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8-12-1
- 注册时间
- 2003-12-24
- 威望
- 1208
- 金钱
- 57806
- 贡献
- 5326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64340
- 日志
- 153
- 记录
- 167
- 帖子
- 2823
- 主题
- 639
- 精华
- 1
- 好友
- 178
签到天数: 627 天 [LV.9]以坛为家II - 注册时间
- 2003-12-24
- 最后登录
- 2018-12-1
- 积分
- 64340
- 精华
- 1
- 主题
- 639
- 帖子
- 2823
|
《4+2》
企业如何才能成功?这个问题一直以来强烈地吸引许多经理人的注意,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也有许多针对这个主题的书出版。为解答这个问题,本书进行了有史以来最详尽、最缜密的研究。长青计划开始于1996年,参与的人员包括50多位知名的学者和咨询顾问,对40个行业的160家企业在1986—1996年期间采用的200多项管理实务进行分析、整理,其结论就是4+2。
其中,四项主要管理实务非常重要。第一,战略必须清楚专注。战略要建立在清晰的顾客价值主张上,由外而内制定战略,尊重顾客、合作伙伴及投资人的意见和行为,保持警觉,随市场变化来调整战略,与组织内部,顾客和其他外部相关人士清楚地沟通战略,持续扩大核心业务,当心不熟悉的领域。
第二,执行必须毫无瑕疵。第三,企业文化要以绩效为导向。第四,组织结构要保持扁平迅速。
四项次要管理实力分别为:1.留住优秀人才,培养更多人才;2.让领导人专心经营公司;3.创造能够改变整个产业的创新;4.通过兼并和合作成长。
《领导力》
在《领导力》一书的作者詹姆斯·库泽斯、巴里·波斯纳看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领导都是一种人际关系,要想成功,首先要做开路先锋。
该书是领导力领域第一权威著作,自出版以来发行已超过100万册,成为一本众人推崇的“圣经”。作者认为,领导者并不只存在于组织和社会的高层,他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领导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的关系。领导的成功、经营的成功和生活的成功,在过去、现在和未来,实际上都是人们如何能很好地在一起工作与生活。
作者提出了模范领导的五种实践:
以身作则。领导是一种表演的艺术,领导当然不能像演员那样进行表演,但他们要在每个决策中,在每一步行动中表现出组织的意义,向他们在远景中描述过的未来前进。
描绘远景。能让事情改观的是远景,事情可以是某个样子,要清楚地描绘出这样的图画,让所有的人看见并且领悟到。
挑战现状。
让其他人动起来。
鼓舞人心。永远不要低估“承认和赞许他人”所产生的力量。
《杰克·韦尔奇自传》
6月22日、24日,韦尔奇在中国举办了两场“商业秀”,并接受了中国一些顶尖企业家的“拷问”,如李东生、宁高宁、傅成玉、刘晓光、郭广昌等。韦尔奇凭其号召力在中国掀起了一股“韦尔奇狂飙”。而此前,同样被中国企业家顶礼膜拜的“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在北京的演讲,也只有200人的与会规模。韦尔奇的杀伤力可见一斑。
从1981年入主通用电气以来,杰克·韦尔奇在短短20年里,将一个弥漫着官僚主义气息的公司打造成一个充满朝气、富有生机的企业巨人。因为他的存在,通用电气的市值由他上任时的130亿美元上升到4500亿美元,排名也从原来的世界第十位提升至第二位。他所推行的“六西格玛”标准、“数一数二”战略、全球化和电子商务几乎重新定义了现代企业。同时,这位锐意改革的管理奇才还开创了一种独特的企业哲学和运营系统,该系统依靠一种“无边界”的管理模式,一种对员工的热情关注以及平等的、非正式的沟通风格,帮助多元化的商业帝国摆脱成熟企业的痼疾——“金字塔式”的官僚体制,走上灵活主动、不拘一格的道路。本书为全世界渴望成功的商业人士树立了一个商业典范,堪称一部“CEO的圣经”。
《略胜一筹》
如何才能略胜一筹?
