目是我在做!仅此而已。过了一两个星期,我确信老板明白了没有我,其他的人明显根本做不出来时,我等一次老板又来问时,我才说道:“我大致想清楚怎么做了,明天我能拿出个方案来”他迫不及待地说,那明天我们讨论一下。就这样我绕过了那两个“协调员”,直接和老板陈述了我的方案,但我做的也很完美,我还故意在去见老板之前,很谦虚地主动先和大家讨论我的想法,我说“我怕我的方案想得不够周全,这是我们共同做的一个项目,我们大家一起来出出主意。”让她们又一种参与的感觉,我和老板谈时还说了我和大家商量过,这是大家一起想出的方案,老板当然知道这是谁的贡献了。婉莹她们丝毫也没觉察出这一次一切都在我的掌握之中--过后那天回家我和逸风走出银行时,我们再也忍不住得哈哈大笑起来,我们笑得眼泪都出来了。她告诉我说她参与讨论的时候费了好大的劲才没笑出来,说我都够一个演员了。其实人生可能也就是在演戏罢了。 做完了这个项目后,我还是让婉莹她们写报告--老板本来的意思是要我写的,可是我已经赢了关键性的一场,就没必要再在这些边角的问题上做文章了。我等她们写出后,还主动要求把她们的名字放在前面,“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啊。”不过我在给她们介绍我的算法时还留了一手--其实我也没保留什么,我只是没有把关键性的数学部分用很平易的语言,而是用专门的数学语言向她们叙述,我还把找来专门的数学书,把上面的有关章节复印下来给她们一人一份,但我知道凭她们的数学水平,一定是腾云驾雾一般,我还知道就算她们不懂她们还不好意思问我:她们是二老板身份了,问我的话多丢脸啊?不过她们一点也没懂得怨我,还以为我尽了全部的力呢。要是换了别人,我一定会用基础平实的话来讲明白这个问题的。我喜欢把复杂的问题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打比方的形式给人说清楚,不是吗?
作者:
白头熊
时间:
2004-12-23 16:07
标题:
RE:我刚工作后的经历一 ZT
很受感动!
作者:
小绛
时间:
2004-12-25 11:40
标题:
真的很好
还有下文吗?期待中
作者:
子子(zz961)
时间:
2004-12-27 01:33
标题:
RE:我刚工作后的经历一 ZT
连载这么多,内容一句话也没读就感觉是篇好文章. 先存下来,慢慢看.谢谢! 我个人比较喜欢用白话文来描述工作的文章或谈论.不知道在哪里还有. 再次表示感谢.
作者:
子子(zz961)
时间:
2004-12-27 10:41
标题:
挺精彩的
好不容易看完了. 不像最初想象中的那种大白话的文章,感觉像是网络文学. 不过写的是相当精彩了.顶.
作者:
过程
时间:
2004-12-27 13:08
标题:
RE:我刚工作后的经历一 ZT
大学物理系进银行哪个部门呢? 我是外行,想请教!
作者:
汤伟千
时间:
2005-1-5 03:45
标题:
RE:我刚工作后的经历一 ZT
很好的文章!
作者:
tomatototo
时间:
2005-1-11 15:17
标题:
RE:我刚工作后的经历一 ZT
多谢粉色羽绒服[em17]
作者:
恨海情天
时间:
2005-7-27 11:25
标题:
RE:我刚工作后的经历一 ZT
好的文章
作者:
liuzuowei
时间:
2005-10-27 13:05
标题:
RE:我刚工作后的经历一 ZT
[em17]
欢迎光临 中人网 (http://bbs.chinahrd.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