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网

标题: 请教罗老师一个问题,谢谢! [打印本页]

作者: hormit    时间: 2014-1-21 11:31
标题: 请教罗老师一个问题,谢谢!
本帖最后由 hormit 于 2014-1-21 11:37 编辑
3 x+ z5 J! S) Y' x& w) A6 i7 j! H& X- T" w5 e4 Z* C7 Z
罗老师您好,我是一名教育学的学生,最近开始学习HLM的应用。7 Q( e, g  |- ], \: k% e' T
目前在做的研究中有一些学校层面数据需要通过学生层面的数据聚合产生,比如“学校施加的课业负担”是通过学生报告的学习时间求平均获得。
1 c5 n. z) Q5 c% A( {' |' U看过一些资料都说这样的情境变量需要进行适当性检验,所以要报告ICC(1),ICC(2)和Rwg。这些指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我已经基本了解。现在的问题是在计算Rwg时需要知道“期望均方差”,而期望均方差跟题目的选项数量有关。可是在我的研究中,学生报告的学习时间是一个连续变量。所以我不知道该如何求它的“期望均方差”了~1 c  c( I0 ~% r# f3 m1 z
希望罗老师不吝赐教,祝好!
作者: Kenneth    时间: 2014-1-21 20:19
第一、现在很多人都不喜欢用RWG,因为太容易达到指标了。一般都只是用ICC(1)和ICC(2)。: f7 Y" q+ N6 T% e
第二、“期望均方差” 的意思是随机的回答。所以如果学生报告的学习时间是一个从0 到50的连续变量,如果你有50个学生,那么从0,到1,到2, 。。。的机会都是1/50了。
作者: hormit    时间: 2014-1-21 21:30
Kenneth 发表于 2014-1-21 20:19
- L9 G; `( h" K8 ]& {& N' B* E第一、现在很多人都不喜欢用RWG,因为太容易达到指标了。一般都只是用ICC(1)和ICC(2)。
1 ~; q) d7 ]% \第二、“期望均 ...

& A9 ?. W5 m" e; @谢谢罗老师的答复,那假如采集的数据是从30到50,随机作答的几率就是1/20,我没有理解错吧?
- d4 o! e; u( ]6 z另外最近看了Dedrick写的Multilevel modeling:A review of methodological issues and applications,里面指出了当前教育领域采用HLM方法的论文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连这一方法的前提条件(残差的正态性和同质性)都没有去检验。现在我用HLM6软件,可以输出第一层第二层的残差文件,可是HLM手册里讲的不够详细不知道该如何做进一步分析。我找了一些论文,里面有涉及到残差检验的时候往往也是一笔带过。罗老师可不可以推荐几篇相关的文章供学习和参考呢?不胜感激!
作者: Kenneth    时间: 2014-1-22 21:45
管理学的研究在这方面都是非常草率的。我同意你说,绝少有人提及。5 h2 W4 U8 b  c- ~. T% _4 p
还有更过分的,很多是分组很多,但是每一组只有3到5个人的。我见过有评审问明明是一个HLM的问题,为什么不做HLM。结果,作者就要每3-5个点跑一次回归分析了。




欢迎光临 中人网 (http://bbs.chinahrd.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