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网

标题: EMBA听课记(一):企业竞争战略 [打印本页]

作者: charlees    时间: 2005-1-19 11:28
标题: EMBA听课记(一):企业竞争战略
猴子和狮子同在一个岛上。狮子想把猴子吃掉,于是猴子爬到树上不下来。过了两天,树上的猴子也饿得不行了,于是猴子说:“与其我们两个都饿着,不如你游到对岸去,那个岛上有很多东西吃。”狮子认为有道理,于是来到了海边,但它发现海水很深,非常危险。于是狮子又回来找到猴子问:“我怎么过去呢?”这时猴子大笑着说:“游到对岸是一个战略问题,而如何游过去是一个战术问题。” " c/ ]1 S. @1 `" P2 b; Q1 c  故事的目的是要说明“企业竞争战略”应该是在中长期的目标下的具体的行动方案。而战略和战术是两回事。 / J: F2 D* C7 C1 R" {- v   那么竞争战略对于企业到底有多重要?刘老师用“瑞士表反击日本电子表”和“日本汽车进入美国高端汽车市场”两个案例解释制定战略对于企业的意义 " T2 ^5 u2 x- }: p   案例一:瑞士以出产高档机械表而闻名,像劳力士、欧米茄等品牌的手表历来都是身份、地位的标志。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研制出了石英电子表,每块手表的价格只有5美元,精确度甚至超过了瑞士表。于是,有百年传统的手工作坊的瑞士表突然间丧失了市场竞争力,无论是在价格方面还是从计时角度看,瑞士表都难以和日本的电子表竞争。 9 f3 m! t. B5 F5 S8 w# F5 A9 F   于是,瑞士表企业坐在一起商量如何进行企业战略决策。争论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瑞士表靠机械表起家,销售目标锁定的是高端用户,瑞士表卖的不仅是计时器,更是品牌,所以只要坚守高端用户,没必要进入低端市场;另一派人认为,低价的石英电子表正在欧洲市场迅速流行起来,如果不生产电子表,这不是无视市场变化吗?喜欢电子表的都是年轻人,他们是未来高档表的消费者,电子表必然会挤占高端手表市场。 0 Y( x1 S& P8 S# Y6 V1 l. {0 I     最后瑞士表的企业还是决定进入电子表竞争市场,否则大量“日本制造”的手表将狂涌进欧洲市场,卡西欧、西铁城等日本品牌会深入人心,然后很有可能推出手表市场的高端产品,威胁到瑞士手表的生存。事实证明,瑞士表的这一策略是正确的,通过推出SWATCH品牌的电子表,迎合青年人时尚、前卫的消费观念,同时以限量生产的销售模式,有效地塑造了电子表市场里的高端品牌形象;在高端机械表市场,通过品牌经营守住了市场,有效地抵御了日本表的竞争。 # F# v$ W8 N% [; y* Z   紧接着,刘老师又讲了一个截然相反的案例: # j* `) N$ d9 q1 I, G a   案例二:日本汽车进入美国市场,竞争对手没有积极地应对,在“石油危机”的帮助下日本汽车“长驱直入”,最终进入高端汽车市场。 7 l! |0 L! C" `& @# j   20世纪70年代,日本汽车开始进入美国低档轿车市场,当时这并没有引起美国汽车行业的重视。美国人认为,日本汽车不可能成为主流产品,因为日本车的设计不符合美国人的性格。在当时,只有没有经济能力的大学生才买日本车。 + `/ w" u D. f   然而,汽车市场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有一个东西从此改变了这种观念! , B) o8 ?0 N) X7 d" m( K( F   刘老师突然问:“知道这是什么吗?” W( }6 l7 p8 @" H2 }+ b: W   “石油危机。” 2 N' F$ W E- Z3 C+ x! Z+ }   “对,能源危机!” ' i# d1 \9 j$ N2 k2 N1 S  这场石油危机使美国人每次加油几乎要多两倍的价钱。这迫使美国消费者关注起日本车,美国人发现,日本车不仅省油,而且维修的次数比美国车少,服务也做得很好。于是,日本车开始在美国市场走俏。日本车的品牌开始深入人心。 ( ]. w% C s* _- r; Z: h. L  “李总,接下来,日本车面临一个问题,你觉得是什么?” ; F! @& Z. Z4 u" p% O  “……降低成本,扩大生产。” 2 ~0 r0 [& |: y' H8 W. g   …… # w- ]' X0 M; A' b   ' @8 f, v" g9 e. D* u" f  “但有一个问题:谁都不愿意永远依靠薄利多销,是不是?为什么质量好、服务好的日本汽车,却只能在低端市场销售呢?日本车如何能够从低端市场进入高端市场呢?这又是一个竞争策略的问题,改变低端产品低价低质的形象并不容易,大家有什么办法?” 2 ~8 n% y* E: P9 ^9 c3 L  “提供分期付款的金融服务。” ! M0 |$ R! L8 F& o" U( B  “大家同意吗?