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网
标题:
放下HRBP的光环后,HRBP还能玩转吗?
[打印本页]
作者:
你想咋的
时间:
2017-8-28 16:49
标题:
放下HRBP的光环后,HRBP还能玩转吗?
本帖最后由 你想咋的 于 2017-8-28 16:52 编辑
3 N- C5 a' }+ b. H( R5 r6 H
$ P3 D$ b1 a! U9 J
人是目的,不是工具。
' S' r$ C* H+ _; L" u
在这个言必称“业务和结果”的时代,
! g/ W1 R7 F2 C( n( P' N
HR
需要重新回到起点:
% q. _) z% D& l
通过成就人来成就组织。
' o2 C( e( U8 J" b+ B. a) D2 |
我们已经走的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何出发。
9 x9 k' h. ~: a8 V4 {0 E
这个时代呼唤务实的理想主义者。
1 S% z! H, _4 r9 F6 Q: o
[attach]311637[/attach]
$ F$ F% H5 ` z; \
导读
" M5 j) ?8 B2 ]
理论上的“HR三支柱”模式在现实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约束与挑战,绝没有完全相同的公司,因此也绝不可能存在可直接复制的HR三支柱体系。本文作者以自身经历为例,分享了其作为一位远离总部、服务于一线运营中心的HRBP,在“不健全的三支柱体系环境”如何践行HR为业务服务这一定位,以及如何根据资源约束(支持)条件推动HR部门本身的建设。
& v7 z3 x/ o/ V
如何实现HR的价值?目标相同,困难各异,且行且变,且变且行。
6 X2 e$ Q B( W6 u
7 }% @1 G% C- u$ I$ t
三支柱体系传入中国应该有一二十年了吧,最近这几年三支柱、HRBP等概念应该在HR业内持续火爆。但纵观国内我们自己的企业,真正有搭建完善的三支柱体系者却屈指可数。当下,很多企业都非常渴望搭建三支柱体系,尤其是渴望设置HRBP角色。为了让HR职能更迅速的凸显价值,三支柱还没想明白怎么弄,就先把HRBP扔出去了。可能在老板或HR高管眼中,HR唯有冠上“业务伙伴”这个title才能有力的证明自己存在的必要与价值。而HR从业者们,要么在自嗨的做着换汤不换药的事务型工作,要么就会抱怨老板太急、HR领导太虚,辗转于各个不同的企业,渴望有所突破,其实枉然。
4 D7 g9 |: {0 S) t4 U7 h
( T8 ]- _" X9 |9 B$ a2 N. ?( N
去年有幸参加过康至军老师HRBP关键思维的课程,深度认同康老师说的一句话:“可能老板永远都是对的”。
: h5 A5 T4 d& W+ D! O U3 z
, H' v7 M2 G- ^3 A' Y+ M
老板永远是企业里最直接面对市场、承受经营压力的人,急于求成更是为了抢占市场先机、变革组织推动发展,很多企业都是一边在组装着赛车,一边已参与赛车了,这样的一种组织形态下,我们很难苛求HR体系的完善性。
8 @' @. N- P2 G' k" k; n' N B+ Q4 |
$ h/ T# j8 n$ i3 {
那么在面对不健全的三支柱体系环境时,HRBP还能存在吗?该如何生存与发展?以我多年HR工作实践与学习,及目前工作中BP体系建设经验的总结,与大家分享下我的一些理解。
) J" [6 j) G$ X p" q( r
[attach]311638[/attach][attach]311639[/attach]
! i! W( P9 r$ k" ~! M
一、三支柱模型的内在有什么特征?
& A6 O" [2 ~" v L% Y7 ?
