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网

标题: 绩效考核的“软”与“硬” [打印本页]

作者: ming明    时间: 2005-3-31 08:15
标题: 绩效考核的“软”与“硬”
在进行绩效考核时,“软”和“硬”这两种手段应该科学地并举,对不同的职务和职位,该各有所侧重。一般来说,国营企业和新兴的民营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时通常有四大误区: , ^. _: Q/ V. d. s3 E+ V3 N; g 1、绩效考核的矛头直指员工,搞得员工和管理者在心理上产生对立情绪。员工认为管理者分明是鸡蛋里挑骨头,结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员工只想钻空子,考核成了花架子。在铁面无私进行考核的同时,何妨加点“柔情”?多向员工解释,多沟通交流,情况就会大不相同。 1 p' A/ d0 H* ~2 } 2、关键的绩效指标一刀切。在企业里,制造、销售这些岗位的绩效指标制定起来相对容易,可以“硬”一点,但某些二线部门,譬如行政,绩效指标不好量化,对他们的考核就得“软”一点。但有些企业全部一视同仁,员工反应自然不佳。 / _) D6 [& j7 m4 J( ^' X2 r 3、绩效工资比例一刀切。其实,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绩效短期内是看不出来的,没必要每个月考核一次。这时就得来点“柔情”,给他们长一点的考核周期,小一点的绩效工资比例。看上去他们好像得了些特权,其实这样才是真正的公平。而销售人员和生产工人的绩效工资比例就可以大一些,前者可占70%,后者可占40% 8 [4 d. t7 g* j7 h 4、绩效考核过于关注结果,不重过程。有的企业把员工的绩效工资一律设计超过70%,看似力度很大,其实根本没有可操作性,到最后还是吃大锅饭。/ u9 y2 M5 a& e) z0 y& h& T% I: C 过程。绩效考核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回答自然是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少企业只注重员工表现得怎么样,却缺乏对人能力的评估、潜力的挖掘,以及个人成长的引导和促进。企业不能光秋后算账,应该强化过程管理,经常找员工面谈,了解他们的想法,这样才会使员工和管理者真正并肩站在一起。 3 B) l$ D( x; Z 针对这四大误区,朱荣民对以上观点进行了总结,开出一剂“软”、“硬”并举的药方: $ h6 f [# L: }5 ]4 A, r* b+ @ ★ 在实施绩效考核时,实施的决心要“硬”,实施的方法要“软”; 6 r9 s8 N: P) e* z4 P ★ 在制定关键的绩效指标时,一线部门的指标可稍“硬”,二线部门相对稍“软”; ' d9 b) S$ k% @# Z! I ★ 在设计绩效工资比例时,基层人员的比例硬度大,管理人员的比例相对“柔软”; 7 O/ H( r4 x; e2 w* d★ 进行考核的过程中,员工的工作表现必须是“硬碰硬”,但同时,对员工的个人成长要给予“柔性”关怀。
作者: tianlong    时间: 2005-5-15 10:19
标题: RE:绩效考核的“软”与“硬”
管理层应该在年终考核时硬起来。
作者: 伊犁之魂    时间: 2012-10-22 12:50
谢谢分享!!




欢迎光临 中人网 (http://bbs.chinahrd.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