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网
标题:
请教Kenneth有关验证信效度抽样的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Xanadu-uiwltkyr
时间:
2012-8-7 22:48
标题:
请教Kenneth有关验证信效度抽样的问题
尊敬的Kenneth,您好!
0 m% h: f W7 g( ?/ j$ ?
我正在做一个验证某国外压力量表的研究,想验证该量表在中国职业群体中的信效度,为了提高量表的适用性,我倾向于选择更多的职业群体为样本,有一段时间之前也请教过您,您给我的答复是如果在一个群体中做的话可能方差会较小,那就死定了,我理解您的答复应该也是多跨几个群体。
4 b4 l7 j* u0 |/ G0 t
所以我就在医院、学校、旅游业(酒店等接待单位,以酒店为主)、银行、物流公司、制造业公司发放了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490份(男性203人(41.43%),女性287人(58.57%);医生、护士及医院辅助科室工作人员共144人(29.39%),高职院校教师和辅导员共47人(9.59%),银行柜面服务人员34人(6.94%),旅游企业从业人员共132人(26.94%),物流公司从业人员共57人(11.63%),制造业公司从业人员共76人(15.51%);被试最小年龄17岁,最大年龄59岁,平均年龄为32.53岁(SD=8.36);平均工龄为90.63个月(SD=106.50)。)
2 v' ^, A: y9 F& X
然后,收到的外审专家的退修意见是:量表的验证非常注重适用人群,认为我的做法并没有增加量表的广泛适用性,认为调查对象的职业比较杂,认为关键是即使多选几种职业,也不能代表所有职业。 还说,如果样本量大、每个亚群体的样本量达到足够的数量,抽样方法比较合理,有足够的代表性也许能部分达到我的目的。看到这儿,我好像觉得,是不是我在每个亚群体中补充样本量,大概也不能令他觉得合理?因为我主要是通过关系找到单位的领导发放问卷的(您知道,事实上这大概是回收大量问卷最有效的方法了,毕竟这不是在学校找学生做,很多单位根本不可能找到员工让人家来做问卷,只能得到零星的一些问卷,我也试过这种方法),而这种方法被该专家质疑为抽样方法不合理,是方便抽样。其次,我也不知道每个亚群体人数的最小样本量应该是多少,该专家指出对于这点并不清楚,并要补充说明确定样本量的依据,证明目前的样本量对于信效度验证有把握。
1 | B0 M, M( y1 C3 c# f+ {7 @
尊敬的Kenneth,我还真不知道做这样的研究确定样本量的依据是什么,有些书上写的不知道怎样在实践中应用。还有,不知道我是否应该和该审稿专家商量一下,再补充样本量,只是我也不知道要补充多少才合适。您能给些建议我吗?非常感谢您!祝您一切顺利!此致
8 t3 _' Q+ x; z& }& W
敬礼!
4 M9 a5 [3 L8 D! ~% X( B9 y
哦,另外,还想请教您一个问题,使用国外学者的量表需要征得人家的授权同意,可是如果联系不上这位学者,那该怎么办?是否研究就只能中断?
8 G4 a( D8 N+ l1 \ b+ G3 k8 y5 v
再次感谢您!