2 h% p# }, U2 Q
按我个人的理解,HR职能的架构如何设置只是形式,关键是要先想清楚职能的价值在哪里,如何做能更有效的发挥HR应有的价值,这是我们每个HR管理者必须要思考清楚的点。深入去思考三支柱这个模型,我们会发现其实内含很多逻辑与关联性。
8 H' }: o* U" u* P$ X
7 X* c, D' |) |: Z
例如,如果没有SSC,则难以整合基础性、共性的HR工作,它的存在为HRBP、COE角色的设置及其工作的聚焦提供了前提与支撑。而SSC又不仅仅只是一个服务或事务中心,它会接触大量的员工基础信息及工作行为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也可以输出更有价值的成果,进而影响着HRBP、COE角色的发挥。
! G; Q7 B7 d. a% [# J
3 y1 X1 z& e7 Y+ V& Q9 d
例如,HRBP作为HR团队配置于各业务的客户经理,既不能让业务给自己贴上行政助手的标签,更不能被当成总部派来的卧底或特务而被边缘化,立场、原则、价值点非常难平衡与把握,这时既需要SSC提供高效的基础服务与交付,还需要COE主动关注并给予资源支持,方能让HRBP聚焦价值点而证明自己。
4 L( S4 Y- K+ s) [& L0 ?4 }- Y
% X! n8 r9 C+ C4 U7 @
三支柱模型的三类角色间,有互相依赖、互相支撑、互相制约的强关联关系。而这些逻辑及关联中,能给到我们HR从业者的,不仅仅是架构的搭建方法,还有就是从中我们能看到HR工作的本质或规律。即使是在不完善的体系中,我们也要非常清楚自身工作的目标及价值导向,而在企业的每个组织单元中,在不同的环境、时刻下,我们可以用类似三支柱的哪种角色思维模式来指导工作,又该如何切换、灵活调整,或许应该是这套模型能给到我们的更大的帮助。
+ O8 q; ?3 \# l! r9 Y' b8 o5 C
% ^- T; Y% u7 K! [1 w
二、不健全的三支柱体系下,
' w' ?5 G2 C5 C# y( d4 C
HRBP可以如何建设?
1 d. q- _2 A! b P
: [. r2 O m# Q7 o; c# a6 p f/ N
此篇章我会以在目前这家金融企业的实践为例,跟大家分享过程中我的一些做法。分享之前,先铺垫一些有关公司及我所在团队的介绍,便于后续的理解:
; d! K; I" y. x; J- ~! L2 P8 B! \' j/ ?
& Y! B# j3 m; H: Y1 ?6 h- |
① 公司属于民营消费金融企业,总部在一线沿海城市,13年底成立;
/ |( R% S D5 T+ @. r
; b- d, F2 k$ p$ {- X
② 与国内地方银行有战略合作,因此初期资金实力雄厚,市场的开拓速度非常快,公司总人数在2015年初(我加入的时间)就达到了两万多人,全国的线下销售团队人数最多,其次就是提供整体性服务、运营支持的运营中心;
2 r* g q; r% d7 ]5 }7 n
; \6 h! Y9 L$ [: R
③ 2015年初按公司发展战略,在X市筹建第二运营中心(第一运营中心在总部,400多人),而我当时加入这个团队,担任X市运营中心HRBP,负责这个业务中心的HR工作;
1 v, e& C p* G8 t. }: p
: r. e- c( w; r3 \( {
④ 加入初期,公司的HR体系现状就是,HR副总裁力推三支柱,总部设置COE、SSC团队,各业务线、区域公司配置HRBP团队,但因销售团队遍布全国,发展太快,总部COE、SSC基本围绕着销售业务转,对于X市运营中心的关注非常有限。
9 p8 k9 B) P3 F3 w
A. |3 z, o4 a! U: ?+ a& o$ ]8 Z9 o
⑤ 我加入时个人环境:X市运营中心亟待团队组建,HR团队只有1个专员,我的leader在总部,能给予的直接帮助有限,但非常难得的是给予了足够的信任与放权(这也是后续我能尝试很多事情的重要前提)。
+ R' }: \" I( r8 ^& E- c$ r1 X' w$ |
# M% x2 F0 @& i7 d$ l N- m5 [; y4 ?
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我大概用了1-2年时间,组建了一个较为特别的HRBP团队,过程中也包含着我对三支柱、HRBP的很多理解,提几点与大家分享。
3 ~) o# N& [' q9 b
[attach]311640[/attach]
, ^' Z J% p# m6 }/ `9 n1 J9 {$ @- `
1、初期:做好关键性服务,赢得信任基础。
7 r4 V0 t. d- l- A: Z
. [+ T6 S) M4 E
最初大半年时间,属于X市业务团队快速组建期,但整体的HR流程、制度都不完善,因此我给自己及X市HR团队制定的工作策略非常明确:夯实基础。一方面必须做好基础性的人事服务工作,建立或完善基础工作流程及规则;另一方面,就是基于业务最迫切的人力需求——招聘,做了适度的拔高:“人才供应”。这两项工作的发力,很快就展现差异及效果,获得了总部更多肯定与信任,为后期我们转型业务部门HRBP奠定了信任基础。
: s& O' b" n7 Z& Q+ ^. a
4 }: U* G1 p, o$ `' g4 B; b' f' B
" {+ k) O* \. w# a1 M+ ~1 V7 ^
5 d- f$ o+ S, F7 q, E
这个阶段总结来说:创业型团队的初期,都普遍伴随着组织的快速扩充,不论是HRBP也好,还是职能型HR也好,一定要将重心放在支撑业务快速发展这个点上,但又不能仅仅只是被动的做业务需求承接。要非常清楚当下的高效执行与交付,除了要赢得当下,更多是为了后期HRBP核心价值的产出、HR整体职能的搭建而做着准备,这一步必须胜,否则根本不可能继续。
" U4 O* Q# [* ~2 b3 V: u- V4 ?
