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网
标题: 解决绩效面谈“凭印象打分”最好用的五种方法 [打印本页]
作者: 董绩效 时间: 2017-3-7 12:17
标题: 解决绩效面谈“凭印象打分”最好用的五种方法
本帖最后由 董绩效 于 2017-3-7 12:56 编辑
/ a8 ^" D* l( z) @5 l
4 l* W1 i2 O# }# }在上一期的文章《绩效面谈逃不出的九大囧境》中,列举了绩效面谈中考核者凭印象打分的囧境。
1 z2 [2 X0 Z) T7 C/ q+ N6 z案例回顾,客服部的张经理给下属Jack评分的时候说:“Jack你实在是太让我失望了,想来想去你的分数只能是部门的最低分”。 Jack:“张经理你考核我,但是又不给我一个明确的标准说到底怎么样才算是做得好。如果你没有明确的标准,只凭印象打分,张经理你现在是在干什么?你就是在有意报复我,找我的麻烦。”
本期内容,我们来探讨如何化解绩效面谈中的“印象派”。
6 [/ ]8 \6 H; W4 F$ C4 P
首先需要明确为什么会出现“印象派”打分?主要的原因有三个:
" {, E, n# d9 y3 O
& v+ B% C, z2 @6 Q5 i/ d) g原因1:指标不合理
具体体现在:1.指标的选择不合理(指标体系存在很多模糊的、难量化的指标,例如:工作积极性、工作态度、学习能力、沟通能力、责任心等)。2.指标的结构不合理(可量化的指标占据的权重比例太少)3.指标数据来源不明确(缺乏明确的统计截止日和数据提供人)
/ i3 _% b1 x8 H
u" i2 O+ U$ r( s( U
原因2:缺乏过程记录
绩效考核只求结果,不记过程是企业在推广绩效工作中常犯的通病。过程不记录或者记录周期跨度太大,考核评分前才临时回忆(例如一个季度才记录一次)。试问一下,有多少人还能够记得上周三中午吃的是哪几个菜呢?
8 v0 Q+ b9 F3 R8 z2 u$ q& _
8 n/ A, B+ ]* O7 B+ \原因3:后果不严重
考核的后果分两方面来看:1.对于职业素养较低的考核者来说,如果随意凭印象给被考核打分并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那么行“恶”的可能性大大增加;2.对于被考核者来说,如果考核的结果对薪酬、福利、职业晋升等方面的影响都微乎其微,那么作为被考核者自然会对“印象派”打分“视而不见”。
# y( c# L5 J& d7 T' N: J
* F7 I1 H7 v1 U5 C. e“印象派”打分是所有从事绩效工作的HR们所不想看到的结果。我们推行绩效,想要达到的目标是“绩效考核有理有据,被考核者、考核者和公司三方共同认可”。为了达到这个绩效期望,小董老师建议企业综合运用以下五种方法:
' I2 k3 L o. B. U3 f3 X+ |# Y$ N
& @* C' c' N! H: E$ m方法1:量化指标的权重至少要达到80%以上
根据2/8原则来确定量化指标的权重比例。确定核心的可量化指标(不超过5个为宜),并明确具体的数据提供人和提供时间。量化指标的权重至少要占到80%。
' \9 q4 |1 W9 N/ d
方法2:绩效记录周期缩短到以周为单位
以周报的形式进行过程记录,作为绩效考核的过程依据。周报的核心重点在于:1.本周核心工作记录、2.本周核心量化指标的变动、3.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 {( R Y6 [* q- u- V8 c
方法3:白纸黑字明确考核结果对薪酬、福利和晋升的影响
人力资源部门推行绩效的过程中,需要明确说明考核结果对薪酬、福利和晋升的影响。并通过绩效培训让每一个人明确绩效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培训后需要让每个参与人签字确认。
. h9 f: x2 L0 p+ @% W x ^
方法4:学分制绩效培训,提升考核者绩效管理能力
业务部门常常跟HR抱怨“你们让我们绩效考核,又不告诉我们怎么考,到底要我们怎么做?”。在绩效工作中HR们除了设计和推动绩效,还需要教会员工如何正确实施绩效。途径是执行学分制绩效培训,帮助员工系统理解和提升绩效管理能力
" p2 {6 R8 |# J1 }/ i7 U最后一招:建立投诉渠道,明确“印象派”的严重后果
没有投诉渠道,考核人缺乏监督,凭印象打分的概率自然大。绩效制度中要明确“印象派”的后果,而且要是严重的后果!重罚之下,才能够端正态度。“醉驾只罚款没有约束力,醉驾要判拘留、要留案底就有了强大约束力”
1 Z0 Z, {) X1 F( @3 L& P7 i7 v
; ?; d) y+ n: Q, p) ?4 o. d( ?9 ]+ Z5 I
作者: 无知的依赖 时间: 2017-3-8 09:50
并不是所有工作都能很好的量化
作者: 君子许诺 时间: 2017-3-8 10:07
赞一个~~
作者: 董绩效 时间: 2017-3-8 10:15
君子许诺 发表于 2017-3-8 10:07 
, y( f3 F: h& \( x2 o8 u0 ^赞一个~~
. K o4 R6 P3 U- E4 D, S1 R谢谢,继续努力!
作者: 董绩效 时间: 2017-3-8 10:15
无知的依赖 发表于 2017-3-8 09:50
f) ]0 a. n' K& h6 T7 m1 h
并不是所有工作都能很好的量化
7 Q+ w" o( e ?) [" {0 q
坚持的原则应该是“2/8原则”
作者: chy2aesir 时间: 2017-11-1 16:26
学习学习
作者: 弄影2017 时间: 2017-11-3 16:24
如果考核等级设计了强制分布比例,怎么区分? u( ~& O {7 m$ O- ^: W: P
我把人资工作标准制定后,发现大家都能拿个80分,可是按比例,80分只能有一人
作者: luyue0120 时间: 2018-2-26 10:09
经典好文,学习了
作者: 弄影2017 时间: 2018-4-13 13:34
刚开始的时候,我也要求各部门将指标量化。可是部分部门的数据非常专业,即使他们打上来,人资也看不懂,难道每次部门考核完,人资要逐一核实?
8 P( Q1 _8 Z& { c) V9 B4 \然后我自己部门也是这样,我也试着把指标量化,然后发现大家都可以拿个80分,可是比例强制分布后,90分只有1个,80分只有一个,70分不限。我们一共有5个人。, {7 \+ ]9 o" I0 n0 a' P
再说,就以HR为例,每个人的工作分工不同,如何确保指标订立的科学性。比如做社保的跟做招募的。一种情况是他们都可以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很好,难道为此我要不断上调考核标准?还有一种情况是社保工作相对简单,保险按时缴纳、退保、报销,一个老员工很容易就可以做得很好。可是招聘呢,现在招工难世人皆知,在做社保的人事眼里,做招聘的永远没有他做得好,这个又怎么去平衡?
作者: wufan311 时间: 2018-5-18 15:46
来学习的。。。。。
作者: cain_easy 时间: 2020-3-24 12:13
无知的依赖 发表于 2017-3-8 09:50 
5 M2 S8 v( s6 [并不是所有工作都能很好的量化
9 D6 n( W/ W" W$ I" l$ v0 `% L
不能量化 的 可以先细化之后在量化
作者: echovicky 时间: 2020-3-25 16:14
28原则
4 z! C& G2 U6 r% [, q( r6 u- h) V, o% Q! \
欢迎光临 中人网 (http://bbs.chinahrd.net/)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