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网

标题: 全新的绩效工具——价值工时 [打印本页]

作者: 华恒智信咨询    时间: 2021-5-12 13:30
标题: 全新的绩效工具——价值工时
价值工时
) A5 m/ N5 U% I
3 X0 Y0 B' n3 f7 `3 i' h
Ø 背景:
价值工时一词是由知名人力资源专家郑力子先生率先提出的。他在为客户所做的管理咨询活动中,尝试从客户每笔业务合同的预算、报价、核算、以及员工的绩效薪酬之间找到关联,结果发现在“料、工、费”三个指标中,“料、费”的数据相对精准且可控,在同行业中一般也能找到数据来对标;反之“工”费的数据变动较大,而人工费与劳方的绩效收益、资方的利润、外部客户的定价均有关联。

" ~" e1 w8 @! P  s; A. Z
在计算人工费的时候,国内绝大多数企业会用到工时这一指标,比如生理工时、考勤工时、定额工时、计划工时、实动工时等等,但这些工时绩效数据是在统计工作实际时间、或者工艺部门额定的计划工时标准、或者是由劳方申报的工时得出的,客户、资方、劳方三者对最终的工时绩效数据常有歧议。多数情况下,外部客户的合同定价不容置疑、且合同外要求不断加码,劳方不断地增加实动工时数量以谋求自我利益最大化,并质疑定额工时不准确,这使资方的利润受两头挤压。
/ {1 n5 Q- }5 Z4 d' J' U

7 @* p- e; W8 z. ~
Ø 释义:
1、在上述背景下,郑力子在结合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经历基础上,提出价值工时这一概念。首先,将外部客户的合同定价锚定,从外向内倒推数据,将员工完成每项工作最终价值工时(或绩效工时)与外部合同金额、工时定额标准、员工费率等方面建立数学模型,这一模型使劳资双方之间,劳方内部之间,均得以平衡。为使模型完善,他又引入“内部市场化”的概念,以及“流程价值链评估”、“工效比”等多个工具。
2、外部客户合同订单向内部传导的过程,由于需要多条业务线、多个部门、多岗位/工种的协作,他们之间的工作交付时,可以将外部合同细化成多个内部合同,内部市场交易在此基础上就逐渐构成。流程价值链评估就是用来协助内部合同细化分解的工具之一,也是各项工作在内部市场中定价的一个工具。
3、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价值工时是员工的一个关键绩效指标。在过去,考核员工的KPI繁多且数据难以确定,考核与分配时常引起分歧。而采用价值工时机制几乎消除这种分歧:其数据与经营数据完全一致,无法作弊。每个员工都有一个价值工时台账以实现自我考核,所有员工的台账集合就是公司的业务经营台账,这个台账的数据与公司的会计台账数据将完全一致。

9 M* o8 t; q6 U7 n$ |/ y( q0 G8 |+ X( o8 B1 M9 V1 s
Ø 衍生:
价值工时体系好处颇多,比如:
1、通过倒逼机制,使每个经营合同作业的预决算更加精准;
2、反过来也可使员工不断提升自我价值,最终使公司在外部客户中逐渐赢得定价权;
3、通过内部市场交易的方式改造公司,是去权力、去行政的一个过程,它会使组织更加扁平、更加敏捷、更加注重价值与效率;
: Y/ H! @$ ?+ Y5 K& t( a* Z+ O
- q+ `$ C! d6 p5 N- t
Ø 关键词:

6 U) J( f/ d% t3 @+ X; E/ h9 }  ^- p8 B8 y
Ø 适用范围:
通常,发达的经济体中,现代服务业的占比是最高的。而现代服务业的经营活动中,“料、工、费”三者的比例,“工”的占比几乎超过50%,象软件、设计、咨询、工程管理等行业几乎超过90%。因此,但凡靠“人”来增值的行业几乎都可以采用价值工时这一工具;
' W; k9 H2 l8 `" o1 ]* W1 U% [- M
( Y9 S/ B  T# b& o" L' G) t) R
Ø 不适用范围:
1、靠设备和物料来增值的行业。比如:流水线作业
2、转移支付行业:比如平台型企业
3、直接投资行业:比如VC、PE
4、贸易类行业:比如连锁店、贸易公司
! Q0 R% M( ^- q% D5 ^- B+ f2 o9 y
作者:华恒智信高级老师郑力子
, l5 Z  D: E; g' I1 o' H
" W! d$ T& L+ Q" K1 h





欢迎光临 中人网 (http://bbs.chinahrd.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