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6-1-29
- 注册时间
- 2003-3-31
- 威望
- 100
- 金钱
- 17142
- 贡献
- 555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17797
- 日志
- 11
- 记录
- 1
- 帖子
- 2363
- 主题
- 441
- 精华
- 0
- 好友
- 42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 注册时间
- 2003-3-31
- 最后登录
- 2016-1-29
- 积分
- 17797
- 精华
- 0
- 主题
- 441
- 帖子
- 2363
|
沙发
发表于 2005-7-5 17:22: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姜汝祥]中国式管理:象上帝一样思考,象魔鬼一样行动!
三, 中国式管理的“斜木桶理论”:中国改革成功的基本逻辑,是中国式管理理论建立的基石6 y5 u( K8 r$ [4 U4 c
& d! c; s' x; r7 G! [
有了这种指导思想,我们就有了根据实践要求改造西方理论的逻辑支撑点。比如在西方管理理论中,企业竞争力存在一个“木桶效应”:最短的一块板决定木桶能够盛多少水。木桶理论对西方企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大多数欧美公司在竞争力上更多强调系统整合,强调弥补短板,提高综合能力(系统力)。: F& s8 J6 n, N5 \7 z; B1 t: \
但这种理论对中国企业如何呢?道理无疑是正确的,但在中国企业的实践中却要有所修订。因为与欧美企业不同,中国企业面对的是一个发展中的市场环境。我们不仅在技术,在设备等硬件上存在严重的短板,而且在管理思维等软件上,同样存在诸多不足,要想补齐这些短板,哪有出头之日?2 _: k# i& z, q; ?9 e
事实上,我们没必要在所谓的核心技术,现代化设备,新管理新思维等等方面去补什么短板。技术,设备,管理或者思维,对客户而言并不直接创造价值,经营企业的一切努力,应当围绕直接创造客户价值这一核心进行,其它的一切,都是支持(support)性的。支持部分也很重要,但支持部分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主干有价值。没有重点地补短板显然是一种没有战略的表现。* Z; b* V9 X, q; P, w
这种思想,我称之为斜木桶理论。斜木桶理论的意思就是说,对中国企业而言,我们的竞争力是一个斜放着针对客户价值的木桶,这样,木桶能盛多少水,主要取决于最长的一块木板,然后其它的木板都应当依次缩短,最短的一块木板可能还不极最长的一场木板的一半,但这并不影响总的容量。
, R# w: E+ p4 v6 `' L+ Y# P1 @同样的一桶水,欧美企业可能是短板在起作用,而我们可能是最长的一块板在起作用。所以,欧美企业的管理很可能主要精力要放在优化上,即对做得不足的地方加以优化。而中国企业的管理主要的精力则可能要放在战略上,即要有重点,才有真正的突破!. E+ }0 R& M7 \. ]. {- k3 a" `
从这点出发,我们也很容易发现,目前大规模推的“平衡测分卡”(BSC),对一部分中国企业可能就构成了某种误导。这有点象目前西方兴起的大规模环保运动一样,环境保护在西方就是典型的平衡测分卡的逻辑:要均衡发展,不能因为经济而牺牲环境,甚至为环保有时可以牺牲某种程度的利益。
( A7 j C8 L% D/ s$ W+ {. [4 i环保对中国同样重要。但如果我们把西方的环保指标与操作方式放在中国,那么,也许就没有这二十多年的经济繁荣了。我们要懂得,管理理论无非是现实需求的一种反映,如果一个理论在欧美大受欢迎,被普遍采用,然后在中国也同时大受欢迎,同样普遍采用。我觉得,这不是一种正常现象。5 n. L9 _$ l5 N/ V6 L0 z4 e
就象中国领导人没有被西方环保的热潮冲昏头脑一样,环保很重要,人权也很重要,但发展更重要,但控制人口更重要,这就是国家战略。今天,中国企业的领导人,也不要被各种西方理论冲昏头脑。平衡很重要,均好很重要,系统很重要,但客户价值更重要,突破更重要,抓住重点更重要,这就是企业战略。3 n+ q# y- w" g
环保做不好,我们要承受污染。但没有经济发展中国却会动乱,但没有计划生育,没有人口控制,中国却会永远贫穷。这是在享受“均衡发展”的西方政治家不懂的逻辑,但中国人却不能不懂。8 n* p: B+ n* K, S
同样,管理中平衡做不好,均好不足够,我们要承受代价。系统不足够协调,我们要忍受振荡与冲击。但没有客户价值我们就不能生存,没有速度和重点我们就会被淘汰,这是沉湎于“优化”的西方管理学家不懂的逻辑,但中国企业家却不能不懂。5 l6 L3 p. [$ m* N8 g0 h; ^
/ q3 u# i* H0 a L$ w6 |
/ @! s( E6 s' N四, 分享并共享我们彼此的成就:使我们的生命多活二十年!4 y$ h/ o1 |" E. O+ x5 v9 e0 z
+ S* L2 {0 H% ]' z* U9 A我很喜欢管理大师德鲁克所说的一句话,管理既不是科学,也不是艺术,管理是行动!对照这句话,我觉得,目前中国企业的管理中,出现了某种程度的“西方神话”:把西方一切理论,把西方一切优秀企业家做法的“神化”。我们的企业家,整天被各种西方理论包围,他们在被要求用与西方同样的管理理论,去指导完全不同的企业行为!
