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网

标题: 导师作用有限?教你三招,快速激发导师潜能 [打印本页]

作者: 布本知鱼    时间: 2020-4-9 11:37
标题: 导师作用有限?教你三招,快速激发导师潜能
导师制作为企业中常见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不仅能够快速部署实施,还能够为员工软技能和硬技能两方面的发展提供支持。有调研显示,目前有81%的培训经理或L&D专业人员正在或计划组织中使用导师制。
) Z, ]6 h! S6 y8 F7 x; `' t9 Y6 M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员工实际的学习发展中,导师制发挥的作用却不尽人意:来自2019年Gartner领导员工有效性调查的数据显示,导师制的参与率非常低,仅有24%的员工接受过来自导师正式或非正式的指导,剩下76%并没有机会接受导师指导;另外,从结果上来看,也只有57%的员工认为导师帮他们解决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53%的员工认为导师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了组织。

# s# n" _" C0 G5 z
那么,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培训经理或L&D相关人员要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导师在企业学习中的作用?
7 K6 g: b* X8 b  R; E' F
阻碍导师制发挥更大作用的主要因素
6 t3 Q- q) k  S' g0 _
阻碍导师制在企业学习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因素有很多,这里主要总结了以下三个主要因素。
) p6 _% l; r8 x& a6 R+ g
首先,导师队伍人员少、精力少、辅导意愿低。
0 m  Y3 l6 }7 x0 E
我们知道,导师通常不是一个职位,而是一种角色,企业一般会指定或招募工作经验相对丰富、知识技能相对专业的团队领导、业务骨干或技术专家等兼任,但是这类人也有一个特点就是,工作繁忙、精力有限。另外,加上能够担当导师角色的人员又非常有限,通常一个导师会带不止一个人,导师就算有心也无力。
实际上很多导师对于辅导员工这件事多少会存在一些负面情绪,会认为“我工作这么忙,哪有时间指导”“员工的成长学习是培训部门的事儿”……
从这个角度看,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会仅仅有24%的员工接受过来自导师的指导。

6 \4 ~+ u' h; ~8 e; q: s8 }4 o
其次,导师的辅导比较随性,缺乏系统化、标准化,而员工的目标太过抽象,甚至没有目标,不知道学什么
从导师方面来看,很多导师并未根据员工的成长阶段、组织的任务要求等多个维度,去为员工设计具体的指导方案,而更多的是在员工遇到问题时的操作示范或经验之谈,缺少标准化、可复制和传承的辅导内容;
从员工的角度说,对于自己的认知有限,不知道要学习什么,以至于在设定目标的时候会太过抽象,甚至有些员工即使有自己的导师,也找不到自己的学习目标,不知道想从导师那里获得什么。
导师指导的随性与员工目标的缺失必然会影响最终的辅导结果,这也同样给导师制的成果评估增加了难度。

6 B4 R1 F- }" I& }
第三,培训经理或L&D相关人员很难在导师和员工之间发挥作用。在导师和员工这种师徒关系中,学习发展人员更像是一个局外人,除了为他们搭档配对外,学什么、怎么学完全插不上手,更不用谈在此过程中涉及到的师徒关系的融洽、知识经验的萃取、学习效果的跟踪了。

( m- `1 s- O- s. [
如何挖掘导师在企业学习中的巨大潜能
0 h' ~, B1 b& @% p
' g, ]' ^" e' x: z
针对阻碍导师制发挥作用的几个主要因素,希望以下策略能够帮助培训经理及L&D工作人员为企业设计出更有效的导师制培训学习方案。

