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网
标题:
[系统转发] 企业人才管理者是如何控制人力成本的?(下)
[打印本页]
作者:
chinahrd
时间:
2018-11-15 08:09
企业人才管理这如何提高员工能力,从而节省企业成本呢? 5、提高员工劳动生产率/价值创造能力: 在产品与服务不变的前提下,要提高员工的劳动生产率/价值创造能力,最常用的方法除了前述几种侧重于做小分子的方法之外,还有这种做大分母的方法。应用此种方法主要通过提高信息化、自动化和标准化程度来实现,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通过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与通过自动化设备来提高人均产能,让员工在单位时间内产出更多。例如多次为我在文章中所引用的深圳雷柏科技的案例,就是典型的通过引入工业机器人和无人产线的典型。雷柏在2017年营业收入近5亿元,“机器人产线使得雷柏从原来3000多名生产工人减至800多人;此外,新产品开发周期从原有3.8月提升至60天;供应链实现实时下单/交货功能,交货周期从原来的50天,降到10-15天,提升80%,交货率大于98.5%,库存流转率提高5%-10%,降低材料成本70%“(引用自华尔街日报采访)。 这种做增量的策略可以用一句话概括:用不变(或更少)的员工,插上自动化设备的翅膀,在不变的时间内产出更多!即便不是生产制造企业,也同样可以应用科技手段来实现这一目标,例如网商银行和平安银行与平安普惠,就已经通过AI技术实现了无人信审和AI风控,让人均劳动生产率和风控能力大大提高。 6、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 很难想象,传统的微利、一片红海的小家电行业会冒出戴森这个异类:戴森吹风机3000元,而飞利浦和松下的吹风机一般不超过300元;戴森卷发棒近4000元,而飞利浦和松下的卷发棒不过200元;戴森吸尘器最便宜的近2000最贵的近4000,而飞利浦和松下最贵的吸尘器也超不过1500元。 到底是否值得先不去评价,但戴森产品的设计感和性能,的确要比老牌的家电厂商飞利浦与松下要好一些,但好一些的代价是价格贵了很多倍,所以,戴森产品的利润远远高于飞利浦与松下。而戴森的鲜活案例可以给诸多身处红海的中国企业最重要的启示是:许多看似过度竞争的行业,许多看似已经为行业巨头占据的市场,其实还酝酿着机会,但要找到并把握住机会,必然要对传统的业务与产品进行创新,以此实现转型升级,无论这种创新是渐进式的微创新还是颠覆式的重大创新。 最后,细心的读者朋友们会发现,上述两大人力成本控制策略与六种方法,已经超出了常规意义上的企业人才管理者工作的范畴,对操盘者的专业能力、知识技能范围有着较高的要求,既要精通HR六模块也要熟悉法律法规、财务管理、流程管理,但是无论是出于转型升级的需要还是出于解决现实的成本压力问题的需要,这些工作都需要有人去做。如果你的企业面临上述问题而不知从何下手,可以联系我——技术好、收费合理、服务到位!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作者:
找呀找呀找朋友
时间:
2018-11-15 08:09
赞!
欢迎光临 中人网 (http://bbs.chinahrd.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