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网
标题:
如何建立并完善企业后备人才梯队管理机制
[打印本页]
作者:
仰望sky
时间:
2012-7-30 12:07
标题:
如何建立并完善企业后备人才梯队管理机制
一、 基于企业战略
* m$ S+ A9 ]/ ?2 A2 A# j G! @- ^- H
企业后备人才梯队的建设及管理应以企业战略为出发点。企业战略是公司发展的目标,基于此目标产生人才需求,不同企业及不同的企业发展阶段由于战略目标不同导致了人才需求的差异。比如为实现快速扩张S企业制定“百名店长工程”建立针对店长的人才储备和选拔。为了夯实管理基础,X企业针对中层及基层管理干部建立人才储备和选拔机制。在建立企业人才梯队机制时,要明确企业发展战略,形成清晰的人才发展思路,在此基础上进行后备人才评估、培养和选拔工作。
( Y" e* r' W% q& |6 r( F
二、 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 c- }" C1 d% V6 e
良好的企业文化对后备人才管理体制有效运行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源总监认为,企业应形成公平竞争、积极向上的文化机制,鼓励优秀员工进入后备库进行培养。人才梯队建设及管理应得到企业高层的支持,需要其调动整个企业各个方面的力量来进行推动。企业HR应加强人才梯队建设的宣贯工作,让部门负责人充分理解并支持和配合。一方面HR每年在启动人才梯队选拔时可以将人才梯队计划在公司范围内进行宣贯,另一方面督促和指导部门负责人将计划贯彻落实到部门中去,在全公司形成一个良好的运行氛围。
|# v0 [; d5 r; R& f m) ^+ I
三、 建立合理的人才发展通道
; S( f" w5 w* ?+ Q9 y( J9 G0 u
企业应该为后备人才建立良好的发展通道,通过HR与员工个人的面谈沟通确定其发展目标和通道,激励其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实现个人职位提升。一般地,企业应为员工设置管理类和专业类通道,员工可依据自身岗位和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通道。同时,除了可以纵向提升外,员工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横向流通(原则上是平级流通)。
- V: \" K1 f( ^* A% W! y* [2 ]
四、 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队
$ s+ l; ~+ |' C0 D5 f6 z- X7 F
人才梯队的划分是结合企业战略和业务现状作出的,在很多企业中人才梯队计划也被称作接班人计划。在企业中,针对管理人才做的人才梯队较多,一般分为三层,即高层、中层和基层。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针对专业类人才建立后备人才梯队,包括技术类人才、操作类人才等。建立怎样的人才梯队,放哪些、分几层,这些问题需要企业做出分析和判断。总之一点,人才梯队应与企业战略和人才战略相结合,能够保证人才梯队对于企业战略的保障作用。HR应分析企业目前人才现状,未来人才需求,并且能够与企业高层进行深度沟通,清晰把握企业战略发展方向,以便做出正确的人才梯队建设的决策。
/ h( T* N+ U: Z% i/ A' p w
五、 完善入库选拔机制
# A- W( s! @5 k' l% {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入库选拔体制保证绩优及有潜力的员工能够进入后备库进行培养。
, B' Y( z- t+ T
首先,明确的入库选拔标准。一般地,对于入库人员企业应关注其现有绩效及潜在能力两方面。入库选拔标准一般包括企业通用标准和各类人才具体标准。通用标准体现了企业人才核心价值观,包括对于企业文化的认同度以及与企业核心能力素质的契合度等方面。具体标准是针对各类后备人才的入库标准,包括员工基本条件(学历、经验、年龄等)、知识、技能、能力素质、个人绩效等方面。满足通用及具体入库条件的员工,通过选拔流程即可进入后备库进行培养。后备人员入库选拔标准的确定依据企业人才现状而定,一般来说,应该为各层次人才综合成绩75分位以上的人才。企业可设定一定的选拔比例限制入库人数。对于不同类别的人才,入库比例可不同,一般地,对于职级较高的人才入库比例较低。
4 R1 m5 b3 d5 X# q: J
其次,选择入库选拔方法。不同的选拔内容应采取不同的选拔方法进行选拔。对于基本条件,企业可用背景调查法、证书审查法等方法对于后备人员学历、经验等方面进行审查;对于员工知识、技能可采用笔试、面试等方法进行评估和选拔;对于员工能力素质,可使用心理测验、评价中心等方法进行;对于员工个人绩效,可结合企业绩效考核,使用KPI、BSC等方法进行考察。企业应采用多元化的考察方式,增强选拔的科学性。入库选拔对于企业HR有较高的要求,企业可委托专业机构进行,保证入库选拔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0 [0 G: h) R4 I
再次,建立并完善入库选拔管理流程。企业应制订完善的入库选拔流程,明确各环节时间节点、责任人、成果输出等。在入库选拔流程中,企业HR应与责任人做好宣贯及对接工作,通过召开相关会议,保证选拔工作顺利开展。企业应制定合理的入库选拔周期,选拔周期一般为一年。选拔周期与培养周期应保持一致,便于统一进行动态管理。
, L) O% k+ c) y- q, j& J* f" ~* k
六、 完善培养管理机制
' U) D2 @' T. ]' b4 n, r
对于进入后备库的员工,企业应创建良好的培养环境,采用多元化的培养手段对后备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养。
, C$ C, P- E6 O, d
首先,选择合理的培养方式。人才梯队培养方式有很多种,包括:培训、轮岗、导师、挂职等方式。各种培养方式适用性也不尽相同,因此对于不同类别的人才企业应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培养。例如,对于技能类的员工可采用“师带徒”、“岗位练兵”等方式进行培养,提升员工技能水平。对于管理类的员工可采用“挂职锻炼”、“轮岗”等方式进行培养。
5 { l( i9 D" e A2 K' ?
