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网

标题: [系统转发] 为什么现在不提倡加班了? [打印本页]

作者: chinahrd    时间: 2021-5-6 10:06
前言 过去一两年来,官方媒体密集发声抨击加班文化。 深圳更是发挥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先行示范作用,推出了全国第一部约束加班的《深圳经济特区健康条例》,推行强制休假制度,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为何社会现在不提倡加班了呢? 想理解现在为何不提倡加班,咱们就得先回答一个问题:为何以前不反对加班,甚至以加班为荣? 01 为何以前以加班为荣 2009年9月10日评选的“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中,有一名劳动英雄王进喜。 他是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大庆油田的开发中,他喊出了“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口号,被誉为“铁人王进喜”。 他个人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 3天3夜不睡觉,人拉肩扛38米高、22吨重的钻机到油田。 5天5夜不睡觉,打出大庆第一口喷油井。 几百斤重的钻杆砸伤了腿,他拄着双拐继续指挥钻井。 1970年11月15日23时42分,王进喜因胃癌医治无效不幸病逝,终年47岁,少活了可能不止20年。 王进喜的事迹一直被广泛宣传,1964年全国都被号召“工业学大庆”。 除了王进喜,我们宣传的其他劳动英雄,也都是会突出他们在没日没夜的工作,哪怕生病都不休息。 时间推进到2002年,从这年开始,央视在春晚开始前会播出一档名为《一年又一年》的节目,这个节目会采访很多人、走入很多家庭,报导他们在春晚前的这个时候都在做什么。 19年下来,这档节目的内容年年翻新,但几乎每年都有一个保留的采访,就是报导某某列车长连续一二十年加班坚守岗位从不回家过年,或者某某产业工人加班在工地不回家的。 不知道从今年开始,这个保留采访会不会被取消。 为何我们以前的宣传会不避讳加班,反而在大力宣扬这种精神呢? 关键的原因在于生产效率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同。 我国从农业化进入工业化初期的时候,机械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都很低,在面临外部封锁(改革开放前)和外部竞争压力大(改革开放初期)的情况下,唯一的比较优势就是“人口红利”(廉价劳动力多),因此只能鼓励加班弥补劣势,实现赶超。 这个加班阶段,几乎现在的每个发达经济体都经历过: ◆ 1349年,英王爱德华三世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劳动法规”,这个法规规定了最低工时和最高工资(注意别看反了,不是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 ◆ 直到1802年,欧洲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后,才开始有了相反的法规。比如英国规定纺织厂18岁以下工人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 ◆ 到了大工业化时代,特别是二战后,劳动生产率水平进一步提高,欧美的劳动法开始保障劳动者的更多权利和福利,有了现在我们所熟知的欧美不加班的规定。 ◆ 日本也是如此,以前日本的男人哪怕下班早了也不敢回家,因为回家早了会被认为在公司没发展前途。 02 不再提倡加班的三点根源 知道了之前为何不反对加班,甚至像日本和我们国家还以加班为荣的原因后,我们就可以来理解为何现在不提倡加班了。 主要是因为下面三点的情况变了: 1、劳动生产率和社会财富水平已足够高 2、我国进入了更高层次水平的国际竞争 3、主要矛盾从“做大蛋糕”转移为了“缓解内卷” ▼ 1、劳动生产率和社会财富水平已足够高 这个足够高不是说我们已经到了很富裕的水平,毕竟劳动生产率和社会财富水平距离发达国家还有挺大的差距。 只不过人均GDP过了1万美金,进入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后,我们不需要再像之前一样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加班了,而是可以去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了。 