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网

标题: 案例:关于某大型风电企业批量解除2012届毕业生三方协议的 [打印本页]

作者: caihuanggua    时间: 2012-5-10 11:09
标题: 案例:关于某大型风电企业批量解除2012届毕业生三方协议的
本帖最后由 caihuanggua 于 2012-5-10 11:10 编辑

    今天上班前看到一则新闻:西部某大型风电企业批量解除2012届毕业生三方协议,引起学生及就业市场关注。具体解除协议人数双方各有说法,企业方说350人左右,而毕业生表示有800余人,据辽宁某大学就业处老师表示,该校37个签约毕业生均遭解约。
    据说该企业三方协议约定,不论企业与毕业生任意一方违约,均需缴纳金2000元违约金。

    本人从事企业招聘工作,每年通过校园招聘,平均招录约100名毕业生。我注意到,从08年到眼前的2012年,毕业生(含本科,硕士)单方违约案例逐年上升,越是公司看好的优秀毕业生,反而容易违约,理由众多:家里嫌太远不让去深圳、有了更好的选择、考研、考博、手握几份offer。。。。。。不一而足,体现出越来越随意的特点。尽管约定1000元违约金,学生们依然潇洒的缴纳违约金走人。这给参加招聘的HR同事及用人部门带来很大负面影响。
   而很多参加校招的企业,也频繁出现因各种原因,解除毕业生三方协议的情况,上述风电企业案例算是当下比较典型的例子。
   思考:
      1、校园招聘中,唯一可落地的约束企业与毕业生双方的因素似乎仅有“违约金”,现实看来,这并不能有效控制双方的背离,大家依然各自潇洒毁约;
      2、从毕业生角度:毕业生觉得自己作为个体,看似弱势一方,自己的毁约决定对企业方来讲,也许是沧海一粟,九牛一毛,无关大局。可他们如果从企业的角度考虑,当大量的这种所谓“个体”纷纷毁约,对企业来讲,必定会伤筋动骨,触及根本。这不光是简单的招聘成本的无效丧失,关键是影响了企业发展中人才梯队的建设,造成企业梯队人才空档;
     3、从企业角度:用人企业对三方协议的解除,尤其毕业当下,往往让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生面前看似美好的的将来,骤然急转直下,让毕业生顿时四顾茫然......,更被各方千夫所指。

     各位HR同行,校招中有木有更好的机制、措施,可以避免企业与学生双方的伤害,促进用人方与人才的供应,欢迎共同探讨。


作者: hzqlxls    时间: 2012-5-10 13:02
招聘应届生就会存在这个风险,很难规避。也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作者: 雁翔蓝天    时间: 2012-5-10 14:09
什么方式的招聘都存在违约风险,只是校园招聘的时候集中一些,大家看的明显。
作者: sky377    时间: 2012-5-10 14:14
分析一下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违约率的历史数据,再分析一下毕业生进入公司后试用期离职率,然后根据实际人员需求在开展校招的时候适当扩大招聘数量,如以1.2的比例招聘啊,等等。
作者: bjtogds    时间: 2012-5-10 14:15
我同意楼上说的。
作者: xuning182008    时间: 2012-5-10 15:20
招聘应届生的违约风险是肯定存在的,企业在每年9、10月份到各个城市高校进行校园招聘,经过笔试、多次面试、签署三方协议,完成招聘,初步确定了一些应届毕业生,然后就打道回府,等着毕业生第2年7月份拿到毕业证后报道,大家想想,从9、10月份到第2年7月份将近一年的时间,我们没和应届毕业生进行任何联系,而是一谓等待他们毕业后到岗。在这近1年的时间,先后有很多企业陆陆续续到企业进行招聘,在他们面前还有很多机会可以选择、很多诱惑需要面临,而我们没采取任何措施,“煮熟的鸭子飞了“是自然而然了。面对这种境况,我们该采取什么措施,降低应届生违约率呢?
     一、对于违约的毕业生,我们可做一项电话违约调查,研究他们违约的原因:是更好的待遇?还是要考研、考博?还是其他方面的原因?针对调查统计结果,在校招方案中做一些调整。
     二、先实习在上岗。毕业生签定工作后,除了毕业论文,基本没什么事了,我们是否可以和他们约定,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到我公司进行实习,以避免被其他公司“挖走”的风险。
     三、扩大招聘量。根据招聘金字塔,考虑招聘毕业生存在违约风险,分析各高校历史违约率数据,在原有基础上增大20%招聘量。
作者: caihuanggua    时间: 2012-5-11 10:12
xuning182008 发表于 2012-5-10 15:20
招聘应届生的违约风险是肯定存在的,企业在每年9、10月份到各个城市高校进行校园招聘,经过笔试、多次面试 ...

