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网

标题: 诠释考核中的一些潜规则 [打印本页]

作者: 子其    时间: 2013-7-4 10:50
标题: 诠释考核中的一些潜规则
考核是对员工进行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尤其对于管理人员或中高层员工来说尤为重要。考核的目的除了找出工作中的差距,改善业绩外,更重要的则是发挥竞争优势,提升管理水平。可以说没有考核,也就没有管理。
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私企,对考核工作都十分重视,都想通过考核来检验员工工作业绩,发掘公司所需要的人才,激励员工士气,以便更好地推动企业各项工作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但是,同样作为考核,其最终结果却是“大相径庭”。究其原因,就一句话:体制问题。
在国有企业,考核历来是备受干部职工关注的事情,领导通过考核可以发觉一个干部的综合“情况”,以便掌握有力的证据对干部实行“晋升、免职”。作为组织部门,考核也是我们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影响面也很大,因此,在考核的整个过程我们组织部门都是精心准备,细致工作,以确保这项事关一个人前途的工作不出现问题。
国有企业考核在内容上基本是参照政府部门的模式,一般来说只考核干部的四大方面,这就是“德、能、勤、绩”。考核程序采用个人述职,被考核者所在部门员工赋分,职工代表赋分,同级员工赋分,分管领导或企业一把手赋分等办法,也就是所谓的三百六十度考核。个人述职部分占整个考核总分的5%,所在部门员工赋分得分占考核总分的10%,职工代表赋分得分占考核总分的10%,同级员工赋分得分占考核总分的15%,分管领导赋分得分占考核总分的20%,企业一把手赋分得分占考核总分的40%。从赋分所占比例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决定一个人最终业绩好坏和是否“升职”或“称职”的关键,就在于企业一把手那只“笔”。
如何去界定一个被考核者的工作业绩和能力态度等方面是否“合格”或“称职”,如何得出他业绩优秀,能力出众,我想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就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数据来说话”,但是,在国有企业进行的考核中,有不少企业在考核中,基本上是不需要事实或数据的,一切基本是靠“印象”或“感知”,或者说是靠“人际关系”来赋分。在赋分过程中,主要是听被考核者自己的“陈述”,因此,考核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很大,那么公正性自然也就可想而知。
在曾经工作过的一家国企,有一位工作表现很出色的员工,论工作业绩,论人品都是出类拔尖的,但是在每年进行的干部考核中,分数总是上不去,这位员工很是郁闷,于是就直接找到公司总经理询问,总经理说了一句话,差点没有把这位员工气哭,这句话就是:“谁让你人际关系不行呢?”按照总经理的理论,考核不是考核业绩,而是考核一个人的人际关系,也许这才是考核的真正目的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人论人品、论能力都不怎么样,但是偏偏这些人在“人际关系”上具有“天赋”,不仅善于和上层搞好关系,而且也会把下面的人“忽悠”的眉开眼笑,往往一些领导就喜欢这样围着自己身边献媚奉承的人,尽管他们没有什么工作业绩,但是他们可以让领导找到当官的感觉,于是提拔重用这些人自然就顺理成章了,相反那些踏踏实实,埋头苦干的人却总是得不到领导的好评,这些人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实人”,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干事的人寒心,说起来很容易,可是真的要是执行起来,却不是那样简单的一件事。
考核结果按照正常的管理程序必须和被考核人见面,或者说,考核结果也必须要由主管领导与被考核人进行沟通面谈,以便指出被考核人存在的问题,督促其改进工作不足,只有这样,考核才算是真正到达了它当初的目的以及效果。
    但是,我们常常会发现很多企业考核后,其结果却从不公开,考核实行严格的保密制度。" j4 j1 n4 b$ z" q8 Y. K/ o( b) Y
    我们常说,没有考核,就没有管理。必要的工作业绩考核,必要的工作态度和行为的考核,对于企业来讲都是利大于弊,同时也是都是对员工进行监督管理的有效手段,然而,考核一旦偏离了正常的轨道,那么带来的结果就可想而知。同为考核,在不同体制的企业它所产生的结果或带来的影响也是截然不同的,这就是国有企业和民营私营企业在考核中所表现的最大差异化地方。
考核结果实行“保密”制度,这就为某些企业“暗箱操作”埋下了隐患,也就导致了一些领导在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也必然会导致员工在业绩考核中的严重偏差。
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强调考核的重要性,都在抱怨考核操作的困难程度,甚至永远认为考核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但是,如果你的考核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数据来说话”,考核结果对被考核者进行公开,考核程序科学规范,考核过程公开透明,考核后考核者与被考核者能够进行很好的面对面沟通,那么,考核就不会是想象中的那样深不可测,员工也会理解和支持考核的。

. X* u: c1 d$ T1 y4 C% N




欢迎光临 中人网 (http://bbs.chinahrd.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