像王进喜所在的年代,我们的石油极度短缺,自己的国家没有油田又没外汇进口,当时北京的公车上都是个个顶着个“大包”,烧煤炭驱动车子,那时必须为生存而加班。 ▼ 2、我国进入了更高层次水平的国际竞争 自从中兴、华为被美国制裁开始,我们所面临的国际竞争水平就不得不上一个台阶了。 以前我们可以进富士康打工,为类似苹果这样的公司从事代工生产,靠加班的劳动力赚取产业链下游很微薄的一点利润。 但随着中国逐步往产业链上游走,就不得不在前沿的高科技领域和高端服务领域跟欧美发达国家硬碰硬。 这个层次的竞争不再是我们多加点班、出卖更多一点劳动力就可以取胜的,而是要有更多的创造性、更多的智力和资本投入才能取胜的。 而加班换不来这些,不仅如此,加班反而会对创造性产生负面影响。 一是习惯性依赖加班换来的低劳动力成本优势会让企业缺少创新动力,二是长时间重复性的工作会降低个体的创造性。 ▼ 3、主要矛盾从“做大蛋糕”转移为了“缓解内卷” 这可能是很多人都忽视了的一个核心原因。 以前因为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全球最快),整个社会财富的蛋糕以一个很快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大,这个过程中哪怕有些人分的比例变少了,但跟自己的历史收入做纵向比较,依然是在快速增长的。 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突破了100万亿人民币,经济增速不可避免地会越来越低。 这就意味着过去40年每个人的收入都在大幅增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以后也会面临着跟发达国家一样的问题——普通民众的个人收入增长乏力。 社会财富蛋糕的增长速度如果低于绝大多数个体期待的个人收入增长速度,社会就会陷入内卷的状态。 所谓内卷就是,资源有限而争抢的人越来越多,导致高烈度的内部恶性竞争,每个参与竞争的个体都会感到焦虑不幸福(你可以想一想学区房的竞争情况,这就是一个内卷的状态)。 而在更高层次水平的国际竞争环境下,加班并不能像以前一样带来社会财富蛋糕的快速变大,但个体却会因为加班而期待更多的收入回报,这只会加剧内卷的程度。 因此,不如绝大部分人都不再加班,这样对收入增加的期待也会降低,可以很好地缓解内卷的状态。 03 我要不要加班? 了解了为何过去提倡加班,以及现在为何反对加班的原因后,我们就可以来思考下自己到底要不要加班了。 如果你满足以下的三种情况,那么不加班是更佳的选择,无论是对你个人还是对整个社会来说都是。 这三种情况是: 1、没有生存压力 2、内心里认为加班是逼迫的 3、没有很高的成就动机 ▼ 1、没有生存压力 我们过去很多的加班都是因为生存压力导致不得不这么做,比如一个靠出卖苦力的人不加班,可能连第二天吃饱饭都有问题。 如果你现在正常的上下班能够让你吃得饱、穿得暖、有得住,而且还有多余的钱从事精神娱乐活动,那么你就有拒绝加班的底气了。 ▼ 2、内心里认为加班是逼迫的 不少人选择加班是逼迫的。 有些是被公司或领导显性要求的,比如就是很多工作压下来,不加班根本做不完。 有些是被环境隐性胁迫的,比如同事们到点了都不走,自己也不好意思走。 假如你自己内心里认为加班是逼迫的,那么换个环境选择一个不加班的公司对你更好。两个原因: 1)从你个人发展来看,你如果感受到了逼迫,那么在工作中一定不会有出色的表现,在这样的环境很难有多好的发展前景,还不如赶紧换个你可能有更好未来的公司。 2)从你个人生活来看,加班让你承受心理痛苦的时间更长,而且又被加班侵占了你本可以快乐的时间,加班换来的那点收入得不偿失。 ▼ 3、没有很高的成就动机 不同人的成就动机是不同的。 比如,有人就很想做出点成就或实现某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但有人却更喜欢岁月静好、四处旅游。 假如你没有很高的成就动机,更想工作与生活平衡,更多地享受生活的话,那也没必要让自己置身于一个加班的环境中。 这种环境带来的收入补偿弥补不了你的失去感,而且很多时候加班还不一定就有收入补偿。 04 什么样的人适合加班? 那是不是所有人都不要加班了呢? 不是!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还是要有一小撮加班而且是拼命加班的人的。 就像普遍不加班的美国也有马斯克这样的加班狂,忙得连回家都没时间,直接睡在公司。 苹果的CEO库克早上3:35起床处理邮件,而且一般还是最后一批离开公司的人。 