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网

标题: 【原创】站在历史的背后看企业文化 [打印本页]

作者: 笑书    时间: 2005-7-6 14:27
标题: 【原创】站在历史的背后看企业文化
世间的事物总能找到共同性,当我们在某一个领域陷入困惑、找不到方向时,将目光投向另一个领域,往往可以找到某种启示。( m5 d* u5 \& ?' n9 y 很多企业管理者遇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时,总是感觉理不清头绪,这时,“文化”就像一条狡猾的鱼,让人抓不住它的尾巴。我们不妨先将目光投向另一侧,站在历史的纵深看看中国文化的形成历程。如果将一个国家看作一家企业,那么国家(民族)文化的形成与企业文化的形成就有很大的借鉴性。5 V0 I7 r2 J' q) d# L5 M* N& q# u 从中华文明的起源来说,要追溯到黄帝时期,当时大家都是小手工作坊(部落林立),也谈不上企业文化问题。但是各部落分别会有些自己的处事原则,所拜的图腾也有不同,这些就种下了文化的种子,我们很容易以此区分出不同作坊的不同。当时有着“先进文化”的很容易变得更强大,也拥有更强的部落凝聚力,于是出现了作坊间的吞并,野蛮文明在与先进文明的冲突中往往落在下风,或被完全消化掉,或被迫加盟“入股”,被慢慢融化掉。于是,初具规模的“公司”就出现了,我们叫它“王国”。 1 Y( s6 h. t0 ~8 p5 w( w* o 经夏、商、周几个王朝,企业的组织形式日渐成熟,一整套管理制度逐步规范、严谨起来,而同时孕育而生的,就是国家的基本文化。在表现形式上,国家的文化被具体化为价值观、治国思想、祭祀仪式、生活礼仪、行为规范、着装特征等。虽然这些表现形式不一定被明确规范和定义,但相互之间必然有些内在联系和传承,并且真真实实地影响着每位国民的生活。企业在创立初期往往会具备这样的特征,虽不一定很明显的企业文化体系,但我们不能说这家公司没有企业文化,因为文化本身是而客观存在的。: A2 N7 v3 H( ?4 ? K6 K 至东周,诸侯并立,春秋战国的几百年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灿烂的时期,文化流派杂陈,儒、道、法、墨、杂、兵、阴阳纷纷形成自己整套的理论体系,呈现出勃勃生机。各国君主为更好地治理自己的国家,往往要做出选择,将某种流派的文化融入到治国之中,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国家文化。有趣的是,这种选择往往与该国君主的个人喜好与性格特征紧密相关,而与国民自身的需求关联不大。春秋战国时最常见的现象就是,一些身怀某派文化的文士到一国推销自己派系的思想,而君主们或拒绝、或接受,颇具现代社会推销与购买的景象。这正如同各小公司在漫长的企业发展岁月里,老板们根据个人喜好,各自吸收适合本企业的文化元素,逐渐形成了本公司的企业文化。 # J8 o4 @( {( _" i 当时周朝虽然名义上还是集团公司,但各诸侯以形成具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态势,至战国时期,已完全不理会集团的号令,此时的中国更像一个企业联合体,所以直到这时,很难找出一种能代表中华民族的文化。不但如此,有些子公司的文化甚至是完全冲突的,比如道家的清静无为与墨家的苦行济世、儒家的克行复礼就很大程度上存在根本冲突。确切地说,一个企业联合体发展到这个程度,各子公司的亚文化已基本取代了企业的主体文化,企业的文化体系,尤其是价值观体系呈现繁荣的、同时也是混乱不堪的态势。 0 f8 w) j2 i. \4 _ 秦国,本是偏隅西北的小国,因为引进了适合当时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的文化——法家——而逐渐强大起来,经过几次基于法家文化的改革,终于成为一家制度严谨、管理高效、号令统一的拥有强势管理文化的一流公司,不可否认,法家文化对于秦国的市场攻略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的。经过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购并,终于成就了秦国统一市场的梦想,成立了一家统一管理的大企业——秦王朝。