其次,完善培养流程。企业应制定并完善后备人才培养流程,明确各环节时间节点、责任人、成果输出等。在培养流程中,HR应充分调动相关部门责任人的培养后备人员的积极性,通过制定相关规定明确他们在培养中的义务和责任,保证培养效果。在后备人才培养流程中,企业需关注后备人才发展目标的制定,通过HR与后备人员的面谈制定人才发展目标,并形成人才培养计划和行动方案,依据培养行动方案进行后备人才培养工作。
2 s8 [+ R$ v" o% Y; _$ V
再次,做好培养考核工作。企业应通过培养考核对后备人才培养效果进行评价,明确后备人员能力提升情况,及时发现其在培养过程中的问题,通过面谈沟通为后备人才确定新的培养目标。培养考核结果也是后备人才梯队进行动态更新的主要依据,一方面,对于考核成绩优秀的后备员工可以为其确定更高层次的培养目标和计划;另一方面,对于考核成绩较差的员工可以视情况对其进行重新培养或使其直接退出后备人才梯队。
- K) o2 r5 g) z3 d3 L g9 Z; q
七、 完善人才梯队退出机制
3 D. M( x' ^* \1 s( ~4 ^9 P( R; |
后备人才梯队应进行动态管理,保证企业最优秀(或最具潜力)的员工能够进入后备人才梯队进行加速培养。人才梯队动态管理的终端是退出管理,企业应建立合理的退出机制,使人才梯队管理与企业内部选拔和晋升机制相对接,对后备人才产生良好的激励作用。
6 o( ]* L/ ~+ v4 x/ j
一方面,对于表现优秀的后备人才,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之后,在企业出现空缺岗位时,这部分后备人才可以获得优先晋升的机会。当然,企业应建立并完善内部选拔和晋升机制,明确任用原则和任用标准,完善选拔任用流程,明晰相关责任人,保证晋升选拔公平、公正地进行。一般地,对于不同类别的人员,选拔评估的方式不尽相同,企业应区别对待。比如对于操作人员来说可采用现场实操考试的形式,考察其实际操作能力,对于管理人员来说可采用公开竞聘演讲等形式,考察其管理素质。对于选拔的候选名单,HR应组织成立专家小组,对名单进行充分讨论,保证能够选出最合适的人才。
% K. A1 E1 g+ e( x1 `
另一方面,对于表现较差的后备人员,依据后备人才梯队淘汰机制进行淘汰。企业应制定合理的淘汰机制,通过建立淘汰机制充分调动培养对象的积极性。
; ^8 B1 l' I! b( b' z
八、 人才梯队应与其他人力资源体系相结合
# u4 m( T$ y6 ~ ^/ Q. _4 G6 j
人才梯队建设及管理不是一个单独的系统,它是人力资源工作中的一个子环节,要想发挥人才梯队的作用人才梯队机制应与其他人力资源体系结合起来,包括招聘管理、绩效管理、培训管理、员工发展等。企业应做好人才梯队管理机制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对接,保证其良好的运行和管理。
1 V8 I9 ^ _! y2 U) E" K
, ~* Y+ a0 {, Y0 {2 t2 P
作者:
张丽苹
时间:
2012-7-30 12:56
谢谢分享
作者:
antiloo
时间:
2012-7-30 13:16
学习啦
作者:
sunxm
时间:
2012-7-30 13:45
写的很好,可以成为一篇小文章发表的。但感觉起来还是偏理论,轻实操。
作者:
sunxm
时间:
2012-7-30 13:46
重复了
* b3 ?1 l5 Y; }, l+ A
作者:
sdkjrzb
时间:
2012-7-30 15:19
没有实战意义。不知如何运用!
作者:
sky377
时间:
2012-8-2 16:54
能否将具体的操作流程与细则总结一下呢
作者:
lf2362011
时间:
2012-10-12 11:23
sdkjrzb 发表于 2012-7-30 15:19
) y: _1 G$ m% {' z% B6 B5 f9 l
没有实战意义。不知如何运用!
6 ^4 M/ C6 N9 E: T5 ?; y
顶
作者:
zj0215
时间:
2013-9-13 08:09
写得不错,只是有点理论化
作者:
yeasee
时间:
2013-12-27 10:52
很完善,目前在做的事情很多也都包含其中,但是不同公司情况千变万化,具体实施起来绝对不是一帆风顺的
4 F. {1 M+ M" X, M0 @" E: U0 W
作者:
dejmd
时间:
2014-10-16 09:13
收着,正好发展成偶的人才培养方案,哈哈
作者:
roger_djj
时间:
2014-10-20 11:25
写得好空啊
欢迎光临 中人网 (http://bbs.chinahrd.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