a9 z1 o- P4 q4 n
1 G4 r" R: E; g |
6 h/ H+ b; D8 [0 g8 x* Z
; I3 I4 V; ]% J. U5 ^# P0 |" N# A3 K) V
作者:
Kenneth
时间:
2012-8-8 01:15
本帖最后由 Kenneth 于 2012-8-8 01:19 编辑
d3 A( A& `9 W1 p+ F0 \
. p" i9 k' _) n1 Y; x1 _: K$ r
Xanadu-uiwltkyr,我猜有两个可能。
+ {, ~& H9 \3 }1 \
9 B# L- y# {% y" b# {$ X$ b& v
第一个可能是他是统计的专家,与我们做实战研究的人要求不同。
0 ^: y. r. r% g8 @& M, Y
. `& ^* x! d7 n+ O+ \1 I( L6 B
如果要验证你的压力量表的有效性,自然是在不同的人群中,都试试这量表是否有效。不然,如果在医生中有效,你如何知道在老师中都有效?所以,用单一样本有好处(结论清晰,不会有其他的可能影响),但是不同样本也可以保证量表的多用性。我看不见有什么问题。
+ n6 c: b- B* G+ I
1 |2 Y% [. f3 e( p
至于方便取样,这是管理研究的特征。能够找绝对适合的样本自然好,可是大部分情形,我们都是用方便取样的。只要这个“方便”的取样不会明显的造成什么偏差就好了。
! K8 d' W# [/ i/ f* u* r' i# A0 ^
0 T2 O# M6 O# w2 m3 K) v* w
至于所谓“证明目前的样本量对于信效度验证有把握”,这明显是搞统计的人才会想的问题。我猜他的意思是对应不同的 effect size 和 统计项,我们都可以计算出要表现这个 effect size 所需要的样本数。比如当相关系数是0.9时,可能样本数是150 就足够找到显著的相关系数。但是如果总体的相关是0.0001的话,你的样本数可能就要超过1000 才可能可以找到显著的结果。越小的effect size,需要的样本数就越大。但是,这是针对过小的样本数,就算总体的effect size (比如相关系数)是不等如零,你也没有能力(statistical power)去把这个不是0的effect size表现出来而已。因为样本数太小,你总会发现结果是不显著的。
6 O! p G8 Y, G {# `; C" l
/ L- \% m: ^+ m' y
第二个可能性是,这个所谓外审专家,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只是以为身为评委,就要尽量找理由去批判你的研究。可能是我才疏学浅。我倒看不见压力量表有什么所谓适合的亚群体。这个评价唯一可能合理的情形,就是叫你去找一些特别有压力的行业。可是没有行业是不会有什么压力的。所以我完全同意你说。我不知道什么叫做“适合”的亚群体。
" x8 y) l& X6 y7 D0 y) [3 x, E6 l
8 k; R% V% V! `3 w5 u0 |
再者,如果你的结果是统计上显著的话,其实也没有statistical power的问题。所以我也不知道他讲的是什么意思。
9 U9 d; ~- ], S) ~# M" T
6 ]5 p0 J5 Z2 m: Q& Y- U
讲了这么多,具体意见是:
; m3 }& m- ^( M
1. 随便找一个理由,比如找出几个压力可能是比较大的行业,或者是你的研究问题比较合用的行业,称他们为“适合”的亚群体。稍微加大样本。我个人不觉得有这必要。但是如果你要满足评委的话,你没有选择。
! v! z- K/ |# j4 W& ?0 K# A
2. 看看 Cohen and Cohen 的 statistical power 一书。尝试计算你得到的相关系数(也就是评委说的效度),如果要一个你说假定的power的话,所需要的样本数。这一点完全是为了满足评委的需要。我个人对是否要如此做很怀疑。
9 G! g* U# W2 U3 z% F1 ~, }
$ N+ j" O5 I$ o. u0 D
0 n/ J7 r* G7 L2 k2 N
最后,我的理解是,如果量表是在open domain,比如项目已经打印在文章中,你就可以随意引用,只是一定要说明出处就好了。
" t' n, n. W" s% G
作者:
Xanadu-uiwltkyr
时间:
2012-8-9 11:50
尊敬的Kenneth,真的不知道怎样感谢您详细的答复!只能再一次全身心诚挚地祝福您和您全家!
2 ^ L G$ `+ M2 \. N" m u- P- A
感谢您,我又学到了很多东西,非常感谢!
" Z- Y* g! [' G4 S5 F% u6 N
另外,虽然我实在找不到第一作者的消息,但是辗转找到了第二作者,她已同意我使用量表。还有,其实按照您说的,他们的量表确实是在文章中打印出条目的,我是可以随意引用的,嘿嘿,又让我长见识了,非常感谢您!
作者:
Kenneth
时间:
2012-8-9 12:11
其实以我的理解。当一个人把文章投到杂志上后,版权就自然归于杂志所有(他们接受文章时你要签字的)。作为读者,你订了杂志,看到的它的内容,就应该引用。如果有法律诉讼,要告你的话,也不会是作者,应该是杂志了。:-)
作者:
Xanadu-uiwltkyr
时间:
2012-8-9 14:39
哦,恍然大悟,太有道理了!嘿嘿,非常感谢Kenneth!
欢迎光临 中人网 (http://bbs.chinahrd.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