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6-8-4
- 注册时间
- 2003-7-20
- 威望
- 0
- 金钱
- 2756
- 贡献
- 70
- 阅读权限
- 50
- 积分
- 2826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731
- 主题
- 172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3-7-20
- 最后登录
- 2006-8-4
- 积分
- 2826
- 精华
- 0
- 主题
- 172
- 帖子
- 731
|
如何建立恰当的员工激励机制是许多企业孜孜以求的目标。关心现有的员工是一种激励员工的好方法,而进行离职人员分析同样是探讨员工激励机制的一条途径。$ U: O; a1 m! T( G& |' h2 L4 v
" n! W9 h3 N) v& m+ z 公司员工现状2 x \2 ^5 `( f* B& l* \6 X
! ^8 ]$ e7 o% D% L 天士力集团,其前身是天津天使力联合制药公司,成立于1994年5月6日。市场范围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及东南亚、欧洲、南美、非洲部分国家。
' Y5 U0 g5 |7 l
, R' r$ @1 X, C. ?& n" ~( x 公司现有员工2438人,科技人员比例为5.09%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例为6.8%销售人员所占比例为50.8%,产业人员所占比例为37.4%。(见附表1公司员工现状)公司员工中学历逐年上升,具有较高学历的年轻员工在公司中占据主导地位,其中以研究院尤为明显,形成了以一批博士、硕士为核心的公司研发队伍,为公司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公司员工无论从学历、年龄结构,还是从能力上都渐呈合理。(见附表2公司高学历员工分布状况), E6 N1 T a' V" K! ?* K. r
' d0 M, g: i8 n 从公司1999至今的情况看,公司员工的流动率基本处于一种比较合理的流动状态:每年进入公司的员工较多,同时,有少量员工由于各种原因离开公司,寻求自己的发展。为了把握公司员工流动的趋势,尽量减少公司的优秀员工流失,定期进行员工流动状况分析是有必要的。
- N- c- U5 a$ P" V0 X; J. }
5 t+ b! C3 k' a 离职员工结构分析
& C& C" Y2 [$ X( V
% t6 g1 O4 }6 {0 m& J6 X 1.员工离职状况5 R6 {& y( @* I( x$ R
. T6 M% Z- {) i6 Z$ A5 M 从2001年01月01日至2002年06月30日,共有33名文员以上的员工离职,其中男员工为22名,占总数的67%,女员工11名,占总数的33%;离职员工在公司平均工作时间为20个月左右,工作时间在20个月以内离职的员工为20人,占离职总人数的60.6%,其中工作不到12个月的员工为16人,占离职总人数的48.5%;离职员工较多的两个部门分别为:广告公司(5人)和人力资源部(4人),共占离职总人数的27%;大学毕业分配来的员工为11人,占总数的33%,社会招聘员工为22人,占总数的67%;离职员工中包括两名硕士和一名博士。
x% p# W8 l! Q" z' K& r, C: I4 n0 p! b1 G
2.离职现状分析8 a- i. P1 T4 {
( U X6 }( W3 p* _( ^- s" Y: | 从员工离职现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男性员工的流动率较女性员工要高,男员工的离职率(67%)为女员工离职率(33%)的两倍;大学应届毕业生在公司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社会招聘员工的离职率(67%)高于大学毕业生的离职率(33%),约为毕业生的两倍;高学历的员工忠诚度较高,员工离职人数较少;新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不如老员工的忠诚度高,老员工较新员工稳定;员工离职主要集中在来公司的一年左右的时间中,占离职总人数的48.5%,主要原因有四:没有做好员工选拔工作,导致部分不符合公司要求的人员进入了本公司,造成部分员工不能胜任工作或不能适应本公司的工作环境或企业文化;公司为员工提供的培训和发展机会比较少,许多员工必须离开公司攻读学位,从而造成人才流失;公司招聘时,没有如实告诉员工公司的真实情况,造成少量新员工的预期和现实条件不符合,这既有新员工自身定位上的原因,又有公司主观上的原因;公司内部的沟通渠道较少,新员工不能很快适应公司的工作环境。+ p1 d+ D0 U' Y. W }% u
( x: ]' K8 u1 M/ o. ?! \% I% L
员工离职原因分析! ], B; u! E) h: C2 P# `
[" e/ E% }, X. C) o( M+ ^
纵向比较,公司员工的流动人数有所增加,但是,流动率仅为2.1%左右,比上一年的2.6%有所下降,和社会总体流动率(约为5%)相比,公司的员工离职率是比较低的,员工离职原因呈现多样化的趋向。通过对离职员工的访谈和调查,发现员工离职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 O. g ?( h1 M/ @# y
