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网
标题:
人力资源公式统计
[打印本页]
作者:
光脚丫
时间:
2005-1-20 12:26
标题:
人力资源公式统计
同志们,工作中会涉及一些成本核算、数据统计,加加减减、数数算算,我提议:在此我们一起回顾曾用到、遇到的公式、计算方法,对其进行统计,我汇总后发给大家以备不时之需。 我先举个例子: 培训方面: 评估中计算 投资回报率=项目净利润/项目成本*100% 计划期末需要员工数=(目前的业务量+计划期业务的增长量)/目前人均业务量/(1+生产率的增长率)
作者:
飘在天涯
时间:
2005-1-20 12:47
标题:
好主意啊!
我贡献一个离职率吧!离职率=(离职人数/工资册平均人数)*100%
作者:
clantic
时间:
2005-1-21 10:31
标题:
俺也有一个
劳动时间利用指标 1、出勤率(%)=出勤工日(工时)÷制度工日(工时)×100%; 2、加班加点强度指标(%)=加班加点工时数÷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数×100%。 劳动生产率指标 实物劳动生产率=报告期销售额/报告期平均人数*100%; [em01]
作者:
狗旦
时间:
2005-1-21 12:20
标题:
问题
飘在天涯的离职率计算公式存在一定的问题。
作者:
joss
时间:
2005-1-21 13:24
标题:
离职率的公式
年离职率=年离职总人数/(年初人数+年末人数)/2*100%
作者:
jse-erog
时间:
2005-1-21 16:25
标题:
同意
[em01]同意离职率的这个计算机公式
作者:
光脚丫
时间:
2005-1-23 11:37
标题:
离职率是应该算的。
后一种算法正确。 谢谢各位参与,欢迎更多同仁加入。
作者:
丹1112
时间:
2005-1-24 23:15
标题:
是这样的吗?
[quote]以下是引用joss在2005-1-21 13:23:30的发言 年离职率=年离职总人数/(年初人数+年末人数)/2*100% **************[/quote] 离职率我认为按月来算比好。除了这个计算公式还有没有其他的?
作者:
光脚丫
时间:
2005-1-25 12:50
标题:
周期的确定
离职率是按月、季度还是按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不论按哪个算都没有关系,算法是一样的。
作者:
E点深蓝
时间:
2005-1-31 13:41
标题:
看贴不回贴比例
看贴不回贴率=极少数回贴人数 ÷ 一大堆看贴人数
作者:
光脚丫
时间:
2005-2-3 13:19
标题:
没钱买烟抽提供
招聘成本=(招聘广告费用+招聘场地费用+其他相关费用+招聘专员人工成本)(以上费用可累计)/成功招聘人数 离职成本=培训成本*1/N+组织关系管理费用+赔偿金+特别福利费用+风险成本 N=该员工服务年限
作者:
无心快语
时间:
2005-2-4 13:57
标题:
月均离职率
[quote]以下是引用joss在2005-1-21 13:23:30的发言 年离职率=年离职总人数/(年初人数+年末人数)/2*100% **************[/quote] 月均离职率=(全年离职总人数/12)/(全年每月在册员工人数和/12)
作者:
中关村的村姑
时间:
2005-2-5 14:30
标题:
请教
出勤率(%)=出勤工日(工时)÷制度工日(工时)×100%; 请问:这公式里的出勤工日\制度工日怎么算的?如果有人只是迟到早退,还是出勤了.那他的出勤工日怎么算?