, D# T! G, L, L1 k1 ^谁应当对这种现状负责?我觉得一些咨询公司在这一进程中,扮演了一个不怎么负责的角色:要么是某些洋咨询在说,我们代表国际化,向我靠拢!要么是由某些刚学完MBA的本土咨询顾问在说,你们存在问题,因为你们做的与我们学过的不一样!
# R+ D9 E# i1 {1 t6 L. }但问题是:中国企业到底需要什么?
2 X6 s5 i: K, Q+ v% s: v- p中国需要的不是最新的西方管理理论,甚至不是最好的西方企业管理经验,中国最需要的是符合规律,符合国情,最重要的是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管理方法与理论。, n& n, ~7 H6 C( A, B% F$ h
事实上,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20年中,相当一批中国优秀企业在把西方管理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上,摸索出了很多宝贵的东西。比如万科在过去20年的成功中,在很多方面,就是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国际化持续化正规化的道路,完成了中国化实践:
4 O3 Z) \5 r- T0 w& P 比如尊重员工,比如把客户当成合作伙伴,0 q) r9 E% d7 }( P: e+ \
比如在制度上的开放,透明,
h9 k" J6 a( H: X# u4 E$ @ 比如在业务选择上做减法,不追求暴利
, \4 v2 r; ^2 C$ s' @ 比如在别人热衷于做围墙把社区封闭的时候,万科坚持在自己的小区中开放社区,
- J& n r+ r8 u' ^3 W" \; _ 比如在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社区设计理念,$ |: a; \0 D! K9 P& U( e- P
比如坚持优质的物业服务,甚至目前提出的“向制造学习(实际上是强调补工业化的课)”。0 ~ E! s; i' \0 c, R
甚至微软中国公司原总裁唐骏在回顾他在微软中国的管理经历时,也有这种“中国式管理”体会:“在美国做管理,你不需要感动员工,只要按合同支付报酬就行;而在中国,人们追求的更多不仅是金钱,还有感觉。因此企业的领导人需要提供这种感觉给员工———让他觉得他在公司里是很重要!”
& d `" }, i" h) H0 V) D, e6 I成功自有道理,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背后,都有着他们“中国式的国际化正规化持续化”智慧。这也不奇怪,哪一个企业成功的背后,不是含辛茹苦的摸索?不是对中国改革开放道路适应的结果。所有的成功都是相同的,而成功的经历与道路,却各不相同。而在这些艰辛摸索的背后,包含了多少惊人的智慧?
6 p/ o, @% c2 A" J4 W这些年的咨询实践中,我接触的企业家愈多,我就愈加觉得中国企业家与员工,在摸索中西结合的“中国式管理”方面,积累了一片浩瀚的智慧海洋。同时,我也非常遗憾地看到,很多优秀的企业家,冲到一定时候由于自己的局限性,葬送了自己的前程,也葬送了企业的前程。, \" S8 A* s( I! i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 ^( U6 p" W, f
中国企业再也不要再单打独斗了,中国企业需要自己的经营管理案例库。碰到一个新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要再去花几年的代价去摸索,我们应当分享别人已经成功的经验教训,减少我们摸索的时间!
5 F& c3 t8 _) \4 `* I1 }0 w所以,我建议中国的企业家要相信一个基本的道理:分享共享彼此的智慧,远远比自己关起门摸索要好很多,生命很珍贵,生命也很短暂,我们如果分享并共享彼此的成就,会使我们的生命多活二十年!! t! D' F) Z' _! C K9 i2 Y0 R W: v
当我们把中国式管理的建设,定位于建立中国企业,甚至中外企业一起共享经营管理智慧平台的时候,我相信中国式管理一定会成为世界管理理论的重要部分,这倒不是因为中国的企业家有什么了不起,而是因为我们证明了一种伟大力量的存在!这个伟大力量的名字叫共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