$ N" s+ T: V7 R" a' p; m$ d4 K 原因一:少数员工因违反公司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被辞退,其中3人因此离职,这对于一个组织维持运转是有必要的,而且这个数字相对是比较低的,反映了公司员工具有较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公司有较强的能力维持组织的正常运转;5 I' b* _. ]9 Q i3 u2 v/ W8 U
% K' X7 A/ l2 F V5 D$ X" g 原因二:部分员工因不适应本职工作而被辞退或主动辞职。其中包括工作技能达不到工作岗位的要求的;不认同公司企业文化的;还有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或工作关系而导致离职的;& U# ~' H; q) s6 Z, q( R
8 G0 w* C5 ~8 N
原因三:部分员工因迫切希望进一步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而准备参加考研究生考试或因继续攻读学位,但公司不能提供此类条件造成了这些员工的离职;% H8 B, ~3 N4 ~, D1 j/ r
2 Y1 W+ ~8 @ W/ f( y1 E q 原因四:部分员工出于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的考虑,不想长期在一个公司工作,希望通过换公司寻求新的发展,从而离开公司;
- K: |/ w% K: g0 ` ?# ]; r4 W8 ^# y4 j$ t
原因五:部分员工因公司提供的条件不能达到个人对工作、收入的预期而离开公司,或者认为公司的内部选拔力度太小,在公司不太有可能晋升机会,去其他公司寻求个人发展空间;
6 J( X. Q. X* f, O
8 w; z, F2 j5 X 原因六:还有少数员工因家庭原因造成了离职。
8 H* k" |; ~# k0 B! R: u7 W" ]/ i3 u P
: S; ^4 n Z+ [) x) n/ I& z/ L" X2 P 公司采用的人才政策
' x, ~ K- D3 u8 k# s1 m0 L
# V0 q9 I+ U9 ?+ A 公司领导根据对外部咨询专家对离职员工所做的分析,广泛听取了公司员工和专家的建议,从如下几个方面对公司的政策进行适当调整,以达到挽留人才,员工与公司同发展的目的:8 Z+ G7 K3 y: @1 q4 v
; q! g, O) X- c; _
1.加强员工选拔的力度。把好选拔员工的关口是预防员工离职的基础,公司不仅要从备选人员的职业素质方面考察其是否适合应聘岗位,而且聘请人事测评专家参与员工招聘,对员工的个性特征、发展潜力以及对公司的企业文化的认同程度等方面进行测评,从能力、气质类型、认同感上选择最适合公司的员工。同时,考虑到应届大学毕业生和高学历人才的稳定性和对企业的忠诚度,加大了校园招聘的力度。1 p% a& K# h* A/ e6 o' u
1 `! H) y" @) z2 c
2.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选送员工进修。公司领导认识到,作为成长型企业,知识型员工占据了公司员工的主导地位,无论从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考虑,还是从公司的长远发展出发,加强对员工的培训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公司进一步加强了培训工作。首先,通过猎头公司高薪聘请某著名外资公司的原培训经理,对公司的培训工作进行了系统的变革;其次,培训内容更加丰富,既包括职业技能的培训,也涉及公司管理、员工基本素质等的培训。培训方式既聘请有专长的公司员工或外部专家进行公司内部培训,也采用和大学、培训公司联合培养的方式,甚至采用委托培养方式培养在职硕士、博士,满足有这种需求的优秀员工的需要。这种方式满足许多优秀员工对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 `2 v/ d9 ~/ I% w! @& V* U
! F6 k2 d$ r! C" M: r 3.外部招聘与内部选拔相结合。公司认识到,外部招聘可以选拔有相应经验的优秀员工,只需少量培训就可以担负起重任,满足了近年来公司快速发展的需要,但如果作为员工选拔的惟一方式的话必然会引起老员工的不满。根据离职员工的现状分析,发现外部招聘员工的离职率是较高的,不利于公司的持续性发展,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公司员工的士气。因此,要及时从公司内部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加强内部选拔力度,建立员工晋升的通道,激励员工士气。8 A/ w( E: S& s6 H
1 O/ q" g# e+ M8 S
4.适度关心员工。公司有一部分优秀员工确实是由于家庭原因而导致离职,公司领导努力从生活上关心员工,进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调查,了解员工的思想状况,及时发现公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员工最关心的薪资体系、福利体系和培训选拔体系进行了重大调整,受到了员工的好评,增强了公司的凝聚力,吸引了更多的人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