作者:
山中
时间:
2005-2-17 10:03
标题:
流动率
响应一下: 员工本年流动率=员工本年变动数(即增加数加减少数的绝对值)/上年底在职员工总数
作者:
Joyce_Xu
时间:
2005-2-17 15:46
标题:
RE:人力资源公式统计
请问招聘成本中的"招聘专员人工成本"该如何计算呢 还有离职成本中的"组织关系管理费用"和"特别福利费用"及"风险成本"是指什么呀
作者:
智子
时间:
2005-3-1 16:43
标题:
RE:人力资源公式统计
看到楼主"开后门"给我留的言,没有办法,只好在这里献丑了.在下这里有一些人事方面的计算公式([em24][URL=http://www.chinahrd.net/hr_jlr/grzy/gr_jt.asp?id=7333&PageID=23][B][color=#DEB887]人事计划公式(部分)[/color] [/B] [/URL]).[EDIT]用户“智子”于2005-3-1 16:44:28编辑过此帖。[/EDIT]
作者:
lindaforver
时间:
2005-3-5 11:42
标题:
送给大家
[color=#0000FF]人事管理统计指标查询手册 企业的和平过程是劳动者运用劳动工具改变劳动对象的过程。在企业生产的三个基本要素(劳动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中,劳动力是最重要的因素,正确的统计、分析、预测劳动生产力指标,对于企业有序地组织生产、充分开发、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有着重要意义。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劳动力数量指标的统计。 A.按工作岗位分劳动力指标的统计。 1.工人:基本生产工人的(直接从事产品制造的工人)、辅助生产工人(从事各种辅助性工作) 2.学徒:指在熟练工指导下,在生产劳动中学习生产技术,享受徒工待遇的人员; 3.营销人员:指直接从事产品销售的有关人员; 4.管理人员:指在企业组织机构及生产车间从事行政、生产、经济管理工作的人员; 5.工程技术人员:指担负工程技术工作并具有工程技术能力并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 6.服务人员:指服务员工生产或间接服务于生产的人员; 7。其他人员:以上六类以外的人员。 B.员工数量指标的统计。 1.期末人数。是指报告期最后一天企业实有人数,属时点指标。如月、季、年末人数。 2.平均人数。是指报告期内平均每天拥有的劳动力人数,属序时平均数指标。计算公式为: 月平均人数=报告期内每天实有人数之和÷报告期月日数 或: 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2 季平均人数=(季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3 年平均人数=(年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12 或: =年内各季平均人数之和÷4 备注:当企业人数变动个人的情况下,可采取以上的方法计算:反之,应采取加权平均数计算。 C.员工人数变动指标的统计 1. 企业员工人数平衡关系:期初人数+本期增加人数=本期减少人数+期末人数 2. 员工变动指标:员工变动指标(%)=(报告期员工人数÷基期员工人数)×100% D.员工素质指标的统计 1. 员工文化素质统计: ∑(实际培训时间×参加培训人数) 平均文化程度指标= ---------------- 参加培训累计人数(人次)之和 E.劳动时间利用指标的统计 劳动时间是指员工从事生产劳动持续的时间,是衡量劳动消耗量的尺度,在统计中通常以"工日"、"工时"等单位表示。为了准确计算劳动时间,用(附图三)剖析劳动时间的构成: 企业劳动时间剖析图(附图三) 日历工日=报告期期平均人数×报告期日历天数 日历工时=日历日数×制度工作日长度 1.公休工日 =平均人数× 报告期节假日。 1. 公休工时 =公休工日× 制度工作日长度 制度工日=日历工日-公休工日 制度工时=日历工时-公休工时 同上 出勤工日=制度工日-缺勤工日 出勤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 全日缺勤 加班工日 加班工时 制度内实际工日=出勤工日-全日停工工日 -全日非生产工日 制度内实际工时=制度内实际工日×制度工作长度 -非全日缺勤工时-非全日停工工时 -非全日非生产工时 全日停工 实际工作工日=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加班工日 加班工时 制度内实际工日 非全日缺勤工时 非全日停工工时 非全日非生产工时 实际工作工时 加点工时 1.出勤率。出勤率反映企业员工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实际出勤的程度。计算公式为: 出勤率(%)=出勤工日(工时)÷制度工日(工时)×100% 2.出勤工日(工时)利用率。反映企业员工出勤时间内从事与生产有关活动时间的比重。计算公式: 制度内实际工日(工时)数 出勤工日(工时)利用率(%)=------------------------×100% 出勤工日(工时)数 3.制度工日(工时)利用率。反映制度工作时间实际用于生产的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制度内实际工日(工时)数 制度工日(工时)利用率(%)=------------------------×100% 制度工日(工时)数 4.加班加点比重指标和强度指标 (1)加班加点比重指标(%)=加班加点工时数÷实际工作工时数×100% (2)加班加点强度指标(%)=加班加点工时数÷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数×100% [B][B][B]lindaforver@sina.com[/B] [/B][/B] 作为新年礼物送给大家 有好东东别忘记发给我哦[em07][em17][em27][/color][em24][em24][em24][em24][em24]
欢迎光临 中人网 (http://bbs.chinahrd.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