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网
标题:
[转载] 职场“变态”人群曝光
[打印本页]
作者:
bomb
时间:
2006-4-27 08:31
标题:
[转载] 职场“变态”人群曝光
陈阳 作家、高级心理咨询师、高级职业指导师。
5 ^( n4 R7 u1 m. s. w K
/ k& w; o4 Z6 j# G" l
2 {2 c" w7 ]4 ]! k' ]
在我们心目中,“职场变态”是需要被批评和挽救的,“如何给‘变态人群’减压,让他们更热爱生活,搞好人际关系”成为热门话题,但是,职场专家却强烈反对这种说法,认为这些所谓的“变态”,实际是“职业先驱”,更需要大家的理解和尊重———
9 T6 @+ B2 y! L" D. N) F
- Y. c) V/ Z f1 I+ [
7 Z; r" Y! H% b& L# A' p) A4 q- q
' u0 Z) Y& y: v% d( U7 _/ t) G
因为“过人”,所以“异常”,“变态”的名声不公平。
* C+ w0 i6 `( X$ ` J' n% n
0 C+ u" w3 V) v x( b M0 F
1 u' S4 e# v+ s
高级心理咨询师陈阳表示,“变态”对于这个群体而言,是一个很不公平的称谓,说法欠妥。“变态”实际上是一种由生物原因导致的严重的精神疾病,在心理学上界定为“由于身体功能损害造成的精神异常,并且由此导致与常人大相径庭的异常行为。”
. r3 M+ N7 ?" n2 L) i' O8 w n3 @
$ m$ K! S; u; I( q9 V% p8 B/ c- ^
8 V: L/ U# n7 `* T( Z: h
陈阳认为,这群职场精英之所以都被冠上了“变态”的名号,是因为大环境对于他们既需求又不宽容的矛盾所导致的。
% y5 O; O7 \9 v3 ~! T, O
v, e) L/ {$ s+ \4 ?5 x
: c$ S: O+ F f/ d1 A
我们生活在一个过分倡导竞争、过分推荐物质成就的时代,对于这样的社会氛围,个人根本上就是无能为力。于是有一些人就会“既然改变不了,那么就前去引领”。他们成了所谓的“工作狂”,还会强迫其他人一起冲锋陷阵,搞得不那么想“成功”的人痛苦不堪。他们会越来越不关注人的个体情绪,对自己、对别人与工作绩效无关的感受都嗤之以鼻。
% j; F; @- g$ X( E$ k6 Y) k
( E: N$ X0 T$ V
. f' A+ y6 E3 u% _; f+ W! N6 K* _
大多数人会将符合“主流”观念的人归为同类,其他的则归为“异类”,甚至冠以“怪物”、“变态”等称呼。这些“工作狂”的行为方式令许多人无法接受,心里不舒服,因为愤怒和郁闷而恶意地加以“变态”二字。
% Y$ r5 K x A" r) m' j* \
% P) D& }+ i0 }+ ^+ x0 O0 G
0 t7 \8 ` r9 i1 a1 `2 y" m
但是在一个企业中,业绩和效益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很多人抱怨身边的“职场变态”,其实是在抱怨自己充当了他们创造效益的工具,最终又不像他们那般拿到了切实丰厚的物质回报。因为“过人”,所以“异常”,得了“变态”的名声,这是很不公平的。
* u( r: U6 e2 v
! q: H* Z6 A6 o% k; F
$ X r* k. k$ U: X4 D# W8 M
“职场变态”跟吃喝玩乐理念相悖,更注重精神感受和开拓进取。
5 r3 L( P( n& a
0 w+ B) J' n8 S7 B! g; `4 b
# M8 ^0 @3 T9 {8 r; w* A
一些人觉得,这群人有悖于物质时代“吃喝玩乐”理念,是不正常的。陈阳指出,我们通常会认为,当人有了钱一定不会再像原来那样拼命工作,应当抽离出来好好享受生活,其实这只是一种理想而并不现实的“主流观念”。
. L" [, I5 [" F- U% R
0 r o7 I" k" ?0 t
, m! x/ o7 O( F. e4 i0 z5 M7 C
物欲的巨大魔力,会让人感觉永远匮乏,永远处于不断追求,又无法满足的状态。高等教育会使人在满足了基本物质需求的基础上,更加看重精神层面的追求。那些被称为“职场变态”的人,实际上很享受工作中不断带来的成就感,觉得“冒险———控制———征服”是一个获得认同和体现价值的过程。
' Q8 \! E$ V, Y$ L ~
; P8 U8 a7 v8 A2 l
' B0 U7 P. x( d9 O5 l$ T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经济能保持长期惊人的增长率,正是有了那些被人称之为“变态”的职业先驱的努力。这批人中的一部分在适应商品洪流的过程中,逐步变成很重视理性与逻辑、行动与结果,全身心地为事业付出。他们除了先行一步,还会驱策众人跟进,在这个过程中难免牺牲一些常人的东西。这不是他们的“变态”,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 U' U+ O2 V! V/ D9 x" j& O
' d& ]! j$ M, n! R% i0 l* w
" c. i; @& ^; N$ ^8 L f& O9 x
可以说,他们站在物质时代的前沿,引领的却不是物欲消费的潮流,而是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他们中有很多人是企业的基石,维持着企业高效率的运转,守护着下属同事的“饭碗”,同时不断创造着更多的就业机会。所以,他们理应赢得尊重和钦佩。如果这群人因为无暇顾及吃穿的“非主流”生活理念,就被大众鞭挞为“变态”,那是一种过分的人身攻击。
" n1 X+ }1 `( ~+ z- Q4 q
j4 a( z+ f5 Q! B# Q' O2 ?
