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网

标题: 从公司文化管窥中国人:公与私 [打印本页]

作者: 梦雪2012    时间: 2012-10-25 09:38
标题: 从公司文化管窥中国人:公与私
中国人缺乏“公共空间”的概念,对于“既不是自己的东西也不是国家或权力拥有者的东西”, 他们缺乏制定规则、进行共同管理的社会经验。
6 x  H: f2 d( w/ Y& j: h, x' y8 J- ~# V! |) H
我在与中国人一起工作的过程中,痛切地感受到中国人的“公私”概念与日本人非常不同。
: j1 X( s* W& [: g( A: H% B& k) F" d% e# U2 i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建国初期所有的公司都是国有的,所以衣食住行全部由国家承担,不必考虑“公私”的分别。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部分“私有财产”又得到承认。对于这种复杂的局面,最为困惑的大概要算在外资企业工作的中国人。
+ v& s' r5 S  t( {! N* G4 g( a, Z( r' f! m
初进外企的中国人,可能会对“公司公共财产禁止随意私用或占为己有”、“工作时间内如需处理私人事情,须得到上司许可”、“工作机密不得向其他公司职员泄露”等等规定感到不适应。这些正是外企应对中国式“公私困境”不得不采取的办法。% m; H0 m! r. O' G) J
! Q. r# o4 d0 _- g
在上海建立分公司的时候,最令我不知所措的就是一些中国人的“公私不分”。私事占用公司电话和电脑的比比皆是;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利用公事外出时间会见朋友,然后还若无其事地晚归,并肆无忌惮地在与友人聊天时谈起公司客户的情况。最不能原谅的是, 有辞职职员不肯交还公司统一配发的手机——“这里面有很多我朋友的电话号码,没有它,我接下来怎么办?”
$ @* H: P4 F# c8 A  P& W( ^1 t/ g
" d- N+ z; G4 o! c我自己还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一位朋友从虹桥机场给我打电话:“机场等出租车的队伍太长了,能不能让你公司的车过来接一下我?”% \# h, i2 u- l' b( G/ e
7 K8 k# r; B9 L6 w
我说:“这有些不妥吧,公司的车是公用的,不能给你用啊。”
" o* w. P: s) r1 P; n5 b
8 g5 s5 y' [0 d/ m/ i6 P“你不是老板吗,而且我们是朋友啊!”他满不在乎地说。0 q: Y; G  B2 p) z# C9 b
) x) B" j" o* W) r
这位朋友以前也曾问过我:“我需要一些资料,能不能让你的秘书有空时帮我翻译一下?”9 ]& w1 `7 Z- b
2 _1 w$ X( E+ P! ^
在他的概念里,我的公司配车和秘书都是能够随意使唤、归我私有的。, ]6 S' A2 N' t- F% G# W/ F
* x5 P3 M+ d( M" Y1 C
记得曾经有一个关于“公司”概念的有趣调查。题目是:“公司归谁所有?”调查对象是中日美三国的商务人士。美国人的回答是:“公司归股东所有。”日本人的回答是:“归公司工作人员所有。”而中国的绝大多数企业老板则表示“归我所有”—— 那些在组织或团体中拥有权力的人,就“拥有”了企业。
% Z$ i& q: z- D% V2 A" j0 U4 ~! p0 R- J' q0 O
从更大的方面来说,这或许是因为中国人缺乏“公共空间”的概念。日本人会每天把自己家门前的道路打扫干净,而一些中国人,即使是自家公寓楼里的厕所和楼梯等公共空间也置之不理、任之脏乱不堪。对于“既不是自己的东西也不是国家或权力拥有者的东西”,他们缺乏制定规则、进行共同管理的社会经验。
3 I. B( \3 J2 U$ D" n; X9 F" B3 w. ]7 q- |  B, B; [. Z0 }; o8 e
我一直非常困惑,应该如何与中国人的这种公私混淆的习惯共处?如果硬要让他们不折不扣地公私分开,本来他们就不理解、不接受,更可能因为一点小事情就把关系搞僵。' f! t& c% l  h& d# P' N# I
, M5 o. a! k3 j6 `
这里有个日本企业的经验,不知是否适用于中国。日企也不是一开始就把各种规定强加在员工身上,而是会尝试着让员工参与到公司规则制定的过程中来。我想这一点中国企业或许可以借鉴。即使是抱定“规则由老板制定”想法的中国人,如果亲身参与进制定规则的过程,不管他们是否愿意,都会对“公共空间”的概念更有体会。
8 l4 D, \8 \& \  n9 b+ ^. |; ?- {0 L$ I2 z( b# f7 s

作者: zide015    时间: 2012-10-25 09:51
谢谢分享~有感触~~




欢迎光临 中人网 (http://bbs.chinahrd.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