不加班的人所能享受的岁月静好,往往是因为一个国家和民族背后有这么一批拼命的人在负重前行。 那如何判断自己是适合加班的人呢? 除了生存的需要外,你可以分析下自己是否符合以下的加班动机: 1、偏高的成就动机 2、被热情所驱动 3、一种生活习惯 ▼ 1、偏高的成就动机 假如你有偏高的成就动机或超出一般人的野心,比如想在25岁前就年薪过百万、30岁前就担任教授,那么加班就是必须的,只是加多加少的区别而已。 任何一个让人羡慕的成就一定都是“聪明人+笨功夫”换来的,再聪明的人如果在某个领域没有足够强度的投入,都是难以取得足够骄人的成果的。 就是普通人想收入比一般人的水平高上一倍,撇开出身和运气的话,那也得工作更努力才行。 因此,如果你有偏高的成就动机那就要做好加班的准备,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是如此,美国华尔街的banker们加班比我们的996还狠。 ▼ 2、被热情所驱动 假如你对某个职业或某份工作很有热情,那么加班也是非常适合你的。 因为对你而言,做其它事带来的乐趣都低于你从事的这份职业或工作,那为何不将尽可能多的时间花在加班上呢? 这种加班对你而言,是一种享受而非痛苦。 比如,贝多芬童年时每天练习钢琴和小提琴8小时以上。 数学家陈景润研究数学,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 小米的雷军号称每天工作16个小时。 这些事在我们看来可能是折磨,但对他们而言是乐在其中,比将时间花在其它地方都快乐。 因此,如果你的工作是被热情所驱动的话,那么支持你多多加班,你的加班不仅愉悦了自己,还会造福全人类。 ▼ 3、一种生活习惯 对有些人而言放假一定要旅游是一种生活习惯,但对另外一些人而言工作则是一种生活习惯。 像前深圳市长于幼军,54岁从文化部副部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后,依然保持之前每天的工作习惯,每天一大早就去图书馆写文章、查资料,晚上要闭馆了才回来,连大年初一都不休息。 对他而言,这种工作节奏已经成了他的一种生活习惯,你让他不加班工作反而不适应。 任正非他们这批老企业家也基本都是这种生活习惯,不加班反而不适应。 因此,如果加班已经成了你的一种生活习惯,与其闷闷不乐地跟着别人去打牌、耍拳,还不如继续加班,身心更健康。 05 小结 最后说三点结论吧。 1)中国社会发展到了目前的阶段,你已经有了选择不加班的权利和资本了 不用担心不加班后,是不是未来就没有保障了,这是很多人尽管讨厌加班但却又逼迫自己加班的一个主要原因。 个体的命运主要是由国运决定的。 只要国家发展得好,哪怕像荷兰人一样每周只工作30小时,你的收入也不会低(荷兰人均年收入5万美金)。 如果国家发展得不好,你哪怕像清朝末年的苦工一样每天工作16小时,也会温饱难继。 因此,大胆地去享受你不加班的生活,不用去焦虑未来,而要活在当下,因为该有的都会有,该来的也都会来。 2)但也别干预别人加班的行为,你有你不加班的快乐,他有他加班的愉悦 从现在开始,能够加班的人会越来越少的,因为国家不提倡你加班,企业会不允许你加班。 这就跟现在解决中小学生学习压力的方式一样,都不允许补课、都不允许提前偷学抢跑,大家尽量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尽量保证平民的教育公平(欧美的快乐教育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 工作也是,不允许你通过加班产生不公平竞争,尽量保证普通劳动者的收入公平。 因此将来还能继续加班的人,大概率都是国家和民族的栋梁,他们加班产生的成果有多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能否享受一周工作30小时、人均年收入5万美金的幸福生活。 所以,咱们不要干预这些将来还会加班的人。 3)工作时间短了,意味着你的工作效率和单位时间创造的价值也要提高了 大家都在不可以加班的公平环境下竞争了,因此你不能仅仅再靠更拼命来维持竞争优势了,而是要提高自己单位时间内的价值。 这就要求你的思维力、学习力这些核心能力必须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才行。 最后,祝你早日找准自己的追求,不加班也快乐,加班也快乐。 文:王世民(公众号:YouCore)
作者: 左岸烟逝    时间: 2021-5-6 10:06
了解了,感谢分享。




欢迎光临 中人网 (http://bbs.chinahrd.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