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o5 \2 p) T 但是只有这一个职能这个企业是很难真正做大的。我们现在很多企业在这个问题上正在犯错误,他们以为企业只要把合格的产品生产出来就Ok啦!他们忽视了企业另外一个更重要的职能:生产合格的人。' S! }& y) W5 H- [5 e, x2 p: i
( b1 C2 ]! X1 E 也就是说企业除了生产职能以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职能,就是教育的职能,或者叫教化的职能,这一个职能所输出的结果是合格的人。 ; [3 y# ?5 V( e6 O# a& h3 p' i日本丰田,在他的公司理念上就有这样一句话:丰田唯一的产品是人,丰田不制造汽车,丰田只制造生产汽车的人。很简短的一句话,就拉开了丰田和很多企业的差距。 0 G; \- T: ^8 _% `+ J: F; D7 u; P4 y) }( v! @
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和企业之间的比较在于对人的改变的能力。你有了改变人的能力,你就能够留住人,你有了改变人的能力,你就不需要找“高素质”的、高学历的人,你就不需要去寻找“高端”人才,你就能发现到处都是人才。 1 D7 R v" y# S4 ]3 P" Y) e + ]- b% _: M' n% l. O! s 怎么改变人?稽核!稽核是改变人的最好手段。稽核是通过检查一个人做的事来改人的。 9 r3 [3 x7 p6 S0 Y 1 }1 t( l8 B1 G5 |, v1 r! _; p 我们认为,改变人的最好的方式是改变他做的事,以及他做事的方式。改变人不能空谈,要改变他做的事和他做事的方式,他做的事不改,他做事的方式不改,你是改变不了这个人的。这是我们欧博通过几百家企业的变革总结出的切身经验。6 c0 {0 Z' a3 p6 j
1 v/ v; P3 O3 x 有的老板喜欢做思想工作,做思想工作只能解决突发的问题、极端的问题。真正改变人的不是思想工作,而是守着他做,在做的过程当中去改他。一点一点的事情去查他,一点一点的事情去要求他,一点一点的事情去改变他,这个人就会变过来。人的改变只能在他所做的事情上日积月累的去改变,除此以外没有更好的方法。 g/ u: H! Z+ q+ i
; R5 j0 T+ {9 }' a0 z 稽核就是专门查实事情的。所以我们也可以简单的说:通过改变事来改变人就叫稽核。欧博特别强调稽核,因为抓了稽核,事也抓了,人也抓了,通过事情把人也改了,这就是我们最终所要的。. |+ s" L3 R6 P' t* J/ N$ Q4 P9 V
W. ~8 i: Z7 U" x
现在,在管理界和培训界,人和事是分开解决的,潜训大师跟人的脑袋做工作,他是针对人,不针对事;搞生产管理的,是针对事,不针对人,欧博把这两个结合起来了:通过事来改人。3 b) r+ X* x% K
" R* D, [+ N3 x: a9 k" }* ^7 c 稽核的运作有六个关键动作: J/ }. A. f9 `
( z% F" P5 H0 t' O8 v' T" R+ q1 e9 v0 Z 第一,稽核任务的形成。我们的生产任务有周计划、日计划,我们的稽核也要有周计划、日计划。所以稽核检查不是直接拿着流程就去查,这种随机的没有计划的检查是不行的。稽核任务必须明确:我这一周要查什么?我这一天要查什么?要在一张表上明确体现。# d* @; s9 c- q4 I& y$ z
4 }) C! E. N5 _3 ~0 H1 L, N, X
第二,稽核的动作必须标准化,要有严格的作业指导书。我们的稽核控制卡就是稽核检查的作业指导书: 查哪里?什么地方查?查谁?什么时间查?这些在作业指导书(稽核控制卡)上都要有明确的规定,所以要把稽核工作标准化。5 e. l1 \. [7 I+ E% ]6 {; a+ G
- K. O! T$ t* l
第三,稽核的结果,要及时的总结和公示。稽核控制卡有了,稽核任务有了,那么稽核的情况怎么样?必须公示。我们公示和总结的表单有:《稽核检查表》、《稽核战报》、《稽核日志》,这是我们最主要的总结和公示方式。其中稽核战报、稽核检查表一定要公布。在工厂的宣传栏上,稽核日志一定要交给老板或者老总,老板或者老总一定要每天看稽核日志。别的或许可以不看,稽核日志必须看,因为各种问题都在稽核日志当中,所以不看稽核日志的老板很难当好老板。 / A) B9 @$ D! u 3 @0 e. ^! S. v. K0 ] 第四,稽核发现重大问题必须做案例分析。这是稽核动作里最重要的动作,为什么呢?因为如果只是每天查,每天公布,不足以触动人,只有把一个点上的问题拿来大家摊开看,才能够真正的震撼人。1 k2 L/ M1 ?; L
* U+ Z+ W& x) ?, A4 m! P3 ?' [
我们企业的问题不是我们不知道,而是我们都能够置若罔闻。我们的质量问题是怎么发生的?往往就是一级级的管理者睁只眼闭只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造成的,我们就需要把这一级级的管理者如何不作为的事实展示出来,触动大家,才可能让企业发生改变。 & I5 O1 N* W% F7 o1 `" G9 j* K- L1 \6 o( x- N
我们好多企业的质量问题,动太多的脑筋是没有必要的,做太深刻的分析是没有必要的,想多了根本就没有用。1 [. ~$ q4 t" ?& J6 i, h& a+ U
$ ?1 Z- v! C. e1 p9 G; `% B0 n$ |
怎么解决呢?围追堵截!让每一个做事的人都受到严格的监督,前面做,后面查,层层把关,把动作完全做到位,品质问题就能大幅改善。谁不把关,我们就在案例分析中把他揪出来,让他面对大家,久而久之,就能形成巨大的压力,让每一个人都觉得必须做好,这就是案例分析的好处。 , O+ z( ^" W/ L$ N4 O 8 L/ L, c: Q" r3 {. h 案例分析是全员发动的最好方式,我们很多企业搞稽核,搞的闷声闷气,一两个人在搞,一两个人知道,结果效果很差。要把稽核做好怎么办?全员发动。* t, F% J4 r6 B# V3 i8 {( a
只有通过案例分析才能让我们全员动起来,所以案例分析是一个发动员工、发动群众的最好方式。 : {: Y: ~& U: ^4 R: ~# O4 H- S/ t 6 g8 ~( d4 I5 t @3 }4 | 第五,就是稽核的奖罚,必须高频率的进行。要相信密度比力度重要。 - E1 p/ J7 l0 y* r4 P) F2 ~9 f . \0 _8 s: @5 R, A0 A' i 来源:www.oubo.com.cn, H0 C# G! h( J% G&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