+ z- R5 ^0 f; q1 \! Y: L
2、中期: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 J0 _8 k# q! \- p2 D8 S
8 c& M( j9 r9 Q" v
15年年中时,我就在琢磨该如何去彰显我HRBP的核心价值,虽然业务的声音是“你们能把人招到,服务做好,我们就满意了”,但我心中非常清楚那不是我们想要追求的,并且那不是业务永恒的诉求,我需要给自己和团队更多发展性的思考与布局。但当时公司整体环境依然是总部远在天边,完全无暇顾及我们X市运营团队,没有COE、没有SSC,那我们HRBP该怎么办?
0 m; s! Y8 E5 @ v3 W$ u- {
+ A# Z; @! ?- C3 n
这个阶段有几点环境机遇,一是直接上级很信任我,我提出的担忧或发展方向他很认可,另外就是我团队有充足的人力编制。基于此,当时我就萌生了一个想法:靠别人不如靠自己,没有COE、SSC,我们为什么不能自已组建?在此之前,我自己有过HRBP体系搭建的经验,也对三支柱一些成功实践做了学习与研究,我觉得可以尝试去做一下。
- t- F( X; i2 @
+ ~9 p0 H, r/ h! x' a
(1)迭代思维,先试点、再推广、持续更新
- v2 ]- k; d3 K) _% ]% @
& T( X- h2 [6 ?4 s# g$ X
2015年下半年时,我自己的团队也由2人快速扩充至7人,期间我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加速成员的能力提升,为年底HRBP体系的搭建做好准备。当时X市运营中心有3大业务部门,从业务性质来看差异也较大,因此我拟定构建一个基于X市运营中心的小三支柱HR体系分工。其中,我自己担任COE角色,而以业务部门为单位,分设部门HRBP(即规划3个HRBP团队),将员工关系、招聘两块业务归入SSC角色(我的整合思路是,将属于例行、流程化、作业方法趋同的工作内容进行整合)。
5 ]/ S4 c- f9 u6 s7 N# _
a+ {4 g% s$ N( ]$ i% ~- \/ F
部门BP体系的推行初期,一方面受限于HR人力情况,另一方面要考虑业务接受度,因此并没有一下子将所有部门都配置HRBP,而是选择了其中信任基础最好、业务影响力最高的部门做试点,同时我自己制定了一个HRBP工作模型-STOR(如下图),目的就是按迭代思维,快速发布产品,抢夺市场及客户期望的先机。
. X. r2 S! c( Z0 n
0 T! {/ ~( o& V/ A. R3 s" _& d
[attach]311641[/attach]
% w5 e+ g2 B; u2 m- l
2 V9 h& l+ Y, b0 m' }' f% o3 v
当时,我明确制定了试点部门BP的工作策略:
# c$ k' O, }% h3 h
T \8 ` H# v; o: X& u) ?