$ R0 U! a' z( M3 E- t  `2 f. E
第一,设置更加灵活的导师指导规则,同时通过各种渠道拓展导师队伍,让每个员工都能便捷地获得自己需要的指导。
6 M( |6 i5 i) p, ]# ~
传统上的“师带徒”一般都是为一个员工配一个导师,这种师徒关系持续时间很长,甚至一直延续。然而就像文章第一部分分析,导师的人数有限,时间和精力有限,对员工的指导实际上也是非常有限的。
; R/ s; [4 v' L& P- ], y
俗话说“高手在民间”,其实很多遇到的问题,身边的前辈或隐藏的专家就能指导,而同样的问题,这个员工出现了,其他员工也可能会遇到。有鉴于此,我们可以设置灵活的导师指导规则,让员工多渠道找到能够解决自己具体问题的导师。这就相当于变相给一个员工配备一组甚至一队导师,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便捷地获取到自己需要的帮助。
$ R+ |- T7 B( ~9 I  z/ A
也许你会说要做到这一点其实更不容易,但别忘了,技术在发展,人力不能为的,技术可以轻而易举的办到。目前,国内外领先的企业学习供应商都在利用AI、VR等新技术,帮助企业客户设置更灵活的导师机制,激活企业特色人才的导师潜质。
! r; s. R9 M5 `/ {
以国内的布本知鱼为例。作为AI·企业学习助手,布本知鱼通过智能问答这一功能,将员工问题与解决问题需要的知识方案及时、有效地连接起来,成为每位员工的贴心助手——员工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只需通过智能问答进行提问就能获得解决方案相关的知识经验。
智能问答有自己的运行逻辑——在员工发出问题后,问答系统会从企业知识库调取解决方案相关的知识经验,同时也会要邀请相关的业务专家来回答这些问题,进行解决方案知识资料的更新;与此同时,跟此问题相关的其他知识也会推送给员工以备不时之需;另一方面针对员工的问题,问答系统会判断可能会遇到相同问题的员工有哪些,并将问答结果推送给相关员工。

5 P; Y; \& B8 j5 F' ]
第二,为员工设定小而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导师制中,没有明确的目标就不会有清晰的辅导路径,也没办法解决员工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辅导不能说对员工工作没有作用,但在能力成长上收效甚微。

6 Q% R$ A8 ?1 u+ m" |$ G
要想真正发挥导师制的作用,导师需要对员工有清晰的认知,知道员工的长短板是什么,哪些技能缺口是急需完善的,哪些是可以从长计议的,并针对员工的实际情况和未来职业规划,为他们规划合理的学习路径。
- x6 T9 \" B5 s5 x3 a* }/ D
在此基础上,把员工在每个阶段的大目标分解为易于管理的小而明确的具体目标,不但导师的指导更系统更精准,也能让员工更有方向感和成就感,同时还方便相关部门和人员对员工的学习效果进行跟踪和评估。
' g) `4 H- z( |5 f$ `% _
对于员工技能评估,国内外不少供应商都在努力,比如IBM的YourLearning platform使用IBM的Watson Talent Framework来实现对员工的知识技能、职业抱负等方方面面的认知,方便企业为员工规划学习路径;学习体验平台的代表EdCast,通过建立一系列“技能市场”来专注于了解员工技能,并帮助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提升;AI·企业学习助手的代表布本知鱼,通过绘制高精度的岗位图谱,在员工精准画像的基础上,绘制员工的学习路径,让员工的学习目标具体而微,学习进度清晰可见。

3 f  f7 [3 p0 l- v; A7 e3 q8 p) Z0 r
第三,及时更新导师的辅导工具,鼓励员工和导师通过智能学习系统进行便捷的学习和辅导。传统的导师辅导多发生在实际的工作场所中,师傅手把手带徒弟的事情屡见不鲜,但这种辅导受限于时空和人员,很难将知识经验进行快速复制和推广。
  L* q9 @7 F% m: F3 t7 W9 }7 ?# U
当前AI、VR等技术的发展,已经使这种指导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企业要及时更新导师的辅导工具,并在导师和员工中进行推广,让导师指导也跟上数字化的步伐。其实不管国内的AI 企业学习助手,还是国外的学习体验平台,都在利用新技术为每个导师配备了智能助手,这不仅可以帮导师分析员工技能短板,方便他们根据多维数据,在线派发员工学习任务,并监督员工的学习进度,跟踪学习效果。

& L8 E) a+ T. r8 I; j0 C* e5 {4 u
结语
. x  G1 d* p* q( h9 q

0 t& T! R6 R" J" `4 D" P, A4 p( A

% ?* I5 F  ^: Y4 b' D技术在改变企业生态的方方面面,在导师制中引入最新的技术会给你的企业学习培训带来什么呢?想要将导师制价值最大化的培训经理或L&D相关人员可以行动起来啦!
# W6 n( j6 L; X# ]( Z2 u! y" I1 |* I* N6 e# O* q. s
, d' ]1 F# U& V

& w) W! b2 e  O: B扫描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行业观点及企业学习AI解决方案2 r" E+ w/ R# L: f; L

. n& _9 w6 T  C3 m
, f: {* D- m9 R' w- w. V* i8 j5 `2 Q: j) ^- V; Z





欢迎光临 中人网 (http://bbs.chinahrd.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