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网
标题: 清华学霸承认简历造假,仅实习清零?这4个简历问题,很可能... [打印本页]
作者: 广东人啊人 时间: 2021-1-20 14:14
标题: 清华学霸承认简历造假,仅实习清零?这4个简历问题,很可能...
中大会计本科,清华法律硕士。为进大公司实习,不惜简历造假...- h$ F: m( e0 c) [% b( j: d1 w
大家都听说了吗!上周《令人心动的offer2》中被议论已久的何旻哲,公开承认自己简历造假:

% t+ O. [0 z& b5 D8 L
2 K8 W# J' m0 f ( p/ P% V9 Z9 d% @" u9 H
把正中珠江实习编造成普华永道、具体经历过度美化成实习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T! G( _) L( q5 g7 d6 y* L$ f( o3 R* \7 J
$ o2 |/ U7 A: |6 S1 i当我们都以为即将目睹大型社死现场时,评论里却出现了各种同情、安慰的声音:
“你一路走来真的不容易,只要你觉得值得就好!”、“没关系,你的优秀有目共睹,只是头脑发热才犯了错。”
虽然实习成绩被清零,但也是在他本来就被淘汰后发生的;公开道歉反而收割一批同情粉,对其未来发展不一定是坏事...
瓜吃到这里,苦苦挣扎在求职线上的我们忍不住发问:
现在简历造假,代价都这么小了吗?
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通过这种“小手段”,去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
01、现实≠综艺,社死虽迟但到
综艺有剧本,一切为节目服务。但现实里的工作不会轻易放过“造假”的求职者。
* T, j; E* s- K8 q( d% L" u P( Z" I2 ]
- k! }5 X, ]' R' d3 S& z
, {9 s' Q, h& k- _" K" N" X
一般大公司会用“请专业的背调公司、给你实习过的公司打电话”等方式,核实你简历上的信息。
就算“侥幸”通过面试拿到offer,甚至过了试用期,你在简历上埋的雷,也随时都有可能在往后的职业生涯中爆炸。
他偷了学姐的简历经历,把自己吹得天花乱坠,为了面试不被发现提前“聪明地”套好了所有细节。借此拿到了还不错的offer。
但入职不到1周就被发现能力比简历上差太多,HR、主管轮番谈话,挖出很多根本不是他做过的事...
公司把法律条例扔给他:
《劳动合同法》第八条:“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劳动法》第十八条:“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让他立马收拾东西回家,并且告知已被拉入企业“黑名单”——永不再被录用。
他灰溜溜地去投其他几家同等级公司,没有收到任何回应。现在在各种小公司和转行选择中挣扎迷茫。
这是典型的简历造假后“求职社死”案例。
别说在法律、投行这种比较小的领域里,一旦被一家公司拉黑,就相当于被行业封杀;互联网快消等行业巨头的 HR 们,也都有自己的“圈子”,消息常常一传十十传百......
4 |9 e! E6 h; Q
( y5 Z! F- j# y* Y+ T. v0 C" O
2 L, Q p% m) U$ z. }造假违约不仅涉及跟公司的契约,还有跟合作方、客户、社会人脉等每一个人和机构的契约关系。
简历造假发现的越晚,摔下来的力度就越惨。
02、HR总结:这4种情况都算简历造假
很多同学学历背景不好,经历又不够,这时候就非常需要“美化简历”—— 在简历上有针对性地梳理总结出自己的优势。
可美化 VS 造假的界限到底在哪里?
这 4 种简历造假问题是 HR 总结最常出现的:
① 实习、校园、项目经历无中生有
简历写:XX公司实习过,做过XXX,能熟练使用XXX
面试:问什么,什么不知道
结论:编造经历
何旻哲简历上编造的的“普华永道”实习经历,就属于这一种。
自己完全不沾边,没做过的事,千万不要写在简历上。这是很容易被发现又非常严重的一种简历造假。
② 经历的 Title、内容篡改
简历写:XX项目负责人、主导策划项目运营,带领团队获得xxx荣誉
背调结果:不是该项目负责人,只是协助参与,没为团队获奖出什么力
结论:夸大自己的角色和作用
很多同学觉得自己经历水、或者经历不匹配,简历上明明是小透明硬写成总负责人,明明是人力岗实习生编成运营... 这都算造假。
PS:但如果你在做某个项目的时候并不顺利,稀里糊涂地完成了。但是在后期复盘的时候,总结了优化的方法,就可以在简历写这段经历的时候突出方法论——
事先如何进行竞品分析、信息收集,事中如何进行闭环处理、协调进度,事后如何进行细致化呈现。
& @, n5 x) J; q6 ^& y3 V③ 夸大、合并工作时间
简历写:在某大厂实习1年,有名企含金量实习经验,拿到可转正机会
背调结果:在某小公司实习半年,在某大厂线上实习1个月
结论:夸大某段工作经验
有的同学担心自己实习时间短、内容打杂多,就把几个经验合并,有时候还会把小公司的经历安在大企业里。
但正规的实习时间都是有记录的,一旦被查出,也会被按简历造假处理。
④ GPA、证书、技能等细节造假
简历写:GPA 4.0/六级通过/熟练使用PS、AI等
背调结果:GPA 3.2/六级没过/电脑里只是装了软件,基本不会用...