秦国在几百年的乱世之下,就是用强势的文化(如法家)控制和改造企业,建立了严谨、甚至苛严的法制体系,(无论是商鞅、韩非还是李斯,都是法家的典型代表人物),才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存活、壮大起来。可见,企业文化对一家公司的发展起着多么至关重要的作用。 - b" e6 P2 Z4 K& a S, f" g# ? 秦始皇担任中国的CEO后,首先做的就是强化文化上的统治,“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这些都是极力在文化上一统中国,他心理非常清楚,只有建立一套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才能保持企业的长盛不衰。然而,对于中国这个千年企业来说,秦王朝不过处于起步创业的阶段,所以法家文化也就很快沦为过渡文化。过于苛严的法家文化虽在制度上保障的企业的高效运作,但终归属于“法制”的初级阶段,企业要长久发展就必须上升到“以人为本”的高度。所以随着企业的发展,广大员工在这种非人性化的制度下积聚了强大的不满,最终群起攻之,将继续执行法家文化的秦二世赶下了CEO宝座。2 \! j$ a, ?4 n. b. s! t 进入汉朝后,因两个因素促使了儒家文化正式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一是中国经历了短暂的创业动荡期,人们因秦朝的暴政,对法家产生了厌恶,此时需要寻找更适合的企业文化,于是用新文化替换旧文化的急迫需要性出现了;二是在当时中国的社会特征背景下,各个文化流派中儒家的文化思想相对适合国家经济发展、政治统治的需求,儒家文化成为主流的必然性也呈现出来。然而,即使这样,文化入住企业也需要关键事件触发一个契机,当年正是大儒董仲舒向CEO大力推荐儒家文化,当时对治国痛感迷茫的CEO最终选择了儒家,才使儒家正式成为中国的主流文化。假设一下,如果当年CEO听了董仲舒的建议后大怒,坚决辞退了这名员工,中国的历史恐怕要改写了。可见,关键事件对文化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企业,应善于识别、并慎重处理这类关键事件。 ; t9 }' \ A/ T. j" u 至此,中国走进漫长的成长期,逐步沉淀出长久统治公司的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逐渐显示出它的顽固性,或者说持续性。它不但不会随着CEO的变更而改变,反而会对新加盟公司的员工、甚至总裁起到非常强的同化作用。直至清朝的两千年间,中国更换了很多任CEO,无论是企业自己培养的汉、晋、宋、明历代企业自己培养的CEO,还是唐、元、清的空降兵团,都无法改变儒家文化统治中国的现实,都无一例外的臣服于以儒家为代表的企业文化的巨大张力下。文化的顽固性在两千年的历史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除非由有更强势、更符合企业需要的新文化替换它,并能顺利取得成员的认同,这种顽固性还将继续保持下去。 * c% L; t3 `3 G' C9 ~! V. B( j0 L b9 {0 y |5 ]0 q: s5 _ (下续)[EDIT]用户“笑书”于2005-7-8 11:07:52编辑过此帖。[/EDIT]
作者: 笑书    时间: 2005-7-6 14:28
标题: RE:【原创】站在历史的背后看企业文化
(上续); |9 q0 O3 ~1 G5 \, W0 ] 不可否认的是,一个强势的、体系严谨的儒家文化体系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起了居功至伟的作用。然而,如果企业文化本身不吸收新鲜血液,不与时俱进地发展,其必然归于腐朽,从而不但无法有助于企业的经营,反而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窒碍作用。当初代表先进文化的儒家,经两千年的凝固,各朝学人都不敢于对文化体系做出重大变革,而只是围绕孔、孟的几部著作做些诠释和注解,其思想体系的腐朽已日趋明显。汉、唐时期中国的强盛逐渐远去,至宋代,企业已显示出发展的疲态。元王朝本是充满勃勃生机的,因有着良好业绩,被作为空降兵引进,然而它很快被中国的儒家文化同化和束缚,在不同的企业文化背景下,元王朝的CEO们业绩极其不良,经短期执政便被赶下台去。