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网
标题:
[原创] 读《人才,管理学的伪命题》与吴春波先生商榷
[打印本页]
作者:
王大军
时间:
2005-8-29 20:33
标题:
[原创] 读《人才,管理学的伪命题》与吴春波先生商榷
读《人才,管理学的伪命题》并与吴春波先生商榷
" G; X: c6 j& h' z$ z7 _0 m) f# ?
( }: L! b- O1 F n4 l8 R
读了吴春波先生的文章,非常受到启发。但是,也生出了诸多疑问。在此,想与吴春波先生商榷一二。
+ O* W/ t+ p' w1 ]7 A( J7 H, K5 ?
, U. L1 S0 U: r# g4 r; ]
1 T" L8 O6 h. v* S+ |& [+ I
5 n5 m0 y1 e; `
第一,作者认为人才是一个“伪命题”的理由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在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中,人才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在国外权威的企业管理学或人力资源管理学教科书中,为什么没有一章专门讲人才?在国外企业的人力资源实践中,人才为什么很少或根本就没提起人才?国外有大师、天才和成功人士之说,好像唯独没有人才一词。中国自古就是一个重视人才的国度,但人才并不是国际接轨的管理概念”。试问一下,国外没有人才的概念,或者没有人才学,难道中国就一定要没有吗?我们知道,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对于自然科学或者社会科学的认知方式与偏好是不同的,因而产生不同的学术概念一点儿都不奇怪。作者说到“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我想作者所指的“现代”一词应该与后面的内容一样,称为“国外企业管理理论”更合适吧。这是问题之一。
0 l2 P+ \5 e; Q; w& G) Z
$ S$ v( I( v# `$ l, A
% H G& q! E. k7 z
$ a& W. X! ]4 {8 V. V/ J( X
第二,人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但并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那么,这个师,就是所谓的人才。如果象作者所说,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话,要人才这个概念有什么用?我们知道,矿产资源之中,有富矿和贫矿之分。而人才正是人群之中的富矿。人才概念的提出,是以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为前提的。人人都可以成才,作为一种引导人上进的理念是值得提倡的。但是,作为一种科学认识,这是不切合实际的。这是问题之二。
- Z4 F7 t* y- n& C2 v! ?9 Y0 @: x
2 h6 o: c: Y0 N3 U/ m9 N8 H. ]1 r
2 c" u/ {/ d6 U% V; E4 V6 I) e
* u( A& y3 [$ L# R" O% P: O
第三,作者认为“人才具有歧视性。企业将部分人认定为人才,无疑是对其价值的充分肯定,会对其产生激励作用;同时也间接地向其他员工传递一个信息:你不是人才。这对人力资源的利用开发,势必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这个观点是立不住脚的。如果我们所认定的人才,是大家公认的,对于企业做出杰出贡献的管理人才、研究人才、销售人才,正是有了这样的人,整个企业才具有活力。他们对于企业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他们,就没有企业的生存。我们知道,世界上的经营管理者多了去了,但是,为什么google却要挖微软的李开复?就是因为李开复与其他人不同,对于企业的发展和成长而言,是其他人不能够替代的。我们相信, google付出重薪给李开复,其他的员工不会有什么感觉受到歧视的心理感受。要知道,现在已经不是吃大锅饭的年代了,人们在心理上已经能够接受一个事实:人与人在能力素质方面是有着差异性的。
( J% o/ V6 F0 `& q' F; m# w$ S
虽然吴春波先生的文章中有诸多观点我同样非常赞同,但是,我认为,能否在提出正确观点的同时,剔除一些“伪观点”呢?
: k* |. `0 R4 c2 f9 U! } h
8 |% u2 r7 O+ o9 ^$ R7 T
' d% P2 C9 v+ n9 };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t5 i- {+ P0 f I# l5 V; f
人才,管理学的伪命题
9 v2 m1 Q0 N1 K
" Z- K5 Z4 G6 F; H. ]/ V' \1 M
7 X: p0 ^: F% V0 d
--------------------------------------------------------------------------------
: ?; P# K$ n+ B% X3 n5 t7 i
作者:吴春波 入库时间:2005年8月18日
- L$ \6 }% D6 h" |1 X2 V
吴春波
, S/ R$ ?. P$ ?: G/ e0 `
0 X1 W& s- ~; F7 q
) \6 x: U3 y6 b) Q) W
e' d+ a1 Y7 v4 y b( ^4 ]/ w8 m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2004年《天下无贼》中黎叔的一句经典台词,使得人才一词,又一次时髦和流行起来。过去讲人才,是重要;现在讲人才,是最贵。在中国企业中,这些理念早已经深入人心,不过此话出自贼头之口,多少有些调侃和意外;但可以预见的是企业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将进一步升温,人才也将进一步炙手可热。
3 u$ G) \6 O" D! \7 K
