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网
标题: 这样的考核是否有意义?(盼求各位的指导) [打印本页]
作者: sawata 时间: 2013-11-13 17:40
标题: 这样的考核是否有意义?(盼求各位的指导)
本帖最后由 sawata 于 2013-11-15 09:35 编辑 + Z/ J# I; X; S. c
) [1 A [# l0 V5 `# A( i
厂房现状分析:
+ E p# Y g" p7 Z2 z; N+ e目前实行计时工资制,在激励方面的目前只有优秀员工奖3名/月,每人100元。产量质量低差的,目前虽然有处罚,但处罚比较轻,且没有完全实施,且员工做多做少一个样。一开始新员工都会干的很好,但慢慢被这种“做多做少,做好做坏都一样。”所带坏。以前说要实行产质量优秀奖,但考虑产质量这个东西很难统计,所以未实施,但在产质量方案准备期间,我做了一下看板3个月,每天将产质量最高和最低的前三名写上去,操作工不知道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所有他们都很努力的干,产量很高。因产质量方案未实施,我就不做看板了。现在最高的产量都是那个时候的最低的产量。" G2 S% `) P! c
我们有自动机器和手动机器(目前手动机器有KA10.KA09.MI35.涂漆.注塑这5台),所有产质量只针对手动机器来来说的。! M! F8 D/ j/ }3 L7 t. X( M
注:1.做看板三个月期间的高产量都维持在400以上,低产量大都在380.& t/ [( C1 {+ \0 e3 @. d
2.现在,高产量维持在380左右(个别人偶尔情况下),正常产量350左右,低产量大都在320左右- f7 a8 a6 D- i
以下关于产质量我所做的统计分析:7 N# Y- R7 Y4 v$ b* S* m
若以最高产量和最低产量来说:
1.最高产量427件/小时,最低产量317件/小时(以最近7个月的数据来分析)。
1》最高与最低相差427-317=110件/小时
2》以最高速度和最低速度分别生产10小时之差=110×10=1100件。
3》以最低速度生产赶上最高速度的产量所需时间=1100/317=3.47小时
4》若3.47全部计入平日加班时间,以20名操作工,工作日23天计算,
则多支付成本=1260/21.75/8×1.5×3.47×20×23=17334元/月
5》若每月3名优秀产质量奖,金额分别是300.200.150.
则多支付成本=300+200+150=650
6》若增加季度优秀产质量奖,额外季度奖金分别是500.300.200
则多支付成本=500+300+200=1000
7》按低产量生产,3个月多支付成本=17334×3=52004元
增加产质量奖,3个月多支付成本=650×3+1000=2950元
则若实行该方法,则公司总节约成本=52004-2950=49054元
4 @7 K. G9 I# x' y9 d8 y* c
若以最高产量和平均产量来说:
1.最高产量427件/小时,平均产量379件/小时。
1》最高与平均相差427-379=48件/小时
2》以最高速度和平均速度分别生产10小时之差=48×10=480件。
3》以平均速度生产赶上最高速度的产量所需时间=480/427=1.12小时
4》若1.12全部计入平日加班时间,以20名操作工,工作日23天计算,
则多支付成本=1260/21.75/8×1.5×1.12×20×23=5615元/月
5》若每月3名优秀产质量奖,金额分别是300.200.150.
则多支付成本=300+200+150=650
6》若增加季度优秀产质量奖,额外季度奖金分别是500.300.200
则多支付成本=500+300+200=1000
7》按低产量生产,3个月多支付成本=5615×3=16846元
增加产质量奖,3个月多支付成本=650×3+1000=2950元
则若实行该方法,则公司总节约成本=16846-2950=13896元
0 C1 W4 E/ ~) y2 G
4 J0 _% \- ^" y以上是我的最初的想法和算法,现在非常需要有前辈有大侠能指导我一下:
+ e: h# H1 w8 m: e1.上司和其他领导觉得都没有必要实行上面的类似考核,因为觉得只要满足订单就可以了,要么觉得统计很麻烦就算了,我想知道在大家看来是否有必要?我的想法是不是错了?' ` A; z% r& H" ?) \9 ^
2.即使没有必要,我想知道产质量真的很难统计吗?如果很难统计,我想知道其他公司是怎么实现计件工资制和质量奖的。而且现在每天做OEE,OEE里面已经有总数量和总工作时间。
' x& |0 J' O3 T7 {% }3.如果有必要,那么我上面写的东西有哪些考虑错了的地方?7 _+ L5 z# p8 L9 f9 K
盼求指导,非常非常的谢谢!
作者: 懒猫琪琪 时间: 2013-11-14 10:02
大神们快来解疑啊..
作者: chuanhua_zhu 时间: 2013-11-14 19:15
你制定的这个方法在生产型企业里面是可行的,但考虑到数据统计的操作难度,我们以前公司有统计员,员工每天的生产产能情况都可以得到正确的统计。另外还要考虑一个质量的指标与员工操作技能的相关性,是不是员工技能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如果是产品质量数据的统计方式也要考虑进去。其这有这样的数据支撑,企业管理层担心的是什么呢?
作者: tonycheungchn 时间: 2013-11-14 20:53
本帖最后由 tonycheungchn 于 2013-11-14 20:54 编辑
+ o) S( u( |- q+ [& v+ A5 Y3 y0 v9 q1 Z- e( N' ~% u Q1 M; J1 G2 B
这个行业不太了解
,有几个问题没太弄明白:# {4 e% X: {0 K7 G% ~) |5 b( q8 B
1、是单个员工就可以对产品数量、质量负责(一个人操作机器出成品),还是一个团队(流水线)?5 `, X7 o, P z; ^& W. R! u0 i
2、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产品数量和质量?
, {# z$ y% B2 y: M; Q, n! ~
/ F6 D3 U- n* l; f2 }$ l/ {2 z我在想,既然是为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产量,为什么不考虑计件呢?之前三个月看板统计的数可以做参考,用平均产量或者最低产量都可以,确定每件单价。超过上限值还可以有额外奖励。
7 m! q) o) W+ |2 ~; H( N' [2 ^; R* @. @7 s
另外,生产经理是什么意见?问题出在哪儿生产经理应该最清楚,最好多听听他的想法,再定方案。
作者: rainytao 时间: 2013-11-15 08:40
能否把你的问题简单点,密密麻麻的,没有那么多时间和耐心看呢。等静下来好好琢磨下。
作者: 宇一子衿 时间: 2013-11-15 09:02
一、才几十个工人,没必要搞这么复杂吧?领导的考虑是有道理的,管理是有成本的。
* A. ~" b5 X2 ]: ^3 J3 o二、关于计件的定额,一些地方以正常工作时间70%的工人完成量作为标准定额,一些地方以90%。供你参考
7 T, m8 G1 A F* x/ S' l% r三、建议对数量和质量分开考核,数量计件计算也好,不计件的话按照实际完成百分比给予一定的奖励即可。质量另外考虑,如果出现废品应该在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处罚。当然奖和罚的度应该科学设定。
作者: hugly88 时间: 2013-11-15 15:56
不错,很详细,坚持!这样是做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节约生产成本。可能你的描述的比较复杂和没有提到由谁负责统计这些数据,和实现这方案的缺陷在哪?假如出现问题,你有将如何调整等等。
欢迎光临 中人网 (http://bbs.chinahrd.net/)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