有道理哈,我这边在三方签订后会定期回访,很多都是你不问,他还不告诉你违约,很搞。
现在的娃,换工作跟换女朋友一样随意,深感遗憾。
作者: 傲云天    时间: 2012-5-11 14:02
xuning182008 发表于 2012-5-10 15:20
招聘应届生的违约风险是肯定存在的,企业在每年9、10月份到各个城市高校进行校园招聘,经过笔试、多次面试 ...

楼上分析的很到位,赞。
作者: 傲云天    时间: 2012-5-11 14:03
xuning182008 发表于 2012-5-10 15:20
招聘应届生的违约风险是肯定存在的,企业在每年9、10月份到各个城市高校进行校园招聘,经过笔试、多次面试 ...

楼上的应对措施提得非常好,赞一个。
作者: liubing2099    时间: 2012-5-11 15:54
本帖最后由 liubing2099 于 2012-5-11 15:56 编辑

我个人有这样一点心得分享一下
1、招聘前我回去主要的学校了解当年的应届生的主要想法,因为他们对找工作其实也都是茫然的,很多时候有一种从众心理,选择的不一定是自己想要的,通过走到学校去了解,可以大体知道今年学生的总体意愿,比如工作地点、薪酬期望等,这样我在招聘的时候会略微说的艰苦点
2、每年我不赶早,很多公司都是9、10月去,我一般会选择11月,12月过去,这样学生看的多了,就有点比较,他们能比较正确的看待我们和其他公司差异。
3、给协议考虑的时间不超过一周,这样能让一部分纠结的人自己放弃,同时能有效及时的增补当年的名额
4、每年的招聘会根据春节前解约情况,还要在春节后适时安排一次,一方面做人员补充,一方面考虑未来预期离职,同时春节后也是考研和升博的时间附近,能很清楚的知道他们的考研和升博的结果。
5、凡是签定协议的同学,根据情况每月或每两月请他们来公司坐坐,让他们组成小组,开始去完成一些小项目,这样可以丰富他们的"毕业前生活"也可以把他们抓在手里,了解他们的动向。

作者: 回眸谁浅笑    时间: 2012-5-11 16:24
路过,学习了
作者: hanruifeng168    时间: 2012-5-12 08:45
liubing2099 发表于 2012-5-11 15:54
我个人有这样一点心得分享一下
1、招聘前我回去主要的学校了解当年的应届生的主要想法,因为他们对找工作其 ...

第五点定期请他们来公司坐坐...
如果是在公司当地招聘也许是不错的方式,但是,通常企业都是去外地招聘,如果是企业自己付钱让他们回来,那成本肯定很大(不排除有的会毕业后履行合约),反之,让学生自己掏腰包,似乎有点行不通。
作者: 一树梨花    时间: 2012-5-12 15:05
确定下来的人员,最好能尽快安排上岗,可以先安排实习,否则时间越久,毕业生选择的机会越多,多方比较下,往往就会改变原先的决定。
作者: 120775383    时间: 2012-5-12 17:37
liubing2099 发表于 2012-5-11 15:54
我个人有这样一点心得分享一下
1、招聘前我回去主要的学校了解当年的应届生的主要想法,因为他们对找工作其 ...

学习了,恩让他们每月或每两月到公司,对于近一点的公司还可以,如果是远地方的就行不通。
作者: hua87109    时间: 2012-5-13 08:57
学习了。。。
作者: 月落地平线    时间: 2012-5-13 11:09
先冒个泡 再说
作者: f6140    时间: 2012-5-13 15:15
作为企业,首先是要把好录用的关口,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和竞争优势,并不一定招那些最优秀的人才,而是招合适的人才和那些真正认可公司文化,违约概率较小的毕业生;第二,跟大家前面讨论的一样,要做好后续的跟进工作,让毕业生感受到公司的关注。
作者: chen405486    时间: 2012-5-14 08:12
xuning182008 发表于 2012-5-10 15:20
招聘应届生的违约风险是肯定存在的,企业在每年9、10月份到各个城市高校进行校园招聘,经过笔试、多次面试 ...

现在还有企业签完3方协议后“等着毕业生第2年7月份拿到毕业证后报道”,有这样的企业?
大多是先确定了能来公司实习后,再签协议
作者: stelltang    时间: 2012-5-14 08:50
不错,学习了。
作者: wge602    时间: 2012-5-14 09:23
学习了,谢谢分享案例
作者: 祖朝野    时间: 2012-5-14 09:27
学习了
作者: caihuanggua    时间: 2012-5-14 09:57
liubing2099 发表于 2012-5-11 15:54
我个人有这样一点心得分享一下
1、招聘前我回去主要的学校了解当年的应届生的主要想法,因为他们对找工作其 ...

