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网

标题: 两种培训路线的斗争 [打印本页]

作者: 郝志强    时间: 2015-4-7 12:07
标题: 两种培训路线的斗争
作者:@培训师郝志强
, {3 l; [; m$ K5 r+ N8 z2 i) s; O: L- P; h
    人其实是活在不同的观念中的,别妄谈什么独立思想,你现在的任何观念,都是受到别人的影响。即便你认为你是独立思想,这个“独立思想”,也是前人的“思想”。世上没有新鲜事,现在发生的,在历史上早就发生过。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历史中,你的所谓新鲜想法,前人早就总结成书了,完全独立的创新思考太难了,甚至是不可能的。
4 d( R& u, W  D, O+ ?4 W
( e& x( z  N  Q2 m% y    在教育界,历来有两条路线在斗争。一条叫师本主义,一条叫生本主义。作为师本主义说的是以讲师为中心,因为知识的来源是讲师,学生向讲师学习,自然围绕在讲师周围,听从讲师的教诲。所以延伸一下就是学生要尊重讲师,要空杯心态,学员从讲师那里学东西,要认真听课,服从讲师安排。想想我们的传统教育,是不是以老师为中心?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就是思路的走极端。) ?, {  ?; N; F1 U# _

3 W5 E( k4 N: U/ t9 j2 {0 u    看看那些武侠小说中,门派弟子要绝对忠于门派,门派教他的武功,他绝不外传,要为师傅养老送终。他生是少林的人,死是少林的鬼,用不背叛。这种思路也是对的,在传统的封闭性的社会里,他只有从师傅那里,才能取得知识,他哪里敢违抗师命,改换门庭?那是大逆不道,甚至要被在江湖同道追杀,这是江湖规矩。
$ A3 g  }' ^/ b
) ^9 P- [0 ]1 R4 u( r* r    而在这个移动互联网的时代,知识遍地都是!甚至多到你厌恶的程度。比如你的微信订阅一些培训类的公众账号,你每天都会收到他们发来的一条微信,你每天都可以通过微信,学习很多培训类知识。你想学英语也一样,只要下载一些英语类的APP,甚至是免费的,或关注英语类的微信平台号,只要坚持下来,比你请家教的效果还要好。: k: H' `" S+ w5 K/ p

* Z4 f2 _& w+ B6 T- Z* s! C& Z3 q    这是个知识泛滥的时代,老师还重要吗?老师此时起的作用不能是传播知识,那样他将很快被替代。所谓生本主义,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他们认为讲师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而是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帮助学员找到知识,帮助学员建构,而不是灌输。延伸一下这样的教学,讲师要让学生畅所欲言,给学员提问的权利,让学员理性思考,思辨地学习,甚至和讲师辩论。培训不是讲师教多少,而是学员学会了多少。1 y6 b$ n% b& i

1 m7 V9 F: R+ t1 v: c7 m% \, N/ ]    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彻底打破了知识和学员的距离,赋予了学员主权,让学员可以跨过讲师,取得知识。就像当年的欧洲宗教革命,信徒们买到圣经以后,可以自己来解读圣经上的话,而不要牧师传道。现在很多培训还是传统教育,强调所谓尊师重教,忘记了更应该尊重的是学员!
: o% W( ~  I! _
, O8 W! l7 f$ y* d2 y   所以我经常在培训现场说:请尊重学员,不要关注我。但有多少讲师、机构和企业能做到?
作者: 学习与充电    时间: 2015-4-7 15:42
站在培训对象角度考虑,让真正受众获益才是培训真谛!
作者: billy.liang    时间: 2015-4-7 17:18
本帖最后由 billy.liang 于 2015-4-8 09:38 编辑
* I: [. y* g9 ]. T7 U# y9 K' K2 _! h
因为有这样的观点,才能继续走得更远!# ~/ o( @% V5 W' [, I- x
说到底还是企业的人性假设决定的。
0 Y7 n) D- l  b2 {/ |* }. i" C& v4 C* a
最近在看吴敬琏先生的书,发现这样的现象和东亚最近三四十年的经济发展特点有关:/ ?" Z, t( \9 h2 V, H
以效提升和创新为主的“新常态”就要变成常态了,作为与之相适应的“人的假设”并将随之转变。而始于科学管理的“工具人”、”经济人“必将被抛弃,而基于上述假设的对应管理理念、管理制度也将逐步被淘汰。
4 v8 o8 {+ w9 R) v5 G( M+ D6 v% u7 Z* F6 X/ ?7 @. g# {! A
基于“训”的理念的培训自然前途堪忧,“培”才是重点。
0 W9 w! V* w6 d8 S2 U' @. w5 a' @: {深入理解一下“培训”:培训培训,先后训,培是指导思想,训是手段和方法。
  s& _' h/ T" w. `培~帮助和保护人的成长;训~教导,教诲。培是帮助和保护呦,也就是说“培训者”只是起次要作用,关键是学习者的态度和取舍,而且“培训者”在学习者选择错误时,还需要从有利于学习者成长的角度去保护学习者,这样去理解“师者父母心“就不再困难了。  X4 b* o( n& h, E4 w# D% z
现在一般的就只有训了,而且是另外一个极端的“训”(听我说,跟我做)。
8 R$ C$ a" [# b3 Y! I% r" {* D不以学习者为主的培训必将会越来越快地被抛弃,进程是由沿海开始往中西部推进。
3 [6 |+ I1 n& g- D6 d
% Y0 _8 j9 _5 G1 u2 J8 [
作者: Allenlibing    时间: 2015-4-8 09:53
首先,我们培训的受众群体是我们的学员,我们开展培训必须要以学员为中心,从培训调研、培训需求确定、培训课程开发、培训实施的每个阶段都要把学员考虑进去,去分析参加学员的素质、能力和对培训的看法,对症下药才能见效。) ?/ j8 f2 j0 M
其次,现在的学员不像我们小时候那样,老师说一就是一,互联网时代大家接触的新鲜事物比较多,接受能力也很强,培训需要互动,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还是要围绕培训主题去开展互动。2 ^/ K. F6 h3 i: a5 K3 j( C0 g7 N
最后,就是值得讲师反思的还是郝老师的那句话:“请尊重学员,不要关注我”
作者: 不请自来    时间: 2015-4-9 11:49
Allenlibing 发表于 2015-4-8 09:53
# B% u! M( @; l4 {首先,我们培训的受众群体是我们的学员,我们开展培训必须要以学员为中心,从培训调研、培训需求确定、培训 ...