① 先学习、先了解、先协助;
7 h2 @8 c; Z2 X, Z0 r1 h
5 I. s. @7 f5 \6 W6 }' S0 I
② 以满足、改善业务部门短期、紧急需求为主;
0 D* z* |$ F7 {) R0 ~; D7 n
( n: S$ j) k/ t: {- c/ h& m) T
③ 与部门管理者充分协作,先建立信任,再给予支持与指导;
4 s' w G# d# X
- e0 K- W; A( s- C1 I. y& N) P
④ 锁定重点业务及领域,从局部着手做到最好。
! _9 F$ l1 f8 W( |8 P
; m; {# h+ w" f7 q. ]
(2)HRBP的建设与发展,永远以基础工作的夯实为前提
! F2 D! z+ H9 K0 f# m4 i9 C
8 C7 [: D/ i' A1 @7 `
在2016年初,我给自己及X市团队制定了年度工作策略(如下图),当时我的两个重要思考点:
* A; t+ ]/ d" ~
( {. i0 g8 h- P9 n8 r
① BP体系要发展,必须得有足够的空间,若基础性工作例如人力招聘都做不好,业务部门根本就不会为你的BP体系去买单,这是1和0的关系;
3 i3 A0 T+ ^3 T7 B! D
# v5 a+ h/ s1 R7 v$ s+ A' l
② 要提升HR对于整个一级部门的影响力及价值,COE角色就必须得强大。
& R' F b1 H) X+ p" F
) @, F2 s% R5 g& P
( L' |6 M6 M% C3 C) @( Z g
& L9 {5 M: O% B3 W+ M( Q
在这个整体思路的指导下,从2015年底就启动COE角色的物色,2016年3月开始也陆续实现关键人员的加入。这一年,首先顶住压力高效完成招聘任务,其次梳理并制定了运营中心整体的人才发展框架,并以高度贴合业务及组织的现状,将面向基层管理岗的培养项目大力推出。与此同时,通过对我自己团队成员在各项工作中的表现,识别、选拔具备BP特质的人员,逐步配置至各业务团队担任HRBP。到2016年年中,基本实现在X市各业务部门均配置了HRBP角色。当然很多人在专业能力、解决方案能力上还存在差距,但建立了与各业务部门的全新协作模式,改善了组织的沟通效率、提升了对业务组织的把脉能力。
1 @# e" s/ G$ ^; H: X) `3 {
" |, H- ^/ H j2 g# g0 T8 x
整个经历来看,不能算是做的有多么出彩、多么高大上,但有几点感触或经验是我最大的收获:
* \9 C3 E# k3 P4 w$ S+ J
( v" u$ b; d/ h. T+ h. a- Q, i
① 在快速发展型、创业型企业及组织中,HR不能只是被动执行、埋头做事,也不能好高骛远、不顾眼前,必须要着眼当下、放眼未来。
* ?% u( N& l5 O7 z# X- s
j8 a9 K! m& h. C4 ^9 X
② 在不健全的体系环境下,HR也能自求出路、自谋发展,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关键在于自己是否可找到突破口。
) {6 d$ b$ I) R% _* K5 Z7 P q' M
& i: k7 S3 {! x) F7 F5 X
③ 快速发展期,迭代思维非常重要,抓住时机往往比做精致一件事更重要。
' G" x3 ?+ X" N# h
1 H) O! ]. N+ a$ O \% G0 j
④ 对于HR管理者来说,最大的挑战以及最重要的资源都是自己的团队,团队及人员管理在我看来永远是第一要务。尤其是HRBP的胜任,非一朝一夕,需要天赋,更需要有针对性的给予机会、创造环境、辅导激励。
8 l# T" F+ V7 J" k& Q/ Z) N
# r0 ~3 T) C: x! I, t& N, m O
3、当下及未来:夯实基础、凸显价值
6 \0 Q' ]& U1 V
9 O3 ]0 p5 D) E/ C) I2 i2 i
根据2016年BP体系的实际运作情况,结合对公司、对整个运营中心17年战略的解读,我们也相应的调整了HRBP的工作模型—STOR 2.0(如下图),整体框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但在各个维度调整了工作方向及侧重点,使之能够更加高效指引HRBP工作的开展。
4 F7 ]! F$ A% e7 s; J H
8 y4 ~' T6 |9 A* c
6 Y6 a9 d# E9 k! w# K! H9 q i
+ E- c1 A* E' d, Q
2017年开始,公司在历经了3年飞速奔跑后,进入了思考期和变革期,在这个环境下,我们也相应的调整了团队的整体工作策略,仍然将重心持续聚焦在“夯实基础”上,同时为了高度协同组织及业务的变化,我也将“凸显价值”作为我们HRBP全员的核心理念。(如下图)
' f' O& B# j5 a% [: F4 N9 |( n
8 J f- k; o) d* E$ K r9 Q' g, w0 k
: t% c( [2 v: \. q# k% c