至明代,腐朽的儒家文化无法接受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力,于是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而同时,欧洲的各家公司已借助文艺复兴后的思想繁荣快速发展起来。至清代,虽有康熙、乾隆等两、三位CEO借助个人的超强经营能力实现了企业的暂时中兴,但基于颓势文化下的企业整体衰退已不可阻挡。中国这个庞大的企业经营了两千年,终于走到了快被外部企业吞并的危险境地。 / C6 W6 n8 f9 n0 }4 V. a0 n9 M 此时,企业中的有识之士开始试图引进外来文化,以挽狂澜于既倒。这是个艰难的过程,洋务运动、戊戍变法,一系列的变革都未能撼动儒家文化这个庞然大物,因为文化所形成的价值观、思维习惯、行为标准早已深植于每个人,如果不能用一个新的文化体系、以及相应的价值观来替代旧的,这种更新注定要归于失败。文化的力量在这里显得如此强大。然而危机的出现永远是改革的最佳良机,当一位叫孙中山的CEO提出“三民主义”的新概念时,儒家文化开始面临真正的挑战,然而真正颠覆性的变革,还是来源于“共产主义”。6 K9 M4 K% L7 w; g) E: {( I2 G 这是一个非常强势的CEO,他的强势不仅仅在于他执掌了企业的全盘管理,还在于他用一个新的文化体系完全替换了旧的儒家文化体系。新文化提出的愿景是相当诱人的,取得了企业内部大多数员工的认同,因此其管理权威也就得到员工们的承认。从此,企业内的价值观、职业道德、思维方式、精神追求、共同意识、生活习俗和习惯、行为规范和准则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为扫荡旧的企业文化,新的CEO甚至不惜发动各种运动。这种自上而下的文化变革效率是惊人的,其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然而这段历史留给我们的经验是,若只懂得破坏,旧文化及相应的各种习气是难以被除掉的,必须有新的、能被大家认可的、值得大家追求的新文化体系及时补充,才不至于使企业因文化的真空而陷于尴尬境地。 1 A, E: h, E) I3 s5 q) K. L 而这种经验马上被从方面得到验证。近20年来,新文化体系也在企业内部逐步破灭,其价值观体系已实质上崩溃,甚至大部分企业的管理者都已不再真正认同新文化体系,而此时旧的儒家文化部分已被破坏,于是形成了企业文化上的真空。此时我们不能说没有企业文化,而是整个企业没有统一的文化体系,于是各种亚文化横行,企业内人心涣散,虽然经营运行还算正常,但各种危机已逐渐浮现出来。8 q& I e% h! H( L 但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当新文化体系已无控制企业时,当新文化的浪潮暂时退下时,我们忽然发现,旧的儒家文化中的一部分——如忠、孝、礼等思想——其实依旧沉淀了下来,固化在组织成员中,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其实还是深受着其影响。这时,文化的顽固性再一次得到体现,长久以来形成的企业文化对员工毕竟是影响巨大的,员工们在很大程度上已被这种文化所改造,中国人与美国人、俄国人的区别最主要的也就是文化特质上的不同,就如同微软人和联想人、西门子人的不同。 ; h P e' |5 M' q$ C& M 目前的中国就像又处于一个振荡调整期,面临着二次创业。值此关键时期,我们面对的却是一个文化真空,以及残存的一些儒家文化残片。企业的腾飞必须有一个适应于现时代需求的文化体系,中国正面临再次探寻和选择。 0 ?# E* R/ Z) W9 B0 U/ ^ 回顾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史,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文化其实没有好坏之分,关键是成员对它的认同;但文化有高级和低级(初级)之分,有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之分,它直接影响着企业是否将因此受益,经营将从此获取腾飞的动力。而文化的顽固性也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的一个问题,因为这种特性有时将有利于、而有时将深深制约企业的发展。[EDIT]用户“笑书”于2005-7-8 11:15:15编辑过此帖。[/EDIT]