分期付款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还有什么建议?” 6 B( y4 `6 s0 U+ g   …… . S A2 @7 d; m3 n' v  课堂有些沉默,刘老师接着提示“进入高端市场最关键是提高产品质量的问题——怎样让消费者知道日本车的质量与德国车的质量一样好呢,如何让消费者认同呢?” ! o) |7 s }; \+ }  有同学回答:“可以举行一个撞车实验,通过破坏性实验比较日本车和德国车的质量。” ; f1 f* G, e0 Z6 C" ~2 f0 P   “这个办法有点意思,通过对比展示日本车的性能。还有什么办法?” 1 e: I" f! |1 h) _  “参加行业的评估!” 1 P: S$ \7 Q3 F0 k' }, ]" s   “对,这个办法更好,通过第三方评估。” ' f* {. ?: P& D7 ]  刘老师玩笑似地说,“经常看到国内‘×××电视台名牌榜……’‘×××协会推荐使用……’”并问旁边的同学:“陈老板,你相信它们推荐的产品吗?”大家哄堂大笑。 0 h/ S2 y. _& l- x/ [. [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里,缺少不了一类角色——第三方的市场评估机构,他们提供权威的调查和实验数据,通过这些信息帮助消费者选择产品。在美国的汽车市场有一个这样的评估机构——J.D.Power and Associate。日本本田汽车公司的凌志轿车正式通过参加它的评估并连续5年排名第一,从而改变美国消费者对日本车的印象。 - U! \; ~- C) _; G, i, f   刘老师介绍,这项策略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向市场表达凌志汽车的优良品质,提升其品牌价值。通过评估对凌志高端品牌的形象塑造起到关键作用。从凌志最新款车型的价格看,它已经非常接近德国的宝马汽车了,而原来日本汽车的价格只是宝马的1/3。 ) {, |( @4 U) c! G/ p! u   6 K# G. H2 [+ }- ~1 |, X   是资本市场欠发达的产物,投资者押宝在一家企业,企业只有多元化经营才能分散风险。 * w5 t1 Q6 e% a7 R9 z   企业多元化经营和提高企业经营的专注度,一直以来是企业战略上争论不休的论题。在“管理学经典导读”《战略思维》时,刘老师提出了“企业战略的DNA”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讨论。 % C$ D! _: `2 m   “什么是企业战略的DNA?” * G- x! F, X C8 b3 ~3 q   “它是怎样引领企业业务发展的?” $ t5 g% i2 }8 M( N  在同学的阅读和演示报告中,刘老师和同学一起分析了美国强生和3M公司的20年战略思维的DNA,最后得出结论,企业战略的DNA就是企业战略的核心驱动力。 . M5 D$ j$ z |( h   刘老师尖锐地指出,了解企业DNA的管理者不仅知道企业要做什么,也知道不做什么——“战略的自我约束”。刘老师讲了一个Intel的故事。 8 u* Y+ y/ X, |- G0 C3 s   案例三:当年在Intel公司的一次制定战略的讨论中,当时的CEO葛鲁夫认为Intel的战略是“当我们说话时,整个行业都在倾听”——在10年内通过控制芯片的制造成为计算机行业的统治者。这之后不久,Intel亚太区总裁收到了日本三洋公司空调遥控器芯片的一张巨额订单。当亚太区总裁向葛鲁夫“请功”时,却遭到了他的批评。为了实现葛鲁夫制定的战略,Intel公司断然拒绝了这张订单,尽管它价值1亿美元! - o. p' n; [# p2 \6 z+ T% d e  认为“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的葛鲁夫几乎是僵硬而死板的执行着他制定的企业战略,“激光般”的聚焦在计算机芯片业务上。结果是,在IT产业的生态系统中,Intel公司牢牢地控制了整个产业链运转的“时钟”!据称,这是惟一一个MBA的案例——企业可以控制整个产业! # K. b! j0 ^# P+ E   讲完了故事,刘老师连续“逼问”了三个同学“你们的企业是做什么的”?“分析一下你们企业的DNA是什么?” % Y7 `6 M- K) m4 l3 t4 c% `3 }   听了三个同学的答案后,刘老师却说:“我认为你们都没有找到自己企业的DNA!但这很正常,世界上99%的企业都没有找到自己的DNA。” " k7 ?8 ?' l( t2 z- G" K: s* F+ k 文章来源: www.aq800.com HR资料工具共享中心 charlees




欢迎光临 中人网 (http://bbs.chinahrd.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