( c* B; B n- ], e3 X/ `
对这个阶段及未来HRBP发展的总结:
3 h4 a/ X$ |+ `$ T/ G8 _4 b9 V
" E/ d" e4 t4 X7 h
1、组织的快速变化中,HRBP贵在能够紧步跟上业务发展的趋势,甚至对于组织的理解与判断,需要HRBP高于业务leader,这样才能确保HRBP的价值能持续彰显;
/ K# |5 ^3 P! h" {, ]& m% a) r
4 g* `9 B3 q8 [( h
2、不论环境发生什么变化,有关组织的健康、发展方面的事情永远都不会错,体系的建设、基础的夯实是HR始终不可松懈的工作;
; \3 o) B& X5 W4 }
: l/ }0 [6 O; @. Z `* Q: k' p
3、成为真正胜任的HRBP非常难,既要有顾问的思维及专业能力、又要有强大的人际处理及影响力、还得熟知业务洞悉商业逻辑,既要有深厚的内功、又要有独到的功夫技巧。因此,成为一个合格的HRBP需要付出很多,而培养出一个合格的HRBP更需要持续努力。
; Y; G) ~! D( K$ E8 |. a
: t% I3 E$ W' g" X: O
三、结语
$ X$ x! Q$ d6 V
( ^: R, n" y9 T9 D; M* h
想起初入职场刚做HR时,经常听别人说、自己也会认为,HR是一个非常挑平台的职业,潜台词就是:“环境不好,HR是无法出头的”。时至今日,我依然觉得在国内大多数企业里,HR还处在很被动的地位,对于业务及公司的发展影响还是有限。
3 H- R- Z( E! {6 E3 ]1 e
. C) _: N/ D) j4 x* S" `! J
但我更认为,HR工作者们需自强,自己努力去强大自己的专业和修养,若能洞悉了事物的本质、掌握了核心之道,则也能在逆境中创造辉煌!
1 M+ T4 ~; m( O# v
: g8 x+ u+ B2 ?( K$ X7 B q
导读 | 曾 佳
T/ ~0 F& X- k }
编辑 | 张思涵
/ n7 Y6 `8 r8 T* y( l" [7 y' Q
注:本文经作者授权原创发表,转载请联系授权 (ID:HRBP-007)。
c( G7 a; t( n6 Z6 k* G$ f
1 p+ k, ] _' a) F( ~
延伸阅读
& K. E" H5 g' z# h% R
我们的著译作:
5 p1 K: w/ c" K3 S8 q! J
HR转型突破中心出版物 | 17本合辑
, q' N3 k" @: l* D
y6 X2 c. A m2 @: x
我们的产品:
1 u2 |4 x( C5 O4 q) O
在喧嚣和躁动中,努力成为一小股清流
+ r8 S$ Q' y6 D" S
" S- C' ^* ~! k0 d, A
我们的主张:
7 T0 d% ^! q- ^- s1 m* ]
HR独一无二的价值是什么?在业务和战略导向之外
2 M1 K. w; B4 t' D6 V5 X( Y5 h
+ l9 c+ t" L; ^6 [5 Q& a
; t* J: V" R- x- G/ C2 O9 Z
8 N+ }# y0 x: q; p# M
) n `0 F7 E7 E( \( H$ Z
HR需要用更加开放的世界观,
- n$ F: G9 O* ^! D+ t
来代替成果主义的教条;
( B1 M" F5 q1 o" p% `# c$ z
需要用前瞻而又务实的行动,
4 R+ I* h8 t& d- c0 t
来助推建设性的改变。
1 ^/ a/ M' b2 [1 t6 e6 c
1 Q+ |# T- Z: Q* H4 T# |6 n3 _7 l4 C
HR需要想象力、信念和勇气。
* ^6 C! v, V( _: s* k; g( D9 e+ c
* Z, B+ N' ^7 _
没有一件值得一做的事情,
8 V( A4 f9 h. H [# \. a! T
可以在一生中完成,
6 x- n. H( a" ?" p, f/ D0 y5 [
因此,我们需要希望。
, B* i& ]2 o6 C Q
+ g6 O* @1 ]6 \- d/ m6 d d
没有一件美丽的东西,
5 C; |# V. z; V4 S7 M2 W
可以在瞬间展现它的华彩,
6 u; C% K5 `. E/ N V* T1 l% @6 v
因此,我们需要耐心。
N! O+ b a; A( J" j6 G0 @! G
' I& }5 T2 y: _0 \. C4 o. \' [
没有一件值得一做的事情,
2 N4 r9 t1 Y! k# M- V6 \1 j
可以一个人完成,
' D$ H; l; `) N% O, P
因此,我们需要爱。
9 ?* `1 Z& j0 N9 g/ i8 ~- E# K+ M
4 M' y# }0 n* H8 a* K
作者:
你想咋的
时间:
2017-8-28 16:53
专业点,有话好好说
欢迎光临 中人网 (http://bbs.chinahrd.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