管理学者曾鸣给出的答案是“大舍大得、大赌大赢、大拙大巧”。
《略胜一筹》一书认为,纵观20年来中国本土企业成长的轨迹,从总体上可以归于两类:一类称之为“机会经营者”,另一类称为“产品经营者”。
“机会经营者”所擅长的,是把握住中国改革开放中的每一个先机,寻求由于宏观环境和市场的剧烈变化所带来的机遇,整合资源,获得跳跃式发展。由于这类企业以机会为先导,什么挣钱做什么,往往在业务上体现出复杂的多元化特性,成长为大型的多元化企业集团。
与“机会经营者”不同,“产品经营者”的起点是一个明确的产品和行业。最初的短缺经济为“产品经营者”度过生存阶段,获得原始积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随后市场需求的爆炸式发展,造就了一批迅速壮大的行业领先者。
十字路口的中国企业,何去何从?谁能成为中国未来的商界领袖?谁最有希望成为世界一流的强手?
《沃森传》
托马斯·J·沃森——这个名字总是让人联想起《教父》里的老科里昂。
作为IBM的创始人,老沃森的确是一位当只无愧的“IT教父”,作为 20世纪最伟大的企业家之一,托马斯·沃森深刻地影响了当代最伟大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
老沃森代表着一种领导力风格,这种风格告诉我们什么是适应性,什么是针对危机的起码作风,以及在将来重创伟业时所必需的许多其他品质。
先看看老沃森在年轻时的创业挫折吧。托马斯·J·沃森过完38岁生日后的第五天,他一觉醒来就读到了这样一条大标题:“联邦大陪审团指控NCR员工。”在第二段所列出的一长串名字中,沃森这个名字赫然映入他的眼帘。沃森和其他30名高级行政人员一起面临反垄断刑事指控。两年以后,沃森发现自己的事业彻底破灭了:没有了工作,又要承担NCR丑闻所带来的耻辱,他不得不从零做起。
《沃森传》给沃森型领导进行了一个定位。在管理学者科林斯看来,对待人生中的重大挫折,人们的反应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人永远也不能完全恢复过来,他们从此变得软弱和一蹶不振;第二种人勉强能够让自己的生活恢复正常;而第三种人,就是像沃森那样的人,却能够视灾难为人生的标志性事件,并因此变得比从前更加坚强。
《狼图腾》
中国人性格里究竟狼的成分有多少?
尽管此前已经有不少向狼学习的管理书,但是《狼图腾》一书对狼的思考还是彻底颠覆了我们对狼的固有看法。
作者对传统思维中关于狼的认识进行了一次彻底的颠覆。首先是狼的形象,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中,早已经将狼定型为凶残、愚蠢、险恶的代表,而《狼图腾》中的狼,却表现出了卓越的智慧、坚毅、充满灵性和团队拼搏精神的品质。作者多次将狼的斗争智慧与古代的兵法、成吉思汗的战争相比较,满怀热情地赞美了狼的强者品性。为什么成吉思汗及其子孙能够横扫欧亚?作者认为就是因为学习了狼的精神和智慧的缘故。
其次是作者彻底地、鲜明地贬斥了农耕文化,而赞美游牧文化。通过赞美狼性,赞美成吉思汗,作者表达了对游牧文化的深深向往,以及对汉民族的精神羸弱的蔑视。
对经理人而言,《狼图腾》一书最有借鉴意义的就是作者在结尾部分关于“狼性”和“羊性”的总结。
按照《狼图腾》的逻辑,公司里的“狼性”和“羊性”必须达到一个平衡,一旦公司性格中羊性太强于狼性,这个公司就会被竞争对手所击败,任人宰割;一旦狼性太强于羊性,公司性格就表现的专制粗暴,缺乏民主,太过于冒险而走上失败之路;只有公司在性格上的狼性、羊性大致平衡,狼性略大于羊性时,一个公司才扩大规模,基业长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