作者: 小猪猪很可爱    时间: 2005-7-8 09:39
标题: RE:【原创】站在历史的背后看企业文化
楼主的思想真是很开阔,思维也很活泼. K2 b) v" }8 f2 N" Y/ e3 x, W 但是最后不得不承认,企业文化,归根到底就是老板文化.就是员工对老板的认同和发展. 4 `; D7 K0 ]* o8 C0 g: o H& h既然可以把中国的上下五千年这么通熟./ E$ e% O, T; I4 g; v0 T6 q* g 企业文化到底包括那些层面,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而大多数企业均从物质层做起,收效往往是很小的.8 F; x& ]. ]/ @. U4 w$ Z/ m 但是如果真做起培训来,有点呆板.[EDIT]用户“小猪猪很可爱”于2005-7-8 9:46:17编辑过此帖。[/EDIT]
作者: 笑书    时间: 2005-7-8 11:07
标题: RE:【原创】站在历史的背后看企业文化
我认为很多人对企业文化存在一个误区,即认为“企业文化,归根到底就是老板文化”,继而顺理成章地推卸掉自己的责任,将一切企业文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归结给老板。用弗洛姆早就提出过的概念来解释,人人都难免有“逃避自由”的冲动,因逃避了“自由”,就逃避了自我选择的机会,自然逃避了应承担的责任。 2 Z$ i: y1 t4 A I7 I* r不可否认的是,企业创业初期,老板对企业文化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如同文中提到的春秋战国时的国王和秦始皇,他们的选择实际上决定了国家的文化基础,但注意到一个现象,即使如秦国君主,当年若不是商鞅的推销,他也不可能了解和接受法家思想,秦国就不可能强大。作为职业经理人,当如同商鞅、李斯那样,站在企业经营的角度,向老板推荐适合企业发展的“先进文化”。老板的思维往往是散乱的,他也需要有人帮他将“文化性”的东西进行提炼和提升。 ) {; E, X Y0 d- B$ ]; M( i/ H! h而又如文中提到的,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文化将异化成一个庞然大物,已不是老板所能控制的了。这就是为什么元、清等外族入主中原后,不得不最终选择儒家作为立国的基础,强如元、清的开过君主都无可奈何的事,一般的CEO又如何撼动企业文化这根公司的顶梁大柱?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百年企业无论换了多少届总裁,其文化传承不变、其永续经营的态势不变的原因。企业文化的作用就在这里得到有力体现:若想企业永续经营,不能单靠一、两个能力高超的总裁,而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f2 |$ n% u$ P( N$ h' d 至于文化的几个层面,正好可以从历史文化中找到一一对应。4 T7 W! F0 W0 w" i0 j 物质层:儒家的着装是有讲究的,所谓儒士,一般是“羽扇冠巾”,祭祀的器具等也有所讲究,不赘述。 # k$ p# `) M3 [ }4 C" S$ c制度层:儒家是建立了一整套制度的,各种礼的规范(周礼这本书描述得非常详细),科举制度,君臣父子师徒友间的交往规范,都有着明文规定。 * p: ^2 D; i7 f; e# ]5 H8 F: [精神层:儒家的价值观体系就不用多言了,其影响中国两千年,每个人都能说出几条来。$ ~( O( ~: R# t$ y. a0 L* d8 c 这些层面还可分别在道教(不是道家)、佛教等宗教文化中找到影子。) g- B7 l! `6 m 了解历史文化的好处就在于更好地理解企业文化的本质。有了深刻的概念并不等于懂得如何具体构建企业文化,但这是最基本的第一步。具体的文化构建方法,可参阅拙作《组织文化的构建》。
作者: 冰火奇葩    时间: 2005-7-9 17:44
标题: RE:【原创】站在历史的背后看企业文化
[em17]
作者: 野夕    时间: 2005-7-12 17:10
标题: RE:【原创】站在历史的背后看企业文化
