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8 s. Q3 Z8 b# E: }这一天是8月17日,同一时刻,一万公里外的美国伊利诺伊州爱琴市,机场高速路88号,万向美国公司高级管理层也处于兴奋之中。电池制造商A123系统公司(A123 Systems Inc.)刚刚宣布与万向集团签署确定性协议,根据协议条款,万向集团将对A123投资最高达4.65亿美元,相应拥有其股票比例可达80%。' A" i* Q K! U9 \1 D! O7 r" l
8 U$ F" T) |( P! {6 o9 w [+ S万向美国公司所在地是一栋蓝白相间的二层建筑,建筑风格中规中矩。鲁冠球的照片被挂在会议室和办公区域最显眼的位置。倪频,中等身材,有中国南方人的典型相貌,他是万向美国公司总裁,私人身份是鲁冠球的女婿,在这里协调运作投资A123的大部分工作。8月8日,A123宣布与万向签署了非约束性战略投资意向书。 $ i/ @% k" D2 s3 U7 V$ H4 l0 l! j6 \- [& q2 b I
此次并购所产生的影响迅速震动中美商界。A123是奥巴马政府新能源刺激政策的标杆公司,曾获得2.49亿美元政府拨款,虽濒临破产,依然是明星企业(可以想象,如果麻烦缠身的无锡尚德要出售给一家美国公司,会掀起怎样的轩然大波),美国各界对于此举是在救助纳税人还是使数十亿的纳税人资金流向海外争论不一。 ' ~6 w- d" k) V . b8 j0 p5 Q: e/ `/ r! `然而鲁冠球的收购意图却十分坚决,在他心中,如果有一颗棋子能改变电动汽车产业的格局,它一定来自A123。他的电动车梦想并非秘密,万向为此每年有几千万元的资金投入。 ( b8 D0 O, ~) b" L. B, s+ o 4 _" d" A2 z7 K" }, X很多年以来,在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版图上,万向看起来并不十分引人注目。它似乎有点“土”,与联想、华为、中海油等巨头动辄十几亿、几十亿美元的收购计划相比,它的动作看起来更像是小打小闹。 5 k7 K; H4 M4 }' U4 s a$ E. B6 f# J' T: U4 |$ [. p0 L' e
不过,潜行的万向实际上是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民营企业之一。美国是许多中国公司的噩梦,在这壁垒高耸的市场,万向却站稳了脚跟。近十年来,它在美国已收购了十多家汽车零部件公司,至今拥有28家工厂,6000多名员工,年销售额近25亿美元。除了汽车零部件,它还涉足房地产、能源等领域。而在欧洲、东南亚与南美,也早有鲁冠球布下的棋子。 3 z& ^4 t& D4 k. L! w+ N " p; G ?4 _' f: h1 o6 Q“我们是一件、一件、一件事情地做过去。”鲁冠球依然一口浓重的萧山话,“你们看到万向现在成功了,实际上我们第一个收购是失败的,因为当时小,人家报道的不多,我们自己也不讲了。实际上是天知地知自己知。哈哈。”他笑容满面地告诉《中国企业家》。$ |7 \# [7 c+ R# F8 I1 Q9 {, N# p- I. N
2 m5 K- C5 ]: g4 ]6 I3 ]
鲁众所周知的绰号是“常青树”,他的笑容爽朗、亲切、显得毫无心机。他是否也用这种笑容融化了美国市场的坚冰?《阿甘正传》的男主角福雷斯·甘,靠点点滴滴的坚持与真诚打动了世界。“跑下去”,是阿甘的人生信条,也是万向在海外的立足之本。万向提供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另外一种可能:低调;尊重对手与收购对象;量力而行,不定过高目标;高度依靠本土化人才。 8 q1 q* ]4 h4 ?" @: d $ o* ^/ q& [) V+ d: y最让鲁冠球自豪的是,2011年初他与美国前财政部长汉克·保尔森见面,保尔森对鲁说:“我原来是高盛的,我也跟你们一样赚钱。但我们无论是从竞争对手还是合作伙伴那里了解你们,他们都一致说你们好话。这在美国非常不容易。” 9 P5 s. c! L# h5 l7 x4 j- D' K# `! g( B: H. m5 }0 e2 w
不过,习惯稳扎稳打的“阿甘”这次将迎来凶险挑战。8月14日,两位美国共和党参议员对万向收购A123提出质疑。在美国大选之年,A123的命运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影响奥巴马政治生涯的一个筹码,这让收购充满了不确定性。即使从纯商业的角度,万向收购A123也冒着极大风险。美国电动车行业的低迷状态无法支撑这家公司的发展,而中国电动车市场更是前途未卜。有美国媒体发表文章称:“中国的海外大并购可能造就一个经济庞然大物,也可能是在囤积世界最大的技术垃圾场。”该篇文章的标题是:中国是世界的大傻瓜?- V+ \' F" a% l3 c, o: z