结论:编造成绩/技能
这就比较好理解了,一切简历上你写出来的细节,都需要事实的支撑。如果和事实不符,就是造假。

3 J0 B" u! N. C5 k# K- H# m: c, v" E" [3 v5 I
6 \9 P: m/ e) }6 j( H, q
所以,造假和美化的区别在于:
/ o' ~1 a9 P; w9 }造假是虚构和夸大,杜撰不存在的事实,或者直接照搬别人的经验;美化是用撰写技巧在尊重事实的情况下展现出自己与岗位的匹配的能力。
03、不造假没面试?用2个方法就能写满干货
更多人担心的是:造假不行,可不造假连面试都没有,怎么办?
学会用这2个方法写简历,既不违背道德底线,又能让HR对你产生认同感,提高简历通过率。
① 看招聘要求-JD
写简历最重要的是相关性原则,也就是匹配招聘需求。求职不是考试,HR 招人并不是招成绩最好的,而是要招最适合的。
研究目标职位的招聘需求时,从中找出你熟悉的地方,比如在学生工作/自己兼职/课上项目中有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是否使用过提到的工具等。
+ y& W- U$ D; C! r0 c( D4 H比如,这是百度【战略分析和规划专员】的校园招聘JD:
* D2 D& P9 X, m
JD要求“撰写分析报告、结构化思考能力、优秀的文字表达能力”,
想一想你在做学生工作或者项目写过的调研报告,是不是要有清晰、逻辑严密的结构?是不是需要用有说服力的语言?
这都能体现你的“思考、文字”能力。
② 三步描述法则
找到这些经历之后,按照3步描述法则来写清每一段经历:
Problem(任务):这个工作/项目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Action(过程):怎么做的,运用了什么工具、方法?
Result(结果):做的结果如何?最好能量化,比如产出多少字的文章、多少条视频内容
比如,“做过xxx调研报告”怎么写:
事件:在课上项目中,调研数据,用PPT作报告得到了最高分的成绩
项目任务是什么:调研数据,用乌普萨拉模型分析H&M在国际化中遇到的难题
过程做了什么:用PPT做调研报告
结果是什么:获得全班第一的成绩
写好了之后就可以放在简历中了:
- a5 X1 d3 D: b. \4 P& h
除了课上项目,任何你经历过的实习、学生工作都可以按照这种思路去梳理总结。
直接用超级简历,按照格式填空就能写出干货,认为自己“0经验”的同学,也不用担心简历没得可写。
---
说到底,简历造假不是一种“罪”,不会被法律惩罚。
但如果认为不被法律惩罚的事情就没错,才最可怕。因为法律约束的永远只是人性的底线,而不是上限。
如果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简历造假是没错的,那造假的人就会越来越多;职场环境就会越来越不公平,守规则的人就会越来越难以触碰到好机会。
]+ t% P. H& C" c* n" d
* E4 j9 e2 n" {2 x
9 o6 B( q* h* r: t8 Z
当有一天你努力攒够实习、一遍遍打磨好简历、刷完所有笔试面经,期待满满走向心仪的公司...
却发现那个只靠小聪明“作弊”的同学轻而易举抢走了你的机会,你会不会对即将开启的人生感到失望?
让努力优秀的人得到应有的资源,这才是我们维护公平的意义。(文章内容转自:hrtechchina)
其实,除了自身的努力,要做到公平,让努力优秀的人得到应有的资源,HR们在招聘的时候也可以花点小心思,例如借助测评工具,通过测评工具发现应聘者的优势和动机需求,让那些只靠小聪明“作弊”的人们,轻轻松松露出马脚,其实这也能大大的节约公司的成本,每个公司都不想招到一个应聘时激情满满,进了公司却咸鱼一条的员工吧。在招聘的时候花点心思,能为公司的发展做了很大的助力,同时也能让那些努力进取的人们得到应有的回报。
人啊人T12人才测评工具帮助企业在招聘、人才盘点、内部选拔、校招、员工心理健康风险评估等场景提供科学依据,提高人岗匹配度,实现企业效益提升!
# H0 [) i! j% t/ G0 i! r
欢迎光临 中人网 (http://bbs.chinahrd.net/)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