其实现在的真空阶段,虽然造成很多的混乱,也是培植新的观念的最佳时机。大乱之后方有大治。但说着容易做着难。现在我们的文化是一种肤浅的大杂烩,东西交融,感性和理性交错,浅薄和含蓄交汇。所以破冰很难。
作者: 笑书    时间: 2005-7-13 11:50
标题: RE:【原创】站在历史的背后看企业文化
没错。所以整合一下春秋战国的文化形成史,对于整合和构建企业文化很有帮助。[em05]
作者: 天街    时间: 2005-7-14 12:21
标题: RE:【原创】站在历史的背后看企业文化
作为职业经理人,当如同商鞅、李斯那样,站在企业经营的角度,向老板推荐适合企业发展的“先进文化”。老板的思维往往是散乱的,他也需要有人帮他将“文化性”的东西进行提炼和提升。: p! h; l2 r" X/ g1 s b3 a7 x / q" [& ]3 C, P% `+ d 笑书写的太好了,精辟!; c) f0 T* L2 C. u [em17]
作者: 笑书    时间: 2005-7-15 16:05
标题: RE:【原创】站在历史的背后看企业文化
现在很多HR人员不懂得企业经营,至少对于企业究竟是怎样运作的还缺乏概念,就妄图在企业文化上乱做文章;在企业的基本定位和战略意图还没整明白之前,就向老板叫嚷着要“建设企业文化”;老板和自己意见不统一,就认为老板“没有HR概念”、“缺乏现代经营思想”。真是咄咄怪事。& T/ N7 y; G# p2 p [em06][em06]
作者: 小冰凌    时间: 2005-7-23 17:47
标题: RE:【原创】站在历史的背后看企业文化
儒家文化的生命力为什么这么顽强,很奇怪的说。可能里面有些东西很符合人的本性吧,还是其推行有力?
作者: 小冰凌    时间: 2005-7-23 17:53
标题: RE:【原创】站在历史的背后看企业文化
强文。理论性很好,但目前的问题是如何提炼出适应现代企业的文化呢?这种文化应该融合古今、贯通中西吧?
作者: hrprol    时间: 2005-7-23 18:09
标题: RE:【原创】站在历史的背后看企业文化
古為今用﹐這樣的例子已經不是新鮮事了。) _/ |6 p# Z/ D 樓主的論述精辟﹐支持[em01]
作者: 天涯求索    时间: 2005-8-6 01:13
标题: RE:【原创】站在历史的背后看企业文化
怎么才能买到你的《组织文化的构建》?望回复E-mail:binlianni@sohu.com
作者: 乔立宇    时间: 2005-8-6 08:48
标题: RE:【原创】站在历史的背后看企业文化
[em01]
作者: qahwa    时间: 2005-8-6 08:59
标题: RE:【原创】站在历史的背后看企业文化
说到底,还是基于人性的观点上。。。
作者: 笑书    时间: 2005-8-6 12:01
标题: 回复
[quote]以下是引用天涯求索在2005-8-6 1:13:04的发言 7 L; j9 D# ~1 P% \$ Z怎么才能买到你的《组织文化的构建》?望回复E-mail:binlianni@sohu.com/ T3 K* F" Y+ @% }1 _- s **************[/quote] ( u2 [9 ?* ]6 x( ]! u; p3 ~" } + V" p1 C" r0 h. R# v& ?8 }呵呵,我暂时还没出这本书呢。那篇文章在我的原创专贴中能链接到。
作者: 昔日天堂鸟    时间: 2005-8-6 22:15
标题: RE:【原创】站在历史的背后看企业文化
超强贴[em17][em29]可否就该主题作一期沙龙?
作者: lunasea    时间: 2005-8-9 09:02
标题: RE:【原创】站在历史的背后看企业文化
写的好,精辟!- S2 b: \5 R( X* T$ ` 什么时候可以成书。拜读大作![em41]
作者: 天空行马    时间: 2005-8-9 12:58
标题: RE:【原创】站在历史的背后看企业文化
说得好极了,要出书吗,我一下要好好的读,这样的内容通俗易懂。一个公司在公司规章的强制下,还需要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法与情相结合完善。好!!!!!!!!!!!!!!!!!!!




欢迎光临 中人网 (http://bbs.chinahrd.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