: c0 ^2 w4 n8 ~" R阿甘,恰恰是一个“傻瓜”赢得世界的故事。) x) h9 i6 i9 r8 B |' q) a7 J `: C# F
, g: H4 l; Q. `) _" z+ @' X; Y: A" N; W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 C8 g1 k$ Y$ |2 c) {" Z/ Q! T7 G/ G; s* @0 T( Y' z ~% ?7 ]" M
You never know' E( O' q$ j! p. o9 w
/ C, R# D2 [: ~& a5 v( ewhat you're going to get. ! s0 b7 |8 q- D* W ' E/ n- s* W% L% p( N“人生就像一盒各式各样的巧克力, 3 o' v1 S* Z/ @# |" ~# o, s0 \1 r& w$ K, @7 l3 _; E7 V
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将会是什么口味。”" B9 d# m' p. T) g- q+ a8 `4 C
! O U8 v, n; @: {7 E6 l" E$ l+ C
—《阿甘正传》$ Z& l) t( C8 T& {7 A
+ }* x6 a) I, H很快,答案就出现了。. m0 D- ?1 |+ O' }
f* v7 b5 Z7 A
由于主要客户Fisker(A123也拥有Fisker部分股份)的电动车产品未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接连出现大规模召回事件,A123经营状况每况愈下。这家神话般的公司股票价格曾接近30美元,可危机使其迅速缩水到0.6美元(截至北京时间8月21日,A123的股价是0.414美元)。倪频和Charles觉得可以出手了。5 m5 \9 B% ` E, R F+ r6 G
5 s& p; `& d6 N8 B) F但是中国买家并没有引起A123太大兴趣。与那些显赫的大公司相比,万向算不上重量级角色,在Charles看来,A123还抱着宏大的梦想不肯放手。 / k# X+ q+ C. | T: U1 E5 M/ c7 M+ u8 x
Charles决定给A123的CEO戴维·卫欧(David Vieau)打个电话。他们认识六年,各自掌管的公司都曾在Fisker的订单上(没错,就是那家把A123拖下泥潭的主要客户)直接交过手,那次David赢了。现在,Charles要做的是打电话劝David不要沉浸在以往的光环里无法自拔。 8 | G4 @3 p9 V( ], {! l . J4 m0 T5 H. P2 _电话接通了,Charles如此焦急,以至于连客套都省了:“David,你还是A123的股东吧?”David说是的。 L6 n7 ~+ ~4 Y+ f& O) V/ P
+ ]# Z! K+ U" T1 w
“如果A123破产,你的股票将一文不值,你知道吗?!那些大公司都无能为力。如果你想有出路,你需要跟万向谈一谈。”这个电话看起来让David改变了主意。+ P, h# l. p, n% H" w$ T D
; |/ M/ I* k' i; Z5月份,万向的技术团队开始在A123进行调研。7月份,Charles再次飞到中国见鲁冠球,后者提了两个要求:第一,把A123调查得彻彻底底,告诉我我所不知道的问题。第二,想出一个办法把这件事情做成,因为这家公司跟万向的蓝图非常契合。此时,A123公开表示自己的资金只能勉力维持四五个月。7 _$ z7 r4 c3 @* m3 s( t3 w( m: W3 [
: `5 M" c1 Y5 }( p3 g# c
8月份,万向收购A123的消息正式宣布。从启动收购到公布消息,只用了三个月。0 A: Q3 p! L% v) e* T0 {# V+ O
R1 Y1 E" A8 v$ G7 O7 {+ W+ t/ f
还远未到开香槟的时刻。目前美国电动车市场正经历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包括A123在内,已有数家跟电动车相关的公司深陷困境,A123的问题也已经相当危急。这家陷入困境的公司有2亿美元的债务,已投入10多亿美元,但仍存在巨大亏损。万向无法左右A123破产与否,倪频和Charles需要在财务上设计一系列方案,不管A123破产还是不破产,万向利益都能得到保护。- {8 y- y/ j2 c: s' K# ?, p, J' V