$ z( j& K" z% c6 R, l1 K
“职场变态”可敬而不可亲,需要社会的理解和宽容。
9 s5 z6 N( ^) j$ H/ ] B" \
% z, [4 P, _1 e5 A! j6 C
. [ o% F. Y* Z9 b1 D6 ^" S, z
在很多人眼中,“职场变态”是一种难以接受的生活方式。陈阳表示,这种生活对于人的“个体”而言,确实谈不上幸福,甚至会连带家庭和朋友牺牲很多“主流”观念中精彩的物质享受甚至天伦之乐。也许因为如此,会招致更多的不理解和不满,但是他们毕竟在企业中得到了真正的赏识和尊重,辛苦付出最终换得了丰厚的物质回报,并会使家人受益良多。
, e5 q0 f5 s+ Q' y, N; S# X5 H4 K
! }8 v6 g* {8 e6 L. S, @
5 g( m; |5 D, D: U4 \9 U2 W
在企业中,“做人”固然重要,但那是建立在“做事要做好”的基础之上。如果避开“做事”,专门琢磨“做人”,培养出来的一定是一群“小人”。
) Z9 Z5 z a# @' P8 r- N
* T. w/ E& j5 c! ]* }( N! S4 ^( r
6 }9 ]+ x& u4 j8 o6 R w2 L
陈阳指出,“职业先驱”的生活理念值得歌颂,但并不值得推崇,他们是一群可敬而不可亲的人,收入不菲,扮演着社会分工后的重要角色,但是很寂寞,也难以被大众理解
作者:
bomb
时间:
2006-4-27 08:31
标题:
RE:[转载] 职场“变态”人群曝光
这群职业先驱其实也很希望得到伙伴的宽容与理解,而不只是老板的赏识与晋升。但今天的社会氛围似乎太倡导“变态”、“狂人”之类的说法,人们很容易将所有“非主流”的生活理念都归为异类,其实这并不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
! M- u( e& G0 b4 K2 s7 T# d
9 f$ V7 p! `+ K" E/ I5 O5 o/ |
( a" ?3 ~3 B! ?/ E' `& _) @5 ^! w
% }- ?2 U' x" R% Y1 @6 T7 Q
其实历史上的“先驱”,自古以来就是牺牲个人甚至家庭的利益,难度太大,所以很多人都学不来也做不到。但是至少,我们在做不到如此崇高的境界之前,先要学会善意的宽容和由衷的敬仰。
- \0 u# j2 v7 [7 q
/ g7 b0 E: ^# h- {0 ^$ F7 u
8 p5 w& V2 |8 C3 q% V
我“变态”我生存
* i y# e6 h$ d3 L
" e/ m& z; f: C
$ A% m3 O1 V# K" F `
近日,在一项根据对京、沪、深、穗四地不同行业的1380名白领进行的调查中发现,月收入在3000-8000元的群体中将近1/3的人与常人的性格、处事方式迥然不同,甚至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招致了“职场变态”的名声。而月薪8000元以上的高薪白领中,“变态”者更是占到80%以上。
' ]5 f0 W/ H6 |1 P
, q3 H4 S7 d! C* ]" d" g4 r
3 B2 G8 b- {; g
案例一
/ E$ c, [: v# F+ C2 l q4 u8 j
- Y9 P' @: q& _) {% d
+ \8 _* M. M6 `* T1 ]: s2 i9 }6 e( W
Jason是一家知名IT公司的技术部经理,年近40,称得上是实实在在的高薪白领,响当当的业务骨干。但是,Jason在同事眼中是个十足的“怪物”:他的衣服款式普通的近乎陈旧,他的胡子碰上加班可以一周都不剃,他的午餐经常与方便面为伍,他的休息方式顶多就是在办公室伸伸懒腰。他的脾气其实并不暴躁,但是如果下属没有按时完成任务,或者工作中存在不该出现的瑕疵,他的骂声绝对能够冲破经理室的双层隔音玻璃,吓得门外的秘书一天都不敢敲门。
9 Z+ m9 f, L2 ]8 B) Y
# ?% G C5 L5 [' N/ t
& C8 V# Z+ X: Y& v
案例二
7 {0 w& T4 m7 [; [
, S' C7 Z4 j5 R$ J) J
1 r1 V* r3 u' d' J. U1 v
每个月末的业务盘点,林爽总能交出最精准的业务报表和统计数据,在上司眼中她是当之无愧的“年轻有为”。然而除了成绩,同事们对这个花一样年纪的女子并无太多的好感。林爽不施脂粉,不戴首饰,很少和别人逛街血拼,对于时尚八卦一窍不通,连办公室的零食时间也好像都与她无关。仿佛她钟爱的只有面前那台慢吞吞的电脑。
1 l- R( ~2 `' S
/ x# V+ \% v. r( f
M: B" Z7 w" H
我们身边其实不乏这类被冠以“职场变态”头衔的人:他们大都不修边幅,外表与收入极不成正比;工作上追求效率,崇尚完美;生活上凑合对付,不讲吃穿;他们大都精明强干,深受上司赏识,坐到了管理层,是公司的顶梁柱;他们对下属严苛,和同事只保持单纯的工作关系,鲜有情感沟通和思想交流;他们有高远的职业目标,有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他们的身体警钟长鸣,职业病和“三高”都接踵而至……
作者:
达摩之心
时间:
2006-4-27 15:00
标题:
RE:[转载] 职场“变态”人群曝光
个性可以在较小的公司里 大公司需要的是文化不是个性文化
欢迎光临 中人网 (http://bbs.chinahrd.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