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思考“逻辑实证法”的 “可能问题” ,我觉得有必要先了解该研究哲学的根本假设 (assumption)和研究径路(approach)。Burrell & Morgan(1979)Sociological Paradigms and Organizational Analysis此书协助了我。容我藉此略述该书的主要概念,大家一起复习,若有错,请帮忙纠正,谢谢。
Burrell & Morgan(1979)以社会科学理论(theory of social science)的研究途径为「主体或是客体」(subjective-objective)为纵轴,社会理论(theory of society)是属「规则或是激进变迁」(regulation-radical change)为横轴,描绘了西方研究方法用于分析组织的四种不同的研究典范。这种四典范分别是:功能论典范(Functionalist Paradigm,客体+规则)、诠释论典范(Interpretive Paradigm,主体+规则)、激进的人文主义典范(Radical Humanist Paradigm,主体+激进变迁)、激进的结构典范(Radical Structuralist Paradigm,客体+激进变迁),“逻辑实证法”是功能论典范的其中一流。
最后,检证原则(The principle of verification/verifiability)是逻辑实证论用来区分有认知意义(cognitive meaning)的语句和没有认知意义的语句的判准。这意谓着任何思想,若不能得到型式化的逻辑证实,就不是真理。而且,检证原则要求说,如果x是具有认知意义的语句,那么,就需有方法可以验证x的真假。然而,原则上存在的方法现在不一定存在,这种情况不就对于检证原则作为认知意义的判准产生了威胁吗?举例来说,前面讨论过的跨层次的议题,至今,概念与方法上仍不能解决个体层面的构念如何集体对群体层面的构念产生影响就是一好例子。
不能像诸位饱学博友,信手拈来,唯有给大家抄写一点求真派大佬Popper的秘籍,希望对惊涛击败史山有所启发。
1)The so-called objectivity of science lies in the objectivity of the critical method. This means, above all, that no theory is beyond attack by criticism; and further, that the main instrument of logical criticism---the logical contradiction---is objective.
2)What may be described as scientific objectivity is based solely upon a critical tradition which, despite resistance, often makes it possible to criticize a dominant dogma.
3)Objectivity rests solely upon pertinent mutual criticism.
作者: source白熊 时间: 2008-9-2 16:27
1、在读着这些文字之间,突然间觉得心中有种感动,是感动于什么呢?这些感动来源于Kenny、Eleven、Jane、Cecilia……的“心”,谢谢各位……还有Kenny的导师,虽未谋面他却通过Kenny的文字感召着我。
有关这个「方法的极限」议题,其实,随着响应的增加,我越来越困惑当初提出此问题背后的意涵??耐心地再跟各位多学习,也许我的困惑就会渐渐澄清了。
作者: 匿名用户 时间: 2008-9-7 19:04
研究是在设定了“假定前提”才能进行,而在实践中我们的“前提”、“边界”是几乎受到无数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的应用自然受阻,搭通这“两者”(勉强的称为“两者”吧)的桥梁的关键可能会在于复杂系统科学的发展上吧。
如MIT的systems thinking 是一个很好的实践应用科学,深入学习之后领悟实在是太多太多……作者: Kenneth 时间: 2008-9-7 22:18
Eleven, 我想我基本上是同意你的看法的,只是就像29楼一样,我觉得你是把你的结论夸大了一点点。在「求同存异」的大前提下,我们是战友。但是为了刺激一下我们互相的思维,我想提几点意见: 1.我很奇怪你会说:「就如同没有任何一个人见过上帝一样,实际上从来没有人看到过真理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虽然我明白这里不是谈信仰的地方,不过我觉得你应该专重圣经里讲「上帝是来过这个世界,并和人类活了三十几年」的记载。 2.我觉得你有点把科学的态度冠上了太大的帽子了。前天在中文大学上完「方法论」的课了以后,一个旁听的老师对我说:「Kenny,你好像在课堂上不停的鼓吹说定量分析是科学的,而定性分析是不科学的,那好像扁低了定性分析的研究吧!」我从来没说定性分析不好,其实我一直鼓励研究人员多做(有系统的)定性分析。因为这是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步骤。但是,我们不可以否认,大部分的定性分析都是「不科学的」。这是事实。但是「不科学」不一定不好的。爱情没有科学可言的,但是我看大部分的人都不敢讲爱情不好吧!艺术、音乐是不科学的,但是大部分的人都不敢讲艺术、音乐是不好的。同样的,一个认真的科学家(用科学态度来做研究的人)都知道科学是极其有限的。科学、理性等态度不是认识世界的唯一途径。一个真正认识科学的人永远不会「硬要把认识世界中符合这个规章制度的东西叫真理,不符合的叫谬论」的。一个最好的证据是在西方,有很多杰出的科学家都是基督徒来的。我看大部分的人都不会说基督的信仰是科学的吧! Kenny作者: Kenneth 时间: 2008-9-7 22:57
我很同意你讲:「管理学研究还具有极为强烈是“学院”特色,研究更倾向技术流,对问题的关涉更喜欢看看大家都在说什么」。其实,一些有责任心的学者已经看到这个现象了。所以战略学大师Don Hambrick最近写了一篇“管理学是否太理论化”的文章Hambrick, D.C. (2007) The Field of management’s devotion to theory: Too much of a good thing?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50(6), 1346-1352. 不过,话说回来,管理学还是有很多地方是非常实用的,比如人力资源管理的部分就很多是带领着管理实践者的。只是所谓的「一流杂志」还不能跳开“理论”的包袱而已。 Kenny作者: 匿名用户 时间: 2008-9-8 06:42
上帝这件事情我也不太清楚,他还曾经是凡人吗?人不是上帝造的吗?我对上帝倒真的没有什么研究,这里用上帝很简单,其实就是万能之神的化身,对于这种万能之神,我感觉一般人是见不到的,至于有人说见过上帝,那也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