# u8 Y, l) J7 ^' I! _5 W, {以学员为中心,以绩效为基础。
作者: 俊汐    时间: 2015-4-9 13:01
个人觉得培训应该是在彼此相互交流探讨中进行学习提升的,哲学中一直说的“理论联系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就是这么个道理,如果围绕着某个固定中心在学习,一定程度上都会受限。
作者: 丙饼    时间: 2015-4-9 17:43
楼上说的对
作者: 超逸绝尘    时间: 2015-4-9 20:10
感谢您的原创分享。
作者: gorge_deng    时间: 2015-4-9 20:33
如果我们把培训师看作服务者,我们强调以客户为中心,那么
( h5 ^9 |  W! p/ ?" g设问1我们的客户是谁?3 _, N; l$ M7 @5 T8 s
个人理解目标客户为二:企业与员工
. \" U: j% o2 c* s$ i设问2企业的需求是什么?- B& V) E* }' T7 r
企业的培训需求无非是希望针对企业内员工开展有助于改善工作绩效的一系列培训课程,因此,企业客户的需求更偏重于企业中存在的管理意识、专业技能、职业态度等共性问题。而对员工偏个性的培训需求往往会相对忽略。
6 A* r: X  ]7 l: t! X设问3员工的需求是什么?
# ?8 \6 o6 `- `. X+ W7 k员工的培训需求其实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可能一个员工有学习英语的需求,但是她的这个需要有可能在该岗位短期阶段并没有太多可应用或强化工作技能、提升工作效率的作用。我们在培训资源有限(这种资源有限应该是每个企业都存在)的情况下,尊重还是不尊重?+ G3 b9 e6 q( x6 r8 p5 |" s% ?
如果我们只讨论企业类培训(学点插画烹饪类的娱乐培训不考虑)的情况,在受训群体相对比较有兴趣,且又还能带动提升企业经营业绩及管理效能的培训肯定还是主流,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资源分配的合理性才更高。8 O: f2 \" C/ _! W
至于如何以学员为本,个人认为除开在培训阶段的课程难易度调试、培训中满意度调查后的调整等技巧外,建议更多关注在训前环节引入专业指导帮助员工选择最有效的培训课程及设定计划,以及训后的工作绩效提升评估,并纳入绩效。- N1 G2 j5 N, T0 P! `, n
对于公司同事来说,你帮助他能在公司学习有用之术,然后用它们来加之加薪,这才是员工内心最真正需要的吧。
( f, H6 J3 Z# ?5 p" s% ^, R纯属个人观点,不足之处望指正。
作者: 碧溪金沙    时间: 2015-4-10 08:30
传授方法和观念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作者: kevinpan    时间: 2015-4-10 09:05
有句老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不能完全依赖导师的教条主义,也不能光靠个人去摸索。而应该是师傅给员工做一个辅导,给一个思路,让他自己去专研,去思考去创新,真正变成他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技能,师傅在徒弟学习的过程中要做好引导。
; i3 y6 A* E' |; W) d6 }培训也是一样,为什么教条主义的生搬知识到课堂学员们接受的少之又少,即使接受了也不一定能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其中的困惑是显而易见的。好的培训应该是给出一个观点,然后让大家头脑风暴,形成自己的理论或知识,真正做到现场吸收,学会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这样的培训才能真正的创造效益。




欢迎光临 中人网 (http://bbs.chinahrd.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