2 @( ?% r3 k/ Y L
当流行成为主流的时候,企业更需要的是理智和理性,对人才也应该如此。
}3 q4 o4 a) X; h1 d
3 J7 E; J% m5 [% U, m! [* F1 s
何谓人才,这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其自身就没有明确地衡量标准,而
. ?$ d Q- P" M- H5 o& o
9 h# o+ _4 _8 h {+ J0 r; e
没有衡量标准,只能由靠经验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是人才,而经验在许多情况下是靠不住的。这样所谓的重视人才,培养人才也只能停留在理念层面。无奈之下,我们只能找一些简单和显现的标识作为判断人才的标准,于是人才与学历、职称、职务、就职经验、是否海归等同起来。其实我国政府有关部门的人才标准也没好到那去,人才是:取得中等及以上专业学历的人。
# ]; v8 `) V$ A
' G( h( w0 c2 Y8 o6 W/ g
在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中,人才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在国外权威的企业管理学或人力资源管理学教科书中,为什么没有一章专门讲人才?在国外企业的人力资源实践中,人才为什么很少或根本就没提起人才?国外有大师、天才和成功人士之说,好像唯独没有人才一词。中国自古就是一个重视人才的国度,但人才并不是国际接轨的管理概念(记得80年代国内红极一时的一位学者把其独创的人才学,无奈地译为“RENCAI学”,理由是国外内有合适的词)。
8 V* f+ i8 |- b9 I! c
5 A) I9 j; R9 ?- e
企业深知人才重要,人才珍贵,人才难得。但同时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还必须注意到关于人才的几个特征。
1 V: v' E B$ M/ E4 D0 s1 n9 H
7 l# d/ J# ~* v! W1 a
第一,如上所言,人才很难有衡量标准,而平衡记分卡的发明者卡普兰认为:“If you can’t measure it,you can’t manage it”(可量化,才可管理);对于建立在一个模糊范畴的人才概念,企业是很难进行有效管理的。
9 T3 Y3 V1 p/ {
" a" {, p- |6 N( X
第二,如上所言,人才并不是一个国际接轨的概念,在这方面国外管理学和管理实践可借鉴的方法不多,我国古代的智慧大多限于伯乐与千里马的层面。
7 b/ `0 U" R6 n2 z5 c: x
# G+ S7 D/ C# G5 \
第三,人才具有双面性,双刃剑,他有超乎常人的创造力,同时也有超出常人的破坏力。使用好了,会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竞争的利器;使用不好,反而会破坏企业的管理体系,成为企业的心腹之患。人才同样如同U235,用好了核发电,产生巨大的能量;用不好核辐射,产生巨大的破坏力。引进人才固然重要,但也有引狼入室的风险,有人才潇洒走一回的无奈,有人才变为庸才的尴尬。
! [# N: y1 \, S5 M2 r1 a( K
3 o, J, u" m* j/ Y0 _( b8 Z
第四,人才会退化的。既是一个货真价实的人才,不学习,不进步,不改进,以人才自居,也会沦落为平庸,自古英雄出少年,但有几个少年得志的人成了大气候?企业好不容易发现一个人才,委以重任,许以高官,给以高薪,人才在不久的将来就只有人,没有才了。
: B( ]/ r0 T; q
8 s' p2 G! a' d
第五,人才会流失的。人才难求,人才更难留。因为人才对其生存质量和生存环境的要求更高。许多企业不注重在企业内部培养人才,而是投机地挖别的墙脚,还美其名曰吸引人才。但难否挖到真正适合企业的人才,只能靠撞大运了。另外,你能挖别的企业的人,别的企业也会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捕蝉的螳螂后面一般会有黄雀的。猎头公司会在其他公司找到你所需要的人,同样也能在你的公司为竞争对手找到合适的人。对人才的挖与猎,最终导致人才的自我感觉良好,造成的“才市”的一片虚假的繁荣,结果如著名的一篇网文的题目:这个世界上到处游荡着有才华的穷人。
, l# d9 f9 f9 e" H1 D v0 `4 k @
# k- G; P# F# W5 Z7 k# g& Y
第六,人才具有歧视性。企业将部分人认定为人才,无疑是对其价值的充分肯定,会对其产生激励作用;同时也间接地向其他员工传递一个信息:你不是人才。这对人力资源的利用开发,势必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认为,人人都是资源,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可能成为人才。
6 c/ J, ?9 r* p; T* ]
9 p7 Y7 _1 I0 w. H: w" m
第七,人才具有适配性。一个员工在某岗位上可能很平庸,但在另一岗位上可能非常优秀;一个员工在本企业可能默默无闻,而跳槽到另一个企业可能风光无限。人才一定与岗位和工作相关,古人讲辨玉要待三年满,识才需满七年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人才前面一定有定语,如研发人才、营销人才等,这个世界上少有无所不能的通才。那位在NBA打球的人才,把他放到德甲或英超,即使放到中超,也只能是一个连板凳队员都混不上的傻大个。一个清洁工,能够长期地把地扫成世界一流,就是人才。一个员工能够安心本职工作,持续不懈地提高工作效率,也是人才。
- O& b$ S" _2 s& e# i0 w
+ i6 x3 @% X: y2 |& g' B7 Z
8 E3 u9 o0 P( A5 S5 n
( Z+ r3 U% s3 r' F8 w R1 N& n
对于中国企业来讲
作者:
王大军
时间:
2005-9-5 13:27
标题:
RE:[原创] 读《人才,管理学的伪命题》与吴春波先生商榷
愿与大家讨论!
欢迎光临 中人网 (http://bbs.chinahrd.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