“协议考虑的时间不超过一周”,我这几年也是如此约定,确实能规避一些犹豫再三的候选人,效果还不错。
作者: caihuanggua    时间: 2012-5-14 09:59
chen405486 发表于 2012-5-14 08:12
现在还有企业签完3方协议后“等着毕业生第2年7月份拿到毕业证后报道”,有这样的企业?
大多是先确定了能 ...

有些行业,因为行业技术保密原因,确实无法安排实习。我在的企业,是可以在春节后根据毕业生需求,直接安排入职,直接进入试用期,签订竞业限制等材料。待毕业前给予假期让其返校答辩。
作者: xuning182008    时间: 2012-5-14 10:48
chen405486 发表于 2012-5-14 08:12
现在还有企业签完3方协议后“等着毕业生第2年7月份拿到毕业证后报道”,有这样的企业?
大多是先确定了能 ...

有啊,很多,华为就是这样做的,我一朋友年前就签订协议,今年6月30日前去报到。
作者: liubing2099    时间: 2012-5-14 19:16
hanruifeng168 发表于 2012-5-12 08:45
第五点定期请他们来公司坐坐...
如果是在公司当地招聘也许是不错的方式,但是,通常企业都是去外地招聘, ...

如果真是全国的去招聘,那么公司的规模应该也是不小的。当然大可不必每个月过来,可以选择在春节后,这样敏感的时间,到企业去参观,费用其实也还好,住可以安排在公司宿舍,如果没有可以在附近租一个短期公寓,车费现在都还好,同时学生还是很有兴趣的,总体还是看企业的情况吧
哈哈,实在觉得费用高了或怎么,学生来不了,可以企业的管理人员过去嘛,跟学生座谈,一起吃个饭,主要的就是要增进交流,你说呢
作者: live112    时间: 2012-5-14 23:13
1、做为企业,首先招聘的时候比较真实的告之学生公司的情况(比如薪资、培训机会、晋升通道等)
2、增加录用比例,建议按1:1.5的比例发放OFFER;
3、缩短签约考虑的时间,能在招聘完成时在学校签约就在学校签约,未签的一周内要收到其协议书,要不然就放弃;
4、签约后的跟进(电话、邮件、短信联系,寄发公司资料,有条件的话可在每个学校招集几个活动组织人,一定时间组织活动)
5、安排实习,减少其找工作的机会;
6、增加双方的违约成本,让签的时候就慎重,如增加违约金,如要违约第二年四月份才统一办理。
作者: sungy03    时间: 2012-5-19 13:15
本帖最后由 sungy03 于 2012-5-19 13:15 编辑
xuning182008 发表于 2012-5-10 15:20
招聘应届生的违约风险是肯定存在的,企业在每年9、10月份到各个城市高校进行校园招聘,经过笔试、多次面试 ...


比较赞同。
首先,在战略上应当主动出击,先发制人,根据行业特性、岗位要求、院校/专业设备是否可以提前锁定部分生源,加强院校产学研的捆绑、先发合作,提供院校专项奖学金、校园竞赛、实习基地、甚至是定向委培班,通过加强学校就业单位、学生、公司、用人部门双方面的了解和粘性,避免因为招聘宣讲会太多太缤纷产生的选择困惑和迷茫,从而导致不选最合适改选说的精彩的企业;
其次,在战术上,通过校园代理人、在职师姐/兄们的茶话会或者视频祝福、专项合作研发项目、来司参观实习等多种渠道加深学生对与企业、产品、文化对于自己职业规划的定位和把握,将理论知识和岗位技能、业务素质真正地融汇贯通,一举多得,学校可以培养合格的准劳动力,学生有提升就业能力的方向和岗位,公司减少甑选和培养的成本。
还有,方针上,通过QQ、论坛、甚至微博等渠道加强学生、公司、人力资源等交流沟通,及时解答学生就业困惑或者变心企图,防患未然。
至于,扩大招聘量的方法,需谨慎使用,主要还是要参考实际用人需求、准协议签订数量、违约人数等,尽量做到分阶段进行,可以有紧急预案,包括预案的招聘路线、院校分布、后备生源意向、预估签约人数等。
作者: 慧哥    时间: 2012-5-23 15:48
听听专家意见
作者: hytao    时间: 2012-5-24 10:48
先学习,还没去校园招人的经历。
作者: 传说中的小胖    时间: 2012-6-6 23:15
各方头脑一风暴,思路及红的经验就出来!!
作者: qiangge    时间: 2012-6-7 08:33
市场就是资源市场调配,企业解约是不得已自我防范、适应市场的行为,学生解约也是市场的行为,说明个人的就业意向或者是企业的竞争力不够,只要按照法律和约定行事,就无可厚非吧。
作者: 嘉乐鸡    时间: 2012-10-10 16:51
楼上的都很有道理




欢迎光临 中人网 (http://bbs.chinahrd.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