( w1 Q# z R% M% e5 s
截至本刊发稿时,这起合作还要等待美国CIFUS(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和中国政府审批。 7 o" |. s5 W4 W6 f: _& w$ u5 v7 K, @, y- f2 @5 N2 k
如果万向收购A123成功,鲁冠球跟那位上汽高层或许还要找个时间谈一谈。2009年,A123跟上汽在中国成立了第一家合资公司,今年3月双方又宣布将深化合作关系。“我还没有和他讲我要把A123拿下。我要是跟他讲了他不是会矛盾吗?”鲁冠球告诉我们,“我们真正为他们服务,我想他们会理解的。” 9 x# I L2 x1 ]: |" S2 ~* x* _ + }' A# F$ ~+ uNothing just happens, # s! L* D/ H# K$ \. ]; c8 ~" _; b* G( a3 c- ~9 K7 a1 c
it's all part of a plan. ( X# D/ k& y5 T+ u $ d1 I2 {, e' H; x“没有事情随随便便发生,; `" {$ A% l" C8 l3 c7 R
) f2 y% i+ A( f0 a2 C, e9 T都是计划的一部分。”' R4 \9 K: C1 C, Z: \, \+ D" e6 e
3 B2 }: d5 G6 ]- ^) w a) V7 N
—《阿甘正传》3 G3 ? U# U7 t2 C* f
c, Y7 `4 }* }9 p( ^( ?
如果成功,A123将是万向在美国的第四个新能源项目。在此之前,万向参股了电池公司Ener1,与新生代能源公司签署了建设40兆瓦太阳能基地的协议,还参与了史密斯电动车项目,这些项目很少受到关注却一直稳步推进。在参股Ener1和并购A123之后,万向可以在电池研发力量上得到补充,弥补在技术方面的短板。/ U) p" i7 i8 @9 x5 B8 S! d4 p
% [1 h& k' U8 {: C% b% p通过一系列并购与专业整合,到2010年,万向在万向节专业产品上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已超过20%。 5 T4 l" L1 C% J0 q0 ~; X1 D( d* ~ x% r) b7 E; n
截至目前,万向不仅并购了十几家当地汽车零部件公司,在当地拥有28家工厂,还买了高尔夫球场(据倪频说在经济危机前已经卖掉了)、房产等。目前,万向还在伊利诺伊州的洛克福德市建设了第一家自己的工厂,从事太阳能面板的生产。1 N& w% L3 L& u0 G. m+ X
9 w( y' _: K& c) p C
If there is anything you need, - t+ R1 O$ i2 C- W+ t& A% P7 L: K5 t5 b5 o! K& \
I will not be far away. - b: C; R6 Y5 w; g) _/ { ) Y o' x$ Z4 o; e/ A“只要你需要,我就在这里。”- V- e+ w& w+ \8 w& U
& q8 h4 `3 _$ d—《阿甘正传》 + i) N+ g' H" w# `$ R, j7 R- Q; }9 T5 {9 Y
位于伊利诺伊州洛克福德市的万向太阳能工厂挨着一片大豆田。在2010年投产后,该公司不幸遇上美国光伏行业一路下滑,直至现在工厂的产能只有12MW。按照原计划在2015年将产能扩展到300MW有点困难,但与那些挣扎在生死边缘的同行相比,万向太阳能工厂还算幸运。这家工厂一共有13名员工,在他们运营的第一年就实现了收支平衡,2011年实现了盈利。 J0 R! W4 o9 `1 w
& \& |/ h( @4 J0 U
工厂的运营负责人Brent G.Anderson是个身材高大但有点羞涩的美国人,他觉得与其让用来扩建厂房的地空着或者种草,不如种点能赚钱的东西。如果明年这块地仍不建新厂房,他还准备种上玉米。+ e) C! B9 Y8 N1 ~$ q9 U
- R7 z1 w3 t% L8 v. x8 o: N' ^# S
自从2010年加入万向,有接近三个月的时间,Brent都是一个人在这家工厂上班,他把机器买好进行安装,然后招聘工人。为了节省成本,还会经常客串清洁工。0 l0 t# E# F" [% \8 d$ F- X
" B+ e, l* H( `
“从我们诞生开始,太阳能行业的坏消息层出不穷。我们只能维持现状,直到行业回暖。”Brent说,“首要任务是要保持盈利。”: E! G4 v5 a' e+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